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及减压后神经细胞凋亡和Bcl-2mRNA,P53mRNA,CASPASE-3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5只同龄Wistar大鼠,置入后路渐进式压迫装置,制作成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5只),慢性脊髓压迫组(B组25只),减压组(C组25只)。应用原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TUNEL)技术及原位杂交检测方法,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P53mRNA、CASPASE-3在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及减压后的表达,分别于损伤后及减压后1、3、7、14、28d对慢性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A、B、C三组均发现神经细胞凋亡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P53mRNA,CASPASE-3的表达,A、B、C三组细胞凋亡率及阳性细胞灰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阳性细胞表达程度与细胞凋亡的减少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相一致。结论: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可导致大量的神经细胞凋亡,同时激活内源性保护机制,使脊髓发生适应性改变,减压可能通过激活此机制而减轻神经细胞凋亡,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慢性渐进性压迫损伤减压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将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组,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减压后1、3、7、14、28 d组,每组各8只。采用Tarlov评分及斜板试验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脊髓组织LIF的表达水平。结果脊髓慢性渐进性压迫损伤减压后LIF表达明显增强,3 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14 d开始趋于平衡;脊髓神经功能于前14 d恢复较快,之后有升高但变化较慢。结论大鼠慢性渐进性压迫脊髓损伤减压后LIF表达明显增强,可能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大鼠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减压后内皮素的变化和及其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组,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组 减压后1、2、3、5、7、10、14、20、28d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的脊髓组织中ET的浓度,用Tarlov评分及斜板试验来评价神经功能。结果: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减压后ET的浓度明显降低,7d后降低了10.6%,以后有降低但变化较慢且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脊髓的神经功能于前10d恢复较快,以后有升高但变化较慢。结论:大鼠慢性渐进性脊鹤损伤减压后ET的浓度明显降低,且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慢性脊髓受压及减压后骨骼肌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大鼠慢性脊髓损伤受压及减压后骨骼肌细胞的凋亡。方法:45只SD大鼠分成3组:①受压组15只,作成慢性脊髓受压损伤模型;②减压组25只,在压迫模型作成10d后取出压迫装置;③正常对照组5只,不做任何处理。应用HE染色、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研究慢性脊髓受压及减压后肌细胞的萎缩和凋亡。结果:正常组鲜见凋亡细胞,受压组出现骨骼肌细胞凋亡,bcl-2 mRNA表达减弱,BaxmRNA表达增强;减压后肌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bcl-2 mRNA表达增强而Bax mRNA表达减少。结论:慢性脊髓受压肌细胞凋亡是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之一,bcl-2和Bax基因参与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大鼠脊髓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后脊髓部分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8只作为对照;损伤组32只,结扎左侧坐骨神经制作CCI模型,再按损伤后的第1、3、7、14天四个时点随机均分大鼠,测定痛觉及收集脊髓标本;假损伤组32只,仅暴露左侧坐骨神经不结扎,并同样按四个时点均分大鼠测定痛觉及收集脊髓标本.测定各组脊髓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10 mRNA表达情况.结果 损伤组大鼠在神经损伤后出现痛觉异常,损伤后第7天最为明显(P<0.05);损伤后第1、3天损伤组TNF-α、IL-1β、IL-6、IL-10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损伤组(P<0.05),损伤后第7、14天IL-1β、IL-6、IL-10 mRNA的表达仍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损伤组(P<0.05).结论 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的神经病理痛模型中,脊髓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对病理性疼痛的持续状态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P27kip1及相关分子Jab1在脊髓中的表达及细胞定位情况,探讨其在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增生及胶质瘢痕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取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按脊髓损伤时间分为6h、12h、1d、3d、5d、7d、14d组,实验组按照Allen′s法制作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则仅打开椎板,不损伤脊髓。