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陆为民主任中医师在临床应用乌梅丸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其结合前人经验及现代创新应用,创新性地提出应根据整体"三辨"原则:一辨寒热错杂;二辨病位肝(肾);三辨灵活化裁,即辨病、辨位、辨证,灵活进行乌梅丸临床应用,运用苦降辛开,少佐微酸,疏肝调气之法治疗厥阴肝经寒热错杂之证。其认为厥阴病的实质是寒热错杂,由于个体差异,可出现腹泻、反酸、失眠等多种不同症状。现举  相似文献   

2.
在《伤寒论》厥阴病寒热错杂理论指导下,介绍乌梅丸加减治疗牙痛、五更泻、久利的临床经验。乌梅丸寒热并用,疏通厥阴,是治疗寒热错杂病之效方,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中乌梅、人参、当归益气养阴、补血生津,同时乌梅味酸,收敛而不伤阴,也缓  相似文献   

4.
5.
文章介绍余尚贞主任医师运用乌梅丸的经验,认为厥阴病病机是厥阴枢机不利、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余尚贞主任医师基于“厥阴病病机”和“厥阴欲解时”在临床上应用乌梅丸十分广泛,浅谈对厥阴的理解,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6.
乌梅丸作为《伤寒论》厥阴病主方,主要用于厥阴病枢机不利,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的寒热错杂证。临床在把握主证基础上,灵活将乌梅丸用于眼科疑难疾病,疗效甚笃。  相似文献   

7.
乌梅丸治疗消化道出血验案举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由乌梅、附子、人参、桂枝、当归、黄连、黄柏、细辛、干姜、蜀椒组成 ,原治蛔厥及久利。笔者改丸为汤 ,治疗消化道出血性疾病颇效 ,兹举验案 3则以示其治。1 便血并紫癜 任某 ,男 ,2 0岁 ,1 993年 1 2月 1 4日初诊。患者以四肢皮肤紫斑 7天、便血 1天 ,于1 993年 1 2月 5日入院 ,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经对症治疗 1周余 ,症状未见改善 ,遂请中医会诊。刻诊 :面白无华 ,气短懒言 ,神疲乏力 ,起则头晕、汗出 ,脐周疼痛较著 ,喜温喜按 ,大便呈暗红色 ,日 2次~ 5次不等 ,四肢皮下满布出血点 ,略高出皮肤 ,对称分布 ,以关…  相似文献   

8.
正乌梅丸是《伤寒论》的经典名方,主要用于治疗蛔虫引起的寒热错杂证,结合《伤寒论》326条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可以得之乌梅丸治蛔不只是安蛔作用,而是针对厥阴病中的上热下虚寒的整体体质环境进行干预,达到蛔虫不扰动的目的。鉴于此,笔者在治疗寒热错杂之咳嗽的临床观  相似文献   

9.
仲景在《伤寒论》中所设之乌梅丸,乃为治疗厥阴病之主方,笔者据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脉证并治》的条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痢不止”,而在临证中,抓其主症,大胆应用乌梅丸。效果满意,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乌梅丸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泄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万××,女,37岁,1981年4月28日初诊。 1977年6月开始腹泻,便脓血,曾在××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经中西药多方治疗无效。现每日大便3~7次,便泄溏薄,伴粘液脓血少许,  相似文献   

11.
12.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方功效为安蛔止痛,主治蛔厥证,亦治久泻久痢。现代临床多用于胆道蛔虫证、痢疾、肠炎、肠道激惹综合征等疾患。笔者在临床中,辨证施治,对口疮、不寐此类常见而缠绵难愈之病,颇有成效。  相似文献   

13.
孙闻佳  刘沈林 《光明中医》2022,37(3):500-502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对改善大肠癌患者的症状及预后有其独特优势.全国名中医刘沈林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中医诊治.乌梅丸乃经典古方,可用于治疗难治性肠道疾病,对消化道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疗效.此文旨在介绍运用乌梅丸化裁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经验,并列举验案2则,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世全  袁红霞  杨幼新 《光明中医》2009,24(8):1570-1571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经文第338条云:"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历代伤寒注疏大家皆谓此方乃厥阴之总方,这里不再阐述.  相似文献   

15.
王俊杰 《河南中医》2008,28(1):16-16
运用乌梅丸加减治疗腹痛、崩漏、口疮诸证,收到异病同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乌梅汤新用验案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梅汤新用验案举隅常德市第二中医院(415000)吴忠文主题词乌梅汤/治疗应用,荨麻疹/中医药疗法,直肠疾病/中医药疗法乌梅汤(丸)出自于《伤寒论》之厥阴篇,主治蛔厥与久利。笔者运用该方治疗具有寒热错杂病机之疑难杂病每获良效,兹举三案如后1荨麻疹久治...  相似文献   

17.
乌梅丸应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第326条,是张仲景在治疗厥证时,为蛔厥而设的代表方剂。笔者近年来试用该方治疗多种疾病,收效甚好。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乌梅丸是治疗蛔厥主方。本方寒热并用。土木两调。为邪正兼顺之剂。临床应用于腹痛、泄泻、头痛收到了明显效果,现举验案如下: 1 腹痛王某,女,28岁,工人。1982年10月5日来诊。痛经10余年。从月经干净第6天开始腹痛,阴道牵引小腹抽痛,一直到下次月经来潮,大便溏泻,痛时恶心呕吐,心烦,失眠,严重时晕厥,月经下血块,苔薄白,脉沉细弱。经中西医妇科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但患者甚感痛苦,到处求治,多以活血化淤、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理脾清肝、或补或泻治之,未收显效。此阴道牵引小腹部疼痛和厥阴有关,方用乌梅丸加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乌梅丸的临床观察研究。方法乌梅丸是《伤寒论》厥阴篇主方,由乌梅、附子、干姜、川椒、桂枝、细辛、人参、黄连、黄柏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所致的蛔厥、下利证。在临床上运用乌梅丸加味治疗呕吐、痫病、便血等疑难杂症,紧紧抓住"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的病机,异病同治,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乌梅丸加味治疗呕吐、痫病、便血的疑难患者,疗效确切。结论乌梅丸加味治疗呕吐、痫病、便血三种病,异病同治,其关键是抓住了"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的相同病机,故得心应手,疗效如神。  相似文献   

20.
曹亚莉 《新中医》2000,32(12):43-43
乌梅丸是《伤寒论》治疗蛔厥及久痢之经方.吾师张子俊,临证40余载,对仲景经方甚为推崇,擅长用治各种疑难杂症,颇多效验.笔者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吾师应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厥阴头痛、胃院病、慢性泄泻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