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琇瑶 《山西中医》2007,23(2):54-55
附子为辛甘大热、回阳救逆的纯阳之品,临床应用广泛,正如《得配本草》所言:“附子通行十二经络”。历代医家均精研其不同配伍,或抑其毒性,或增其效用,或引药归经。自医圣张仲景开附子治痹证配伍之先河以来,后来医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临床应用效果颇佳。现就近年来有关附子配伍治疗痹证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的“痹证”是指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或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虚弱,内生痰浊、瘀血或热毒,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等部位疼痛、重着、麻木、酸楚、肿胀、僵直、变形及活动受限或累及脏腑为主要特征的一大类疾病,又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现将痹证的治则治法研究概  相似文献   

3.
热痹证治     
现代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椎炎、坐骨神经痛、痛风性关节炎等属中医痹证范畴。其急性期属风湿热痹者,治之得当,效果颇佳。且对于预防“内舍于心”(风湿性心脏病)、骨关节变形、痿躄(肌肉痿缩)、虚劳(肾功能损害)等起到很重要作用。现结合临证之见,谈谈运用四妙散加味治疗热痹之心得。一、类风湿性关节炎马××,女,38岁,工人,住院号27081。患者于1982年9月中旬睡眠中突觉左膝关  相似文献   

4.
痹证治验     
痹证治验李永勤兰州市公安局医务所(730000)周信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50余年,擅长治疗疑难杂病,对痹证的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现将平时侍诊所得整理归纳如下。痹证初期,常表现为湿热偏胜,湿热阻络之热痹,宜用清化,多以疏风、清热祛湿,通络之法治之。...  相似文献   

5.
痹证治验     
贾宗荣(垣曲县医院)木通汤出自《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用于治疗行痹、痛痹、着痹。经笔者临床验证,本方确有奇效,故录病案两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痹证为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虽有行、痛、着、热痹之分,因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故痹证以风为主邪者诚非鲜见。风之中人,除有兼邪为害,随机而有寒热之变外,更有客表入里,窜扰内伏之异;又因证有久暂,  相似文献   

7.
痹证治验     
笔者宗仲景小柴胡汤,治疗痹证4 0例,均收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药用:柴胡2 0 g ,黄芩、半夏各15g ,人参2 0 g ,炙甘草5 g ,生姜(后下) 3片,大枣5枚,水煎服,早晚各服15 0ml。病例介绍:张某,男,2 0岁。双膝关节肿痛1年,痛有定处,活动不便,痛如针刺,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质淡  相似文献   

8.
痹证治验     
刘安发、男、56岁,干部。1987年10月20日初诊。患痹证5年。近日,神疲气短,颜面苍白,视物昏花,腰膝酸软疼痛,双下肢屈伸不利,尤以膝关节为重。畏寒喜暖,手足逆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此系肝肾亏虚、精血不足,风寒湿侵袭所致、方用八味地黄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药用黄芪50克,当归20克,熟地30克,山萸15克,山药15克,枸杞15克,桂枝15克,附子10克,牛膝25克,川断20克,寄生20克。服上方12剂后,腰膝酸痛已减,  相似文献   

9.
例一、患者,女,42岁,工人。1986年9月8日初诊,久居湿地一年余即感肢体沉重乏力,周身关节疼痛,尤其是膝、踝、肘等大关节较重,以后两下肢关节处皮下出现如黄豆大之小结节,周围微发红,触之疼痛,行走稍多,下肢既沉重又有麻木感觉,脉象濡缓,舌苔白腻。经某医院检查:白细胞17100/mm3、嗜中性粒细胞80%、抗链球菌溶血素“0”800单位、红细胞沉降率48毫米/第1小时,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结节。  相似文献   

10.
痹证治验     
靳丽芹,女,25岁,1985年6月5日初诊。发烧,体温37.8℃,四肢关节红肿、疼痛,恶寒,无汗,夜不能寐,饮食减少,身体消瘦。脉数,舌边尖红,舌苔黄腻。扁桃体Ⅰ°肿大,咽部微红。白细胞12080/立方毫米,嗜酸性3%,中性80%,淋巴17%。血沉86毫米/小时,抗链球菌溶血素“○”2563单位/毫升,中医辩证为热痹。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方用生石  相似文献   

