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营口市麻疹流行情况,为麻疹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营口市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报告麻疹905例,发病率为39.36/10万;6个市(区)均有发病,其中鲅鱼圈区发病433例,发病率为142.54/10万;4~6月合计发病810例,占全年总数的89.50%;学龄前儿童366例(占40.44%);3月龄至14岁631例(占69.7%);暴发疫情发病183例,占20.24%;调查667例,8月至19岁的465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不详的388例,占83.44%;检测麻疹疑似病例早期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88.58%(163/184)。[结论]由于发生麻疹暴发疫情,导致2005年麻疹疫情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天津市婴儿麻疹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控制麻疹提出策略。[方法]对天津市历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监测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天津市麻疹发病显示明显的年龄分布特点,2005~2009年间均是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婴儿麻疹占麻疹病例的构成比呈增高趋势。73.97%的8月龄~1岁婴儿麻疹病例未进行过免疫接种。8月龄以下婴儿随月龄增长抗体阳性率逐渐下降,7月龄时抗体阳性率降至16.67%。医院就诊史与1岁以下婴儿麻疹有关,OR=15.4。[结论]天津市2005~2009年间麻疹发病均是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婴儿麻疹占麻疹病例的构成比呈增高趋势。未及时免疫、麻疹胎传抗体的滴度低以及医院就诊史等因素可能与婴儿麻疹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天津地区2006~2008年麻疹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天津地区近年麻疹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方法] 对2006年12月~2008年5月天津市传染病医院1 876例麻疹住院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 876例麻疹病例中<8月龄的婴儿11302例(69.4%),>30岁成人患者374例(19.9%);有264例为外地发病,在天津发病的1 612例患者中:外来人口1076例(66.7%),3~5月份发病例数1 313例(70%),其中71例(3.8%)可以确定接种过麻疹疫苗.临床诊断麻疹合并肺炎1 200例(64%),肝功能异常1 107例(59%),心肌酶升高1 744例(93%),麻疹特异性IgM抗体阳性1 331例(71%). [结论] 天津地区近年麻疹病例明显增多,呈暴发流行趋势,流行季节为3~5月份,患者绝大部分未接种过麻疹疫苗,高发年龄为<8月龄婴儿,预防接种应予调整.肺炎、肝功能损害和心肌损害仍是麻疹的常见并发症,麻疹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不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麻疹的流行情况,评价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麻疹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4例麻疹疑似病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66.93%。不同年龄组间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月龄组和≥20岁的成年人组IgM抗体阳性率较高,而8月龄~4岁及5~20岁组阳性率较低。不同免疫组间IgM抗体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有免疫史组的阳性率低于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组。不同采样时间IgM抗体阳性率不同,出疹当天采集的血清阳性率最低。结论继续作好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控制成年人麻疹病例的发生,提高麻疹实验室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促进麻疹的控制与消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包头市发热出疹性疾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全市发热出疹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定和调整发热出疹性疾病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包头市2005~2006年的发热出疹性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6年共检测疑似麻疹病例血清346例,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80例,阳性率为52.02%;风疹IgM抗体阳性71例,阳性率为20.52%.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最小的6月龄,最大的43岁,男女性别之比为1.17:1;风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最小的3岁,最大的32岁,男女性别之比为1.63:1.出疹后3~12 d采血,麻疹IgM抗体检出率均较高.[结论]不同采血时间可影响IgM抗体检出率,麻疹初免月龄应从8月龄提前到6月龄.  相似文献   

6.
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的麻疹IgG抗体水平 ,可分析其发病原因。在 2 0 0 0年对 18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的病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间接法测定了麻疹特异性IgG抗体。结果显示 :在这些病例的发病早期 ,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 90 76 % ,GMT为 1∶10 37 4 7;其中 <8月龄者IgG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最低。出疹与采血间隔天数长 ,IgG抗体阳性率和GMT高。相同的采血时间 ,IgG抗体GMT以免疫史不详者最高 ,零剂次免疫者高于 1剂次免疫者。提示未进行麻疹疫苗免疫和麻疹疫苗初免失败是发生麻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麻疹消除阶段IgG抗体亲和力应用于区分原发和继发性免疫失败麻疹病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92例麻疹诊断病例(其中17例为一起学校麻疹暴发疫情病例)的血清IgM和IgG抗体水平,测定IgG抗体亲和力,计算相对亲和力指数。结果 17例暴发疫情病例的血清IgM阳性率为41.18%(7/17),IgG阳性率为100%(17/17),全部为高亲和力IgG抗体。在另75例IgM阳性病例中,IgG阳性率为76.00%(57/75),有高亲和力IgG抗体的病例占61.4%(35/57)。92例病例中未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MCV)25例,有高亲和力IgG抗体的病例占48%(12/25);22例病例接种≥1剂MCV,有高亲和力IgG抗体的病例占77.27%(17/22)。MCV接种病例中继发性免疫失败麻疹病例17例,原发性免疫失败麻疹病例5例。结论麻疹IgG抗体亲和力测定可用于鉴别麻疹原发和继发性免疫失败病例,解决了中国消除麻疹的这一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5年山东省孕期妇女麻疹免疫状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孕期妇女麻疹免疫水平,探讨成年人及<8月龄儿童麻疹发病原因.[方法]2005年11~12月,在山东省局部地区对部分20~39岁孕妇进行血清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检测3 786人,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5.90%,几何平均滴度(GMTs)为1∶240.45,GMTs<1∶800者占50.37%.不同地区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体GMTs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山东省孕妇麻疹IgG抗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阳市麻疹流行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计划免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监测麻疹病人急性期血清麻疹IgM抗体,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833例病例中,血清学确诊(麻疹IgM抗体阳性)643例,占77.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及6~10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88.49%(569/643),全年各月均有发病。结论用高质量的麻疹疫苗进行常规接种可降低控制麻疹的发病率,同时可考虑定8月龄为麻疹免疫的初免月龄,给育龄妇女生育前进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以减少小月龄发病。  相似文献   

10.