首先利用Western Blot观察P27kip1及相关分子Jab1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水平变化,然后利用免疫组化观察脊髓损伤后3d时的P27kip1及5d时Jab1的阳性细胞表达变化,最后利用免疫荧光双标观察脊髓损伤后5d时Jab1的细胞定位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27kip1在脊髓损伤后6h、12h、1d、3d、5d、7d、14d组的相对灰度值分别是1.00±0.10、0.82±0.05、0.27±0.03、0.34±0.03、0.25±0.02、0.28±0.03、0.57±0.05,其中1d、3d、5d、7d、14d组与对照组(0.98±0.08)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Jab1的6h、12h、1d、3d、5d、7d、14d组的相对灰度值分别是0.58±0.08、0.53±0.04、0.89±0.11、1.06±0.24、1.22±0.26、0.85±0.16、0.25±0.03,其中6h、12h、1d、3d、5d、7d组与对照组(0.19±0.04)相比明显升高(P<0.05),P27kip1于脊髓损伤后表达下降,Jab1在脊髓损伤后表达上升。3d时实验组P27kip1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为130.8±29.8个,与对照组(406.8±56.6个)相比减少(P<0.05);5d时实验组Jab1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为383.5±68.8个,与对照组(123.5±42.6个)相比增多(P<0.05),从形态学上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变化。在免疫荧光双标实验中,5d时实验组Jab1与GFAP双阳性细胞数量为383.3±39.1个,较对照组(114.3±35.6个)明显增多(P<0.05)。结论:在大鼠脊髓损伤中,Jab1与P27kip1存在相互作用,Jab1参与脊髓损伤后P27kip1的降解,这可能与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殖及胶质瘢痕的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减压环扎法所致损伤脊髓中神经细胞凋亡及Bax、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成年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4组:A组,仅行椎板减压及硬脊膜囊周长测量;采用环扎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B组于环扎术后8h行脊髓减压;C组于环扎术后72h行脊髓减压;D组环扎术后不行脊髓减压。各组分别于术后1d、7d、14d、21d取材,所得脊髓标本行HE染色、Tunel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阳性细胞数等情况,并采用BBB评分评价大鼠后肢神经功能变化。结果:Bax染色:B组和C组术后1d开始阳性细胞数增加,7d时达高峰,14d时仍较明显,21d降低;D组术后阳性细胞数持续升高。Bcl-2染色:B组和C组术后阳性细胞数持续升高;D组术后1d阳性细胞数最多,之后持续降低。Tunel染色:B、C及D组术后1d开始出现凋亡细胞,7d时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21d时仍可见。Bcl-2/Bax值与Tunel阳性细胞数关系:B组和C组二者存在负相关;D组二者呈正相关。BBB评分:A组术后1周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正常;B组和C组术后逐渐升高(P<0.05);D组术后1天开始逐渐降低,7天时最低,然后逐渐升高。结论:环扎法可以建立稳定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早期减压能减少继发性脊髓损伤细胞凋亡,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大鼠脊髓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3种类型一氧化氮合酶(NOS)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种类6组,每组6只大鼠。建立大鼠脊髓压迫伤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神经型(nNOS)、诱导型(iNOS)及内皮型(eNOS)一氧化氮合酶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脊髓压迫伤后nNOSmRNA及NOSRNA表达增强,伤后6h达到高峰0.633±0.012、1.236±0.207;iNOSmRNA表达亦增高,但在伤后24h才达到高峰1.043±0.049。结论 脊髓损伤后NOSmRNA的表达增强,但不同类型的NOSmRNA变化规律不同,增强或抑制不同NOSmRNA的表达可能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持续性脊髓压迫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在脊髓压迫伤中表达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健康封闭群Wistar大鼠60只,采用平头塑料螺钉后路压迫复制大鼠持续性脊髓压迫伤的动物模型(脊髓50%压迫)。以改良Tarlov评分、BBB-21点评分及斜板实验评价后肢运动功能;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脊髓组织在持续性压迫适应中VEGF-mRNA的表达,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持续压迫各时间组大鼠后肢功能明显减弱,在2d组大鼠后肢功能进一步恶化,随着持续压迫时间的推移,大鼠脊髓运动功能有一小幅度的自发性恢复,在持续压迫3周左右恢复较明显。假手术组未见VEGF-mRNA免疫阳性细胞。脊髓压迫伤后1d,VEGF-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2d左右达高峰,1周时表达明显下调(P<0·05),3周时见到零星VEGF-mRNA免疫阳性细胞。