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自2002年2月-2006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2例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IWMI合并RVMI组)的患者与40例单纯下后壁心肌梗死(IWMI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病死率及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研究得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时与单纯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对比,患者院内病死率(29%对5%,P〈0.01)及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67%对29%,P〈0.01)均明显高于单纯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经1-4年随访,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出院后病死率(35%对16%,P〈0.05)及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75%对36%,P〈0.05)均明显增高。结论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军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中接受PPCI治疗的8 76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心力衰竭将STEMI患者分为常规组(KILLIPⅠ级,n=7 787)与观察组(KILLIPⅡ~Ⅳ级,n=973)。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指标、临床各项主要指标、院内死亡事件及其他临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年龄以及女性、高脂血症、既往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入院诊断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介入术中主动脉内囊反搏术应用比例、D2B时间、三支血管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而单支血管病变比例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其中,观察组术中、术后病死率均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前壁心肌梗死及D2B时间是STE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心力衰竭的STEMI患者PPCI院内病死率增高,针对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应尽量缩短D2B时间,积极优化围术期救治策略,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以期降低患者院内病死率,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年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接受急诊PCI的2829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MAP水平中位数将患者分入A组(MAP<92 mmHg,n=1414)和B组(MAP≥92 mmHg,n=141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围术期用药情况,以及终点事件随访结果。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研究主要终点为是否发生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缺血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卒中、再发心肌梗死。结果B组肌酐清除率、左室射血分数及合并高血压、既往卒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例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右冠状动脉为罪犯血管的比例高于B组,桡动脉入路、靶血管为左前降支的比例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使用比例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全因死亡、缺血事件、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围术期MAP与1年全因死亡发生率呈U型曲线关系,具有显著非线性相关性(P<0.05);当MAP阈值定义为100 mmHg时,全因死亡发生风险最低,以100 mmHg为参考值,无论MAP升高或降低,患者1年内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均体现为上升趋势。结论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的MAP水平与全因死亡发生率呈非线性相关,维持MAP稳定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疆兵团第七师医院心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缺血后适应+磷酸肌酸钠组(治疗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缺血再灌注指标、心脏功能、心肌梗死面积、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肌酸激酶(CK)酶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峰、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T段回落率、左心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室壁运动计分(WMSI)、QRS计分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QRS-MIS)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STEMI患者行急诊PCI时可考虑同时应用缺血后适应+磷酸肌酸钠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心肌代谢、减少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AMI 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均使用常规药物并在发病6h内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2h脂联素、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脂联素、IL-6、CRP分别为(9.68±1.31)mg/L、(8.13±3.12)ng/L、(5.28±1.34)mg/L和(5.23±1.41)mg/L、(15.90±6.05)ng/L、(7.77±1.09)mg/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IL-6和CRP等炎症因子水平,改善A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Sema4D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庄煤矿医院收治的8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可溶性Sema4D基线水平将患者分为高Sema4D组(n=40,Sema4D>10.76 ng/ml)与低Sema4D组(n=49,Sema4D≤10.76 ng/ml)。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记录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B型钠利尿肽、肌钙蛋白Ⅰ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可溶性Sema4D基线水平与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与超敏C反应蛋白、B型钠利尿肽、肌钙蛋白Ⅰ呈正相关(P<0.05)。高Sema4D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低Sema4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Sema4D组的存活期低于低Sema4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a4D>10.76 ng/ml、肌钙蛋白Ⅰ及左室射血分数是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可溶性Sema4D对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其基线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半量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的疗效。方法:选择AIMI 76例,随机分为r-PA组(观察组)40例和尿激酶组(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UK)15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半量瑞替普酶10MU静脉注射,仅给予1剂。