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丹溪痛风胶囊对尿酸钠(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MSU诱导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比色法测定大鼠滑膜中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丹溪痛风胶囊可以明显降低机体脂质过氧化终产物MDA水平,提高机体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结论 丹溪痛风胶囊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发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功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芍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17、IL-23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试验组给予白芍联合甲氨蝶呤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MTX)治疗。观察两组血清细胞因子(IL-17、IL-23、IL-6、TNF-α)、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持续时间、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分)等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2、24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第12、24周RF、CRP、ESR、CCP、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持续时间、DAS28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良反应,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13%6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联合甲氨蝶呤免疫抑制剂治疗RA患者,能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IL-17、IL-23的水平,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邓梅  曾维贵 《医学综述》2014,(13):2432-243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内江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RA患者12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IL-17及IL-23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RA患者血清IL-17及IL-23与病情的关系、治疗前后变化及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IL-17、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A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随着病情活动的加重而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患者IL-17、IL-23水平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1);IL-17与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HAQ)、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骨质破坏(Sharp)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IL-23与晨僵时间、VAS、HAQ、TJC、SJC、ESR、血小板计数、抗环瓜氨酸抗体、RF及Sharp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血清IL-17、IL-23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A病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志华  黄石  齐青松  张志安  张晓静 《海南医学》2013,24(15):2262-2263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检测60例RA患者和25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血清IL-17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自愿者(P<0.01),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含量显著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P<0.01)。活动期RA患者和非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值阳性患者IL-17A含量显著高于RF值阴性患者(P<0.01);RF值阳性患者和RF值阴性患者血清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血清IL-17A含量与RF值大小呈正相关。患者血清IL-17F含量与RF值及患者血清IL-17A含量无相关性。结论 IL-17A在RA的发生、发展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关节炎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与模型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及雷公藤阳性对照组各指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公藤阳性对照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各指标舍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炎丸能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艾灸对基因干扰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血清细胞因子IL-17的影响及其抗炎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艾灸+SOCSl基因干扰组(简称SOCSI干扰组)、艾灸+PTPN22基因干扰组(简称PTPN22干扰组)、艾灸+PIASI基因干扰组(简称PIASI干扰组),6只/组。弗氏完全佐剂按0.5mL/Kg剂量平均注入兔双后膝关节腔塑造RA模型,RA造模第2d将相应siRNA按50μ/g只剂量平均注入基因干扰组家兔双后膝关节腔。艾灸组及艾灸+基因干扰组动物采用艾粒施灸两侧“肾俞”穴各5壮,1次/d,6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采用免疫酶联法(Elisa法)严格按操作流程测定各实验组家兔血清IL-17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家兔血清IL-17含量极显著升高(P〈O.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家兔血清IL-17含量有极显著降低(P〈0.01);PIAS1干扰组、SOCSI干扰组家兔血清IL-17含量有显著降低(P〈0.05),PTPN22干扰组有降低趋势;PTPN22干扰组、PIASI干扰组、SOCSI干扰组与艾灸组比较,下调IL-17含量效果不及艾灸组。结论:艾灸对实验性RA家兔的抗炎效应可能通过下调细胞因子IL-17含量有关,而SOCSI、PTPN22、PIAS1对细胞因子传递重要通路JAK-sTAT通路的良性调控可能是其实现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7和21(IL-37、IL-27)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在R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79例确诊为RA患者设为观察组,并根据患者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的评分(DAS28)分为两个亚组:即得分≥2.6分的患者归为活动期亚组,共63例;得分<2.6的患者归为缓解期亚组,共16例。另外,将100例体检结果为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L-37水平IL-27;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中CRP水平;应用全自动血沉仪检测其ESR。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与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活动期亚组患者血清IL-37和IL-10均显著高于缓解期亚组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亚组患者血清IL-3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37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CRP、ESR水平、DAS28评分、关节压痛数和关节肿胀数呈正相关(P<0.05),IL-10水平与CRP水平和血沉(ESR)呈正相关(P<0.05)。结论:IL-10可能是导致RA患者的发病因素之一,IL-37可能在RA发病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清IL-17的水平.并分析其与抗Ⅱ型胶原(Collagen Ⅱ,CII)抗体以及关节炎症指数的关系.方法 建立CIA模型.ELISA法检测IL-17及抗CII抗体的水平;并观察CIA大鼠炎症指数.结果 CIA大鼠血清IL-17和抗CII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CIA组IL-17与关节炎炎症指数和血清抗CII抗体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CIA大鼠血清IL-17水平升高,且与病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5,IL-25)水平,探讨IL-17和IL-27在活动期R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相关实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6例活动期RA患者为实验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的浓度,用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抗环胍氨酸多肽抗体(CCP)浓度,用ELISA法测定健康体检者血清和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的IL-17、IL-27水平。