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吴旭教授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经验。认为本病多属先天禀赋不足,病位在心、脑,病机为心神失养,脑神欠明,但与中焦脾胃升降无序、后天生化乏源关系密切。治疗上主张"调肠治神",重视通腑调气,安神补髓,主穴常取足三里、曲池、天枢、上巨虚、百会、印堂、气海、关元,操作手法多轻柔和缓。  相似文献   

2.
调神针法起源于靳三针,最初为一系列用于治疗成人及儿童脑病的穴组。袁青教授在靳三针调神穴组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用于调节患者之神的针法。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外在表现,《灵枢》中认为神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在临床中,患病之人常伴失神,反之亦然。对失神患者,袁青教授提倡通过调神针法调其神来治疗,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调神针法也可用于辅助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吴旭教授从“经筋”论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旭教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的病机为"肝风内动,风盛筋急""阴津亏虚,经筋失养""神机失摄,经筋失约",提出从"经筋"论治,治疗时多取与经筋相关穴位,强调针刺层次及针刺顺序的重要性,治疗以调和经筋之阴阳、注重调神为要点。  相似文献   

4.
<正>抽动障碍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反复、突发、快速的,重复、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包括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现代医学运用各种神经阻滞剂(神经抑制性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保守治疗或者神经外科治疗[1]。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名老中医吴旭教授补肾健脑针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经验特色。基于吴旭教授对脑瘫"脑络受损,肾气不充"病因病机的认识,从选穴特色、操作特色以及重视综合疗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阐述"补肾健脑针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6.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现代医家多从肺金、肝木、肾水、心火、脾土等为切入点治疗抽动障碍。马丙详教授结合古籍文献记载及个人临床经验,认为抽动障碍病位主要在肝,"肝风内动"是本病的主要病机。"风邪"是多发性抽动症发病的关键。临床上把抽动障碍分为风邪犯肺、肝亢风动、痰热动风、脾虚肝亢及阴虚阳亢5个证型,治疗上从肝制动,以平肝、疏肝、清肝、扶土、柔肝之法对应抽动症不同证型。用药时灵活变通,久病辅以养心安神、补血活血之品,"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并重视动物药的应用,根据具体抽动症状及时加减变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介绍袁青教授运用调神针法的临证经验。袁青教授临床治病一直遵循"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的治疗原则,对调神有独特的见解。治神对每个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并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并从调神的重要性,定神、调神穴组、调神针法等调神的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各年龄阶段的人均有可能患病。面瘫是因面部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的运动障碍。中医称面瘫为"歪嘴风"、"口眼歪斜",西医也亦可称为"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贝尔麻痹"。如面瘫超过1个月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则称为面瘫后遗症。面瘫早期易治,但有约10%~15%的病人因病情较重或因治疗不当延误而迁延不愈留有后遗症,治疗起来就较为棘手。  相似文献   

9.
总结高宏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经验。认为抽动障碍以元气亏虚为本,神失守位是病机关键,提出培元调神针法治疗抽动障碍。培元调神的主要环节在于和调任督二脉,临床取腹部任脉穴与头部督脉穴为主,腹部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头部取百会、神庭、本神、印堂等;强调针刺顺序、进针深度对疗效的影响,常取百会穴为第一针;临床还根据抽动障碍的证型与部位,采取辨证与辨症相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失眠症,属中医学不寐范畴,以经常不易入寐,或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甚而彻夜不寐为主要表现[1]。现代医学则认为失眠症是一组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患者持续相当长时间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2]。目前镇静安眠药是治疗失眠症的常用药,患者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易导致成瘾及毒副作用。林咸明教授治疗失眠症倡导"调神针法",注  相似文献   

11.
陈勇毅教授提出脑病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肝失疏泄,瘀血内阻,脑络渗灌障碍,神机运转不利所致。据此,主张调肝化瘀法治疗脑病,调畅肝气以游溢精气,灌溉脑络;活血化瘀以开心孔,清脑窍,促进神机运转。临床应用于呆病、郁证、不寐、眩晕、颤证等治疗,颇多效验。  相似文献   

