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子宫肌瘤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口服12.5mg,1次/d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用药前后均查肝肾功能,行妇科检查,B超测量最大子宫肌瘤的3条经线,计算治疗前后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用药3个月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肌瘤比子宫缩小更显著。有20例显效、19例有效,总有效率达88.6%,仅见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可减少子宫肌瘤的血供,使子宫及肌瘤缩小,近期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小,是子宫肌瘤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梁茹英  朱志俏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39-2540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内美通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内美通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同时口服内美通5mg,每周2次,连服3个月。B组50例为米非司酮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及安慰剂,剂量与服药方法同A组;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检测用药前后雌、孕激素、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较低水平,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以A组更明显,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内美通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安全有效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子宫肌瘤患者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服3个月;同时行中药治疗,每日1剂,20d为一疗程,间隔10d后再服,连用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肌瘤平均体积(38.2±18.5)cm3,肌瘤缩小49.87%;血红蛋白(87.8±24.4)g/L,增加39.59%。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用药期间,服药早期出现轻度恶心15例,无呕吐,2周后症状消失,余无明显不良反应,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改变。停药3个月内肌瘤无明显增大,6例行手术治疗;9例(年龄>45岁)停药后一直无月经复潮。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后缩小肌瘤体积、增加血红蛋白、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根凤 《江西医药》2008,43(7):692-69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100例确诊子宫肌瘤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0mg/d,3个月。结果用药1个月后均闭经,贫血得以纠正,围绝经期可致绝经。因用药后肌瘤缩小,界限清楚,可作为子宫切除术和肌瘤剔除术术前用药,减少水中出血。子宫灰肌瘤体积平均缩小39.078%及56.52%,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一定效果.副作用小,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治疗58例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58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口服12.5mg,1次/d连续3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前后均查肝肾功能,行妇科检查,B超测量最大子宫肌瘤的3条经线,计算治疗前后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用药3个月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肌瘤比子宫缩小更显著。58例有21例显效、29例有效,总有效率86.2%。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是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7年8月本院门诊经妇科检查及B超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自月经第5—6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0mg/d,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用药3个月后,患者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治疗总有效率为88.8%;用药后出现轻度恶心4例,10例出现轻微潮热症状,轻微阴道分泌物减少3例,无体质量增加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杨桦 《安徽医药》2007,11(2):122-123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子宫小肌瘤伴发围绝经期无排卵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经B超及诊刮确诊的围绝经期无排卵子宫出血合并子宫小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每日8.3 mg,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测定用药前后血清FSH、LH、E2、P、T、PRL水平、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常规,并B超检查子宫及肌瘤大小.结果 38例患者服药后闭经,贫血症状改善,停药后部分患者(18/38)进入绝经期.治疗后血清FSH、LH、E2、P平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子宫及最大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停药6个月后子宫及最大肌瘤体积与治疗后比略有增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子宫出血合并子宫小肌瘤患者诱发闭经、纠正贫血,使子宫肌瘤缩小,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5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组:口服米非司酮及甲基睾丸素,米非司酮10mg,甲基睾丸素5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及安慰剂,服药方法同联合组。监测用药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变化,观察用药前后子宫与肌瘤体积变化。结果:85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闭经、下腹部胀痛及贫血等得以纠正,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均缩小,以联合组效果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类似且不需处理。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较安全而有效的保守疗法,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45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口服米非司酮进行非手术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用肌瘤三维径线和B超测定子宫和肌瘤的体积,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体内各激素水平、子宫以及肌瘤体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者的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均显著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体内促卵泡生长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和雌二醇(E2)各激素水平较治疗前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米非司酮可以明显改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用于非手术治疗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6例子宫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25mg,每日1次睡前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均采用B超阴道探查方式对照肌瘤变化。