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532 nm连续激光照射下鸡冠组织的温度变化,为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PWS)中激光光剂量的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雄性3月龄白羽鸡30只,按功率密度100、150、200、250和300 mW/cm^2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采用波长532 nm全固态激光器照射2 cm×2 cm鸡冠组织,照射时间20 min。照光同时应用热红外成像温度监测仪对照射区域的鸡冠组织进行连续温度成像监控。分别于照射后即刻、1和3 d对鸡冠组织进行大体观察,3d后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血管和表皮损伤情况。结果在照光过程中,各组温度变化都呈现单边上升、达到平台的变化规律:功率密度为100、150、200、250和300 mW/cm^2组,温度最高值分别为45.1℃、49.9℃、51.6℃、51.8℃和53.7℃,达最高温度时间分别为20、16、7、6和6 min。鸡冠大体损伤和病理损伤随温度升高而加重,200 mW/cm^2以上功率密度导致鸡冠表皮和真皮凝固性坏死。结论在532 nm连续激光照射下,鸡冠组织的温升程度和损伤程度随着功率密度的增加逐渐增高,150 mW/cm^2以下功率密度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正>目的:观察532nm激光照射后犬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方法:实验动物选用比格犬10只,雄性,对其前列腺进行照射。采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生产的532nm激光器,激光输出功率70W,照射时间分别为6、12、24和60s,光纤输出端面至前列腺黏膜距离1mm,照射方式分为点状光纤(即侧面不出光,端面出光)、柱状(即侧面出光,端面不出光)两种。照射后的前列腺常规固定切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五种新型竹红菌素衍生物分别为竹红菌素乙素(hypocrellin,HB)的二位ω-氨基磺酸衍生物THB、3HB和4HB,及十七位ω-氨基磺酸衍生物3SB和4SB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的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效应,筛选光动力活性和安全性较好的竹红菌素衍生物。方法 (1)杀伤效应。将0.94 nmol/ml的5种新型竹红菌素衍生物和HB分别与A549细胞孵育4 h后,分别以波长630和532 nm激光照射,功率密度20 mW/cm2,照射时间1 000 s,能量密度20 J/cm2,照光后继续避光孵育24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2)安全系数。分别以波长532和630 nm激光照射,以血卟啉(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为对照光敏剂,研究17-4-amino-1-butane-sulfonic acid-hypocrellin B(4SB)对A549细胞的光动力效应及和暗毒性,并比较安全系数(暗毒性IC50/光毒性IC50)。结果 (1)杀伤效应。五种竹红菌素衍生物中,4SB在630和532 nm激光照射下对A549的光动力杀伤作用强于其它衍生物,接近HB。(2)安全系数。波长532 nm激光照射,4SB的光毒性分别为103.86和84.16 ng/ml是HpD 960.14 ng/ml的10.53和11.4倍,但前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波长630 nm激光照射下,4SB光毒性的IC50为50.7 ng/ml,HpDIC50为1 069.88 ng/ml,暗毒性HpD、4SB分别为7.84、21.93μg/ml,安全系数4SB(432.5)〉HpD(7.3)。HpD在532和630 nm两波长下的光毒性IC50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4SB在532和630 nm两波长下的光毒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5种衍生物可能成为有价值的光敏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532nm激光照射对青紫兰灰兔视网膜的作用量效关系及损伤特点。方法:以青紫兰灰兔6只12只眼为实验对象,倍频Nd∶YAG激光器激光,波长532nm,通过裂隙灯照射兔视网膜后极部,照射时间为100s,光斑直径为2mm,能量密度为50、60、80、100和120J/cm2,每组4个光斑。照后24h及7d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血卟啉单甲醚(HMME)-PDT对骨髓基质细胞及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材料与方法:实验选用白血病K562细胞株及原代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光敏剂为血卟啉单甲醚(HMME),KTP激光(532nm)作为照射光源,MTT法检测细胞杀伤效应。结果:在照光剂量为10J/cm2、HMME浓度为10μg/m  相似文献   

6.
