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时,非梗死相关动脉的介入策略一直存在争议。现行指南推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时仅干预梗死相关动脉,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可能使临床预后恶化。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时,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可降低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非梗死相关动脉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入选117例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LAD),并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研究组),另入选10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STEMI患者(研究组)直接PCI术前和术后罪犯血管(LAD)和非梗死相关动脉[左回旋支(LCX),狭窄程度<50%]校正TIMI帧计数(CTFC)和MBG心肌灌注分级的差异,以及正常对照组患者LAD和LCX的校正TIMI帧计数(CTFC)和MBG心肌灌注分级;另外通过静脉采血,分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患者的临床及造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罪犯血管为LAD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LCX)直接PCI术前的校正TIMI帧计数( CTFC)多于正常对照组(P<0.05),MBG心肌灌注分级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直接PCI术后非梗死相关动脉的校正TIMI帧计数(CTFC) (P <0.05)和MBG心肌灌注分级均较术前改善,但是仍然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直接PCI术后罪犯血管发生无复流的患者,其非梗死相关动脉发生无复流的比率较高(78% vs.8%,P<0.01),并且血清CRP水平高于未发生无复流的患者(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血流灌注也可能受到影响,尽管罪犯血管的直接支架术可改善非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灌注和心肌灌注,但是其水平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该现象可能和炎症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型,分类的结果直接决定了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策略的制订[1-5].传统理论认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血管往往是闭塞病变,其血栓成分多以纤维蛋白为主,可行溶栓治疗;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血管往往是非闭塞性病变,其血栓成分多以血小板为主,溶栓是绝对禁忌[4-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订前瞻性护理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并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段、开通梗死血管时间、心肌梗死范围、罪犯血管位置、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等因素对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分析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并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护理策略。结果120例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者55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83%,以术中发生为最多见,其次为术后6 h内发生,较少发生在术后7~72 h。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时间<6 h内、梗死范围、局限性梗死、罪犯血管(RCA)血管病变均是PCI术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缺血心肌恢复血流灌注发生的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的紧急突发事件,也是冠脉再通的指标,因此要重视对心律失常的早期预测和防治,掌握其特点及影响因素,及时发现心律失常迅速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以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国产生物降解药物涂层支架(BUMA)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中使用效果、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诊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4例,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在靶病变部位植入药物支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情况,出院后1、3、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结果 54例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均获成功,54支梗死相关血管的57处病变共植入BUMA支架67枚,手术过程中未发生与介入治疗有关的并发症,手术即刻成功率100%。1个月随访终点时无死亡病例,无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病例,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0%。出院后6个月随访终点时无死亡病例,无血液、组织、免疫等不良反应。其中有l例因心绞痛入院,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85%,复查冠脉造影:前降支原BUMA支架通畅,回旋支病变加重,遂行回旋支PCI术后症状缓解。结论国产生物降解药物涂层BUMA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中使用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潘庆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630-3631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与抽吸导管对慢血流的影响.方法 2009-01-2010-10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共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后血栓负荷重的急诊PCI患者进入研究,治疗组30例给予替罗非班与血栓抽吸,再行PCI术,对照组30例直接给予急诊PCI术.比较两组间介入治疗术后对慢血流的影响.结果 两组间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发生慢血流为3.6%和15.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与抽吸导管,可以改善术后梗死相关动脉慢血流现象.  相似文献   

7.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是常见的心血管临床的急重症,病死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STEMI患者中约50%在发病后1h内于院外猝死,死因主要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AMI院前急救的基本任务是帮助AMI患者安全、迅速地转运到医院,以便尽早开始再灌注治疗;重点是缩短患者就诊延误的时间和院前检查、处理、转运所需的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目的是在梗死相关动脉迅速恢复并巩固有效的冠状动脉血流,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较溶栓治疗更加有效。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显示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用PCI法优于溶栓的方法,在有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尽快使心肌得到再灌注是挽救心肌、提高梗死后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急诊绿色通道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及管理,验证在急救中急诊护理程序化的重要性。方法对12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绿色通道行急诊PCI,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护理。结果从接诊到进入导管室平均时间为45min,112例患者通过急诊PCI术后病变血管再开通,再通率93.3%。结论在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启动急诊绿色通道施行急诊PCI中,急诊护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急诊护理的程序化,是绿色通道更通畅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拟行急诊PCI术术前提早应用普通肝素对梗死相关动脉(IRA)发生自溶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患者1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进入导管室前由门诊或病房建立静脉通道,同时给予静脉注射普通肝素3 000 U;对照组在进入导管室成功穿刺桡/股动脉送入鞘管后,注射普通肝素3 000 U,观察IRA是否发生自溶现象。结果:观察组发生自溶现象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早应用普通肝素有助于梗死相关动脉发生自溶现象,减少支架植入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维拉帕米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无再流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治疗手段.