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清肠温中方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肠温中方高、中、低剂量组,美沙拉秦组,乌梅丸组7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均用5%TNBS/无水乙醇保留灌肠3天复制UC模型。造模后分别用蒸馏水、清肠温中方高、中、低剂量、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和乌梅丸颗粒剂灌胃干预对应组10天,记录大鼠一般状态、疾病活动指数,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13(IL-13)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肠黏膜核转录因子κB(NF-κB)p50蛋白表达。结果:药物干预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明显增高(P0.01),血清TNF-α、IL-6、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1),IL-13含量明显下降(P0.01);肠黏膜NF-κB p50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各项指标比较,清肠温中方中剂量和美沙拉秦组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清肠温中方可以减少TNBS诱导的UC大鼠促炎因子,增加抗炎因子表达,对UC大鼠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清肠温中方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均自由饮用3%DSS方法复制慢性UC模型。用蒸馏水、清肠温中方高、中、低剂量和美沙拉秦缓释颗粒灌胃干预14 d,记录体质量,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结肠SOD、GSH-px、MDA和结肠MPO,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血清和结肠中SOD、GSH-px含量、结肠黏膜occludin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或P0.01),而MDA和结肠MPO含量、病理评分均高于空白组(P0.01)。清肠温中方中剂量组和美沙拉秦组小鼠体质量、血清和结肠SOD、GSH-px含量、结肠黏膜occludin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而MDA和结肠MPO含量、病理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对于DSS诱导的慢性UC模型小鼠,清肠温中方可以促进机体抗氧化、抑制氧化作用,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中健脾、清热燥湿法对TNBS/无水乙醇诱导的寒热错杂证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及Occludin蛋白的作用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均用5%TNBS/无水乙醇保留灌肠3 d复制寒热错杂证UC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用蒸馏水,清肠温中浸膏高、中、低剂量,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和乌梅丸颗粒剂灌胃干预10 d,记录大鼠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P0.01);便潜血、便质、CMDI、结肠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肠Occlud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乌梅丸和美沙拉秦组体质量均增加((P0.05或P0.01);中药中剂量和美沙拉秦组便潜血和便质评分下降(P0.05),病理组织评分明显降低(P0.01),Occlud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美沙拉秦组CMDI评分降低(P0.05),中药组评分下降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中健脾、清热燥湿法可以减轻TNBS/无水乙醇诱导的寒热错杂证UC大鼠疾病程度,改善体质量、便潜血和便质,减轻结肠黏膜损伤,修复结肠黏膜组织病变并增加Occludin蛋白表达,提高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完整性,从而起到治疗UC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清肠温中方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采用4.5%DSS溶液制备大鼠UC模型,给予清肠温中方及美沙拉嗪灌胃,Western blot、Real time-PCR检测结肠claudin-1、claudin-4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清肠温中方和美沙拉嗪组大鼠结肠claudin-1、claudin-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5),NF-κB p65平均光密度显著降低(P < 0.05)。结论:清肠温中方可能通过下调NF-κB p65的表达,促进claudin-l、claudin-4的表达,修复肠粘膜损伤,最终达到治疗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清肠温中方调控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Th17/Treg免疫平衡及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依照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肠温中方组。空白组自由饮用去离子水,同时予去离子水灌胃;模型组和清肠温中方组自由饮用4.5%DSS溶液制备UC模型,同时模型组给予去离子水,清肠温中方组予清肠温中方灌胃。7 d后麻醉大鼠后取血及结肠组织,应用Real time-PCR法检测结肠miR-675-5p、VDR m RNA、RORγt mRNA、Foxp3 m 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10、IL-17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ZO-1、Occludin的蛋白表达及分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DSS诱导的UC大鼠结肠mi R-675-5p、RORγt mRNA及血清IL-17的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 0.05或P 0.01),VDR mRNA、Foxp3 mRNA、ZO-1、Occludin、血清IL-10的表达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 0.05或P 0.01);清肠温中方干预后,大鼠结肠mi R-675-5p、RORγt mRNA、血清IL-17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 0.05),VDR mRNA、Foxp3 mRNA、ZO-1、Occludin、血清IL-10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 0.05或P 0.01)。结论清肠温中方可能通过降低mi R-675-5p的表达,靶向调控VDR信号通路,从而调控溃疡性结肠炎Th17/Treg免疫平衡、修复肠黏膜屏障损伤,达到治疗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该方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TNBS/乙醇灌肠诱导UC形成,通过乌梅丸灌胃给药,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1、Hes-1、Math-1m 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1、Hes-1m RNA表达显著增强,Math-1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乌梅丸方给药后,大、中、小剂量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1、Hes-1m RNA表达明显降低,Math-1m 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乌梅丸可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节结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溃疡性结肠炎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乌梅丸及其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从分子层面探讨乌梅丸及其拆方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承气汤灌胃+TNBS灌肠诱导UC形成,通过乌梅丸拆方给药,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TLR4、MYD88和NF-κBmRNA的表达.结果 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TLR4、MYD88、NF-κB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和寒热并用组表达降低(P<0.01),温热组和寒凉组表达降低(P<0.05);与乌梅丸全方组比较,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和寒凉组无差异(P>0.05)结论 乌梅丸全方,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和寒凉组药物均通过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对UC起治疗作用,寒热配伍是乌梅丸中的重要配伍形式,寒热配伍后表现出协同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清肠温中方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Th1/Th2平衡的干预作用。