两组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凝血、抗血小板集聚及其他对症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严重心律失常发作、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情况,院内病死率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血管再通率82.5%,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2%(P<0.01);两组急性期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院内病死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半量瑞替普酶用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溶栓疗效优于尿激酶溶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栓抽吸(TA)在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8年12月至2014年6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3 016例STEMI患者,其中,239例患者为术者预先计划使用TA(TA组),2 777例患者采用常规球囊预扩张(常规组)。分析两组术中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血流TIMI分级,PCI相关特点以及出院后1个月、1年临床随访情况。结果 TA组患者既往PCI史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罪犯血管病变部位比较,TA组近中段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远段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球囊扩张后,TA组前向TIMI血流≥2级占94.1%(225/23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7.8%(2 439/2 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术后,TA组前向TIMI血流≥2级占91.6%(219/239),高于常规组的87.8%(2 438/2 77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择期PCI、球囊后扩张及住院期间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药应用情况比较,TA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组患者植入支架的直径显著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组患者30 d及1年MACCE、出血事件发生率,以及30 d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常规组均呈降低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栓负荷重的STEMI患者进行直接PCI时选择性使用TA,能够改善术中及术后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情况,但不能改善患者近期和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宋冬林  李春华  杨涛 《武警医学》2017,28(5):437-439
 目的 探讨术前负荷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无复流的干预作用。方法 序贯入选80例在武警天津总队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PCI术前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以1.5 μg/kg负荷剂量静推rhBNP;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术中冠脉无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给药后冠脉无复流(2.5% vs 15.0%)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hBNP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应用负荷剂量rhBNP可显著改善冠脉血流,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多项心电与心脏超声无创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探查对象,同期选取非心脏疾病患者50例为参照对象,予以24h动态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相关指标。结果:心肌梗死组TS、TO、SDNN、LEVF、LVESDd指标与非心脏疾病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不良预后患者TS、TO、SDNN、LEVF、LVESDd指标与正常预后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项心电与心脏超声无创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右心室梗塞的冠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下壁急性心肌梗塞 (AMI)并右心室梗塞 (RVMI)的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 43例 (其中 16例下壁AMI并RVMI患者的冠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心电图提示下壁AMI并RVMI改变 16例 ,梗塞相关动脉 (IRA)为右冠脉 15例 (93 7% ) ,阻塞右冠脉近段 13例 (81 2 % ) ,中段 2例 (12 5 % ) ,均为右冠脉优势型。回旋支阻塞 1例(6 2 % ) ,且呈左冠脉优势型。结论 下壁AMI并RVMI的血管病变部位多见于优势型右冠脉的近段和中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MI)后心力衰竭(HF)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左心功能变化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MI后HF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A组(心功能Ⅱ级,20例),B组(心功能Ⅲ级,20例),C组(心功能Ⅳ级,20例),选取同期50例健康...  相似文献   

13.
吴雪萍  曹剑  朱平  刘宏伟  汪霞 《武警医学》2012,23(10):833-835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重症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的应用、临床预后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病房接受IABP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分析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及并发症。结果接受IABP治疗患者总病死率39.6%;存活组再血管化成功率为62.1%,明显高于死亡组26.3%;而有陈旧性心梗病史率低于死亡组(P〈0.01)。总并发症率16.7%,以出血最常见。此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陈旧性心梗史、心源性休克与院内病死率正相关,而成功再血管化则与其负相关。结论老年人心源性休克、陈旧性心梗史及成功再血管化是影响老年人心血管重症接受IABP治疗院内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清开灵联合颅脑降温仪 (HTI)治疗大面积脑梗死 (LCI)高热的效果。方法  97例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5 3例 ,在脱水、对症、支持等治疗的同时 ,清开灵注射液 3 0ml加入 0 .9%盐水 10 0ml中 ,静脉滴注 ,1次 /d ,连续 7d ;同时应用颅脑降温治疗仪进行头部低温治疗 ,当病人体温恢复到 3 7.5℃以下 2~ 3d为终止治疗时间。对照组 44例 ,除不加用清开灵及HTI外 ,其它治疗方法同观察组。结果 两组比较 ,3d体温恢复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体温反复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生存者NDS ,ADL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清开灵联合颅脑降温仪治疗LCI高热 ,可明显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电话咨询、设立冠心病门诊护士、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指导心脏康复治疗等强化干预,观察其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 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1 920名行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出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护理组和强化护理组,普通护理组仅进行常规的门诊随访,强化护理组患者接受电话咨询、专门的冠心病门诊随诊及定期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指导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通过24个月的随访观察,最终完成随访的患者共计1 874例。