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自古汗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疹出不透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痒等表证。国医大师李士懋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对汗法提出创新性的个人见解。在以平脉辨证为主的辨证理论指导下将发汗法应用到里证、虚实夹杂证、阳虚寒凝证。该治法不拘泥于表证,丰富了汗法的理论研究,扩展了汗法的应用范围,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魏立中 《新中医》1989,21(4):34-34,33
本文以中医理论为依据,认为水赖气蒸外浮而为汗,如人当夏暑,腠理开泄,则汗多而溺少,冬月腠理固,则汗少而溺多。作者应用“汗尿同源”之理,指导临床辨证施针,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雍晨  汪悦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52(5):30-32, 35
以张仲景《伤寒论》"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为引,试从微汗法之法理关键、制法目的、药量权衡、煎服将息之法的运用、微汗的禁忌等方面浅谈《伤寒论》对于微汗法的运用,并阐释了微汗法对后世的影响及现代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自汗、盗汗可归属于“汗证”或“汗病”范畴。我们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应用气阴同治为主,五脏共调,兼顾虚实,自拟参麦止汗汤治疗汗证,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外感表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通过学习《伤寒论》,深受启发,临床上运用经典理论,对中风表虚证用轻汗解表法、中风表实证用峻汗解表法、表郁轻证用小汗解表、表郁微证用微汗解表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根据中医滋水清肝法拟定更年清1号方,用于临床观察治疗妇女更年期出现的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收缩压增高、血脂改变等症状,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汗证在临床杂病中较为常见,早在《黄帝内经》就对汗证有详细的论述。刘喜明教授在治疗汗证时一直贯穿着同病异治的思想。刘教授临证时主张“以病求因,因症寻机,据机确候,凭候立法,按法施药,灵活变通”,将《黄帝内经》中的“同病异治”理论进一步发挥,辨证论治与经验用药相结合,在临床治疗汗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及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肾内科主任医师高惠然根据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汗法理论为指导,采用中医八法为首的汗法为主,以多种给药途径治疗CRF107例,取得满意疗效,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生脉注射液治疗伴汗出心绞痛7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近年来,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伴汗出的心绞痛7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微汗法出自《金匮要略.痉湿3病脉证治第二》原文第18条:“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用于治疗外感风湿表实证,亦可治疗历节病,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如大发其汗,则风邪虽去,而湿邪留滞,久则化燥伤阴,寒化伤阳。故正确的方法是“微微似欲出汗”。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微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花  卜海龙 《光明中医》2010,25(4):561-563
中医治法千变万化,但以八法为根本,作为八法之首的"汗"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这在《伤寒论》中体现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中医"汗"法应用理论的探索与诠释,旨在引导中医师加深对"汗"法的理解,以便更准确灵活地运用"汗"法,减小误"汗"误治概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类围绝经期汗证是临床中常见的难治性疾病,西医治疗无统一认识且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对于本病以辨证论治入手,具有因人、因证而异的治疗特点,在临床上常常取得较好疗效。刘红英教授认为乳腺癌类围绝经期汗证虽病因复杂,而“心肾不交”往往是其基本病机,故以交通心肾、调和阴阳之法辨证处方治疗本病常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更年期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常表现为头晕、头痛、体倦乏力,腰酸腿软,心烦自汗,时冷时热。笔者自2000~2002年应用二仙汤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盗汗属中医儿科汗证之一,是指寐则汗出,寐则汗止。现代医学认为它是多种病因所致的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在儿科临床中较为常见。它对儿童正常生长发育较为不利。笔者用自拟的止汗方治疗小儿盗汗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上西医治疗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为主,常存在不良作用多、复发率高等问题。中医方面钟新林教授认为在传统祛风散寒除湿的基础上以风湿痹痛汤为基础方,通过微汗法可以使风寒湿俱除而达到祛邪气不伤正的目的。风湿痹痛汤适用于风寒湿三者同时存在的病证,并针对不同体质的患者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维方式精准用药,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文提供1例采用微汗法治疗的案例,效果较好且不良作用少,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冷湿敷治疗汗疱疹7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汗疱疹为手足部汗出不良性疾病,是夏秋季节常见的皮肤病。因伴手足部汗多,瘙痒,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影响。以往的治疗有疗程长、易复发的缺点。为提高疗效,笔者自1998年6月至2002年9月间使用中药冷湿敷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随访的78例患者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手掌脱皮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皮肤损伤,且常常合并手掌汗出异常,因此笔者认为其与出汗不良关系密切。笔者通过临床体会和尝试,应用梅花派针刺法针刺治疗,取手少阳三焦经穴液门透少府为主配合经验效穴,一针透刺数穴,取得较满意疗效。此法简便验廉,微创少痛,值得同道印证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开鬼门,洁净府,是中医治疗水肿病的两大基本法则,即汗法和利尿法。作为中医基本疗法的“八法”之首。汗法在新发传染病并发呼吸窘迫和肺水肿时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八法,可分可合,数法并用,虽为八法,配合之后变化多端。“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性。汗法不仅为中医表证的大法,同样,在湿证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医药相应,是辨证施治赖以存在的临床基础和疗效。大汗亡阳,微汗解表。重视汗法和阳主阴从及扶阳理论在新发传染病中的应用,是防控禽流感,猪流感和手足口病时的主要治疗措施,急则治其标。同时“治未病”理论和“预防为主”也是“扶阳”理论在临床中的防控理念。气证和炎证及湿证是新发传染病的辨证要点。  相似文献   

19.
葛根芩连汤原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组成,主治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的病证.导师李新民教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多年,常应用此方治疗小儿泄泻,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有年轻化倾向,汗证是其常见兼证之一.高血压病兼汗证的中医分型包括:阴虚火旺型,肝阳上亢型,痰湿中阻型等,临床上以阴虚火旺型最为多见.笔者自拟宁心止汗方加减治疗高血压病兼汗证属阴虚火旺型8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