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癌毒是肺癌“传舍”的根本,具有易伤正气、其性沉伏、发病猛烈、其性善行、易与痰瘀凝结等特性,也是肺癌传变的主要原因.癌毒通过本经顺传、借他经传、借他经逆传、五行相生相克、气-水之道等途径发生转移.另外,癌毒所舍之处必为虚处,癌毒久舍,则正气愈虚,“传舍”趋势愈盛,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癌毒是肺癌"传舍"的根本,具有易伤正气、其性沉伏、发病猛烈、其性善行、易与痰瘀凝结等特性,也是肺癌传变的主要原因。癌毒通过本经顺传、借他经传、借他经逆传、五行相生相克、气-水之道等途径发生转移。另外,癌毒所舍之处必为虚处,癌毒久舍,则正气愈虚,"传舍"趋势愈盛,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国医大师雷忠义教授根据自己几十年经验总结的胸痹痰瘀毒风辨证理论体系,和中医"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用中医祛痰宣痹、活血化瘀、熄风定悸的方法,治愈了很多例心血管疑难杂症,下面举例三例典型病例,供大家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嘉湘教授认为,肺癌之为病,主要是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衡,六淫之邪乘虚袭肺,邪滞胸中,肺气膹郁,宣降失司,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于输布,聚津为痰,痰凝气滞,瘀阻络脉,痰气瘀毒胶结,日久形成肺部积块.辨证强调:治病求本,扶助正气;扶正培本,辨证为先;扶正治癌,阴阳为纲;扶正培本,重视脾胃;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近3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医治疗癌痛文献中的证型和方药进行分析,以探讨癌痛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的中医证型、方荆和药物出现的频次及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频次高低确定常见证型和常用方药.结果:瘀血阻滞、热毒蕴结、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痰湿凝聚、气血亏虚、阳虚寒凝和阴虚内热为癌痛主要证型.结论:对中医药治疗癌痛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癌痛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癌痛从多虚、瘀、毒、痰等方面进行辨证.扶正回本、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祛痰利湿为常用的治法.内服并外治能够更好改善癌痛症状.  相似文献   

6.
国医大师周仲瑛首创癌毒理论,认为癌邪致病夹毒伤人,正气亏虚、癌毒痰瘀互结是肿瘤形成的基本病机,治疗应以扶正祛邪、消癌解毒为根本大法,用药上立足辨证,采用复法大方抗癌祛毒,兼顾脾胃,在临床诊治中取得较好的疗效。介绍从癌毒辨治乳腺癌术后验案1则,探讨癌毒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客观存在,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为乳腺癌的中医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胃癌中医病机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病案,探讨胃癌中医发病机制。方法: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临床54例胃癌患者进行中医证素辨证,分析其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的频数频率和积分,探讨胃癌的中医发病机制。结果:54例胃癌患者中,病位证素积分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胃、脾、肝、肾、心、肺,其中脾、胃与其他病位证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病性证素中排在前4位的是气虚、痰、瘀、毒,与其他13种病性证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癌的病位主要在脾胃,正气亏虚为本,痰、瘀、毒相互搏结是胃癌发生的最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8.
慢性迁延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生不外乎内外二因:内因主要是由于外伤、手术等耗伤人体的正气,导致阴阳失调,正气虚则皮毛不固,易于感受邪毒;外因则多为失治误治、术后疮内留有异物或创面引流不畅,邪毒郁于局部,气血凝滞,瘀久而化热,热胜肉腐而成脓破溃流滋.正气不足为其本;气血瘀滞、络脉瘀阻、湿热火毒为其标.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及外治...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病机是脉郁毒损,其中脉郁是毒邪产生的内在和前提条件,毒损是推动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毒结于内,而机体症状不显,难以觉察,谓之伏毒;其初始伏藏,渐积转盛,延至后期,积久生变,毒性猛烈,谓之苛毒。同时在机体长期的邪正交争中,必然伴随着气、血、津、液的虚损以及湿、痰、瘀、热等实邪产生,使动脉粥样硬化病机虚实夹杂。"调脉以扶正,解毒以祛邪"应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大法。扶正法即通过调脉扶正、顺气活血,恢复脉之舒缩、充盈脉之气血、补益脉之正气、抵抗脉之毒邪;解毒法即解毒配合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等治法,清除病邪、解毒护脉,从而避免毒邪腐败脉道及痰瘀热邪阻滞脉络,使气机通调、脉道通畅,遏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0.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收集1989年1月至2008年6月有关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文献,对其中的中医辨证、治法以及用药进行统计分析,拟找出其中医辨证、治法及用药规律,从而为优化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文献进行中医辨证、治法、用药归纳,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94篇文献,总共9 125例病例,中医辨证治疗的共7 733例,另外联合辨证治疗和中药灌肠或单独使用中药灌肠的有1 553例。辨证为湿热瘀阻型的占辨证治疗病例的55%;气滞血瘀型为18%,寒湿瘀阻型为13%;气虚血瘀型为10%。结论:慢性盆腔炎辨证分型为湿热瘀阻、气滞血瘀、寒湿瘀阻、气虚血瘀等证型。慢性盆腔炎主要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利湿;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益气扶正、活血化瘀以及扶正祛邪、化湿利水等治法。  相似文献   

11.