倍频Nd:YAG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倍频Nd:YAG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作用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在临床上作为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光源的安全性。方法以新西兰兔10只20眼为实验对象,倍频Nd:YAG激光(532nm)通过裂隙灯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照光功率密度为600、800、1000、1600和2000mW/cm2,照光时间为100s和200s,光斑直径为2mm。在照后第1h和24h进行眼底照相与组织病理学观察,初步确定在该照射条件下,倍频Nd:YAG激光的兔视网膜损伤阂值范围。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眼底镜与眼底荧光造影显示视网膜最小损伤剂晕为100J/cm2,光镜下出现损伤剂量为80J/cm2;视网膜激光损伤在24h内逐渐加重;能量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激光视网膜损伤程度与功率密度关系更为密切。结论532nm激光作为临床上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源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光敏剂HpD、PSD-007对小鼠骨肉瘤的光动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630nm激光激发不同剂量光敏剂HpD、PSD-007对小鼠皮下移植骨肉瘤的光动力效应,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方法 C3H小鼠56只左侧腰骶部接种LM-8小鼠骨肉瘤细胞,待皮下瘤块直径约7~8mm时,随机分成3个对照组:(1)比较空白对照。(2)生理盐水加光照。(3)单纯光敏剂未光照和4个光动力治疗PDT组:HpD和PSD-007各设5mg/kg、10mg/kg两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光敏剂后6h垂直瘤区行激光照射,激光波长630nm、功率密度167mW/cm2、能量密度200J/cm2、照射时间20min、光斑直径1.5cm。实验后第7天比较各组肿瘤直径、重量、抑瘤率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光动力治疗后,各光敏剂组肿瘤表面均出现了坏死,肿瘤的体积及瘤重均显著减少,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敏剂HpD、PSD-007光动力疗法对小鼠LM-8骨肉瘤细胞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骨肿瘤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目的:比较532nm激光与铥激光照射后犬前列腺的组织学效应。方法:模拟临床应用状态,分别使用国产绿激光(波长532nm)与铥激光(波长1750~2220nm)对犬前列腺进行气化切割术。实验分为绿激光组与铥激光组,激光各项参数相同,光纤末端功率70W,照射时间0、2和6s;每组各有3个实验小组。每组5条狗,实验重复5遍。对10条雄性,成熟实验用比格犬10只进行照射。  相似文献   

9.
<正>目的:观察连续457nm激光、脉冲510.6nm激光、连续532nm激光、脉冲532nm激光、脉冲510.6nm和578.2nm混合激光对鲜红斑痣动物模型的光动力效应及副作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部灌注血卟啉单甲醚(HMME)结合血管外激光照射的方法对移植静脉吻合口处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光动力学治疗组、单纯激光照射组、单纯光敏剂灌注组、空白对照组,每组4只兔。光动力学治疗组局部应用血卟啉单甲醚HMME(15/μg/ml)溶液充盈在移植静脉段,再以532nm波长半导体激光器在吻合口(每只兔2处吻合口)附近进行血管外照射5min,功率密度100mW/cm^2,能量密度30J/cm^2;单纯激光照射组以生理盐水充盈移植静脉段,再用激光照射;单纯光敏剂灌注组仅用HMME(15μg/ml)溶液充盈移植静脉段5min;空白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充盈移植静脉段5min.术后第4周于各实验组移植静脉的动静脉连接都及其两侧0.5cm处的动脉端、静脉端取材,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组织病理观察,采用IMAGE-Pro Plus生物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观察不同处理组内膜增生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照射剂量、不同波长和不同照射方式的激光体外照射小鼠头部海马区对小鼠非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专门设计的激光照射装置,照射光源为Nd∶YAG脉冲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脉冲激光输出波长为1 064、532 nm;半导体激光器连续输出,激光波长为659、532 nm,最大输出激光能量为180 mJ,光束直径5 mm。