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3.
4.
目的:观察L-精氨酸和氨基胍对内毒素(LPS)致肺损伤大鼠的影响,探讨其减轻肺损伤的机制。方法:将35只成年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on组)、LPS1组、LPS+L-精氨酸处理组(L—Arg组)、LPS+氨基胍处理组(AG组)、LPS+复合L-精氨酸和氨基胍处理1组(AA1组)。在注射LPS后240分钟开胸采集标本,检测肺组织NF—κB活性;测定血清中NO2^-/NO3^-浓度和肺血管通透性。另将22只大鼠分为LPS2组(n=11)和复合L-精氨酸和氨基胍处理2组(AA2组,n=11),观察大鼠5天内存活率,并对大鼠肺进行病理分析。结果:LPS1组肺组织NF—κB活性、血中NO2^2-/NO3^-浓度较Con组明显升高(P〈0.05);肺血管通透指数上升(P〈0.05)。L-Arg组和AA1组肺组织NF-κB活性和血中NO2^-/NO3^-浓度以及肺的通透指数均较LPS1组明显下降(P〈0.05)。但AG组肺组织NF-κB活性较LPS1组变化不明显(P〉0.05)。AA2组与LPS2组大鼠病死率分别为18.2%和45.5%,两组比较元显著差异(P〉0.05),但AA2组存活大鼠肺的病理损害程度比LPS2组轻。结论:L-精氨酸能明显抑制LPS诱导大鼠肺NF—κB活性,氨基胍不影响该活性,而复合用药可明显减轻内毒素所致肺损伤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时血管内皮细胞既是受损的主要靶器官,还是活跃的效应细胞,有研究显示肺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vasculary endothelial cell,PVEC)的改变在急性肺损伤中十分重要[1]。肺血管内皮细胞在细菌内毒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方法。方法采用不同厂家生产的鲎试剂对不同厂家生产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干扰实验。结果供试品1∶8稀释后,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结论本品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各6只。观察组使用吸入七氟醚1.5%-2.0%,对照组仅单纯吸人氧气,比较两组大鼠DAD各项目评分以及白细胞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泡纤维素渗出、肺泡出血、肺间质水肿、肺泡和肺间质中性粒细胞聚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能减少急性肺损伤大鼠的炎症反应,降低体内白细胞数量,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七氟烷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200~29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七氟烷低(1.0 MAC)、高浓度(1.5 MAC)组,每组12只,分别予以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2 mL后机械通气2 h,股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kg-1后机械通气2 h,股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kg-1后机械通气分别吸入1.0,1.5倍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七氟烷2 h的处理。处死大鼠,取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测定ICAM-1和TNF-α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内毒素组ICAM-1和TNF-α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0.05);与内毒素组相比,七氟烷低、高浓度组ICAM-1和TNF-α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吸入1.0或1.5倍MAC的七氟烷2 h可下调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后肺部ICAM-1和TNF-α的蛋白及mRNA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VPA)对大鼠50%TBSAⅢ度烧伤休克模型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活化和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烫组,烫伤组(给予50%TBSAⅢ度烫伤),烫伤+VPA组及烫伤+2M2P组(烫伤后即刻皮下注射VPA 300 mg/kg或对照药物2-甲基-2-戊烯酸,即2M2P300 mg/kg)。分别于烫伤后2 h、6 h及12 h,伊文斯蓝(EB)染色法检测肺血管通透性;采血检测红细胞压积(HCT)及脏器功能指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干湿重法检测肺组织含水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E-选择素(E-selecti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凋亡率。结果与烫伤组比较,伤后2 h及6 h烫伤+VPA组和烫伤+2M2P组血HCT和肺组织含水率降低,肺血管通透性明显降低(P〈0.05),肺水肿等病理改变减轻;烫伤+VPA组PMEC凋亡率低于烫伤+2M2P组(P〈0.05)。烫伤+VPA组VEGF、E-selectin、ICAM-1阳性率均显著低于烫伤组和烫伤+2M2P组(P〈0.05)。结论 VPA能抑制烧伤休克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以及凋亡,从而减少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血容量丢失。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5,(6)