方法 9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均自由饮用3%DSS溶液7d,之后换蒸馏水饮用7、14d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复制模型。用蒸馏水、清肠温中方高、中、低剂量和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灌胃干预14d,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AI),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黏膜NF-κBp50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β、IL-6及TNF-α明显增多(P0.01),IL-4、IL-5明显减少(P0.01),结肠黏膜NF-κBp50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肠温中方各剂量组均能降低DAI评分(P0.05),减少血清IL-1β、IL-6及TNF-α(P0.05)、增加IL-4、IL-5(P0.05)含量,并减少结肠黏膜NF-κBp50表达(P0.05),尤其以清肠温中方中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效果最明显。结论对于DSS诱导的慢性UC模型小鼠,清肠温中方可以减少Th1、增加Th2细胞,减少肠黏膜中的NF-κB表达,恢复Th1/Th2平衡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溃结灵Ⅳ号对TNBS诱导大鼠UC的治疗作用,探讨溃结灵Ⅳ号对UC的肠道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作UC大鼠模型,溃结灵Ⅳ号采用高、中、低3个剂量保留灌肠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沙拉嗪进行灌肠给药,分别于用药后3、7、14、21天处死大鼠,检测血清中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以及结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论:给药7天时,各组DAO、D-乳酸均有明显升高,溃结灵Ⅳ号高剂量、美沙拉嗪组仍较其他组低,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给药14、21天时,各组DAO、D-乳酸均有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Ⅳ号高剂量、美沙拉嗪组显著降低(P0.05),21天时美沙拉嗪组DAO、D-乳酸降低更加明显(P0.01),溃结灵Ⅳ号高剂量、美沙拉嗪组在3天时见SOD降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给药7天时,溃结灵Ⅳ号高剂量、美沙拉嗪组SOD增高(P0.05),给药14、21天时,溃结灵Ⅳ号高剂量、溃结灵Ⅳ号中剂量、美沙拉嗪组SOD显著升高(P0.05),而溃结灵Ⅳ号低剂量组在给药3、7、14、21天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祛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黏膜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中药组。采用3%DSS诱导UC模型,于造模开始后的第3天开始给药干预,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中药组和美沙拉嗪组分别给予中药水煎剂和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计算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测量结肠长度,通过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采用DHE染色检测组织ROS表达情况,采用MDA、SOD测定盒检测组织MDA、SOD表达水平,并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组织细胞凋亡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5),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5),ROS、MDA以及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及中药组小鼠第8、9天DAI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肠长度显著延长(P<0.05),结肠组织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ROS、MDA以及细胞凋亡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表达显著升高(P<0.05);中药组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低于美沙拉嗪组(P<0.05)。结论:清热化湿祛瘀方对UC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氧化应激、改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健脾清肠通络方对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灌肠诱导重症炎症性肠病小鼠肠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40只C57BL/6雄性小鼠根据体质量编号,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清肠通络方组和美沙拉嗪组。除正常组小鼠外,其余3组小鼠均建立TNBS诱导炎症性肠病肠纤维化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3 mL/d)生理盐水,健脾清肠通络方组和美沙拉嗪组分别用健脾清肠通络方、美沙拉嗪给小鼠灌胃,干预2周。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及质量,小鼠结肠组织大体评分比较,小鼠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Ⅲ型前胶原(PCⅢ)表达及结肠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减轻(P <0.05)、DAI评分明显增加(P <0.05),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 <0.05)、结肠质量明显增加(P <0.05);经健脾清肠通络方和美沙拉嗪干预后,小鼠体质量、DAI评分、结肠长度和结肠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 <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大体评分、病理评分均增加(P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炎结肠黏膜I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TNBS/无水乙醇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组、美沙拉嗪组。连续灌胃给药10d后,处死大鼠,留取结肠组织,免疫组化法及ELISA法观察结肠组织ICAM-1的表达。结果清肠化湿方可以显著减少大鼠结肠炎模型结肠粘膜ICAM-1的表达。结论清肠化湿方可以减少结肠粘膜I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白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是其治疗UC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香连丸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其介导的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香连丸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除正常对照组外,余下各组大鼠均采用DSS的方法复制UC模型。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生化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MDA、SOD和GSH-px)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LC3Ⅰ和p62)的表达。结果香连丸能够显著改善UC小鼠结肠组织形态,降低DAI及组织学损伤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此外,香连丸还能显著下调结肠组织中MDA和LC3Ⅰ的表达,增加SOD及GSH-px的活性、Beclin-1、LC3Ⅱ、p62蛋白的表达及LC3Ⅱ/LC3Ⅰ的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P 0.01)。结论香连丸可以明显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细胞自噬,减轻肠道炎性损伤,促进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藏药湿生扁蕾提取物(GTP)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制备大鼠实验性结肠炎(UC)模型,以正常大鼠、UC模型大鼠作对照,从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结肠组织内髓MPO、SOD活性和MDA水平等方面,考察GTP对大鼠UC的影响。