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邹霓 《医药与保健》2004,12(10):56-57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全身性疾病,给病人带来最大的痛苦是关节痛和关节活动障碍。其原因是关节的滑膜和滑液中前列腺素的含量过多,引起组织对炎症递质或因子(如组织胺和缓激肽)的敏感性增高,使病人处于过敏的疼痛状态。关节活动度越小,前列腺素的含量就越多.病人也就越感到疼痛,以致不敢活动肢体.形成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原因是关节的滑膜和滑液中前列腺素的含量过多,引起组织对炎症递质或因子(如组织胺和缓激肽)的敏感性增高,使病人处于过敏的疼痛状态。关节活动度越小,前列腺素的含量就越多,病人也就越感到疼痛,以致不敢活动肢体,形成恶性循环。同时,肢体越不活动,关节畸形也就越容易发生。因此,减少前列腺素是治疗类关节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小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晚期可强直和畸形,功能严重受损。我国发病率0.49,5~1.0%,80%患者发病年龄在20~45岁,男女之比为1:2.4。  相似文献   

4.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滑膜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发病率约为0.36%[1],其病程迁延,致畸、致残率高。在我国随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5.
<正>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性关节疾病,它可见于任何年龄的人,发病高峰在30~50岁。临床表现为多关节炎,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病情迁延反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十分清楚,当前国内外应用的药物尚不能根治类风湿关节炎,但早期、正规治疗能使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得到缓解,不致影响日常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根据现有临床资料评估中国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国内1990~2001年关于:NSAID疗效和不良反应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19篇。统计有效率累计人选病例共1732例,统计不良反应累计入选病例2925例。结果 不同类型NSAI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有效率(95%CI)萘丁美酮66.7%(61.9%~71.4%)、美洛昔康68.4%(59.2%~77.6%)、萘普生64,5%(59.8%~69.1%)、尼美舒利79.8%(75.7%~84.0%)、布洛芬77.2%(70.7%~83.8%)、双氯芬酸77.1%(69.2%~85.0%)、恶丙嗪65.8%(59.5%~72.0%)。不良反应发生率(95CI)萘丁美酮16.3%(12.5%~20.0%)、美洛昔康10.2%(4.2%~16.2%)、萘普生29.2%(24.8%~33.6%)、尼美舒利20.2%(16.0%~24.3%)、布洛芬16.7%(14.7%~18.8%)、双氯芬酸19.3%(11.9%~26.7%)、恶丙嗪12.7%(8.9%~16.7%)。结论 中国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服用NSAID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因药品而异。连续用药2~8周,萘丁美酮、美洛昔康等常用NSAID的有效率在59.2%~85.0%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在4.2%~33.6%之间。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在全世界约有0.5‰~1%人群受累.随着时间进展,RA由于持续的炎症,关节周围组织受累及关节畸形导致严重的残疾.由于不能治愈,治疗的目的只是控制潜在的炎症过程,维持或改善关节功能.RA的治疗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随着对RA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20世纪末提出了治疗RA的新策略[1],使许多患者病情得到缓解.除此之外,还有生物治疗以及正在探索中的干细胞移植等.总之,RA的治疗正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ion index, DII)评分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食物频率问卷表(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FFQ),调查RA患者(129例)及健康对照者(131例)3月内的饮食摄入情况,计算DII,使用28处关节疾病活动性评估-红细胞沉降率(DAS28-ESR)评估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将病情稳定的118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地中海饮食干预4月,另一组常规饮食,计算DII和DAS28-ESR。结果 RA患者的DII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1)。在RA患者中,DII评分与疾病活动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DII评分的抗炎变化与维持2年内的低疾病活动性相关(OR=7.17,95%CI:2.53~20.28,P<0.001)。干预4个月后,地中海饮食组DII评分和DAS28-ESR评分较前均降低,DAS28-ESR评分较常规饮食组亦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饮食的促炎...  相似文献   

9.
常虹 《药物与人》2009,(12):20-22
目前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400万~500万。据医学统计,未经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年致残率为50%,3年致残率为70%,与同龄人相比,其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部分患者还可因病变侵犯心脏、血管、肺和神经系统而导致死亡。科学家尚未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成因,所以一旦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者类风湿疾病,患者就跟被判了死刑一样,觉得无可救药,只能等着身体每况愈下了。因此,特撰此文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药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常用疾病活动指标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积分)的相关性,探讨反映DAS28积分的敏感指标.方法 以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58例符合统一诊断标准的门诊和住院RA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RA患者的临床常用疾病活动指标,包括DAS28积分、关节功能分级、有无关节腔积液、贫血程度、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和血小板(PLT),分析其相关性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关节功能分级、贫血程度、CRP、ESR、PLT与DAS28积分做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297、0.357、0.268、0.592、0.442(P<0.01),其中ESR与DAS28积分的相关性最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关节功能分级、ESR和PLT与DAS28积分呈正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74、0.128、0.119,(P<0.05);有无关节腔积液与DAS28积分呈负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88 (P<0.01);其中ESR是DAS28积分的最重要预测因素.结论 临床可通过监测ESR了解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关节的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1.
经过数十年在细胞分子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有了重要的开发及应用。目前,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receptorantagonist IL-1Ra)如anakinra等已被应用于临床中治疗RA。本文主要综述目前生物制剂的种类,生物特性及其在治疗RA时的疗效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个案管理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病房收治的84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晨僵时间、疾病活动度、功能状态和心理状态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晨僵时间、疾病活动度控制、功能状态改善优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个案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晨僵症状、疾病活动度,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和心理状况,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3.
<正>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慢性多关节炎为主的一种全身性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小关节滑膜炎所致的关节肿瘤,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隔变窄;晚期因严重骨质破坏、吸收导致关节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检查可有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阳性,可见类风湿细胞。本病在中医学属于"痹证"范畴。治疗本病,除可用中西药外,如能配合食疗,疗效更佳。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RA病程长,在不同的阶段其病机各异,急性期以寒热错杂、湿毒痹阻为主;稳定期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晚期以痰瘀互结、痹阻经络为主,而瘀血阻络贯穿疾病的始终,因此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对其进行辩证施治。分阶段治疗RA,体现了中医药治疗RA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顾护脾胃和调节情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探讨三联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108例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54例,观察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与美洛昔康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风湿因子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血中CRP、ESR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要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联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的临床疗效理想,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呈全球性分布,是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RA的患病率略低于0.5%~1%的世界平均水平,为0.32%~0.36%[1]。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关”)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因滑膜炎的持久反复发作,使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型及功能障碍,血管炎可侵犯全身许多器官,引起系统性病变,故本病又称类风湿病。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不同剂量泼尼松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3例,A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的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B组给予中等剂量的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率、恶化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A组有8例(18.6%)发生不良反应,B组有19例(4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甲氨蝶呤和小剂量泼尼松,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可减少胃肠道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