结果 R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IL-17和IL-2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RA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ESR、CRP、CCP呈正相关性,关节液中IL-17水平与ESR、CRP呈正相关性,与RF无相关性;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IL-27水平与ESR、CRP、RF和CCP无明显相关性;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IL-17与IL-27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 IL-17和IL-27在RA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过度表达,提示IL-17和IL-27参与了RA的免疫性致病机制,其具体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栀子水提浸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I型胶原蛋白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口服栀子浸膏,观察药物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检测药物对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栀子水提浸膏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足肿胀的程度(P<0.01);用药后,给药组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栀子水提浸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中可以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示这可能与该药抑制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历节”、“白虎历节”、“历节风”范畴。RA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2%~0.4%,同时因其病程长、致残率高、难以治疗而成为世界医学的攻关项目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祭通滞苏润江股囊联合托珠单抗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效果及对IL-17、IL-23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单用托珠单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IL-23、IL-17水平。观察治疗后2组疗效,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x~2=4.145,P=0.042);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为(1.24±0.45)h、压痛关节数为(3.6±1.8)个、肿胀关节数(4.8±1.4)个低于对照组(1.87±0.47)h、压痛关节数为(8.2±2.4)个、肿胀关节数(7.6±1.6)个(t=6.495、10.286、8.835,P<0.05);观察组ESR为(30.6±12.7)mm/h,CRP为(14.7±2.4)mg/L,DSA28为(2.16±0.87)分低于对照组(43.1±11.5)mm/h、(18.9±3.5)mg/L、(3.47±0.94)分(t=4.894、6.639、6.86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为(25.12±13.45)ng/ml,IL-17为(15.36±4.42)pg/ml,IL-23为(301.48±51.84)pg/ml低于对照组(41.87±22.47)ng/ml,(24.62±4.94)pg/ml,(677.46±127.46)pg/ml(t=4.291、9.371.、17.842,P<0.05);观察组CCP为(193.56±25.34)IU/ml,RF为(87.25±25.67)IU/ml,AKA阳性率为22.22%低于对照组(242.35±32.54)IU/ml,(125.68±35.24)ILU/ml,42.22%(x~2=7.936、5.913、4.121,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为6.67%(3/45)高于对照组4.44%(2/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8,P=0.645)。结论通滞苏润江胶囊联合托珠单抗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取得满意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炎性反应,不良反应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炎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及雷公藤阳性对照组各指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公藤阳性对照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各指标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炎丸能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IL-6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检测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研究IL-6在R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该病活动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患者40例,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RA的诊断标准,均为大同铁路医院2000年6月至2001年6月的住院及门诊病人,年龄26-69岁,平均50.8岁。病程4个月-30年,平均6.3年,全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桑精胶囊对大鼠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和对其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 、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加高脂高热卡饮食饲养大鼠8周,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给予桑精胶囊煎剂灌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大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和血清IL-4、IL-10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桑精胶囊煎剂治疗组大鼠血清中FPG、FINS的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OGTT显著改善,血清IL-4、IL-10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结论 桑精胶囊可有效治疗大鼠2型糖尿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炎症反应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痹汤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跖肿胀度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确切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法诱导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三痹汤高、中剂量组及雷公藤对照组。容积法测量关节肿胀度;X线片观察病变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变化;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8及IL-17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三痹汤高、中剂量组及雷公藤对照组足容积于第1、2、3、4周时明显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三痹汤高、中剂量组及雷公藤对照组X线示左、右后肢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三痹汤高、中剂量组及雷公藤对照组大鼠足容积于第2、3、4周时明显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三痹汤高、中剂量组及TPT组X线示左、右后肢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减轻;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三痹汤高、中剂量组及雷公藤对照组IL-8及IL-17含量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公藤对照组比较,三痹汤高、中剂量组IL-8及IL-17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痹汤通过降低血清中IL-8及IL-17的含量,从而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炎症反应,减轻足跖肿胀度,进而减轻或延缓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下称类风关)如发生在早期或侵犯单发关节,往往难以诊断,免疫学检测技术目前国内尚未普及。本文测定血清中铜,锌含量的变化,旨在为诊断类风关提供一种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Th17相关的细胞因子IL-17,IL-4,IL-23在不同分期和分型的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集寻常型白癜风患者52例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IL-4和IL-23的水平。结果进展期、稳定期的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L-17、IL-23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而血清IL-4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泛发型白癜风患者IL-17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局限型白癜风患者显著升高(P〈0.05),局限型白癜风患者IL-17水平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23水平泛发型白癜风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及局限型白癜风患者显著增高(P〈0.05),局限型白癜风患者的IL-2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也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IL-4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及IL-23在进展期及泛发性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与白癜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IL-17、IL-4、IFN-γ水平与几种临床和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为RA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RA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IL-17、IL-4及IFN-γ水平;检测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CRPH)水平;采用DAS28评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各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SR为(49.45±25.94)mm/h,CRPH为(23.22±10.25)mg/L;观察组IL-17水平与DAS28评分、ESR及CRPH呈明显正相关,IFN-γ水平与DAS28评分呈明显负相关。结论:IL-17、IL-4、IFN-γ在RA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IL-17与疾病的严重性密切相关,IL-17水平对疾病的预测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