刘龙珠 《职业与健康》2012,28(8):973-974
目的监测渭南市麻疹的流行情况。方法对2009—2011年渭南市疑似麻疹病例,采用ELISA方法进行麻疹病毒血清IgM抗体监测。结果分别采集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55、60和110例,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7%(18/55)、36.7%(22/60)和32.7%(36/110);以8月龄~4岁病例阳性数最多,小于8月龄和24岁以上疑似病例阳性率最高。结论 2009—2011年渭南市麻疹阳性病例逐年增加,尤其是2011年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通辽市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通辽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M抗体.[结果]通辽市2006年麻疹发病606例,发病率为20.19/10万,是该市2000年以来发病最高年,各旗(县、市、区)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疹发病存在明显季节性,4~6月发病516例,占85.15%.发病年龄从2月龄到58岁.其中,<8月龄110例,占18.15%;8月龄至7岁172例,占28.38%;8~14岁74例,占12.21%;15~60岁250例,占41.25%.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159例,占26.24%;免疫1剂的179例,占29.52%;免疫≥2剂的95例,占15.73%;免疫史不详的173例,占28.51%.男性发病351例,女性发病255例,男女性别比为1.38:1.366例经血清学检测,麻疹IgM均为阳性.[结论]通辽市2006年麻疹发病率总体水平较高,发病人群中MV接种率较低,应做好儿童麻疹疫苗复种,探索非免疫规划人群控制麻疹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免疫空白,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潮南区2004~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潮南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地制定和调整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潮南区2004~2007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90例,年发病率分别为1.61/10万、0.42/10万、5.20/10万、24.74/10万,年均发病率为7.99/10万;3~6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69.23%;男女性别比为2.17︰1,散居儿童占85.64%,﹤7岁组麻疹病例占81.03%,﹤15岁组病例占93.85%;病例中有免疫史占7.44%,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祥占92.56%。[结论]潮南区麻疹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形势较严峻。为降低麻疹发病率,应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初始接种率,并尽快在全区范围内对8月龄~15岁儿童开展初始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和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情况,为探讨小月龄婴儿麻疹免疫策略及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北区流动、常住人口36孕周孕妇102人,其配对婴儿46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麻疹IgG抗体。收集江北区2008年麻疹发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江北区麻疹发病以婴儿、成人为主,分别占28.0%、47.0%;婴儿中又以6~8月龄为主,占82.5%。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的高低与母亲抗体水平有密切关系,相关系数为0.752。102名孕妇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0.9%,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46.5%,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725.6。配对的46名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3%,GMRT为901.3,其中1、6、8月龄婴儿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3%、6.3%、0%。[结论]江北区近年来麻疹发病以小月龄婴儿为主,6~8月龄婴儿抗体水平很低,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对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提高母传抗体水平,对婴儿提前实施初次免疫,是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的主要措施[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2012 - 2016年玉林市1 425份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检测情况进行详细回顾性分析,了解该地区麻疹流行特点,为防治麻疹目标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玉林市辖区2012 - 2016年报告疑似麻疹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 - 2016年玉林市共检测疑似麻疹病例1 425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374例,阳性率26.25%(347/1 425); 2013年、2014年麻疹IgM抗体阳性分别是29.85%、39.12%,明显高于其他年份。出诊后4~7 d的血液标本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率最高。麻疹主要分布在6岁以下年龄组,占总数87.70%,其中8~18月龄人群最高,占37.75%,≤8月龄其次,占35.37%,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博白县和玉林主城区玉州区占全市麻疹病例的60.70%。男性麻疹IgM阳性率比女性高,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发病时间出现高峰4 - 6月。有明确免疫史的疑似麻疹病例IgM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结论 麻疹常规免疫存在漏种及母体胎传抗体滴度达不到保护水平导致2013年、2014年麻疹病例明显增多,对适龄儿童及时有效接种麻疹疫苗是消除麻疹的最主要手段;婴幼儿在麻疹流行季节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麻疹病毒;医疗机构应在麻疹高发期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03~2007年宜春市麻疹疫情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钊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2):1171-1173