昆明小鼠80只,分为11组,分别进行小鼠头部海马区激光照射和非空间迷宫实验,并将激光照射前后小鼠出迷宫的时间进行比对。结果 (1)脉冲激光组:激光波长为532 nm和1 064 nm,大脑皮质区激光辐射功率密度分别为2.79×1010 W/m2和6.90×1010 W/m2时,小鼠出迷宫时间与照前相比无明显差异;而脑皮质区激光辐射功率密度分别为8.50×1010~4.60×1011 W/m2和2.40×1011~1.61×1012 W/m2时,小鼠出迷宫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显著。(2)连续激光组:激光波长为532nm和659nm,脑皮质区激光辐射能量密度分别为8.90×103~2.64×104 J/m2和1.75×104~5.30×104 J/m2,每天照射时间15min,连续照射3 d,第2天与第1天相比,出迷宫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与第1天相比,小鼠出迷宫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显著。结论脉冲激光和连续激光照射均可使小鼠的记忆能力降低;激光产生的生物学作用与照射剂量、激光波长和激光的发射方式有关,激光照射存在一定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2.
倍频532 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倍频532 nm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 DR患者58例95只眼,其中DRⅡ期11只眼,Ⅲ期43只眼,Ⅳ期37只眼,Ⅴ期4只眼;非增殖性21只眼,增殖前期33只眼,增殖性41只眼.Ⅱ期和部分Ⅲ期患者行局限性光凝,多数Ⅲ期和增殖性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倍频532 nm激光光凝参数:光斑直径200~350μm时间0.2~0.5 s,能量0.2~0.8 w,PRP总光斑900~2600点.随访3~14个月,行视力、眼底和FFA检查.结果 非增殖性(Ⅱ、Ⅲ期)54只眼视力提高或不变(100.0%),增殖性(Ⅳ、Ⅴ期)41只眼视力提高或不变34只眼(82.9%),总有效率为92.6%.增殖前期和增殖性74只眼,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或无灌注区,治疗后有效率为85.1%.黄斑水肿55只眼,光凝治疗后有明显减轻或消退,但视力提高较难,大部分维持不变.无光凝并发症.结论 倍频532 nm激光治疗DR效果明显且安全,但随病变程度增加疗效降低;提示对DR的激光光凝治疗要把握时机,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532nm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视网膜大动脉瘤22例22只眼,应用532nm激光,以直径100~150μm小光斑直接对瘤体光凝,对瘤体周围视网膜采用直径200~400μm光斑进行光凝,覆盖瘤体周围。曝光时间0·1~0·5s,功率0·3~0·9W,激光反应级别2~3级对光凝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5~24个月,视力增加者18只眼(82%),其中增加2行以上者8只眼;视力不增加者4只眼。随访期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12只眼,见瘤体萎缩、出血、渗出逐渐吸收,视力不增加者合并有黄斑出血、视网膜前或下出血及屈光间质混浊。结论532nm激光直接对视网膜大动脉瘤瘤体光凝,促瘤体闭塞以减少反复出血,缩短病程,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30 nm及661 nm激光激发不同剂量的二氢卟吩e4甘氨酸酰胺(e4),对荷S180肉瘤小鼠的光动力学效应.方法 昆明小鼠54只单侧腋下接种S180肉瘤,待肿瘤长至直径为6~8mm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PDT组.PDT组又分设e4 5 mg/kg和10 mg/kg两剂量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光敏剂后3 h,分别用630 nm或661 nm激光以150mW/cm2的功率密度垂直照射瘤体20 min,即能量密度180 J/cm2,光斑直径1.5 cm.照光1周后取瘤组织称重并计算抑瘤率.结果 630 nm和661 nm激光照射组均表现出光动力抑瘤效果.经630 nm激光照射,e4 5 mg/kg和10 m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5.5%和39.