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胃湿热证是临床常见的实证,属湿热病证的范畴。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脾胃湿热证逐渐增多,脾胃湿热证亦成为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因此加强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的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胃动素这一微观实验室指标相关性,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临床研究,采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湖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的慢性胃炎患者105例。按照有关纳入标准,选择适合条件的病例纳入脾胃湿热证组。其余病例均归入非脾胃湿热证组。对纳入研究对象的慢性胃炎病人抽血查胃动素,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判断各项因素的实际意义以及在四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组的胃动素均值明显低于肝胃不和证组、其他组,但与脾胃虚弱证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动素值与非脾胃湿热证相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胃镜像指标,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全国6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的慢性胃炎患者600例。按照慢性胃炎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脾胃湿热证辨证标准及临床纳入标准,选择病例纳入脾胃湿热证组,其余病例均归入非脾胃湿热病组,首先用Epi 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转换为SPSS数据库文件。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组胃镜像中胃粘膜伴糜烂出现的频率高于脾胃虚寒证组和其他组。结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胃镜像为胃粘膜糜烂,脾胃湿热证组与肝胃不和证以隆起糜烂性胃炎为主。  相似文献   

4.
杨尚凌  曾耀明 《河北中医》2009,31(6):822-824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窦黏膜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30例,脾胃气虚证31例,1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于电子胃镜检查时活检取胃窦组织4块,胃窦黏膜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IF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脾虚气滞证组中MIF的阳性率分别为10%、54.8%,而脾胃湿热组中阳性率为76.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脾虚气滞组。结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炎症程度更甚,部分揭示了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本质,并认为应重视对慢性脾胃湿热证的及时治疗与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5.
清化饮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证是对机体特定阶段病理变化的概括,是中医治疗的依据。脾胃湿热证是慢性胃炎常见的实证,由于它含有阴阳两性,且粘着、缠绵,所以难以速愈,还常反复。清化饮是名老中医杨春波主任医师治疗脾胃湿热证的经验方,我们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设甘露消毒饮为对照,并重点观察舌苔的变化以进一步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改变,慢性胃炎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又由于外感湿热之邪,酗酒嗜烟,饮食肥甘厚味等因素使得脾胃湿热证成为慢性胃炎主要证型之一,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药历来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十年来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文献并为此做一综述,希望为今后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显示,脾胃湿热证与慢性胃炎相关,是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主要证型;具有抑杀Hp作用的中药以清热化湿药为主;而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窦黏膜Fhit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胃炎中属脾胃湿热证组35例,脾虚气滞证组32例,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电子胃镜检查时活检取胃窦黏膜,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脾虚气滞证组、脾胃湿热证组中Fhit蛋白的表达分别为38.29±10.06、34.52±10.33、23.07±9.44,脾胃湿热证组胃粘膜组织Fhit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脾虚气滞证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正常对照组胃粘膜组织Fhit蛋白表达与脾虚气滞证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组Fhit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脾虚气滞组明显降低,可能部分揭示了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病证结合的模式下,对209例慢性胃炎病例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微观指标幽门螺杆菌(H pylori)、血清胃泌素(GAS)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相关性,为深入开展湿热证临床及本质研究打下基础。方法:运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指进行Hpylori检测,放射免疫法检测分析GAS。结果:脾胃湿热证组的H pylori感染阳性率及血清胃泌素均明显高于非脾胃湿热组(均P0.01)。结论: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高度相关,血清胃泌素升高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微观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患者的牙垢及胃黏膜Hp定性检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在口腔及胃内Hp感染的差异性。方法:搜集脾胃湿热证和脾气虚证的慢性胃炎患者共84例,两组各4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和牙垢Hp定性检测。结果:脾胃湿热证组和脾气虚证组的口腔Hp感染率分别为76.2%和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组和脾气虚证组的胃黏膜Hp感染率分别为73.8%和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胃黏膜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祁建生  杨春波等 《新中医》2001,33(10):30-31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红细胞膜Na^ K^-ATPase活性变化相关因素。方法:测定68例慢性胃炎病人和32例正常人红细胞膜Na^ K^-ATPase活力、红细胞ATP芩和血清多巴胺β-羟化酶(DBHase)活力。结果: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Na^ K^-ATPase活力、ATP含量和DBHase活力均明显增加,脾胃气虚证患者3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交感神经中枢→交感神经→组织细胞代谢呈代谢性亢进特征,脾胃气虚证实种特征已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理气平胃合剂治疗脾胃湿热证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迁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平胃合剂+西药,对照组西药治疗疗效的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理气平胃合剂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理气平胃合剂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疗效确切,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红细胞膜Na+K+-ATPase与血清DBHase关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变化相关因素.