和普通护理组相比,强化护理组的自我管理能力(每周康复运动次数、戒烟率、血脂达标比例、血糖血压自我监测)显著增强(P均<0.01);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使用率更高(P均<0.01);心功能改善更明显(P均<0.001);氨基端B型利钠肽原、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显著降低(P均<0.05)。 结论:对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外强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和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沿海居民高血压性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NH)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评估室性电风暴与临床预后危险分层.方法 选择急诊住院有高皿压性LVH并AMI室性电风暴(室速或室颤)317例(Ⅱ组),另选无高血压性LVH室性电风暴AMI 109例(Ⅰ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和持续心电监护,分析心电图特征与临床高危特点.结果 室性电风暴组以高血压LVH并AMI患者心电图指标心房终末电势异常、∑ST段抬高振幅、ST段抬高导联数、QTc间期延长、对应导联ST段振幅下移等特征,梗死部位以前壁或复合前壁,并以左前降支合并回旋支或/和右冠脉完全闭塞多支病变为主,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临床并发泵衰竭、AMI扩展、住院病死率、室性电风暴AMI发病后6 h内发生率明显增多(P<0.01).结论 高血压性LVH并AMI室性电风暴患者,心电图多项指标异常对临床预后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娟  陈琳琳  周瑾 《转化医学杂志》2022,11(6):378-380+368
目的 探讨心电图ST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心脏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7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早期心脏纤维化分为发生组(n=41)和未发生组(n=76)。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础病史、单导联ST段回落、左室射血分数)。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心脏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受试者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于患者早期心脏纤维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未发生组患者比较,发生组患者STR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STR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心脏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心电图STR预测术后早期心脏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836,灵敏度为80.5,特异度为78.9;左心室射血分数预测术后早期心脏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748,灵敏度为70.7,特异度为84.2。结论 心...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combined examinations of myocardial 2-[18F]fluoro-2-deoxy-D-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DG PET) and stress-redistribution 201Tl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Tl SPECT) were useful in clarifying myocardial ischaemia and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 (IDCM). Twenty-two patients with IDCM underwent echocardiography,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FDG PET, and Tl SPECT. In scintigraphic analysis, the total defect score (TDS) was semi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as the sum of scores of the 17 left ventricular (LV) segments with a 5-point scale (0 as normal to 4 as absent).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scintigraphic findings as follows: eight patients with small defects on Tl and FDG (TDS < or = 20) (group I), eight patients with small defects on FDG (TDS < or = 20) with FDG uptake increased relative to Tl or 'mismatch' (group II), and six patients with large defects on FDG and Tl (TDS >20) (group III). Eleven patients (50%) showed reversible defects on Tl and all showed preserved FDG uptake. The patients in group III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LV ejection fraction (LVEF) (P<0.05, respectively) and a poorer prognosis as shown by the Kaplan-Meier event-free curv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groups I and II (P<0.01, respectively). Although patients in group II had significantly greater TDS on Tl compared with those in group I (P<0.0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VEF and prognosis were found between patients in groups I and II.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a TDS on FDG revealed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subsequent cardiac events. In conclusion, such mismatched areas can be assumed to consist of impaired but viable myocardium,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ischaemia of the microvasculature. Impaired myocardial glucose metabolism is a more powerful predictor of future cardiac events than perfusion abnormality in patients with IDC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前位护理,对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并发率以及住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前位护理模式患者的心律失常并发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5,P<0.05)。而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 P>0.05)。对两组AMI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卧床时间进行比较,发现采用前位护理模式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卧床时间均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780,17.452,7.691;P <0.05)。结论前位护理能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心电图对72例心肌梗塞X线胸片进行观察,探讨心肌梗塞心脏X线表现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如下:1、心脏增大率54.2%,左心室增大为主,76.9%呈主动脉型增大。左心房增大与左心衰和乳头肌功能异常有关。右心室增大多为继发性。2、心肌缺血是心肌梗塞心脏增大的主要原因,缺血组心脏增大率及左心横径均数都高于无缺血组(P均<0.005)。前壁大面积梗塞也是导致心脏增大的原因之一。高血压并非影响心肌梗塞心脏增大的主要原因。3、26.4%病例显示肺循环异常,上肺静脉扩张是常见表现。肺循环异常的发生率随心脏增大程度而升高(P<0.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