目的探讨apel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凋亡、骨架改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PMVE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PS 10 mg·L~(-1)分别处理0,3,6,12,24和48 h PMVEC骨架结构的改变;另取PMVEC加入apelin 1和10 nmol·L~(-1)或p38抑制剂SB203580 10μmol·L~(-1)预处理,2 h后加入LPS 10 mg·L~(-1)作用24 h后,AnnexinⅤ/PI染色法检测大鼠PMVEC凋亡,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水平;同时还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LPS 10 mg·L~(-1)作用0,5,15,30,60,120和240 min,或apelin 1和10 nmol·L~(-1)预处理2 h后加入LPS 10 mg·L~(-1)作用30 min后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LPS明显诱导了大鼠PMVEC骨架重排,apelin 1和10 nmol·L~(-1)预处理明显干预了LPS诱导的PMVEC应力纤维的形成和细胞骨架形态的改变。AnnexinⅤ/PI染色结果表明,apelin 1和10 nmol·L~(-1)预处理明显抑制了LPS诱导的大鼠PMVEC凋亡,早期凋亡率由(43.8±4.6)%分别降至(33.7±6.9)%和(11.2±3.0)%(P<0.05),晚期凋亡率由(54.3±3.4)%分别降至(29.5±4.6)%和(9.0±1.6)%(P<0.05),并不同程度地逆转了BAX和BCL-2的表达失衡情况(P<0.05)。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显示,LPS作用5 min即明显诱导大鼠PMVEC中p38 MAPK磷酸化水平增高(P<0.05),且在30 min时磷酸化水平达到最高(P<0.01),apelin预处理明显抑制了LPS作用30 min诱导的p38 MAPK磷酸化水平的增高(P<0.01)。p38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明显抑制了LPS诱导的大鼠PMVEC凋亡,早期(36.7±3.8%)和晚期凋亡率(38.3±7.5%)分别降至(19.7±4.7)%和(15.7±3.6)%(P<0.01)。结论 apelin明显干预了LPS诱导的大鼠PMVEC骨架蛋白重排以及凋亡损伤,这一保护作用与其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氢诱导肺微血管内皮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H2 O2 诱导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观察H2 O2 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RP MVEC)的形态、单层通透性、F 肌动蛋白和 β AR的影响。结果 H2 O2 浓度大于 1mmol·L-1作用 48h内观察到细胞脱落和破裂。 10mmol·L-1H2 O2 90min内可使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F 肌动蛋白发生明显解聚和 β AR显著下调 ;FOR、山莨菪碱和CTX可抑制上述变化。结论 H2 O2引起的RPMVEC脱落与破裂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H2 O2引起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的机制与F 肌动蛋白解聚密切相关 ;β AR参与内皮通透性调节。FOR、山莨菪碱和CTX对H2 O2 引起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培养肾小球内皮细胞(GENC)形态、单层通透性、肌动蛋白骨架的影响,探讨AngⅡ对GENC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AngⅡ对体外培养大鼠GENC的形态影响;用二室弥散系统检测AngⅡ对GEN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AngⅡ对GENCF-肌动蛋白(F-actin)分布的影响。结果AngⅡ浓度大于0.1mg·L-1作用48h内观察到细胞脱落和破裂。10mg·L-1AngⅡ6、12h可使GENC单层通透性增高、F-actin解聚。结论AngⅡ引起GENC脱落和破裂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ngⅡ引起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高的机制可能与F-actin解聚相关; 相似文献
13.