结论在持续性脊髓压迫损伤的发生与发展中,VEGF-mRNA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脊髓组织的保护及损伤后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Allen’s法建立大鼠急性SCI模型,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CI后IL1β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IL1βmRNA为4.87±0.49,SCI后早期IL1βmRNA明显升高,于伤后6h达高峰为6.95±0.9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也显示伤后6hIL1β染色强度明显增加。TUNEL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TUNEL阳性细胞极少(1.82±0.64),伤后6h有少许凋亡细胞出现,24hTUNEL阳性细胞增多最明显(32.38±4.75)。IL1β表达升高与TUNEL阳性细胞增多有明显的关系。结论SCI后IL1β表达升高,它可能参与了诱导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颈脊髓压迫减压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10只)、压迫组(B组,10只)和减压组(C组,10只)。压迫组和减压组在C6~C7椎板下置入聚乙烯醇丙烯酰胺互穿网络水凝胶制作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减压组于造模后4周行手术咬除椎板充分减压。三组均于造模后4周行运动诱发电位(MEP);12周先行MRI和MEP检测,再处死大鼠取出颈段脊髓,行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切片,快蓝(LFB)染色观察三组大鼠脊髓组织髓鞘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数目形态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造模后4周时,B、C组MEP潜伏期与A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波幅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B组和C组比较潜伏期和波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12周时MRI轴位和矢状位均显示B组大鼠椎管狭窄,颈脊髓明显受压,A组和C组大鼠椎管无明显狭窄,脊髓无明显受压;三组间MEP潜伏期和波幅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潜伏期A组C组>B组。大体形态观察示A组脊髓形态正常,B组脊髓受压节段压痕明显,C组压痕较B组轻。LFB染色示A组脊髓组织中髓鞘染色密集,B组轴突脱髓鞘明显,C组脱髓鞘现象较B组轻。免疫荧光染色示A组脊髓组织中可见大量形态正常的神经元;B组脊髓受压节段压迫侧神经元明显减少,胞体固缩;C组脊髓受压节段神经元数量比B组多,有轻微细胞固缩,三组神经元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C组>B组。免疫荧光染色示A组大鼠脊髓组织有少量BDNF和VEGF的表达;B组大鼠BDNF表达水平较A组有所升高,且主要集中在脊髓受压部位附近的白质区域,VEGF表达无明显增加;C组BDNF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主要集中在原受压部位白质周围,灰质部位有少量表达。C组BDNF和VEGF表达阳性细胞计数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BDNF表达阳性细胞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表达阳性细胞数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慢性颈脊髓压迫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有所恢复,其可能是通过减轻神经元损伤和轴突脱髓鞘改变、增加BDNF和VEGF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受损脊髓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白介素-1β(IL-1β)小干扰RNA(si RNA)对脊髓钝挫伤(spinal cord contusion,SCC)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9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SCC组(SCC组)、空载体组(Vector组)和慢病毒干扰组(IL-1βSH组)。IL-1βSH组和空载体组术前48h在拟损伤脊髓节段局部注射IL-1βsi RNA或空载体。Sham组大鼠只剥离椎板不实施SCC,其余3组大鼠均造成T10SCC。每组各取大鼠5只,于术前当天以及术后1d、3d、5d、7d、14d采用Basso 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功功能。Sham组术后28d处死大鼠,取T10段脊髓,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qRT-PCR)检测IL-1β和γ-突触核蛋白(SNCG)mRNA相对表达水平。SCC组于术后6h、12h、1d、3d、5d、7d、14d取损伤段脊髓,检测IL-β和SNCG mRNA相对表达水平。Vector组和IL-1βSH组在术后7d取损伤段脊髓检测SNCG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术后3d、7d、28d行心脏灌注、固定损伤脊髓,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SNCG的免疫阳性细胞计数,并测定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值。应用GeneMANIA分析IL-1β和SNCG的理论关系。结果:Sham组各时间点BBB评分均为21分,SCC后,SCC组评分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Sham组(P0.05),IL-1βSH组评分在3d、5d、7d、14d时均显著高于Vector组(P0.05)。SCC组术后6h、12h、7d时IL-1βmRNA表达量较Sham组显著性上调(P0.05),SNCG mRNA表达量较Sham组显著性下调(P0.05)。术后7d,IL-1βSH组SNCG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Vector组(P0.05)。IL-1βSH组损伤脊髓前角SNCG免疫阳性细胞数和IOD值在术后3d、7d、28d均优于Vecto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eMANIA分析发现IL-1β和SNCG通过Cfd存在亚细胞定位关系。