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收集了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68例,按股动脉、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股动脉和桡动脉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2.8±5.2)min和(17.5±5.4)min,加压包扎时间分别为(5.6±1.4)h和(4.0±1.8)h,成功率分别为98.5%和97.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7.8%和0.6%。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止血方便,减少费用,操作安全可行。故经桡动脉途径只要适应证和患者选择恰当就可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506例,按股动脉途径或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1.2±3.4)min和(10.8±3.6)min;加压包扎时间分别为(2.52±1.28)min和(20.34±6.11)min,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9%和1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2%和10.8%。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具有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无体位限制、患者痛苦小,特别对于心功能不全、支架术后复查患者是一种理想的冠状动脉造影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分别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和不良情况。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冠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在术后下床时间、穿刺部位及血管及并发症、心理状态及发生不良情况明显优于经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冠脉介入诊疗术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手术依从性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王岩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129-130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行对照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70 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股动脉途径400 例,桡动脉途径380 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后血管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躯体不适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经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优缺点、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2006年4月我院行CAG和(或)PCI患者246例,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5.5%,股动脉组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2.8%,股动脉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操作时间:CAG操作时间:桡动脉组(20±5)min,股动脉组(18±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操作时间:桡动脉组(56±10)min,股动脉组(52±1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桡动脉组(2.0±1.5)d,股动脉组(3.5±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或)PCI并发症相对少,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医疗费用降低,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前瞻性对比分析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经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索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720例诊断为冠心病择期行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RI组),一组接受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FI组),分析和比较两组病例血管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平均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的血管病变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TRI组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6.0%(394/410),TFI组为97.6%(302/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05);TRI组和TFI组平均穿刺时间6.1 min (2~21min)、3.2 min (1~12min),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52min (32~147 min)、53min (30~140min),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8/410)、5.0%(16/310),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2d(2~5d)、5.4d(4~8d),除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经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相差不大,可行性相当;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与经股动脉组。比较其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的穿刺成功率、平均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98.44%和(5.33±3.94)min,经股动脉组为l00%和(4.76±3.5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1.58±4.03)min和(18.36±4.6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动脉痉挛发生率为2.60%,经股动脉组无动脉痉挛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3.18±1.37)d,<经股动脉组(5.76±3.02)d,(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创伤小、易于压迫止血、无需卧床、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缩短的优点,可作为有适应证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2001年4月~2002年1月我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6例,其中经桡动脉和股动脉入路各38例,对两组术后护理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005年10月~2007年6月期间,123例发病在12h内的STEMI患者,为常规股动脉组.2007年7月~2009年6月中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共126例发病在12h内的STEMI患者,为选择性桡动脉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手术时间、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结果 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6.83%vs 97.56%,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第一次球囊扩张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桡动脉直接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583例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干预,580例患者经皮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占99.5%。适合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为176例,占30.19%。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12例,占2.06%,并发症包括前臂肿胀3例、血肿3例、桡动脉搏动减弱和痉挛6例。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穿刺成功率高,手术安全可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不同的穿刺路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穿刺路径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对照组(36例)经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与舒适度相关各指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PCI治疗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较经股动脉途径穿刺要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学路  光雪峰 《云南医药》2006,27(4):329-331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出现的60例假性动脉瘤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和超声多普勒显像,进行临床分析,记录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 45例经超声引导下压迫法,15例超声引导下行腔内注入凝血酶方法,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冠脉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早期发现,及时诊断与治疗,超声引导下压迫法和超声引导下行腔内注入凝血酶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入路和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优缺点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97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根据手术路径的不同分为经股动脉组(53例)和经桡动脉组(44例)。经股动脉组采用经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经桡动脉组采用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栓塞事件、穿刺处大血肿、假性动脉瘤、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经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100.00%高于经桡动脉组的9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100.00%高于经股动脉组的9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经股动脉组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路径均能很好地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术,经股动脉入路穿刺难度较低,易于掌握,但并发症较多。经桡动脉入路并发症较少,但穿刺成功率较低,对术者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4.
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国人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 15例心肌梗死、39例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6例风湿性心脏病共 6 0例 ,其中男 41例、女 19例 ,平均年龄 ( 5 6± 13)岁 ,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行 Judkins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16 0例全部造影成功。采用 6 F导管者 31例 ,5 F者 2 9例。左侧桡动脉入路 46例 ,右侧 12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由股动脉入路 1例。 1例左侧入路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后桡动脉严重痉挛改由股动脉入路完成。 2 0例同时完成了左胸廓内动脉造影。 2并发症 9例。 1例手术过程出现肘部血肿 ,2例术后桡动脉搏动消失 ( 3.4% ) ,6例术后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 ( 10 .2 % )。桡动脉并发症女性 5例 ,高于男性 3例 ( P<0 .0 5 )。 6 F导管组 6例 ,高于 5 F导管组 2例 ,但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血管超声显示为桡动脉内血栓形成、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弱等。结论 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痛苦小 ,易止血 ,同时易于行胸廓内动脉造影等优点 ,特别适应于股动脉狭窄及不能持续平卧的患者 ,是股动脉的很好替代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与经股动脉对比,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取同期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125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62例)和股动脉组(63例),对比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手术时间长于股动脉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成功率高,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应用利多卡因外擦动脉鞘管和造影(导引)导管对预防桡动脉痉挛(RAS)的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CA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429例,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动脉鞘和造影(导引)导管插入前应用2%利多卡因溶液(215例,观察组)或 0.9%氯化钠溶液 (214例,对照组)外擦其表面。记录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 结果 实际入选病例为观察组213例,对照组213例。手术用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行单纯CAG,观察组的R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3% vs 12.8%,P<0.05);行CAG+PCI,观察组的R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8% vs 19.2%,P<0.05);总RAS发生率,观察组的R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2% vs 14.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利多卡因溶液外擦介入导管表面可以有效防止桡动脉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改良法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减少桡动脉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354例患者,随机表法分为普通组(经桡动脉介入组)和改良法组(改良法经桡动脉介入组),观察桡动脉并发症。结果改良组出现脑梗死和桡动脉闭塞等严重并发症明显低于普通组,前臂血肿、迷走神经反射、桡动脉痉挛和无需手术假性动脉瘤等一般并发症也明显低于普通组。两组均未出现骨筋膜综合征、需外科手术的假性动脉瘤。结论改良法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地避免严重桡动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72例,其中136例经桡动脉途径、136例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等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造影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剂使用量、曝光时间、PCI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桡动脉组穿刺时间和手术途径更换例数明显高于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经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临床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外周血管并发症及卧床相关并发症少,具有止血方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总结该方法与传统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术相比较的优势与益处。方法:回顾性研究冠心病行桡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200例及行股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200例。结果:两组在动脉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优势明显。结论: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住院费用经济,住院时间短,血管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