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萍  周丽宁 《世界中医药》2014,9(9):1231-1233
目的: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古代治疗痹证的方剂,分析其组方规律,探寻治疗痹证的基本方药及脏腑论治特点。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治疗痹证的方剂进行整理,建立古代方药数据库,对药物进行频次和性味归经统计,分析痹证方剂组方规律并探讨治疗痹证的基本方药。结果:痹证用药药性以温性药物为主,药味着重于辛苦甘,归经主要为肝肾脾,总结出了古代治疗痹证的基本方药,并提出痹证从肝脾论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彝医治疗痹证方剂用药规律,探讨其证治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单验方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5月)及《中国彝族药学》《彝药志》《医病好药书》收录的彝医治疗痹证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集成的频次统计、性味归经分布、用药模式、新处方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彝医治疗痹证方剂用药规律。结果纳入彝医治疗痹证方剂93首,涉及药物172种、总频次261次。用药以温性(120次)、平性(63次)、苦味(127次)、辛味(111次)药物为主,主要归足厥阴肝经(101次)、足少阴肾经(48次)、足太阴脾经(38次)和足阳明胃经(30次)。高频药物有伸筋草、牛膝、桑寄生、木瓜、黑骨头等。挖掘得到核心用药模式17种,核心药物组合2种,演化出新处方1首。结论彝医治疗痹证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和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以主治风寒湿痹证最常见。方剂多选用小处方,以祛风除湿药物为主,配伍活血止痛、滋补肝肾、强筋健骨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傣医治疗痹证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民族医药单验方数据库及相关民族医药书籍、文献中傣医治疗痹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傣医治疗痹证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出292首方剂,方剂中药物出现频次≥10的药物37个,出现频次较高的前3味药为:地血香、姜黄、苏木,核心用药模式14个,主要的关联规则为扁担藤配伍地血香,置信度=1,发现核心组合28个,演化新方14个。结论:傣医治疗痹证方剂中,主治风寒湿痹证与风湿热痹证的方剂最多,其组方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组合最为常见,祛除邪气,消除病因为主要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哈尼医治疗痹证方剂的用药规律,探讨哈尼医治疗痹证的特点。方法:提取《哈尼族单验方》中治疗痹证的方剂,分析172首方剂的药物分类、使用频次、药性及剂型的使用频次。结果:哈尼族治疗痹证的方剂中,祛风湿药出现的频次最高,药物的性味以味辛、苦,性温热为主,剂型中以煎剂和酒剂为主,有毒药物41味。结论:哈尼族治疗痹证的证型以风寒湿痹较常见,治疗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止痛药物为主,酒剂是哈尼族治疗痹证的重要剂型,其治疗方法多样,常用煎服法与外洗法、外擦法、外敷法、热敷法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痹证方剂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痹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痹证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 筛选出94个具有痹证典型症状的处方,并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25个,核心组合40 个,演化新处方9个。结论: 明确《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痹证方剂的组方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实现方剂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痹证日久的临床疗效。方法独活寄生汤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功效,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等出现肌肉筋骨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者,均以独活寄生汤为主方,加以辨证施治,随证加减治疗。结果临床上均能缓解症状,有的临床痊愈,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独活寄生汤是治疗痹证日久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7.
