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动神经元病(MND)为一组原因不明,选择性地损害脊髓前角、脑干运动神经核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肢体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共存,而不累及感觉系统、植物神经、小脑功能为特征.以患者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最常见,主要表现为受累部位肌肉萎缩、无力,丧失劳动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对于运动神经元病变疾病患者来说,要想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需要依靠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组病因未明,具有选择性侵犯脊髓、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进行性变性疾病,有上和(或)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主要为肌无力、肌肉萎缩及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临床常表现为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肌肉跳动、咀嚼无力、吞咽困难、构音不清、胸闷气短、强哭、强笑等,多在首次出现症状后的3~5年内死于呼吸  相似文献   

3.
答:瘘病系指肢体经脉弛缓,软弱无力,甚至手不能握物,足不能任身,日久渐至肌肉萎缩,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中的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骨无力、  相似文献   

4.
运动神经元疾病从肝脾论治临床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神经元疾病,多见肢体乏力及肌肉萎缩,属中基“瘘证”范畴。根据“治瘘独取阳明”及“筋痛必当舒肝”理论,从肝脾论治,拟定健脾胃,养肝血基本方,随症加减应用,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原明忠 《山西中医》2009,25(12):4-5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类病证,包括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如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多发性末梢神经炎、脊髓炎、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肿瘤、以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等。痿证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业医迄今已逾60载,对其治疗略有所悟,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针灸》2003,23(11):693-695
肢体肌肉萎缩并非固有病名,是指由于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的损伤,或某些疾病,或废用性萎缩导致的上肢或下肢、一侧或双侧肢体肌肉萎缩、消瘦、活动无力的一类症状,是一类严重影响形体美和动态美的疾病。肢体肌肉萎缩虽涉及多种疾病,但在针灸治疗方面有很多共性,故一并讨论。本病大致相当于中医的痿证。中医认为本证多由于邪热伤阴液,筋脉失于濡养;或因湿热侵淫筋脉肌肉,  相似文献   

7.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1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竹行 《中国针灸》2005,25(8):553-554
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一种神经科的疑难病,它包括进行性脊肌萎缩、肌萎缩侧束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束硬化等病症.临床表现为受损的运动神经元所支配部位的肌肉萎缩和无力,运动功能障碍;舌肌萎缩而语言和吞咽困难,流涎多,难以控制;到后期可因呼吸肌麻痹和营养障碍而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8.
丁美祝  刘娟  李霞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448-1449
痿证是因邪热至伤津或气阴不足而致经脉失养,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至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病证[1]。临床上以双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故有"痿"之称。痿证为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现代医学的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周期性麻痹、脊髓空洞症及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均属于此范畴。  相似文献   

9.
运动神经元病辨治一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玉芹  徐振荣 《新中医》1999,31(4):53-53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指选择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下位脑干运动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椎体细胞的一组进行性变性疾病。MND属中医学痿证范畴。笔者将本病分为3型辨证论治,疗效满意。1肝肾亏虚症见肢体软弱,活动不灵,甚则肌肉消瘦萎缩,腰脊软,头昏目眩,...  相似文献   

10.
郑路 《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1):28-28
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一种影响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中年起病的进行性肌肉萎缩、无力、肌束颤动和椎体束损害体征。目前西医对此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我应用针刺、穴位注射及穴位埋线治疗2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amy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又称运动神经元病,主要累及锥体束、脑干和脊髓前角细胞[1],是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病变[2],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无力、萎缩及痉挛,为难治型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迟缓、手足萎软无力、运动不利,甚至瘫痪、日久患肢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的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运动神经元病、脑瘫、多发性神经炎以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发软瘫的后遗症等可从中医"痿证"角度论治。袁灿兴教授对痿证的辨证论治具有丰富的经验,重视脾肾在痿证发病中的作用,注重补益脾肾,善用虫类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以慢性隐匿起病、逐渐加重为特点,兼有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肌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颤动同时存在,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中医学依据其临床表现,将之归属于"痿证"范畴,病机可概括为脾肾亏虚,笔者以"补脾益肾,固本培元"为基本治则,采用针刺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彦红 《河北中医》2010,32(10):1573-1574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侵犯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属中医学痿证范畴,是由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而致经脉失养,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病症。患者全部或部分失去生活、工作能  相似文献   

15.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e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选择性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它是以进行性的肌肉萎缩无力为特点的致死性疾病,由于后期出现呼吸肌无力及延髓麻痹而导致一系列肺功能改变,最终呼吸衰竭。本院运动神经元病科在2004年9月~2007年9月  相似文献   

16.
平山病(Hirayamadisease)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juvenilemuscularatrophyofdistalupperextremi—ty),是由日本学者平山慧造(KeizoHirayama)于1959年首次报道,为一种良性自限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日本等亚洲国家。此病多发于青少年,起病隐袭,以男性居多,患者主要症状为上肢远端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多数为单侧发病,遇冷刺激后病情加重,偶有肌束颤动,患者无麻木、疼痛等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17.
针刺拮抗肌侧穴位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病的肢体瘫痪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几乎都会出现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这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自然恢复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阶段性现象,是中枢性肢体瘫痪的特征之一。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不但会引起患肢的疼痛,并且可以引起患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及变形,导致关节活动度受限和康复训练的困难,影响中风病患者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王殿华 《新中医》2012,(3):146-147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临床症状因类型不同,表现各异,但主要特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可累及肢体和头面部肌肉,少数可累及心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杜氏型)是临床常见的类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以双下肢无力,走路左右摇晃如鸭步态,  相似文献   

19.
<正> 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是损害下运动神经元,伴有腱反射减弱和肌肉萎缩的一种病毒感染疾病。多发生于小儿,成人罹患比较少见。虽然近十几年来口服小儿麻痹活病毒疫苗能预防本病发生,但对已患的后遗症,迄今尚无特效疗法。小儿麻痹后遗症,属中医痿证、软脚瘟等病范畴。本症是因病初失治或治疗不当,致使肢体发生麻痹和瘫痪,经一年半以上时间尚未  相似文献   

20.
段保亮 《光明中医》2016,(11):1566-1568
目的探究运动神经元病62例中医证候。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62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中医证候研究的相关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中中医证型主要以脾胃亏虚证以及脾肾亏虚证为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体倦乏力以及唇舌色泽无华等。在舌象上主要表现为色淡、瘦小以及色红等,舌苔白、腻、厚等。结论运动神经元病中医证型主要为脾胃亏虚证以及脾肾亏虚证,据此可以为运动神经元病进行相关治疗以及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