12.
肿瘤相关性失眠是肿瘤患者常见伴随症状,因不及肿瘤危害性强,故临证时易于忽视,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利于疾病向愈。治疗时西医常以失眠论治,忽视其与肿瘤疾病的相关性。本病属中医"不寐"范畴,主要病位在心,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贾英杰教授通过30余载临证经验总结,认为肿瘤患者不寐多归于情志因素,主要责之于肝,且与其他脏腑有密切联系,从肝论治多获良效。文章将围绕"疏利肝气以畅调达""调补肝虚以合肝用""清肝泻火以降肝气""顺应肝气四时变化"来论述调肝法在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的临证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胡洋 《中医研究》2014,(11):42-43
何华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南省“112”跨世纪人才工程临床专家.他业医3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内科疾病和老年病,尤其对于郁病的治疗颇有见地,常取桴鼓之效.郁病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中医学在治疗郁病上有独特的优势,何华教授善于从心、肝、脾论治郁病,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介绍袁青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袁青教授认为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五脏六腑成而未全,阴阳气血易妄动,遂易形成儿童多动症。本病与脑髓未充、五脏功能紊乱相关,治疗上以调神和调理五脏功能为主,根据具体辨证予以对症处理。同时,袁青教授认为患儿与家属同时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总结陈守强教授运用“融合针法”治疗经筋痹痛的临床经验,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介绍。陈守强教授熟练运用多种中医传统特色针法,形成了根据不同部位的经筋痹痛与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相结合的“融合针法”诊疗体系。多种诊疗技术联合使用,增强了治疗效果,并对不同部位使用的针具进行了总结,临床使用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6.
肖仁鹤教授运用特殊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仁鹤,是湖北中医学院针骨系教授,致力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治学严谨,能够遵古训而不拘泥,师古人多有发展,注重实践,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在临床上,运用几种特殊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尤其是在对原有针法改进方面颇有体会,现简介如下:1 改进头针捻转方法  头针捻转方法对捻转的频率、角度、时间要求较高,其捻转频率不低于每分钟200次,捻转角度在360°以上,捻转时间不少于2~3分钟。按常用的头针捻转方法操作,施术者大多易感疲劳,往往达不到操作要求,常常可见针柄…  相似文献   

17.
咳嗽需辨外感还是内伤,外感六淫往往为发病诱因,内伤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关键,故外感、内伤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从葛氏掌针取穴、针刺顺序、行针手法、留针时间等关键因素治疗咳嗽,可使气机调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现介绍刘美荣教授运用葛氏掌针法治疗咳嗽的经验,论述咳嗽之病因病机、葛氏掌针选穴思路及针法特点,举医案两则...  相似文献   

18.
角药是针对一定病因、病机、病症,将3味药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协同增效作用的一种配伍方法。韩斐教授是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多年来致力于小儿抽动障碍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介绍了韩教授运用珍珠母合龙骨、牡蛎,白芍合僵蚕、蝉蜕,苍耳子合白芷、辛夷,首乌藤合石菖蒲、合欢皮等角药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经验,并初步分析其使用的原因及内涵。  相似文献   

19.
<正> 我曾亲随先父李斯炽治疗“中风”病多例,不管患者病情如何危重,病机如何复杂,先父均能精细辨证,准确遣药,一经服药,即见显效。在我的记忆中,甚少死亡病例。根据先父昔日口授及对他“中风”病案的学习,特将我领会的部分作如下整理。《金匮》谓中风“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临床所见中脏中腑者多兼有中经、中络之症。一般在神志方面,多突然昏倒、神志昏迷。有的则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或精神恍惚,喃喃谵语;或沉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退行性胃黏膜病变,其主要特征性变化是胃黏膜慢性炎症和固有腺体萎缩,多因浅表性胃炎久治不愈或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胃黏膜发生萎缩性改变,常伴有不同类型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AG伴肠上皮化生列为胃癌前病变。现认为多灶性CAG和自身免疫性CAG均为胃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