结论:IL-1βsi RNA可改善SCC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上调SNCG蛋白和mRNA的表达,这可能与调节神经元可塑性、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持续性压迫后缩血管因素ET-3 mRNA的改变,探讨痉、痿证方对大鼠脊髓持续性慢性损伤局部ET-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中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轻压、中压及重压模型组和轻、中、重压的痉证方、痿证方治疗组。采用大鼠颈椎前路螺钉压迫颈脊髓,螺钉留置持续压迫30d以产生慢性损伤,用RT-PCR方法检测受压局部ET- 3mRNA表达变化。结果:正常脊髓组织中有ET-3mRNA表达,脊髓受压后ET-3 mRNA表达明显增高,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组均P〈0.01;ET-3 mRNA表达增高程度与压迫程度有关,与轻压组相比,中、重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重压与中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痉、痿证方干预后,增高的ET-3 mRNA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痉、痿证方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痉、痿证中药方对增高的ET-3 mRNA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4.
薛文  孙正义 《脊柱外科杂志》2006,4(2):102-105,10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实验大鼠持续性脊髓压迫伤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脊髓压迫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健康封闭群W istar大鼠60只,体重280~300 g,采用平头塑料螺钉后路压迫复制大鼠持续性脊髓压迫伤的动物模型(脊髓50%压迫)。以改良Tarlov评分、BBB-21点评分及斜板实验评价其后肢运动功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脊髓组织在持续性压迫适应中不同时段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持续压迫各时间组大鼠后肢功能明显减弱,在压迫2 d组大鼠的后肢功能进一步恶化,随着持续压迫时间的推移,大鼠脊髓运动功能有一小幅度的自发性恢复,在持续压迫3周左右时恢复较明显。VEGF的mRNA和蛋白在损伤脊髓组织中广泛表达,压迫1 d组出现大量的免疫阳性细胞,压迫2d组VEGF表达强度达高峰,压迫1周组表达明显下调(P<0.05),压迫3周时降至基础水平。结论在实验大鼠持续性脊髓压迫损伤的发生与发展中,VEGF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脊髓组织的缺氧耐受及损伤后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脊髓移植对损伤脊髓 GAP- 43 mRNA表达和大鼠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 Wistar大鼠 66只,随机被分为脊髓半切洞损伤应用胚胎脊髓移植组 (脊髓移植组, 30只 )、单纯脊髓半切洞损伤明胶海绵填充组 (单纯损伤组, 30只 )、正常对照组 (6只 )。术后第 1、 3、 7、 14、 28 d,对大鼠进行 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检查后肢功能。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 GAP- 43 mRNA的表达,记录阳性细胞数,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第 1 d,在脊髓移植组和单纯损伤组的损伤脊髓灰质中都可见到 GAP- 43 mRNA的表达。于损伤后迅速增加,第 7 d时达到高峰。脊髓移植组 GAP- 43 mRNA蛋白表达为 39.24± 6.83,约是单纯损伤组 (21.48± 7.83)的 2倍 (P< 0.05)。胚胎脊髓移植后可使损伤的脊髓中 GAP- 43 mRNA持续高表达至术后第 28 d,而单纯损伤组仅持续到术后第 14 d。增加的 GAP- 43 mRNA阳性细胞数与神经功能的改善平行。结论胚胎脊髓移植后可使损伤大鼠脊髓高表达 GAP- 43 mRNA,并促进大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李陶  陈意生  王禾  卓豫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2,19(2):122-124,T002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再生过程中 ,脊髓及坐骨神经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及其受体α(CNTFRα)mRNA变化。方法 幼年、成年及老年大鼠各 96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 (1 2只 )和实验组 (84只 ) ,实验组大鼠切除右侧长 6mm的坐骨神经 ,分为伤后 1、3d和 1、2、4、8、1 2周组。利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及原位杂交法检测脊髓及坐骨神经中CNTF、CNTFRα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原位杂交及RT PCR结果显示 ,各年龄组大鼠伤后损伤侧脊髓和伤侧神经CNTFR及CNTFRα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及未伤侧显著升高 (P <0 .0 5) ,4周达最高峰 ;伤侧近、远端神经中CNTFmRNA 1d~ 1周表达较正常组及未伤侧减低 (P <0 .0 5) ,2周后开始升高 ,4周达高峰 (近端 :1 .59± 0 .1 3、1 .1 9± 0 .1 7和 0 .69± 0 .0 4 ,远端 :1 .1 3±0 .1 6、0 .84± 0 .0 6和 0 .57± 0 .0 3 ,P <0 .0 5)。其中幼年鼠变化最大 ,成年鼠次之 ,老年鼠最弱 ,近端较远端神经有变化大的趋势。结论 不同年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中CNTF及CNTFRαmRNA表达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供体脾脏对胰腺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制作异基因大鼠胰、脾、十二指肠移植模型,观察供体胰腺的病理学变化,测定供体胰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的表达、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胰、脾、十二指肠移植组(A组)术后3 d胰腺小叶间质、腺泡和胰岛轻度水肿;5 d炎细胞浸润,腺泡细胞灶状坏死;7 d腺泡和胰岛部分坏死、自溶.