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贵杰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84,(1)
便秘一症(病)在伤科病变中,是一个常见且比较棘手的病症。笔者在从事伤科临床实践中,纯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伤科便秘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不揣肤浅,探讨如下,冀能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2.
烫洗疗法,也称熏洗疗法,是将中药加水(或辅加醋、酒等)煎煮后用温热药液热敷、淋洗、浸浴患处的治疗方法。此疗法,历史悠久,颇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发展至现代,已成为中医临床各科(伤、外、内、妇、儿、眼等科)常用的外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应用中医学基本原理,根据五脏与五体、气血、经络的相互关系,归纳出中医五体辩证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其在损伤辩证方面的应用。认为此方法可以用来更好地指导损伤的辩证和施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施氏伤科三期辨证施治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施氏伤科"三期辨证施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虎力散胶囊结合石膏固定治疗。治疗后3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腕关节活动度、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腕关节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腕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施氏伤科"三期辨证施治"治疗Colles骨折疗效较好,可以作为治疗Colles骨折的标准操作方案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其辨证施治,法度精严,是对汉以前医学的总结,奠定了后世辨证论治的基础,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极高的理论和临床价值。但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又几经注释,数为变易,已非仲景旧貌。其中有些又杂以他说,甚至掺进一些玄学思想,给我们学习理解《伤寒论》带来很大困难。将当代医家吴以岭提出的创新络病理论“三维立体网络”框架引入“六经辨证”研究中,深化对《伤寒论》临床指导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二兵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86,(4)
从一些中医期刊上,常读到某些临床报道文章,作者在描述患者证候以后,常常接着就是“辨证分析”,然后提出治则和方药,这种写作方式反映了医者对患者每一次诊疗的思维过程和施治依据,本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辨证分析”这句话的文字结构,每看到一次,就使人难受一次。大家知道,“辨证”一词本身,就含有“分析证候”之意,无须在“辨证”之后,再来个“分 相似文献
7.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21,(3)
正辩证:辩:争辩。证:证明。辩证即争辩并证明。辩和证都是动词,是并列式结构。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面。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属于哲学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8.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21,(5)
正证:证明。辩证即争辩并证明。辩和证都是动词,辩证是檪檪檪檪檪辩证:辩:争辩。并列式结构。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面。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属于哲学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9.
“胸骨”在古代医学文献“黄帝内经”骨度篇上称为(骨曷)骭骨,它是胸前众骨的统名(包括肋骨在内),后来医学逐步的发展,骨度名位又得到了各家注解和发挥,至宋代的“圣济总录”中对“胸骨”即有单独的名称记载,并云“男子此骨大者好勇”,清医宗金鉴正骨心法亦有胸骨即(骨曷)骭的记载,并有附图图中胸骨也是位居胸之中央,胸骨下端称为鸠尾。近人“谢利恒氏”所著之“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对胸骨记载颇详,内云:胸骨是由三块连合为一,位于身体前部中央,两侧与肋骨相连,构成体腔,包藏脏腑,男子此骨大者好勇。综合上述,“胸骨”即系胸前中央之骨,它与现代解剖学上所指的“胸骨”一样,后者可能根据前者译名而来。 相似文献
10.
刘凌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1):117-119
不同体质特征因从化各异的差别,决定了患病的易趋性和得病后的不同转归.重视体质辨证,应“以人为本”,重视患者体质强弱虚实的差异性,突出机体自身体质特点和防病抗病能力,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出发,制订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尽可能减少因过度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后果,依靠机体自身的能动性并配合药物的治疗来实现患者的治愈. 相似文献
11.
张水生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5(1):15-16
运用献研究方法,探讨关阖枢理论与经络辨证的关系。认为十二经脉的正常气化是关阖枢的生理功能表现,十二经脉的病理变化是“关折”“阖折”、“枢折”的结果。其理论可用于针灸和中药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2.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6,(1)
初步探讨刘宝厚教授"病位病性辨证"理论。刘教授提出辨证的核心就是辨明疾病的病位与病性,"病位病性辨证"法在临床应用中应先别病位,再别病性,病位和病性相参以辨证。通过运用"病位病性辨证"法,会起到删繁就简、提纲挈领的效果,可以完整地把握疾病的病位、性质,从而保证中医辨证的准确性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14.
“伤科膏”治疗皮肤损伤50例麦培根,林启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510180)1.临床资料男32例,女18例。最小2岁,最大54岁,10岁以下16例,10岁一15岁4例,16岁一30岁15例,31岁一50岁10例,51岁以上5例。自行车轮辗伤14... 相似文献
15.
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其病因主要以湿邪为主,内湿以脾为主因,临床常以脾论治湿疹。本研究认为湿疹从脾论治可由八纲辨证之虚实入手,由脾胃虚弱导致肺气不固所致湿疹,可根据"虚则补其母"的治则,升发阳气,补肺固表;由心火炽盛引起的湿疹可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通过清解阳明之火来治疗。 相似文献
16.
“落地生风寒”为江西省民间伤科中流传的一句俗语.其含义概括为跌扑损伤之症在气滞血瘀的同时多夹有风寒之邪,故在临床治疗中运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法时应佐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之品。现就其在伤病的病理病机和治法中所起的指导意义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18.
19.
何松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4)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关系,六十年代初期,孙世荃氏在《中医杂志》上论述之后,各种中医药期刊陆续发表了不少论文。特别是近几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尤其热烈,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兹就手边资料所及,略为钩玄,以见梗概。 相似文献
20.
蒋洁尘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2)
<正> 或谓,辨证论治与辨证施治,只有一字之别,意义略同,似乎没有什么需要深究的。果然是这样吗?不,我认为这一字之别,含义大相径庭,值得推敲。试作比较分析如下。论治的“论”,它具有思维、分析,判断、如何决舍等含义,意境比施治要广阔的多。辨证论治的“辨”和“论”,具有同等重要的性质,虽然论治要根据辨证,但有其一定的独立性,辨证施治则不然——施治即是直接施予,“施”之与“辨”只是一种从属关系,施治依附辨证,不体现有何独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