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感染程度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水平,评价CD64对诊断细菌感染的实用价值。方法将110名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浊度法和血液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CD64指数的表达水平、C反应蛋白(CRP)含量、白细胞(WBC)数量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Neu%)。结果败血症组CD64指数(5.12±2.10)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1),局部感染组(2.51±1.64)与病毒感染组(1.35±0.39)、正常对照组(1.00±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CD64与CRP、WBC、Neu%呈正相关(r=0.81、0.46、0.43,P均<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当CD64指数临界值取1.34时,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79.8%。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可以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特别是对败血症的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外周血CD64及CD3、CD4、CD8的表达水平,探讨CD64、CD3、CD4、CD8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败血症新生儿和50例非感染新生儿的外周血CD64、CD3、CD4、CD8的表达情况,比较外周血CD64分子及CD3、CD4、CD8的表达变化,将败血症组的CD64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培养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比较CD64和CRP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曲线下面积、临界值、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败血症组CD64表达水平(6.7±2.9)%高于非感染组(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绘制ROC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903,CD64临界值为3.45%,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88.0%,均高于CRP。CD64检测败血症的阳性率为86.7%,高于血培养结果。败血症组的CD3(46.2±12.4)%、CD4(32.0±10.1)%明显低于非感染组CD3(61.1±12.5)%、CD4(45.4±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测定CD64与T细胞亚群,有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感染程度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水平,评价CD64对诊断细菌感染的实用价值。方法将110名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浊度法和血液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CD64指数的表达水平、C反应蛋白(CRP)含量、白细胞(WBC)数量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Neu%)。结果败血症组CD64指数(5.12±2.10)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1),局部感染组(2.51±1.64)与病毒感染组(1.354±0.39)、正常对照组(1.00±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CD64与CRP、WBC、Neu%呈正相关(r=0.81、0.46、0.43,P均〈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当CD64指数临界值取1.34时,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79.8%。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可以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特别是对败血症的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定量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82例ICU住院患者,将其分为非细菌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E%)、C反应蛋白( CRP)和降钙素原(PCT)。结果局部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的中性粒细胞CD64、PCT、CRP、WBC、NE%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非细菌感染组(P<0.05),脓毒血症组的中性粒细胞CD64、PCT、CRP、WBC、NE%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中性粒细胞CD64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03),当其临界值取1500 MESF时,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0.6%。结论与PCT、CRP、WBC及NE%相比,中性粒细胞CD64可作为检测和监测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败血症中性粒细胞CD64、CD11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玲  杨恒伟  李艳芝  李彦敏  刘桂玲 《临床荟萃》2007,22(19):1382-138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CD11b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分析预后的实用价值。方法败血症组36例和非感染组22例均在入院初及恢复期采空腹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中性粒细胞CD64、CD11b,同时行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测定,败血症组在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疗前做血培养,对照组一次性采血测定CD64、CD11b和CRP。结果败血症组CD64水平为(60.4±22.7)MFI,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27.9±4.9)MFI和对照组的(23.1±5.1)MFI(均P<0.01);败血症组CD11b水平为(1 645.1±463.7)MFI,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1101.5±333.8)MFI和对照组的(1 041.5±260.3)MFI(均P<0.01);败血症组恢复期CD64、CD11b水平明显有下降(均P<0.01);以CD64≥35MFI、CD11b≥1 300MFI、CRP≥8 mg/L为阳性标准,三指标对诊断败血症的敏感度分别为95.7%、82.6%、69.6%,特异度分别为95.8%、79.2%、75.0%;CD64与CRP呈正相关(r=0.428,P<0.01),与CRP无相关性(r=0.214,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CD11b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判断病情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诊断肿瘤患者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败血症患者(血培养阳性)12例,局部临床感染患者(明显的临床感染症状、影像学诊断、临床检测确诊,经抗菌药物治疗后有效)75例,疑似临床感染患者[发热、咳嗽,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GR#)上升等,细菌培养阴性,影像学诊断无特异性图像]16例,健康对照者14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检测,并同时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结果败血症组患者CD64指数和PCT与局部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和局部感染组CD64指数、WBC、GR#、中性粒细胞数百分比(GR%)、CRP、PC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疑似感染组CD64指数、WBC、GR%、CRP、PC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细菌感染组与肺部真菌感染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治疗前后CD64指数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4指数与PCT呈正相关,而与CRP无相关性。CD64指数诊断败血症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73.0%;PCT敏感度为67.7%、特性度为57.7%。结论 CD64指数诊断优于其他检测指标,有助于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并指导临床及时合理运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蛋白-1(sTREM-1)及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水平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TREM-1浓度,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的表达,应用受试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sTREM-1、CD64的诊断效能.