对肺间质纤维化与肺痹的关系进行论述,从毒、虚两方面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因及病机。认为毒损肺络、邪毒顽恶难解、痰瘀胶结、正气损耗是肺痹相关肺间质纤维化的病机关键;脏腑损伤增加毒邪化生,而毒邪内伏可进一步损伤脏腑之正气,终致毒、痰、瘀、虚互结,病势缠绵,变证丛生。因此,虚、瘀、痰、毒是肺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中医学论辨证上:肿瘤总属瘀滞毒结而成,临床上可分为八证:气滞毒结;血瘀毒结;寒瘀毒结;热瘀毒结;虚瘀毒结;实瘀毒结;痰瘀闭阻毒结;津枯液燥毒结。其中寒瘀毒结最为多见,约占80%。治疗上:以辛热温通、大攻大破、荡涤瘀滞、消除毒结,每仗剧毒之品以此为主,兼顾整体。从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其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方法 随机选取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84例,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分析法分析各型患者外周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正常对照组为46例健康志愿者.结果 中医分型中肾虚痰瘀型哮喘占46%,非肾虚痰瘀型哮喘占54%(其中冷痰型占21%、热痰型占15%、寒包热痰型占7%、风痰型占1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患者血浆NE、DA含量高(P<0.05);肾虚痰瘀型、非肾虚痰瘀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血浆NE、DA三者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血浆NE、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非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血浆NE、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血浆NE、DA含量较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高(P<0.05),两组血浆5-H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哮喘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处于紊乱状态,哮喘可能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并有可能通过神经反射而加重哮喘症状.(2)肾虚痰瘀是支气管哮喘中常见的中医证型;"同病异证,异证异理",神经递质的释放因中医证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其中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血浆NE和DA水平的降低,可能是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低下,而使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受到抑制所致,这可能是肾虚痰瘀型哮喘"本虚"之部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归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均可导致痰瘀互结,痹阻心脉,发为冠心病。本文论述了伏邪理论的源流,通过伏痰、伏瘀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提出了伏痰、伏瘀阻于心络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病机。因此,在邪气伏而未发的未病阶段应积极通过调理饮食,调畅情志,提高人体正气,早期筛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在邪气伏而已发的已病阶段应根据伏痰、伏瘀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在邪气伏藏的"瘥"后阶段应继续调理脏腑,杜绝伏痰、伏瘀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郑伟达教授认为癌症的主要病因是"瘀"加"毒",瘀中有毒,毒中有瘀,瘀毒互结是"瘀毒"的本质。"瘀毒证"是指恶性肿瘤,乃全身性疾病,手术治疗不能完全治愈,有可能复发并转移。肺癌多由正气内虚、邪毒互结所致,其病机包括瘀毒侵肺、痰湿内聚、正气内虚。肺癌临证可分四型诊治:瘀毒互结、阴虚毒热型;瘀毒互结、气阴两虚型;瘀毒互结、气阴两虚型;瘀毒互结、脾虚痰湿型。通过对郑教授运用瘀毒理论辨证施治治疗肺癌的常用方药及加减方法的经验总结,体现郑教授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国医大师周仲英提出伏毒论。"伏毒"是伏而后发的毒邪,潜藏人体,待时而发,具有伏时不觉,发时始显的特点。肺癌的发生发展可看作是"伏毒"潜藏人体,暗耗正气,逐渐正邪不能相安共处,或因新邪引触,导致伏毒暴戾发病的过程。肺癌之伏毒主要以热毒、痰毒、瘀毒为主,正虚为伏毒潜藏、致病的基础。治疗上可在伏毒理论的指导下,辨病、分期、辨证论治,把握时机,攻毒扶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病理特点和证候兼杂规律。方法:收集49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中医病位和病性,探讨证候兼杂特点。结果:病位证素:主要在脾、肾和肝,分别占60.4%、58.2%和51.5%;病性证素:实证证素中痰、湿和瘀分别为77.1%、65.9%和61.3%;虚证证素阴虚、气虚分别为64.7%和60.0%;证的兼杂:各证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脾、痰、湿和瘀病理证素的兼杂。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脾、肾和肝;病性属虚实夹杂;痰、湿、瘀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骨髓瘤(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性浆细胞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易诊误治,临床上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MM患并不少见。属中医"虚劳"范畴,与中医文献的"骨痹"相似,病机以肾虚为本,痰瘀湿毒为标,治以补肾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病因病机、临床辨证和中医治疗等方面论述痰、瘀、毒是间质性肺炎的主要病理环节,冀为临床从痰瘀毒论治间质性肺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规律.[方法]在文献调研基础上构建中医证候调查表,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中医证候信息和理化检查资料.[结果]"肺脾气虚、痰瘀阻肺","肺脾肾虚、痰饮瘀肺","肺脾气虚、痰热瘀肺","气阴两虚、痰热瘀肺"4种证型为COPD急性加重期主要证型,分别占34.3%、15.2%、26.3%、24.2%.是否合并肺心病、右心衰在4种证型间的分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型多为复合证型,其分布规律体现了"气虚痰瘀"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