[目的]分析宜春市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2007年宜春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合计报告麻疹1 690例,年均发病率为6.31/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10.93、3.89、9.84、4.09、2.96。1690例病人中,3~6月合计发病1133例,占67.04%;<1岁组占18.88%(其中2005~2007年0~7月龄125例,占同期病例总数的13.68%),1~6岁占38.11%,7~14岁占24.02%,15岁以上占18.99%。合计发生暴发疫情12起,发病380例,均为学龄前儿童与学生。≥8月龄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20.48%,免疫1次以上者仅占26.09%。[结论]宜春市麻疹发病率较高,局部地区发生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巴中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制策略和措施。方法对巴中市近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巴中市麻疹发病率波动在0.27/10万-4.48/10万之间,〈1-5岁儿童占76.71%,冬春季高发,呈现季节性发病流行病学特征;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24.10%、无免疫史占43.37%、不详史占32.53%;报告麻疹病例检测出麻疹IgM抗体阳性率67.87%,检测出风疹IgM抗体阳性率4.42%。结论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累积,免疫屏障薄弱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提高8月龄儿童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适时开展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增强麻疹监测敏感性和质量是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盐城市盐都区健康儿童麻疹、乙脑、流脑、脊髓灰质炎IgG抗体水平,评价儿童预防接种效果,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8~9月,在盐都区马沟镇对完成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的2~13岁儿童2 017名,采集手指末梢全血,采用酶联免疫试验试剂盒检测麻疹、乙脑、流脑、脊髓灰质炎IgG抗体。[结果]检测2 017名儿童,脊髓灰质炎IgG抗体阳性率为76.15%,2岁最低(56.00%),7岁最高(97.28%);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78.73%,9岁最低(61.90%),4岁最高(97.45%);乙脑IgG抗体阳性率为88.55%,8岁最低(80.70%),10岁最高(94.03%);流脑IgG抗体阳性率为62.72%,6岁最低(29.34%),8岁最高(98.25%)。[结论]盐都区马沟镇2~13岁儿童麻疹、乙脑、流脑、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6-2007年广州市海珠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海珠区各年龄段健康人群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共调查1879人,麻疹IgG抗体阳性的1503人,总阳性率为79.99%。各年龄组之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5月龄儿童最低,仅为30.43%;≥35岁成人最高,为93.92%。女性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2.57%(905/1096),高于男性76.37%(598/783)(P<0.01)。8月龄至17岁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6.22%(764/794),各年龄组之间的免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岁以上的707人麻疹免疫史不详。结论广州市海珠区健康人群中小于8月龄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婴儿月龄越大,抗体阳性率越低;8月龄后疫苗接种率较高,抗体阳性率也高,表明麻疹疫苗接种是提高人群免疫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解决<8月龄组婴儿和>24岁年龄组成人麻疹发病增多的问题,在国家不改变现有麻疹免疫程序的前提下,有效预防低月龄婴儿麻及育龄妇女疹发病的新路径。方法 2013-2017年,通过健康教育动员枣庄市孕前妇女自愿接种麻疹疫苗,监测所生婴儿麻疹发病率,采用ELISA法对采集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检测血清标本1 247例,麻疹阳性616例,阳性率为49.39%。<8月龄组婴儿和>24岁组成人麻疹IgM阳性率较高,8月龄~和5~14岁组儿童抗体阳性率较低,不同年龄组间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0,P<0.01)。2013-2017年孕前妇女自愿接种麻疹疫苗的共计1 821人,5年间所生婴儿在<8月龄时患麻疹儿童仅有2例。对照组1 734人,所生婴儿在<8月龄患麻疹的共计17例。两组<8月龄婴儿麻疹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3,P<0.01)。结论采取孕前妇女麻疹疫苗接种的措施,可解决<8月龄组婴儿和>24岁组成人发病增多问题,有效降低麻疹总发病率,有助于尽早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合肥市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合肥市麻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与风疹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采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获法对331例RFIs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45.62%,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3.60%.在出疹后4~14 d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麻疹IgM阳性病例≥20岁组阳性数最高(33.11%);风疹IgM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13~19岁自(64.44%).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31例,占20.53%;无免疫史的40例,占26.49%;免疫史不详者80例,占52.98%[结论]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RFIs的重要手段.采血与检出率密切相关;麻疹患者与风疹患者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未经实验室诊断极易发生误诊;应加强实验室监测,提高麻疹实验室检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