结果 脓毒症组、SIRS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sTREM-1中位数水平分别为255.34、184.58和128.64 pg/mL,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组CD64阳性百分率中位数为79.96%,高于SIRS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7.50%、16.37%),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TREM-1诊断脓毒症ROC曲线下面积为0.75,在临界值取208.86时sTREM-1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74%,特异度70%.CD64阳性百分率以57.83%为界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为85%,特异度为75%,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项指标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86,敏感性达90%,特异性为62%.结论 外周血sTREM-1、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检测对于脓毒症的诊断及鉴别具有一定价值,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可能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IL-8、CD64和CD11b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和产科收治的新生儿,分为感染组(50例)、非感染对照组(30例)、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定量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6和IL-8水平,采用全血三色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和CD11b分子表达水平,比较分析3组新生儿的IL-6、IL-8、CD64和CD11b水平及阳性率。结果对于血清IL-6、IL-8两项检测指标,感染组分别为(187.3±25.1)ng/L、(1.05±0.32)pg/mL,非感染对照组分别为(60.9±5.2)ng/L、(0.35±0.12)pg/m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3.2±9.3)ng/L、(0.30±0.05)pg/mL;感染组分别高于非感染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感染组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CD11b分子表达水平分别高于非感染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新生儿血清IL-6、IL-8水平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和CD11b分子的表达水平,可更加及时、准确、灵敏地诊断新生儿早期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在重症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感染患者77例,按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测结果分成细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分类。结果细菌感染组CD64水平为(24.11±12.07)MFI,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8.25±3.88)MFI(P<0.01)。以CD64≥12.35MFI、CRP≥10.50mg/L、WBC≥10.05×109/L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80.60%为阳性标准,4种指标的敏感性分别为85.36%、80.48%、63.41%、73.17%,特异性分别为77.78%、66.67%、61.11%、72.22%,准确性分别为81.81%、74.03%、62.34%、72.72%;CD64与CRP呈正相关,与WBC无相关性。结论与CRP比较,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可作为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判断病情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CD64与c反应蛋白(CRP)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烧伤住院患者76例,依据烧伤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27例,局部感染组31例,非细菌感染对照组18例,入院后24-48h内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CD64,蛋白分析仪检测CRP,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并进行微生物培养,脓毒症组经常规抗感染治疗7d和14d后复查各指标。结果脓毒症组CD64及CRP均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0.01),局部感染组CD64和CRP均高于对照组(P〈0.01),CD64与CRP呈正相关;脓毒症组治疗7d后CD64和CRP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d后CD64和CRP下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1)。检测CD64联合CRP、CD64、CRP、WBC、N、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23、0.904、0.756、0.728。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对烧伤脓毒症有良好的早期诊断价值,其表达在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中无明显差异,联合检测CD64与CRP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对血液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55例血液病患者和51例非血液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细菌感染分为血液病感染组(39例)、血液病非感染组(16例)、非血液病感染组(36例)、非血液病非感染组(15例),检测所有患者的CD64、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其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血液病感染组患者CD64阳性指数、PCT、CRP水平显著高于血液病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病感染组患者CD64阳性指数、PCT、CRP水平与WBC计数显著高于非血液病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病患者CD64阳性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95%CI为0.727~0.998,灵敏度为0.973,特异度为0.947;非血液病患者CD64阳性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2,95%CI为0.853~0.984,灵敏度为0.894,特异度为0.863。恶性与非恶性血液病感染患者CD64阳性指数、PCT、CRP水平与WBC计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能够作为血液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对血液病患者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肝癌患者化疗后细菌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化疗治疗的肝癌患者96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细菌学的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观察组)和非感染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41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同时检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WBC)水平和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D64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Neu%、CRP、WBC、PCT水平也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以1为CD64指数表达的临界值,分析ROC曲线发现观察组患者CD64的灵敏度大于Neu%、WBC、CRP和PC,特异度也明显高于Neu%、WBC、CRP和P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可作为肝癌患者化疗后细菌感染的可靠诊断指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临床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水平,评价CD64对诊断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行微生物培养的患者65例,分为非细菌感染组28例、局部感染组22例与全身感染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血液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CD64指数、白细胞数量,并同时进行微生物培养。结果局部感染组CD64指数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身感染组CD64指数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均P<0.01);ROC曲线显示CD64指数临界值取2.82时,诊断细菌感染敏感性为92.4%,特异性为78.4%。