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的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幼小婴儿.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小儿夜啼方面有独特的疗效,治疗方法灵活,操作简便,容易为患儿所接受.现对本病的常用外治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正啼哭本是小儿的天性,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需要,但正常小儿哭闹有时、有度、有因。夜啼指的是小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有的阵阵啼哭,哭后仍能入睡。民间将夜啼的孩子俗称为"夜哭郎"。本病常见于六个月以内的婴儿。患此症后,持续时间少则数日,  相似文献   

3.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的病证,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吾师魏小维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30余年,对此病有独到见解,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答:小儿夜啼,多见于3个月内的婴儿.表现为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中医认为,小儿夜啼有习惯性和病态反应的不同,病态反应多因脾寒(腹部中寒而夜腹作痛)、心热、惊恐所致.至于婴儿夜间饥饿或尿布潮湿而夜啼,以及伤乳、发热或因其他疾病而引起啼哭者,则另当别论.婴幼儿夜啼,临床表现有轻重不同,虽多属生理性,但必要时可施以药物调治.婴幼儿内服药物多有不便,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正确选用外治法更为便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夜啼是指小儿白天一切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者小儿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哭啼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引起夜啼的病因无外乎寒、热、惊三个方面。笔者近年来应用民间验方治疗本病,效果颇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夜啼是婴幼儿杂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现为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民间俗称“夜啼郎”、“夜哭郎”。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单纯用推拿治疗小儿夜啼1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160例中,男89例,女71例;年龄最大11个月,最小8天;病程最长108天,  相似文献   

7.
<正>夜啼是指小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的一类临床症状~([1])。临床上首先应排除由小儿夜间哺食不足或过食,环境及衣被过冷或过热等不适导致的生理性啼哭,同时警惕由急腹症等危重病导致的小儿啼哭不止。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对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意义~([2])。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  相似文献   

8.
<正>一、我家有个"夜器郎"啼哭,是新生儿及婴儿的一种正常反应,适量的啼哭对呼吸系统的发育是有益的。小儿白天能够安静入睡,但入夜后却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在特定时间发作,甚至彻夜啼哭现象则属于一种病态,称为夜啼,就是我们俗称的"夜哭郎"。夜啼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儿及新生儿,在两三岁的儿童中也常见,会导致小儿睡眠失常,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而家长也会因为夜间无法入睡而感到十分痛苦。笔者从夜啼的原因出发,为  相似文献   

9.
儿科医话     
一、哑科宜慎啼必有因乙卯冬月,夤夜李氏患儿至院急诊,其母诉曰:入暮以来烦啼不已,举家不安。婴年甫十月,察其神色无病候,而啼声凄厉,按其腹部柔软,证属夜啼,即幼哭是也。惟宽衣解带则患儿开颜欢笑;重裹棉衣时,复见尖声啼哭。时值严冬天寒,未令患儿坦衣露体,仅以  相似文献   

10.
小儿白昼如常,入夜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夜啼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夜啼常由灯光、噪音、室温、饥饿、虫扰、痒感、断奶、尿布潮湿、包扎不当等影响小儿睡眠所致。这类啼哭是表达某种意愿的信号,除去致哭因素或满足小儿要求,夜啼便会随之而止。病理性夜啼,古今皆认为与脾寒、心热、  相似文献   

11.
<正>夜啼主要见于初生婴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故曰夜啼[1]。本病日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需及早治疗。笔者自2007年3月-2011年9月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夜啼6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蝉蜕钩藤散治疗小儿夜啼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夜啼多见于婴幼儿 ,以入夜啼哭不安 ,或每夜定时啼哭 ,甚则通宵达旦为临床表现。本病病因尚不清楚 ,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肠道功能不成熟或体质有关。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蝉蜕钩藤散加减治疗小儿夜啼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 ,入夜定时啼哭不止 ,轻重表现不一 ,但白天安静。排除发热、呕吐、泄泻、口疮、疖肿、外伤等表现。1.2 临床资料 :5 2例病例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其中中药组 32例 ,男 19例 ,…  相似文献   

13.
杭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功有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一般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血虚之证。小儿为“纯阳之体”,且“脾常不足”、“肝常有余”,与杭白芍之药性颇为相合。《幼幼集成·夜啼证治》曰:“小儿夜啼有数证:有脏寒、有心热、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热不用,切宜详辨”。笔者临证中体会到,对因暴受惊恐所致之心神不宁的夜啼,用杭白芍治之,常收佳效。如治张某某,男,3岁。患儿1周前随母亲下乡时被牛群所惊,当夜即开始夜啼,每至夜深人静于睡梦中啼吵哭闹不休,惊惕不安,需父母抱起,摩胸揉腹,软语…  相似文献   