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PCI、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可挽救濒危的缺血心肌,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并且严重威胁患的生命安全。随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得到了新的突破。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往往会遇到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常常使临床医师在造影前判断梗死相关动脉(IRA)时出现困难。而IRA的判断对于术中造影动脉的选择顺序、造影剂的使用及干预血管的选择、保护措施的运用和患的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表心电图(ECG)对早期冠状动脉定位诊断因其无创、经济、简便易行并能反复记录对AMI的IRA判断有相当大的帮助。众多医学工作在实践中发现除了梗死区导联ST段的抬高外,非梗死区导联ST的段变化也能帮助我们判断IRA。现对非梗死区导联ECG的ST段变化所反映的IRA及梗死部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6例为观察组,同期诊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多支病变率(62.50%)、侧支循环建立比率(30.21%)及血管狭窄75%~90%、90%~100%发生率(28.13%、34.38%)均高于对照组(45.10%、12.75%、23.53%、29.41%)(P0.05),血管闭塞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17.65%)(P0.05);2组病变血管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75%以上狭窄病变发生率较高;侧支循环建立是心肌梗死形成非ST段抬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11例NSTEMI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11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病史和症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与STEMI患者相比,NSTEMI患者危险因素较多,梗死后心绞痛常见,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和三支病变多见,对心功能影响相对较小.结论 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梗死后心肌缺血常见,应重视对其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经梗死和非梗死相关动脉双途径应用替罗非班与单纯经梗死相关动脉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效果。方法 10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梗死和非梗死相关动脉双途径给药组(双途径给药组)和单纯经梗死相关动脉给药组(单途径给药组)各50例。比较2组直接PCI术前和术后罪犯血管校正TIMI帧计数和心肌灌注分级水平的差异。结果双途径给药组心肌灌注分级2~3级率明显高于单途径给药组(P<0.05),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低于单途径给药组(P<0.05);2组患者在罪犯血管校正TIMI帧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梗死和非梗死相关动脉双途径给予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疗效优于单纯经梗死相关动脉给药。  相似文献   

15.
张学军  武伟琦  闫吉霞  何平  王学惠 《临床荟萃》2003,18(11):F002-F003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 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往往因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冠脉血管完全闭塞 ,其再灌注治疗主要为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目前首选紧急介入或溶栓治疗[1]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 ,其梗死相关血管是完全闭塞或狭窄程度如何 ,仍不是很清楚 ,治疗亦存在较多争议 ,故了解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变情况 ,对指导临床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2年 5月 ,经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5 4例 ,其中NST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急诊PCI治疗,30例患者发病后2~6 h进行手术;70例患者入院后立即(2 h)采用PCI治疗。分析不同时间内再灌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100例患者中,2 h手术者住院时间[(8.36±2.36)d]、室颤发生率(2.00%)、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4.00%)均优于2~6 h手术者(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标准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急诊PCI治疗,可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非ST段抬高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72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UAP)48例,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病人24例,除常规内科治疗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PTCA和支架植入术)。造影提示单支血管病变31例(43.1%),双支血管病变25例(34.7%),三支血管病变16例(22.2%),分别行PTCA和支架植入术。结果:介入治疗的成功率97.2%(70/72),失败的两例患者主要是导丝不能通过闭塞病变所致。在70例患者中,共植入支架91枚。随访至术后30d,无症状或症状明显缓解的61例;2例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4例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再次行介入治疗;3例患者转外科行CABG术;2例患者死亡。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05年10月间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67例,在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治疗,于梗死相关血管(IRA)的靶病变植入DES。术后前瞻性随访300d,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再梗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结果:67例患者中,伴糖尿病者占20.9%,多支病变者占71.6%。67例患者共植入84枚DES,64例(95.5%)术终血流达到TIMI-3级。住院期间4例(6.0%)患者死亡,1例(1.5%)术后当天发生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引起非致死性再梗而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出院至术后300d随访期间,2例(3.0%)死亡,无一例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非致死性再梗或因造影或临床再狭窄需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结论:DES应用于ST段抬高型AMI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且可以明显降低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经冠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实验组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后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10 d LVEF、BNP水平,两组冠脉慢血流发生率、术后2 h ST段50%回落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10 d LVEF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BNP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冠脉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术后2 h ST段50%回落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后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可明显改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情况及心肌功能,缩小心肌坏死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后患者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PCI手术的19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97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101例作为观察组,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并制定对应的护理方案,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行PCI术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医嘱依从性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