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可作为临床诊断细菌感染的早期敏感指标,尤其对败血症的诊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与C反应蛋白(CRP)诊断烧伤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6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烧伤120例根据入院时病情分为烧伤脓毒症组、烧伤局部感染组和烧伤不伴感染组各40例,检测比较各组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并比较烧伤脓毒症组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与CRP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3组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烧伤脓毒症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明显高于烧伤局部感染组及烧伤不伴感染组,烧伤局部感染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明显高于烧伤不伴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脓毒症组治疗1周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比较:Y(0.943)CRP(0.910)中性粒细胞CD_(64)(0.926),灵敏度与特异度新变量Y优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结论临床可通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检测来确定烧伤患者感染程度,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可以为烧伤感染严重程度诊断及治疗结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在血液细菌感染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5例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患者(阳性组)、66例血液细菌培养阴性患者(阴性组)及50例健康体检人员(正常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及血液分析仪检测WBC数及N/L比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CRP、WBC水平及N/L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阳性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CRP水平及N/L比值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G-菌组比较,G+菌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N/L比值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CRP呈轻度正相关(rs=0.377,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CRP及N/L比值均为较好的血液细菌感染指标;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N/L比值可能有助于G+菌与G-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许文芳 《检验医学》2011,26(2):127-12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在重症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感染患者77例,按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测结果分成细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分类。结果细菌感染组CD64水平为(24.11±12.07)MFI,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8.25±3.88)MFI(P〈0.01)。以CD64≥12.35MFI、CRP≥10.50mg/L、WBC≥10.05×109/L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80.60%为阳性标准,4种指标的敏感性分别为85.36%、80.48%、63.41%、73.17%,特异性分别为77.78%、66.67%、61.11%、72.22%,准确性分别为81.81%、74.03%、62.34%、72.72%;CD64与CRP呈正相关,与WBC无相关性。结论与CRP比较,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可作为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判断病情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在早产儿细菌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100例早产儿根据出院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n=56)和非细菌感染组(n=44),入院24h内测定血常规、CD64指数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指标,同时作血培养、痰培养等病原学检查。比较两组CD64指数及其他各项指标。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CD64指数的最佳临界值。结果: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分别为12.1±6.3和6.9±1.9,两组早产儿CD64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CRP≥8mg/L者2例,非细菌感染组0例。细菌感染组早产儿白细胞计数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CD64指数曲线下面积为0.914,根据ROC曲线CD64指数取6.95为临界值,诊断早产儿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89.3%、90.9%、2.6%、86.9%、76.2%。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对早产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多项外周血感染学指标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建立实验室外周血联合诊断模型,研究SBP患者更好的实验室外周血辅助诊断方案。方法收集73例肝硬化伴腹腔积液患者全血及血浆标本,合并SBP患者设为SBP组(23例),其他患者设为非SBP组(50例)。检测2组患者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血浆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分析不同外周血感染学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对SBP的诊断价值,并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外周血联合诊断模型并分析其效果。结果与非SBP组患者比较,SBP组患者全血WBC、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血浆CRP、PCT、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外周血不同指标对SBP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较大者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建立了3种SBP实验室外周血辅助诊断模型。ROC曲线显示,第1种诊断模型(全血WBC、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血浆CRP、血浆PCT、血浆IL-6联合检测)AUC最大,第2种诊断模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全血WBC、中性粒细胞、血浆IL-6联合检测)敏感度更高,第3种诊断模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血浆IL-6联合检测)总体评价更有优势。3种诊断模型的AUC、敏感度均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果,但特异度未优于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检测结果。结论多项外周血检测指标中,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SBP的诊断价值较大。多项外周血指标联合诊断模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但特异度未优于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检测结果。临床应用中需结合临床需求和经济因素综合分析,选择更适合的实验室诊断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64、CRP、WBC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8例受检者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测定中性粒细胞CD64、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反应蛋白。结果细菌感染组的CD64指数与WBC计数、Neu%以及CRP比较呈正相关(P〈O.05);细菌感染组CD64感染指数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O.05)。根据ROC曲线,当CD64指数临界值取1时,敏感性为83.6%,特异性为90.8%。结论与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反应蛋白比较.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可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以及对疾病的判断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联合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新生儿败血症患儿72例,同期住院无感染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儿治疗前后的血常规、CRP,PCT及新生儿危重评分(NCIS),比较败血症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白细胞(WBC),CRP及PCT,分析其与NCIS相关性,并进一步评估WBC、CRP、PCT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度。结果败血症组治疗前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RP、PCT水平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而PLT低于治疗后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败血症组治疗前PLT与NCIS呈正相关;PCT与NCIS呈负相关;而WBC、CRP与NCIS无相关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WBC、CRP及PC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8及0.978;三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998。结论血常规、CRP联合PCT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