14.
<正>夜啼是指稚子白日如常,天黑则经常哭泣不眠,民间俗称“哭夜郎”,多见于小于6月龄的婴幼儿[1]。若通过喂以母乳辅食、安慰哄劝、更换尿布、调整衣服被子厚薄后,哭闹片刻停止[2],这是生理性啼哭,与疾病无关。小儿夜啼证型有心肝火热、脾气虚寒、食积化热、惊吓4证,其中脾虚寒证是小儿夜啼疾病中的常见证型[3]。  相似文献   

15.
正夜啼主要见于3个月以内婴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故曰夜啼~([1])。现代医学认为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神经功能调节紊乱会造成本病发生。中医认为夜啼发生与心脾肝肾有关,辩证分为脾胃虚寒型,心肝郁热型,惊恐伤神型,乳食积滞型。笔者自2013年3月~2015年9月运用推拿疗法辩证治疗小儿夜啼2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20例均来自2013年3月~2015年9月就诊于我院  相似文献   

16.
胡献国 《中医杂志》2006,47(6):474-474
答: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称为夜啼,本病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幼小婴儿。本病临床比较常见,但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现象,也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此病一般预后良好,随着年龄增长及合理调治可以恢复正常,但可严重影响母婴的正常生活。若因伤食、停食、饥饿、尿布浸湿、皮带过紧、皮肤瘙痒等引起者,不属本病范围。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感寒、受热、遇惊而为,《医宗金鉴》言:“夜啼其因有二,一曰心热,二曰脾寒”,当以温脾散寒,清心导滞,镇惊安神为治,笔者习用外治法治疗小儿夜啼,介绍几则,供选用。1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米醋调和成糊状,…  相似文献   

17.
浅谈小儿夜啼的病因病机和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志启 《陕西中医》2009,30(10):1407-1408
夜啼是小儿常见病证,对于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多从“脏寒、心热、神不安、拗哭”进行阐述,这在临床是多见的,但不够全面。笔者总结历代医家有关小儿夜啼的论述、医案和现代临床报道,认为小儿夜啼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寒、热、虚、惊四大类,l临床具体辨证主要有脏寒气滞证、心肝郁热证、惊恐伤神证、脾胃虚弱证、阴虚内热证、饮食积滞证、心肝血虚证、瘀血阻滞证、痰热扰心证。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儿夜啼是指 1岁以内哺乳婴儿夜间定时啼哭 ,或间歇发作或持续不已 ,甚则通宵达旦的疾病 ,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它不同于夜间饥饿或尿布潮湿而夜啼 ,也不同于伤乳或因其他疾病而突然引起的啼哭 ,西医学的检查基本无异常征象 ,也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由寒、热、受惊等而致 ,《医宗金鉴》指出 :“夜啼其因有二 ,一曰心热 ,二曰脾寒。”此证一般预后良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合理调治可以痊愈 ,但它严重影响着母婴的正常生活。笔者 1988年~ 2 0 0 1年间运用小儿推拿方法治疗 116例 ,疗效满意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6例患儿中 ,男婴 65…  相似文献   

19.
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 ,入夜则哭啼不眠时哭时止 ,甚至通霄达旦 ;或每夜定时啼哭 ,或阵阵啼哭 ,哭后仍能入睡。本病多见于 6个月以下婴幼儿。1 病因病机1 .1 脏寒脾冷 婴儿素禀虚弱 ,脾常不足。至夜阴盛、脾为阴中之阴 ,若护理失意 ,寒邪内侵 ,脾寒乃生 ,夜属阴 ,阴盛脾寒愈盛。寒邪凝滞。气机不通 ,故入夜腹痛而啼。1 .2 心经积热 乳母恣食辛辣肥甘 ,性情焦燥 ,或贪服性热之药 ,以致小儿火伏热郁 ,积热上炎 ,心属火属阳 ,至夜阳衰阴盛阳衰则无力与邪热相搏 ,则邪热乘心 ,心属火恶热而至夜间烦燥啼哭。1 .3 惊骇恐惧 小儿神气不足 ,…  相似文献   

20.
夜啼宁治疗小儿夜啼2例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226002)陈克明关键词夜啼症夜啼宁祛风镇惊安神小儿夜啼表现为昼日安静,入夜啼哭不安。笔者在《医宗金鉴》蝉花散的基础上,自拟夜啼宁方治疗本症,每获良效,兹介绍如下。例1:毛某某,男,4/12岁,1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