胰、十二指肠移植组(B组)术后3 d胰腺腺泡片状坏死;5 d胰腺小叶和部分胰岛坏死.7 d腺泡大片坏死,胰岛结构消失.供体胰腺组织中,术后3、5、7 d TGF-β1 mRNA阳性细胞数,A组分别为66.75±8.56、36.50±6.70、36.88±6.06;B组分别为16.38±3.85、10.38±4.03、6.0±2 73.A组术后各时点TGF-β1mRNA的表达均高于B组(P<0.01);结论 TGF-β是减轻受体大鼠对供体胰腺免疫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调高供体胰腺组织TGF-β mRNA的表达是供体脾脏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只同龄Wistar大鼠,置入后路渐进式压迫装置,制作成中度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A组,30只)和单纯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组(B组,30只)。应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TUNEL)技术,分别于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1、3、7、14、28d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A、B两组均发现细胞凋亡,两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0.05)。治疗组细胞凋亡的减少与神经功能的恢复相一致。结论: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可导致细胞凋亡,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神经细胞凋亡可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在慢性压迫性颈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8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慢性压迫性颈脊髓损伤组(脊髓压迫组),每组40只。大鼠麻醉后充分显露C5和C6椎板,切除C5左侧半椎板,显露硬脊膜,脊髓压迫组在C6椎板和硬脊膜之间置入吸水后可膨胀聚氨酯薄板(1×3×1mm);假手术组只显露硬脊膜不置入压迫物。两组分别通过BBB(Basso Beattie Bresnahan)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检测评估脊髓功能;于造模后7d、28d、42d和70d时处死大鼠取颈脊髓组织进行HIF-1α及MMP-2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IOD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各时间点的差异,分析HIF-1α、MMP-2与脊髓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造模后7d时,两组BBB评分无显著性差异;SEP潜伏期显著性延长,波幅显著性降低;HIF-1α显著性降低,MMP-2显著性升高。28d时脊髓压迫组BBB评分显著性低于假手术组,SEP潜伏期与7d比较显著性延长(P0.05)、波幅显著性降低(P0.05),HIF-1α表达显著性增高(P0.05),而MMP-2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42d时,脊髓压迫组BBB评分、SEP潜伏期和波幅与28d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IF-1α表达显著性增高(P0.05),而MMP-2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70d时脊髓压迫组神经功能较28d时显著性改善,BBB评分显著性增高(P0.05),SEP潜伏期显著性缩短(P0.05)、波幅显著性升高(P0.05);HIF-1α表达较前显著性降低,而MMP-2表达升高,但与假手术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HIF-1α表达量与BBB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r=-0.458,P0.05),MMP-2表达量与BBB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903,P0.05)。结论: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能力,HIF-1α、MMP-2表达变化与慢性脊髓压迫性损伤后神经功能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不同减压时间对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环扎法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压迫模型.8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即A组:行椎板减压;实验组分为B组:环扎术后8h行减压术;C组:环扎术后72 h行减压术;D组:环扎术后不行减压术.分别于手术后1、3、7、21 d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测定caspase -3的表达、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dUTP)标记法(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水平、行为学(BBB评分,斜板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各组不同时间点BBB评分、斜板评分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caspase -3、Tunel阳性细胞均在术后1d增多、3d达高峰、7d表达减弱、21 d仍有表达;不同时间点caspase -3、Tunel阳性细胞数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二者成正相关(r =0.69 ~0.98,P<0.05).[结论]环扎法致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是一种理想的脊髓损伤造模方法.大鼠脊髓损伤早期减压可能阻止或减轻脊髓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