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吴深涛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在30%~90%,主要症状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包括烧灼样疼痛、感觉异常等,体征主要包括痛觉、温度觉都降低,肌肉萎缩,少汗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吴深涛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学验俱丰,尤其在治疗DPN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存在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或体征~([1])。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麻木、疼痛或感觉异常,随病情发展,病变范围逐渐向躯干延伸~([2])。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达90%~([3]),3年生存率约为53%~([4])。DPN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高血糖毒性是引起DPN  相似文献   

3.
糖神康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上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麻木疼痛。其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长 ,高峰见于 5 0~ 6 0岁年龄组。我们以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并抑制醛糖还原酶和蛋白质非酶糖化作用的中药制成糖神康(TSK)胶囊治疗 DPN6 0例 ,并与以弥可保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 6 0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观察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1符合 WHO1 999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2有肢体感觉、运动病变 ,表现针刺样痛或烧灼样痛、瘙痒、肢体麻木、怕热或怕冷…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表现为感觉障碍(对称性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蚁走感、烧热感等),感觉过敏,呈手套或袜套样感觉,后期可表现感觉减退甚至消失.DP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高血糖的毒性、微血管病变、氧化应激、脂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1].徐文华主任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独到的经验,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从络病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永军 《河南中医》2008,28(5):37-3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之一,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产生运动和感觉障碍。其发病率较高,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药物。近年来,笔者运用络病学说论治DPN,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分述如下。西医学对DPN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现认为主要与糖尿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为糖尿病的三大慢性并发症之一,起病隐匿,影响范围广泛[1]。其早期临床症状以下肢感觉与功能障碍为主,具体表现为肢体麻木或有刺痛感,可发展为远侧对称性神经病变,患者出现痛觉过敏、肌无力、刀割样痛或持续性疼痛等症状[2],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DPN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中西医结合对DPN的防治正日益受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在神经系统方面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及运动障碍,常见症状为肢体麻木、疼痛、灼热或其他异常感觉,严重时发生四肢瘫痪、溃疡或坏疽等严重后果[1-2].有调查显示,DM在诊断10年内,约60% ~90%常有明显的临床DPN发生[3].迄今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多为对称性的肢体末端麻木、蚁行感、怕冷,或灼热、或触电样感、或痛觉过敏,可呈针刺样、烧灼样、钻凿样疼痛,昼轻夜重,甚则难以忍受,不能近衣被。晚期可有运动神经受累,出现肌力、肌张力减弱以至萎缩和瘫痪。辨证论治DPN效果较好,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的三大并发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之一,其发病率为60%~90%[1],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临床变现为麻木、疼痛、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糖尿病主要致残因素之一。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手段局限,临床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法多基于DPN的病理机制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以肢体远端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以不同程度手足麻木,并呈袜套样、蚁走感等感觉异常、疼痛为主要表现[1],如不及时防治,严重时会发展为糖尿病足。目前西医药治疗该病在饮食、运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常给予神经修复、抗氧化应激、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2],但治疗效果一般,中医药治疗DPN方法多样,常见的有中药内服外洗、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均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3]。本文采用自拟活血舒筋通痹方熏洗治疗该病,观察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证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轻者仅见肢体麻木不仁、感觉异常,如袜子或手套状,行走时有如踏棉垫感;重者痛甚,轻触即有闪电样疼痛;更有严重者疼痛难以忍受且日夜不休,形成糖尿病性恶病质。  相似文献   

12.
林瑶  景璟 《国医论坛》2012,27(1):52-52
在过去20多年里,世界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预计将来还会增加.WHO预计世界糖尿病患者到2030年可达3亿.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DPN研究表明[1]主要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Ca2+失衡、血管损伤改变、免疫功能紊乱及基因突变等因素导致周围神经、自主神经及神经元和髓鞘的损害有关.主要表现为烧灼样疼痛、电击样或针刺样感觉、感觉麻木或感觉敏感.典型的神经性疼痛常在夜间加重,症状最先出现在足部和下肢,一些患者也可累圾手部,呈手套袜子样分布.糖尿病隶属中医"消渴"范畴,古籍中虽然没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出明确的病名,但却有大量的有关症状方面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50%~90%。其发病隐匿,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阐释清楚,目前认为主要原因为血管神经障碍、代谢障碍和血液成分改变,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周围神经的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或两者兼有。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尤其下肢)对称性感觉、  相似文献   

14.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甚至可达到90%,以足部麻、痛、凉,足部感觉迟钝及脉搏减弱为主要表现,或出现运动功能减退,伴肌肉萎缩,甚至痿废不用[1]。这种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糖控制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血糖水平的良好控制可以使DPN的发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主要致残因素,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1]。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2年3月~2005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PN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为我院2002年3月~2005年4月收治的DPN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伴有明显的肢端麻木、疼痛、灼热、感觉减退、针刺感或虫爬感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深浅感觉明显减退,下肢膝、跟腱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等症状、体征,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降低。所有患者均符合WHO(1985年)…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及体征为:患肢皮肤呈对称性疼痛(烧灼刺痛或撕裂样痛)或感觉异常(肢体麻木、蚁行感、瘙痒发凉等),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膝、跟腱反射明显减退或消失.肌电图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对于该病的治疗,现代医学除控制血糖外,多采用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镇痛药物等,其疗效不甚满意.中医对本病认识早,能够从整体、多层面、多靶点、多途径进行防治,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笔者仅就近些年来中医各家对DPN的病因病机的理解及临床辨证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爱娟 《光明中医》2004,19(4):57-5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目前对该病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2 0 0 1年1月~2 0 0 3年1 0月,运用疏血通注射夜(黑龙江省牡丹市友博制药厂)治疗DPN5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其中2 8例,女2 2例,年龄2 6~30岁,平均50岁。糖尿病病程8~2 5d ,DPN病程1~1 5d。1 2 诊断标准:采用国内常用标准[1 ] ,糖尿病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以诊断为DPN :①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蚁走感、麻木、发凉、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肌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中应用神经肌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东莞东华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存在DPN分成两组,存在DPN为A组(60例),不存在DPN为B组(50例),另外择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选研究对象均行以神经肌电图检测,对照分析三组检测结果。结果:A组和B组患者的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比对照组低,且A组比B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研究对象的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患者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比对照组低,同时A组比B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研究对象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患者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与运动传导速度比对照组低,且A组比B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患者的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与运动传导速度比对照组低,且A组比B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DPN诊断中,神经肌电图的应用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可以对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判定,进而对糖尿病发病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患者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占DM患者的40%~70%,好发于中老年人,常见症状为肢体麻木、疼痛、灼热或其他异常感觉,严重时可发生溃疡或肢端坏疽等严重并发症,致残及死亡率较高[1-2]。DPN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与高血糖、山梨醇旁路、肌醇耗竭、炎症因子异常、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微循环障碍和脂质过氧化等相关[3-4]。硫辛酸是一种的强效抗氧化剂,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神经组织的氧化应激,维持神经内膜血流和神经传导速度,达到治疗DPN的目的,但部分DPN患者治疗后效果欠理想[5-6]。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外治法在DPN的治疗上显现出明显优势[7]。笔者采用外用自拟活血化瘀方联合硫辛酸用于DPN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作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伴随DM发病率的升高,DPN患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由于检测方法及诊断标准不一,DPN的患病率在10%~96%[1],且随病程延长进一步增高。目前较为公认的DPN的发病机制为代谢学说和血管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