方法测定68例慢性胃炎病人和32例正常人红细胞膜Na+K+-ATPase活力、红细胞ATP含量和血清多巴胺β-羟化酶(DBHase)活力.结果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Na+K+-ATPase活力、ATP含量和DBHase活力均明显增加,脾胃气虚证患者3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交感神经中枢→交感神经→组织细胞代谢呈代谢性亢进特征,脾胃气虚证这种特征已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胃黏膜的蛋白质表达,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相关发病机制,观察三仁汤治疗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胃黏膜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探讨三仁汤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3天后,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组(模型组)、三仁汤治疗组(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复合因素复制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运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大鼠胃黏膜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使用PDQuest8.0软件分析差异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鉴定仪进行蛋白鉴定。结果在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凝胶图谱中检测到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1025±39)、(994±51)、(1087±33)个。经PDquest8.0软件分析,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有差异表达蛋白质点74个,其中上调30个,下调44个;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有差异表达蛋白质点75个,其中上调49个,下调26个。成功鉴定了5个差异蛋白质点,分别为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 72,HSP72)、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isomerase,PDI)、苹果酸脱氧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未命名蛋白(unnamed protein)。结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应激反应及能量代谢障碍有关,三仁汤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胃黏膜蛋白质的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15.
玉叶  王建超  曹献  廖娟  文彬  邓鑫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439-2442
慢性胃炎是全球普遍存在的消化道疾病且被认为是全球健康问题,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胃炎短时间内效果确切,但耐药性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可个性化治疗慢性胃炎,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因脾胃湿热证是慢性胃炎常见证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故文章以湿热为切入点,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病因、辨证以及经方治疗机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不同证型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对慢性胃炎的诊治研究,一直为医学界所重视。中医药理论的核心是辨证论治,而辨证论治首先无疑要从研究证着手,因此,证的研究是中医迈向现代化的起点。为此,我们观察了慢性胃炎脾气虚证、胃阴虚证、脾胃湿热证患者不同的胃粘膜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学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来自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消化慢性胃炎患者480例。进行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中医证候胃黏膜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研究45例,确诊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中医证候表现为脾胃虚弱证、脾虚痰湿证、脾胃湿热证。每组症候患者数均为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对三组进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胃泌素(Gas)检测以及CD4和CD8的检测。[结果]脾虚痰湿证组与脾胃虚弱证组相比较.胃黏膜胃泌素Gas含量呈上升趋势。与脾胃虚弱证组相比较.脾虚痰湿证组CGRP含量和脾胃湿热证组胃黏膜Gas含量均有明显升高:与脾胃虚弱证组相比.脾虚痰湿证组和脾胃湿热证组每个视野内的胃黏膜CD4阳性细胞面积明显增大,脾虚痰湿证组和脾胃湿热证组相比较.每个视野内的胃黏膜CD4阳性细胞面积没有明显差异,每个视野内胃黏膜CD4阳性细胞面积。三组证候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T淋巴细胞免疫、胃黏膜神经内分泌在慢性胃炎以及慢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候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证候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与胃酸分泌相关蛋白Ezrin-ACAP4-ARF6的关系,揭示证候内在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79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脾胃虚寒证组33例,脾胃湿热证组46例.观察Hp感染和胃镜下伴糜烂情况,胃黏膜病理活检结果,胃黏膜Ezrin,ACAP4及ARF6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Helicobacter Pylori Associated Gastritis,HPAG)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方法:将40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肝胃郁热、脾胃湿热、胃络瘀阻、脾胃虚寒、胃阴不足6个证型,同时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y Gastritis,CSG)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证肝郁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肝郁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各证型Hp感染率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证肝郁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脾胃湿热证与其他证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AG临床以脾胃湿热证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贵兰  李习鹏 《中医杂志》2007,48(2):138-139,15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并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5个证型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并将各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各型间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胃炎以脾虚肝胃不和型、脾胃气虚挟气滞型和脾胃湿热型3型最多,且与Hp感染关系最为密切。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的脾胃湿热和脾虚肝胃不和型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