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2周建立NAFLD模型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肝组、健脾组、综合组、三七脂肝丸组和自然恢复组。除模型组继续高脂饮食外,其余各组均以基础饲料喂养,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ig,其他各组给予相应蒸馏水ig。治疗8周后,腹主动脉采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肝功能及肝脂;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各组及自然恢复组肝脏脂变程度明显减轻;血脂、肝脂、肝功能指数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P<0.05),以疏肝组、健脾组、综合组上调尤为明显(P<0.01);TNF-α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以疏肝组、健脾组趋势最为显著。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PPARαmRNA和下调TNF-α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消瘀化痰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PPAR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消瘀化痰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NAFLD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东宝肝泰对照组和消瘀化痰饮高、低剂最组.提取肝脏总RNA,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肝脏PPARα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肝组织匀浆TC、TG的含量,并做病理切片.结果:模型组大鼠PPARαmRNA的含量明显降低,血脂和肝脏脂质含量明显升高,肝脏呈明显脂肪变性,经药物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肝脏PPARαmRNA表达明显增强,血脂和肝脏脂质含量显著降低,肝脂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消瘀化痰饮能增强NAFLD大鼠肝脏PPARαmRNA的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NAFLD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肝脂溶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大鼠肝脏组织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肝脂溶颗粒对实验性大鼠肝脏肝脏组织PPARα表达的影响。结果 PPARαm RNA水平,高剂量组最接近正常组,显著高于其它药物干预组(P0.05);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低剂量组低于高、中剂量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肝脂溶颗粒具有提高NAFLD大鼠肝脏组织PPARα基因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龙胆苦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的作用,并从过氧化酶体β氧化途径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72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在适应性喂养10 d后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及龙胆苦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正常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饲养,其余5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和5%红糖水饮用饲养,12周后检验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模型组予500μL/(kg·d)生理盐水灌胃,多烯磷脂酰胆碱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23 mg/(kg·d)灌胃,龙胆苦苷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予50,100,200 mg/(kg·d)龙胆苦苷灌胃,时间均为8周。称体质量,处死大鼠测定肝质量,计算肝质量占体质量百分比;取血检测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血脂[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HE染色进行肝脏病理学观察,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乙酰辅酶A氧化酶(ACOX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为明显的多饮多食、肥胖和精神倦怠,龙胆苦苷各剂量组上述症状明显较模型组好转。模型组大鼠肝脏切片出现明显脂肪空泡样改变,龙胆苦苷各剂量组脂肪空泡数量明显较模型组减少。模型组大鼠肝质量、体质量、肝质量占体质量百分比及血清AST、ALT、TC、TG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和龙胆苦苷各剂量组除体质量与模型组相近外,其余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龙胆苦苷高剂量组血清AST、ALT、TC、TG水平均明显低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P均0.05)。模型组ACOX1和PPARα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和龙胆苦苷各剂量组ACOX1和PPARα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龙胆苦苷各剂量组ACOX1和PPARα蛋白表达量及龙胆苦苷高剂量组ACOX1和PPARα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P均0.05)。结论龙胆苦苷可明显改善NAFLD大鼠症状及肝功能,降低血脂,可能与其可以调控肝脏过氧化酶体β氧化关键酶ACOX1和PPAR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饮食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30g/kg剂量组、参苓白术散10g/kg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各药物干预组大鼠分别灌服30g/kg和10g/kg参苓白术散进行干预,16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和肝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AMPKα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AMPKα蛋白及其磷酸化AMPKα蛋白(p AMPK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病理证实肝组织脂质蓄积严重,肝组织匀浆和血清TG、TC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AMPKαmRNA和p AMPK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30g/kg和10g/kg剂量组大鼠肝组织脂质蓄积明显改善,肝组织匀浆和血清TG、TC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AMPKαmRNA及p AMPKα蛋白水平显著上调,其中参苓白术散30g/kg剂量组疗效更好;但各组大鼠总AMPKα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16周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AMPKαmRNA及其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9,(1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mTOR、STAT3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参苓白术散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大鼠NAFLD模型组,8 w后处死大鼠,取血、肝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血清TC、TG、ALT、AST,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mTOR、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8 w高脂饮食成功复制了NAFLD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存在严重的脂质蓄积和肝脏脂肪变性,血清TNF-α、IL-6含量及肝组织p-mTOR/mTOR、p-STAT3/STAT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脂及病理组织学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TC、TG、ALT、AST、TNF-α、IL-6水平及肝组织mTOR、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参苓白术散高剂量作用优于低剂量。结论:mTOR、STAT3蛋白可能是参苓白术散防治NAFLD的有效作用靶点。参苓白术散可能通过抑制肝组织mTOR、STAT3蛋白磷酸化,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及炎症反应,发挥防治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祛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PPARα/CPT-1通路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其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造模组(26只),造模结束后随机抽取2只大鼠验证造模成功后,将24只NAFL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祛痰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按6,12,16g/(kg·d)灌胃。