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经661 nm激光照射,e4 5 mg/kg和10 m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0.49%及61.1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在同-e4浓度下,波长661 nm组较630 nm组的抑瘤率高(P<0.01).结论 二氢卟吩e4甘氨酸酰胺-PDT对小鼠S180肉瘤有明确的抑瘤作用,且661 nm激光的动力学抑瘤效应大于630 nm激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双光子光敏剂光动力治疗的可能性。方法:(1)PDT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将浓度为10μg/ml的光敏剂B2与Hela细胞共孵育4h后,应用波长为457nm激光照射,功率密度20mW/cm2,照射时间为10min,处理12h后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死亡率。(2)PDT对血管组织靶向损伤:小鼠尾静脉注射光敏剂B2,剂量为17.5mg/kg,即刻用457nm的激光照射小鼠耳部血管,功率密度100mW/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半导体激光、氩激光、532nm激光经瞳孔光凝兔眼视网膜的组织学反应。方法 灰兔5只,每眼以视神经乳头为界分成上、下两个术区,分别经瞳孔用半导体激光、氩激光或532nm激光照射视网膜,每眼均有半导体激光术区。半导体激光、氩激光、532nm激光功率分别为100~300、90~110、100~200mW,脉宽分别为02、01、01s,光斑直径均为200μm。结果 肉眼见半导体激光光斑比氩激光、532nm激光光斑更灰白。形成相似的光斑,半导体激光能量密度为氩激光、532nm激光的3~4倍。光镜下3种激光轻、中度光斑的表现相似,主要影响色素上皮、视细胞层和内外颗粒层;重度光斑表现不同,半导体激光致脉络膜、巩膜内层损伤,视网膜内层影响不大;氩激光、532nm激光使视网膜全层结构混乱,脉络膜改变不明显。透射电镜下见半导体激光光凝致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视网膜内界膜正常;氩激光、532nm激光光凝后色素上皮细胞内溶酶体功能活跃,双极细胞空泡变。结论 半导体激光视网膜、脉络膜的吸收率为氩激光、532nm激光的14,光凝时不易掌握合适的反应程度,常规视网膜光凝治疗时,应该选用氩激光或532nm激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照射时机,不同激光剂量血卟啉单甲醚(HMME)光动力学疗法(PDT)对家兔正常视网膜和脉络膜生物学效应。方法以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耳缘静脉注射血卟啉单甲醚,波长532nm激光为激发光源,眼底光斑直径1500~2000μm,功率密度200、300和400mW/cm2,能量密度16、30和40J/cm2,分别在注射光敏剂结束后10s,5、10和15min行PDT操作,每组PDT方案10个光斑。在实验后第6、12h,1、3和5d进行荧光眼底造影观察,并在出现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或视网膜损伤时于照射部位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注射光敏剂距照光时间10s、5、10和15min,能量密度16、30和40J/cm2的情况下,脉络膜毛细血管出现选择性闭塞的发生率分别为100%(10/10),100%(10/10),0%(0/10),0%(0/10);100%(10/10),100%(10/10),20%(2/10),0%(0/10);100%(10/10),100%(10/10),40%(4/10),0%(0/10)。在用药至照光时间间隔10s,能量密度16J/cm2,在PDT后第3天开始出现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能量密度提高到30J/cm2,照射后第1天开始出现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能量密度提高到40J/cm2,照射后第6h出现视网膜非选择性损伤,照射后第5天视网膜结构恢复,清晰可见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结论HMME-PDT可引起脉络膜毛细血管的闭塞,光动力效应出现时间和照射时机及照射光剂量有关。在HMME耳缘静脉内注射结束后5min之内开始照光是最佳照射时机,并随着照射光剂量的增加,光动力效应出现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超连续谱(supercontinuum,SC)光源视网膜损伤效应,确定损伤阈值,并与532 nm激光视网膜损伤效应进行比较。方法波长420~750 nm的SC光源和532 nm激光,在0.1 s照射时间,角膜光斑直径3 mm和平行光入射条件下,用损伤阈值附近4个不同功率照射青紫蓝灰兔视网膜。