11.
痹证辨治     
一、行痹刘××,男,43岁,农民。患痹痛多年,以肩、肘关节疼痛明显,偶而下移膝踝关节,时轻时重,遇阴雨连绵或天气变化则加重。症见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而弦细。此乃风寒湿邪内侵,而风独胜之行痹。法当祛风除湿、调和气血。方以蠲痹汤加减:羌活9克防风6克威灵仙6克当归6克黄芪12克  相似文献   

12.
痹证治验     
余出身中医世家,家父蔡宗良幼承庭训,业自祖传,学遵《内经》、《伤寒》、《金匮》等古典医籍,谙熟历代各家流派勤于探研祖辈经验并应用于临床,擅长内科疑难杂症及妇科儿科。由于地处农村山镇,痹病实为临症常见,从事中医临床四十年,积累下宝贵的中医药经验,现就有关痹证治验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痹证治验     
吴××女39岁已婚1982年3月23日初诊。病已二月余,初感风寒,继而身痛咽疼,经医无效,日益加重。现肢体无力,麻木不仁,卧床不起,面目及下肢浮肿,手足不温,饮食乏味,痰稀量多,舌质淡苔白,脉弦紧。辨证: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治法:补肝益肾,温经通络。拟方:独活寄生汤加味。独活12克桑寄生18克秦艽12克细辛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生地12克杜仲15克党参12克茯苓12克桂枝12克甘草10克制川乌10克麻黄10克南  相似文献   

14.
热痹证治     
<正> 多年来,我选取李东垣的当归拈痛汤与吴鞠通的宣痹汤二方之意,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治疗热痹患者甚多,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辨证分型及病案举例热痹多见于痹证的初期,也可见于痹证复发阶段。因所受外邪与患者体质的不同,在临床中,本病又可分为以下四型。一、热痹热胜型多见于痹证初期,发病较急,病程较短。患病关节红肿疼痛,灼热感明显,皮肤可见环形红斑。伴发热,恶寒,口干喜饮,  相似文献   

15.
痹证治验     
付于老师出身于中医世家,师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和天津针灸名家韩景献教授,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临床经验颇丰.现笔者将恩师治疗痹症经验举例介绍如下. 龚某,男,43岁,2011年6月20日初诊.主诉:右踝关节疼痛、肿胀近7年,加重2月余.  相似文献   

16.
痹证治验     
痹者有痹阻不通之意.人体素虚,风、寒、湿三者侵袭,气血阻滞肢体筋脉,致关节、肌肉疼痛麻木,屈伸不利或肿胀.  相似文献   

17.
痹证证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焦树德 《中医杂志》1989,30(4):4-10
西医学诊断的风温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尿酸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大多属于中医学“痹病”的范畴。我在数十年的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8.
眼痹证治     
<正> 眼痹一症,历代眼科专书未见论述.然而在临证中,常见一些患者,仅感眼痛酸胀之苦,但无原因可查.我始束手无策,继而深思,受《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的启示,后以寒、湿、痰、瘀挟风邪阻滞是气血运行失常所致之认识,分别以温经散寒、除湿祛痰、行气活血兼疏风活络论治,使不少患者获效,因而命名眼痹.现将证治体会笔之于后,供同道共探创新,以丰富祖国医学之内容.一〔风寒眼痹〕多见于血虚患者,复受风寒外袭,以致阳气不运,血不畅行,清窍被阻.证见眼球疼痛酸楚,遇冷尤甚,得温则  相似文献   

19.
痹证治验     
杨××,男,31岁。1982年3月5日诊。时感腰痛已六年余,延医诊之,少效。某院诊断为“2~3腰椎骨质增生”。一天前因腰痛复发住院。症见痛而不得俯仰,动则更甚,膝关节痛,口渴不欲饮,阴部湿冷,夜间汗出,面色(白光)白,舌质淡且胖嫩,苔白厚,脉沉。根据患者久居湿地史,  相似文献   

20.
痹证治验     
苏云放 《天津中医》1994,11(3):36-36,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