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乙林  何聪  王晓素 《环球中医药》2022,(10):1869-1872
脾胃者中州之府也,其主枢机,脾胃升降协调,枢纽司之有度,则四象斡旋,五脏安和。脾胃之病,遣方用药宜“平正轻灵”。“平正”者,脾胃自身各适其性,相辅相成,阴阳两不相奸;又有五脏互为相使,把持中土与他脏主次平衡;再者临证灵活变通,占据制高点全程把握,守法守方、循法守度,三因制宜、达变就新。“轻灵”者,用药轻清和缓、组方灵活变通。用药药量不大,药味不多,但用之精当直达病所,多用甘淡中庸之品,缓图其功,使之达到祛邪而不伤正的效果;组方灵巧,遵古而不泥古,临证圆机活法,灵活变通,在传统中医学与西医学的交汇中,不拘中西之别,不碍门派之见,择善者而用。花类药以其性质平和、轻清灵动的特点与脾胃之性相合。其功升降得宜,如旋覆花、葛花升清降浊使脾胃气机衡平,玫瑰花、绿萼梅疏肝理气,使龙虎回环有序;其性寒凉不滞,如黄花地丁、金银花可通泄胃热、不损脾土,使中土寒热协调;其药轻清芳香,如厚朴花、白扁豆花宣化悦脾、健脾化湿,使中州润燥相得。故而花类药临证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竭中的浊毒指的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导致各脏腑功能紊乱的致病因素。通过中医历代文献以及现代医学研究对慢性肾衰竭浊毒与脾胃中土在病因病机、致病特点等的认识,从而提出从"补土"治疗慢性肾衰竭"浊毒"之邪。  相似文献   

3.
余宋  翟笑枫 《环球中医药》2022,15(1):120-123
以失眠为代表的睡眠障碍是肝癌患者的常见症状,其生活质量往往低下,生存时间较短.脾虚是肝癌发病的重要机制,本文以脾胃立论,结合肝癌失眠患者的临床特征,立足"虚""浊",提出以脾虚失调为基础的浊邪扰神是肝癌失眠的基本病机.试述肝癌失眠的病机特性是"脾虚"和"湿浊""瘀浊""毒浊"等在内的"浊邪"致病.临床论治首推健运脾胃、...  相似文献   

4.
口苦之非热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海燕  吴荣华 《河北中医》2007,29(6):520-521
口苦,是患者的一种主观症状,即自觉口中有苦味.很多临床医师将口苦从热证论治,予苦寒药泻之.但口苦并不是全属热证,妄用苦寒会引起变证,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6.
湿邪致病常易伤及脾胃而出现湿困脾胃证。清代医家程国彭(字钟龄)的《医学心悟》卷三记载的神术散,具有健脾燥湿、行气和中、解表安本之功,对于内外湿邪合而致病的湿困脾胃证最宜。因此,文章对湿困脾胃证、神术散方证释义进行阐述,并例举两则临床运用神术散辨治湿困脾胃证的典型验案,旨在拓宽神术散的临床运用,并为神术散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介绍李振华教授辨治脾胃病上热下寒证的经验.认为上热下寒指机体阴阳失衡的一种状态,属于寒热错杂证的范畴.脾胃病多为中焦气机不畅所致,施治多以《伤寒杂病论》治则为基础,除寒温并用外,注重调理中焦气机,以达阴平阳秘之效.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8.
论膝状神经节综合征从风、热(火)、痰、湿辨治江苏省通州市中医院邱则仁(226300)关键词膝状神经综合征,风热痰湿膝状神经节综合征,又名Hunt综合征,耳带状疱疹,常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本病近年来较往昔多见,西医滑用对症治疗,笔者针对其临床表现之三大...  相似文献   

9.
金元四大家攻邪学派代表张子和,在其代表著作《儒门事亲》中,首次提出了“湿剂”,并单列“湿门专方”,多次强调“湿”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不可或缺。全国张子和研究会筹委  相似文献   