于照射后1 d检眼镜观察视网膜损伤情况,统计损伤发生率,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损伤阈值ED_(50)。在照射后1 d病理取材进行HE染色,观察SC光源和532 nm激光损伤病理特点。结果 SC光源和532 nm激光视网膜损伤阈值功率分别是15.7 mW(95%置信区间14.7~16.9 mW),13.9 mW(95%置信区间13.0~14.7 mW)。视网膜损伤斑在检眼镜下观察为浅灰色小圆斑,照射后1 d的损伤斑周围有色素沉着。损伤病理特点均表现为外核层细胞核固缩深染,感光细胞内外节膨大空泡化,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色素增加。结论 SC光源(420~750 nm)视网膜损伤阈值为15.7 mW,略高于相同条件下532 nm激光的视网膜损伤阈值(13.9 mW)。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参数的竹红菌乙素.光动力学疗法(HB-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对视网膜的非选择性损伤,为临床应用HB-PDT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提供依据。方法 青紫蓝兔1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只。其中药物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HBl.5mg/kg,不照激光。激光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0mg/kg,PDTI-Ⅳ组耳缘静脉注射HB各10mg/kg,分别以能量密度为240、14.4、30.0、48.0和56.OJ/cm^2,波长为532nm的倍频YAG激光照射兔眼底。观察兔眼底变化、荧光素渗漏情况及视网膜、RPE、视细胞、脉络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在PDT后第1天,单纯照光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眼底和组织学无改变;HB剂量为10mg/kg,功率密度120-700mW/cm^2、能量密度14.4—56.0J/cm^2的532nm激光照射,可以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闭塞,视网膜外层损伤,内层无明显改变。HB剂量10mg/kg,功率密度300—600mW/cm^2,照光时间80—100s,能量密度30—50J/cm^2是适宜的治疗参数。结论 HB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生物学效应与光敏剂的剂量和激光照光时间、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密切相关。生物学效应与能量密度呈量效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型光敏剂Ru化合物介导的光动力(Ru complex 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Ru-PDT)对5株离体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杀伤作用,并初步研究PDT杀菌的作用位点。方法分离培养两株标准菌株ATCC 27853、PAO1(即ATCC 15692)和3株临床耐药菌株,制备成~108CFU/ml的细菌悬液。实验分为4组:PDT组、单纯光敏剂组、单纯照光组和空白对照组。(1)PDT组:不同浓度Ru光敏剂(终浓度为0.1、0.25、1.0、2.5、10和25μM)与细菌悬液混合后避光孵育30 min,用457 nm激光照射,照射时间10 min,功率密度为40 mW/cm2。(2)单纯光敏剂组:50μM光敏剂Ru化合物与细菌悬液避光混合,孵育30 min,不予激光照射。(3)单纯照光组:同浓度细菌悬液与PBS混合后,采用波长457 nm激光照射,照射时间10 min,功率密度为40 mW/cm2。(4)空白对照组:将细菌悬液与PBS混合后,不加入光敏剂,不予激光照射。将各组处理后的细菌悬液收集,10倍递增连续稀释后涂板培养24 h进行菌落计数。将PDT处理前后的细菌收集固定,制备超薄切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PDT作用后菌体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在本实验的光敏剂浓度范围内,PDT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伤作用呈光敏剂浓度依赖性,以10μM光敏剂Ru,PDT处理5株菌均能达到有效杀菌。单纯照光或光敏剂孵育对细菌存活无影响。电镜观察发现PDT处理组细菌膜结构破坏严重,细菌内容物外溢。结论 Ru-PDT能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好的体外杀菌作用;临床耐药菌的膜结构是其产生杀菌作用的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