结果 UC模型组的SOD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MPO活性、M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GTP各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损伤明显改善(P<0.05),SOD活性显著高于UC模型组(P<0.05),MPO活性、MDA水平显著低于UC模型组(P<0.05),与治疗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藏药湿生扁蕾提取物对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抗氧化应激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青柏溃结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SASP组、康复新液组、青柏溃结汤组。乙酸法复制UC大鼠模型。各组给对应药物治疗后,检测结肠组织SOD和MDA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OD含量下降(P0.01),MDA含量上升(P0.01);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青柏溃结汤组MDA含量含量下降(P0.01);与康复新液组比较,SOD含量上升(P0.05),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青柏溃结汤可以使UC大鼠结肠组织的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清除氧自由基,减少结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效应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手针组和电针组,每组7只。采用TNBS结肠灌注法建立UC模型。手针组和电针组分别予针刺或电针刺激"曲池""足三里"穴,20min/次,隔日1次,连续14d。干预14d后,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外观及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通路中关键蛋白和内质网应激(ERS)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明显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肠绒毛缺失,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降低(P0.01),丙二醛(MDA)含量及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p-IκBα)、p-p65、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磷酸化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PERK)、磷酸化真核转录起始因子2α(p-eIF2α)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结肠病变明显减轻,肠绒毛较完整,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显著降低(P0.01),SOD、CAT、GSH含量及T-AOC显著升高(P0.01,P0.05),MDA含量及p-IκBα、p-p65、GRP78、p-PERK、p-eIF2α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5);手针组大鼠结肠病变改善显著,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显著降低(P0.01),SOD、CAT、GSH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MDA含量及p-IκBα、p-p65、GRP78、p-PERK、p-eIF2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手针或电针刺激"曲池""足三里"均能通过抑制TNBS诱导的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反应,减轻大鼠结肠炎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参苓白术散组(12g/kg)、柳氮磺吡啶组(0.5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kg),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2、4、6一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结合高脂饮食、潮湿环境建立脾虚湿困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每天灌胃1次,14天后各组大鼠进行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检测结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 MDA)水平.结果 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苓白术散组、柳氮磺吡啶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参苓白术散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低于柳氮磺吡啶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结肠组织SOD活性显著下降,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及柳氮磺吡啶组SOD活性显著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参苓白术散组在降低MDA水平方面显著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5). 结论 参苓白术散能减少脾虚湿困型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及溃疡形成,提高大鼠结肠组织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可能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香参丸治疗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疗效,并从香参丸对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关键酶的调节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香参丸组、美沙拉嗪组,给予3mg/kg TNBS/50%乙醇混合溶液灌肠复制模型,灌胃给药7d。通过测量结肠重量和长度、计算结肠重量指数、观察组织病理切片评价香参丸疗效,检测结肠黏膜ADH、ChAT、NADP~+、ACh和MAO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香参丸组结肠长度明显增长,重量和结肠重量指数下降,ADH、ChAT和NADP~+均下降,而ACh和MAO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香参丸可能通过下调结肠黏膜ADH和NADP~+,上调Ach的表达量起到治疗实验性大鼠结肠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和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揭示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TNBS/乙醇灌肠诱导UC形成,通过乌梅丸灌胃给药,TUNEL法检测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上皮Bcl-2、Bax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显著增多,Bcl-2蛋白表达减弱,Bax蛋白的表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强,Bax蛋白的表达减弱(P0.05)。结论:乌梅丸可通过抑制结肠上皮细胞的过度凋亡对溃疡性结肠炎起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Bcl-2和Bax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肠温中方对轻中度活动期寒热错杂、湿热瘀阻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轻中度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美沙拉嗪肠溶片模拟剂,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模拟剂,服用8周。观察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黏膜病变Baron分级、改良Mayo评分及IBDQ量表积分变化,评定单项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黏膜病变疗效、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最终纳入合格病例共61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32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单项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黏膜病变Baron分级、改良Mayo评分、IBDQ量表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温中方能够明显改善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