10.
小肠经顾名思义是养护小肠的经络,循经按摩可以养好小肠,小肠正气增强有助于抵制湿热之邪,有助于健康.很多人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都喜欢吃一些凉的食物,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泻、小便短少、尿色黄等症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小肠,因为寒凉的食物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脾胃虚弱,湿热犯中焦,连累小肠,导致其分清、别浊功能不正常,此时就需要...  相似文献   

11.
“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以下简称“九字文”)见于《素问》2个章节中。《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  相似文献   

12.
高辉远教授从脾胃辨治儿科病之经验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高辉远教授从脾胃辨治儿科病之经验特色薛长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401医院青岛266071高辉远教授是一位学识渊深,医术精湛的当代名医,业医已五十余载。他精研岐黄,屡克顽疾,理论与实践建树颇多。在长年的临床实践中,已形成了从脾胃论治的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及...  相似文献   

14.
心为神明之主,心包络代其行令而受邪,故在温病中邪气作用于人体所致心经之病变与心包络之变动最为显著的影响体现在神明之变,故多以神昏、神志异常为其主要的征象。邪入心包络与心经热邪二者虽有相似的病机和相同的临床证候,但亦有不同之处。中医讲求审症求因、辨证论治,故其治法也不唯一。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瘟疫"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性有寒、湿、热、毒、虚之分。根据大多患者具有低热、脘痞、肢倦乏力、便溏、苔白腻等证候表现,该病与"湿"邪关系密切。全国各省市中医诊疗方案亦提示湿邪为患为本次新冠肺炎病机的基本特点。湿性重浊、黏腻,起病隐匿,可蒙上流下,病变早期多在太阴、阳明,其后可窜及少阳,内陷厥阴,甚则内闭外脱。湿邪为患,病势缠绵,病情复杂多变,临床诊治较为棘手。湿邪对瘟疫发生、发展及传变可推波助澜,使瘟疫复杂多变。从"湿"邪在瘟疫中的发病作用着手,探讨新冠肺炎的中医辨治,分析新发传染病发病及传变特点,以期运用瘟疫理论完善中医防治方案,更好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立足“首辨阴阳,再辨六经”浅析糖尿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以其复杂的病因、漫长的病程、错综的病性、多靶点的病位、不可逆转的病情、难以预防的并发症等而成为现代疑难杂病。近年来,多数医家论治糖尿病宗"三消辨证",验之于临床则疗效不尽如人意。部分中医临床家从"六经辨证"角度论治以寻求新的突破口。朱章志教授从事《伤寒论》研究20余年,积累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及形成独特的科研思路,因疗效显著而受到糖尿病患者的好评,朱章志教授认为论治糖尿病宜"首辨阴阳,再辨六经",此乃执简驭繁之法。  相似文献   

17.
《素问·评热病论》中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丹波元坚释曰:"此非邪凑则气虚之谓,言气所虚处,邪必凑之."邪,即邪气,包括了六淫病邪,以及食积、虫积、水饮、痰浊、瘀血和情志内伤等引起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的有害因素.正,即正气,主要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康复能力."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经文,强调了正气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主导地位.正气不足是内在因素,是发病的根本,而邪气的侵入是外部因素,是发病的条件.此理论可以说是中医发病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至今仍指导着中医临床治疗.历代医家对此理论均有发挥,并运用到临床治疗当中.本文仅对后世部分代表医家在发病学上的相关理论进行整理,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18.
陆昆雁 《国医论坛》2006,21(3):51-51
"治病必求于本"首见于《内经》,已指导中医临床诊疗数千年.历代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对"治病求本"的"本"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或曰阴阳,或曰六淫邪气,或曰脾胃,等等.现就该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平胃用加味治疗湿阻脾胃之消渴病2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20.
金宇安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教授及主任医师,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站指导老师,金宇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北京市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指导老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屠金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四十余载,尤善诊治脾胃疾病,对脾胃病及内科诸病的辨证论治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现将金老师治疗上热下寒证临床经验总结于下。上热下寒证是指热邪在上、寒邪在下,致使阴阳不交、升降失常的证候[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