周辰昱  王玲  于静 《吉林中医药》2022,42(3):343-347
目的 基于六经辨证分析《伤寒杂病论》治疗痹证的方剂,探讨张仲景治疗痹证的用药特色及用药规律,为临床用经方治疗痹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符合筛选标准的方剂并记录其药物组成,利用Excel 2013、BMI SPSS Modeler 18.0、SPSS 25.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 根据筛选标准,共收集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治疗痹证代表方中药归经为依据,探讨痹证的疾病归经,指导痹证临床用药,以便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分别统计《中医内科学》中痹证各个证治分型的代表方药的药物归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痹证的药物中,归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经药物的味次分别为20,12,13,12,12次。用药频次分别为131,79,132,105,102次。结论痹证疾病归经为"肝肾"。临床上治疗痹证当以肝肾二经药物为主,同时兼顾脾(胃)经药物,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论治痹证的条文进行系统梳理,探求经方治疗痹证的思路。方法选择《伤寒论》中论及"风湿"一词及《金匮要略》"湿病""历节""血痹"篇,附带方剂的条文,逐条分析症状病位偏性,归类方剂,结合临床规范痹证诊疗思路。结果仲景对痹证的辨证主要包括表寒证、表虚证、表实证和复合证,表热证需从其他篇章补入。结论经方对痹证的辨治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对后世痹证治疗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独活寄生汤是治疗风寒湿三气痹着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痹证的主要方剂,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功效,现代一般多用在关节炎、腰腿痛等疾病中。而笔者在临床中将独活寄生汤用于治疗杂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列举了用独活寄生汤治疗泄泻、痞满、咳喘、化疗药物致神经炎及妇科崩漏等数方面案例,以证疗效。从而说明独活寄生汤是一个扶正祛邪并重,配伍严谨、组方恰当、疗效全面的标本兼治的方剂。  相似文献   

11.
对段富津教授治疗痹证的方剂配伍进行了总结,归纳出段老在对该病分虚实新久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寒热并用、补泻同施、大开大阖的组方特点。表现了段老深谙病机的复杂性以及药物的两重性,辩证的遣方用药、治疗疾病的学术思想。以示临床上治疗痹证以及其他疾病方剂配伍的圆机活法。  相似文献   

12.
论述古今医家对熟地黄治疗痹证作用的认识,总结熟地黄治疗痹证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可滋阴养血,补益肝肾,是治疗痹证的经典药物。以张景岳为代表的历代医家多喜用熟地黄治疗痹证。目前对于熟地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总成分的测定分析和药理作用方面,其治疗痹证成分包括梓醇、毛蕊花糖苷、2,5-二羟基苯乙酮等;治疗痹证作用体现在促进成骨、抗氧化、减少骨质流失、抗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独活寄生汤是治疗痹证的经典方剂,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功效,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常见慢性筋骨病方面,疗效显著。本研究对近年来独活寄生汤治疗慢性筋骨病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该方治疗慢性筋骨病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微循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等相关。现将其治疗常见慢性筋骨病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彭义平  王萍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9):2348-2349
活血壮筋片由山茱萸、山药、枸杞子和当归等药物组成,是临床治疗痹证的有效验方,具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活血通络功效,对治疗肝肾两虚所致痹证有显著疗效。本实验应用显微鉴别制剂中枸杞子、杜仲、牡丹皮;薄层色谱法鉴别牡丹皮;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制剂中君药山茱萸中连翘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何常春主任治疗痹证疗效显著,其认为正气亏虚为痹证的内因,外因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入,治疗上以电针配合经验自拟定痛方以补益肝肾,行气化瘀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仲案乌头汤加减治疗痹证的疗效。方法:结合辨证论治,运用仲案乌头汤加减治疗痹证120例。结果:临床治愈80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治愈率66.7%,总有效率为95.8%。结论:仲案乌头汤是治疗痹证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7.
仲景治疗痹证药对运用严谨而不失灵活,有规律可循,值得效法实践及推广应用。就仲景治疗痹证的药对配伍从辛温逐寒、清温相济、散收开合及酸甘化阴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进一步探讨协同增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家级名老中医张炳厚教授用药新颖,选方奇特,在痹症的治疗中灵活运用三两三类方、五皮五藤饮及其他经典名方,文章围绕方剂从痹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加减等方面论述、总结张教授治疗痹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痹证是人体肌表经络受到外邪侵袭(包括风、寒、湿等邪气),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筋骨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等病。包括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肩关节周围炎、腱鞘炎、纤维组织炎、骨刺等风湿骨关节病。在临床治疗痹证中,采用从“肝肾”论治的思想取得了一些体会,总结如下。1从病因病机角度分析“痹证”与“肝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宣痹汤是治疗痹证的常用方剂之一。本方具有除湿清热之功效,马鸿斌主任医师用于治疗因湿热引起的持续高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