阻断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功能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阻断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ETA)功能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山莨菪碱为工具药,喂食兔3mon后急性处死,剖腹取主动脉,HE及ET VG染色光镜观察主动脉的组织学改变,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同时取胸主动脉、肺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和股动脉,进行离体血管功能实验。结果:生理状态下,长期给予兔山莨菪碱,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受损,光镜下可见内皮细胞垂直附着在内弹力板上,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呈网眼状损伤,有些内皮细胞即将脱落,线粒体肿胀。离体血管环实验研究发现ETA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显减弱。结论:生理状态下,反复阻断ETA,可使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提示ETA具有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灯盏花素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灯盏花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观察PAF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RPMVEC)的形态、单层通透性、F 肌动蛋白 (F actin)的影响和灯盏花素干预后的变化 ,F acti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 PAF浓度大于 0 1mg·L-1作用 4 8h内观察到细胞脱落和破裂。 10mg·L-1PAF 12 0min内可使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F actin解聚 ,灯盏花素可抑制上述变化。结论 ①PAF引起RPMVEC脱落和破裂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②PAF引起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高的机制与F actin解聚密切相关。③灯盏花素可抑制PAF引起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增高和F actin下降 ,对PAF引起的RPMVEC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低氧所致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培养PMVECs,免疫荧光检测特异性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结合形态学鉴定细胞;不同浓度的虎杖苷(30,60和120μmol.L-1)干预后,分别在常氧与低氧环境下培养24,48和72 h,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检测LDH活性,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培养的PMVECs具有鹅卵石形态,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表达,鉴定为PMVECs;虎杖苷对低氧下PMVECs活性的影响作用明显,并能显著降低低氧所致的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升高、VEGF的含量升高及表达增加。结论虎杖苷在低氧环境下对PMVECs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虎杖苷对抗低氧致LDH活性升高、VEGF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建立犬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方法选择健康杂种犬8条,静脉注入LPS650μg/kg,当PaO2/FiO2<300时,可认为ALI模型复制成功;同时监测呼吸力学,采用放免法测定血TNF-α、IL-6和IL-10含量,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所有动物在16h左右出现急性肺损伤,表现为肺动态顺应性(Cdyn)、总顺应性(Ctot)下降,呼吸功(WOBvent)、吸气峰压(PIP)、吸气阻力(Rawi)上升,PaO2和PaO2/FiO2下降。血中TNF-α、IL-6和IL-10的浓度有明显上升,电镜下肺间质及肺泡炎性水肿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结论内毒素输注后16h左右达到ALI标准,且该模型稳定,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8.
蛋白激酶Cδ亚型抑制剂对脂多糖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的亚型PKCδ在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Rottlerin对脂多糖(LPS)导致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的影响。方法取体外培养的RPMVEC进行PKCδ的W estern b 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用针头式滤器检测LPS及LPS+Rottlerin干预后RPMVEC单层滤过系数(K f)的变化。结果PKCδ在RPMVEC中有广泛的表达,其表达部位主要位于胞质。Rot-tlerin能减低LPS导致的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结论LPS导致RPMVEC损伤的机制与PKC的激活有关,PKCδ亚型抑制剂可减轻LPS诱导的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 相似文献
19.
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简单有效且重复性高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技术。方法取大鼠主动脉,将主动脉内膜暴露于外,采用不同浓度的Ⅰ型胶原酶以及不同消化时间对组织块进行预消化,然后将大鼠主动脉切成小块按内膜朝下贴在鼠尾胶原包被的培养瓶上进行培养。结果2.0g·L-1型胶原酶消化1h的组织块细胞迁出速度且组织迁出率明显提高(P<0.05),组织贴壁后24h即可见内皮细胞从组织块周围游离出来,呈短梭形或类三角形,d4~5即可进行传代培养,传代后d3~4即可融合成单层,呈典型“铺路石”状排列,经免疫组化S-P法鉴定有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存在,进一步确认其为内皮细胞。结论经2.0g·L-1Ⅰ型胶原酶消化1h的组织块,组织块迁出率及内皮细胞迁出速度明显提高,从而大大缩短原代培养的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