结果 56例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期间均出现闭经、症状消失。子宫肌瘤平均缩小50.05%,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一定效果,副作用较小,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激素的影响。方法将142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桂枝茯苓胶囊及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0.93g,3次/d,米非司酮12.5mg,1次/d,均从月经来潮第3天开始服用,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独口服米非司酮12.5mg,1次/d,共服3个月。结果两组服用米非司酮期间均闭经,血红蛋白上升,子宫肌瘤平均体积均明显缩小,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治疗组远期复发率、血清孕酮浓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胶囊是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经济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本院门诊60例符合条件的子宫肌瘤患者,自经期开始的第2天口服米非司酮,1次/d,10mg/次,于晚饭1h后服用,3个月为1疗程.B超测定子宫及子宫肌瘤在用药前后的体积,并进行血液检测.结果 用药后,子宫及子宫肌瘤明显缩小,且贫血状况得到改善、激素水平下降,但复发率高.结论 米非司酮可以作为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诱导更年期功血闭经的疗效。方法 应用米非司酮10mg及甲基睾丸素5mg口服每日一次,连服6个月,治疗更年期功血患者48例,观察诱导闭经效果、内分泌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及病理变化等。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停药后35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10例月经稀发,3例恢复正常月经;性激素水平测定,FSH,LH,P均下降,B相当于卵泡早期水平;子宫内膜明显萎缩;贫血得到纠正。结论 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诱导更年期功血闭经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4.
子宫动脉栓塞术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瑞芬  王惠兰  李云珠 《河北医药》2008,30(9):1289-1291
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和米非司酮(mifepriston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复发率.方法 子宫肌瘤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2组,UAE组34例,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米非司酮组46例,口服米非司酮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子宫肌瘤大小、子宫体积变化、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2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小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P<0.01),且短期内米非司酮组比UAE组缩小明显(P<0.05).UAE后子宫肌瘤无复发,米非司酮治疗后有复发.UAE前后血清性激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米非司酮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恢复.结论 UAE和米非司酮均为保守性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使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但米非司酮停药后有复发,适用于术前辅助用药和围绝经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6.25mg米非司酮片口服,连续服药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2、3、6个月分别测定血清激素水平,观察月经情况,同时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用药后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泌乳素(PRL)的平均水平较用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变化不明显(P〉0.05),贫血得到纠正,无子宫内膜增厚。结论:6.25mg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38例,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两组患者均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加服米非司酮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6%(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孕酮(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MCP-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5.80%比7.25%,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缩小患者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降低性激素水平和MCP-1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每日5mg的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子宫异常出血26例,其中功血症18例,粘膜下子宫肌瘤2例,子宫内膜息肉4例,子宫肥大症2例.所有病人的子宫≤50天孕大.结果 26例病人全部闭经,贫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停药后仍有10例病人继续闭经在3个月以上.13例病人停药后出现少量月经,无须治疗.3例病人停药后阴道流血接近治疗前,重新服药后闭经.8例病人伴有继发性痛经消失.3例病人出现潮热,1例继发轻微腹泻.结论 每日5mg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疗效可靠,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2例确诊子宫肌瘤的患者分为3组,A组应用米非司酮5mg/d,B组应用米非司酮12.5mg/d,C组应用米非司酮25mg/d;月经第1天始服用,连服3个月为1疗程。用药前、用药后B超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后测定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服药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血红蛋白上升,3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小,A组子宫缩小22.7%(P〈0.01),B组子宫缩小24.9%(P〈0.01),C组子宫缩小26.4%(P〈0.01),A组最大肌瘤体积比用药前缩小26.9%(P〈0.15)。B组最大肌瘤体积平均比用药前缩小28.8%(P〈0.01)。C组肌瘤体积平均缩比用药前缩小30.65%(P〈0.01)。各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用药前后对比,平均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好,不良反应轻,为保守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给予米非司酮10mg/d,连用6个月,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月经周期、经期、子宫体积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50例患者痛经程度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明显减低,月经量明显减少,月经周期趋于正常,子宫体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