干预结束后,检测相关生化指标,行肝组织HE、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胰岛素受体-1(IRS-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葡萄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升高,肝脏组织中PPARα、CPT-1、IRS-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祛痰活血方各组大鼠ALT、AST、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FBG、FINS及HOMA-IR显著降低(P0.01),以高剂量组效果最好(P0.01);中、高剂量组PPARα、CPT-1、IRS-1 m 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以高剂量组效果最好(P0.05)。结论祛痰活血方能改善NAFLD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程度及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PPARα /CPT-1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改善NAFLD的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TFHL)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PPARα、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TFHL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NASH大鼠模型,分别以250、125mg.kg-1.d-1的TFHL和195.4mg.kg-1.d-1的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干预,RT-PCR检测肝组织PPARα、PPARγ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PPARα的含量。结果:NASH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PARαmRNA和蛋白、PPARγ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PAR-α、γ基因mRNA表达均与TNF-α水平呈明显负相关。TFHL高、低剂量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均较模型组大鼠显著降低;肝组织PPARα基因mRNA和蛋白、PPARγ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结论:PPARα、PPARγ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损伤过程,可能是NASH发生的重要机制,TFHL和烯磷脂酰胆碱可能通过促进PPARα、PPARγ的表达,降低TNF-α的水平,从而减轻肝脏的炎性病变,有效地防治NASH。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楂金颗粒剂(FZJG)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正常饮食),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复方楂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0周诱发脂肪性肝炎后分别以生理盐水、易善复、复方楂金颗粒剂高、中、低剂量灌胃,每天1次,共10周。处死大鼠,分别进行如下检测:1计算肝指数;2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PPAR-α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FZJG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的肝指数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组NAFLD活动度积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FZJG中剂量组NAFLD活动度积分与模组比较则明显降低(P0.05)。PPAR-α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FZJG高、中、低剂量组PPAR-α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模型组,但只有FZJG中剂量组PPAR-α蛋白和mRNA表达相对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楂金颗粒剂能明显增强NASH大鼠肝组织PPAR-α的基因表达,抑制脂质在大鼠肝脏内沉积,防治NASH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消脂护肝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模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8只,空白组予普通饲料,模型组、观察组、对照组以高脂饲料联合四环素腹腔注射建立NAFLD模型,并于造模1周后观察组给予消脂护肝胶囊,对照组予东宝肝泰片治疗,第7周处死大鼠,观察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情况以及肝脏病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肝匀浆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PPARαmRNA表达增加,血清ALT、AST、TC、TG水平及肝匀浆FFA、MDA含量降低,SOD增加,肝脂肪变性程度减轻,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消脂护肝胶囊能够激活PPARαmRNA表达,同时可阻止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发挥防治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慈菇消脂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κB, NF-κB)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慈菇消脂丸对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建立NAFLD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慈菇消脂丸高、中、低剂量组,盐酸吡格列酮片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慈菇消脂丸高、中、低剂量组依次灌胃慈菇消脂丸水煎剂6.48,3.24,1.62g/kg体质量;盐酸吡格列酮片组灌胃盐酸吡格列酮片1.35g/g体质量;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体积为10μL/g体质量,1d 1次,连续灌胃6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iNOS 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NF-κB、i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iNOS mRNA水平升高(P0.01),NF-κB、iNOS蛋白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慈菇消脂丸高、中、低剂量组及盐酸吡格列酮片组大鼠肝组织iNOS mRNA水平均降低(P0.01);除慈菇消脂丸低剂量组对iNOS蛋白表达无影响外,其余各药物组NF-κB、iNOS蛋白表达均显著减低(P0.01)。慈菇消脂丸高剂量组下调NF-κB蛋白表达作用优于盐酸吡格列酮片组(P0.01)。结论:慈菇消脂丸能够明显改善NAFLD大鼠肝功能及血脂;通过下调NF-κB、iNOS蛋白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来治疗NAFLD。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肝脂溶颗粒对NAFLD模型大鼠肝脏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肝脂溶颗粒对实验性大鼠肝脏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内TNF-α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内TN F-α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内TN F-α的表达高于高、中剂量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肝脂溶颗粒具有降低NAFLD大鼠肝脏组织TNF-α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五田保肝液对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五田保肝液低、中、高剂量组、易善复组各18只,采用白酒辅以吡唑、玉米油的混合食料ig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12周末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P)的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五田保肝液和易善复可减轻大鼠肝脏胶原纤维的增生,减少α-SMA蛋白的表达,使大鼠血清LN和PⅢP水平下降,肝组织PPARγmRNA的表达升高,且以五田保肝液中、高剂量效果更显著。PPARγmRNA的表达与α-SMA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五田保肝液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PPARγ表达具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五田保肝液抑制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天然牛磺酸(NT)对肝纤维化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研究NT抑制肝细胞炎性状态、延缓肝纤维化进展的相关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T低剂量组(0. 3 g/kg)、NT中剂量组(0. 6 g/kg)、NT高剂量组(0. 9 g/kg),每组15只。对照组给予正常喂养;模型组与NT各组大鼠均给予皮下注射40%CCL_4橄榄油溶液3 m L/kg造模,首次剂量5 m L/kg,2次/w,共注射6 w,并饲以高脂饲料; NT各组在造模的同时予天然牛磺酸灌胃,连续给药6 w;实验结束时,称量大鼠体质量和肝脏质量,计算肝体系数,检测大鼠肝功能(ALT、AST、TBIL及ALB)、肝纤维化指标(HA、PCIII、IV-C及LN)、血清TNF-α水平及肝脏组织TNF-α mRNA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NT低剂量组肝体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NT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肝体系数明显降低; NT各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显著改善,血清TNF-α水平及肝脏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NT能维持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相关因子表达,降低炎性介质分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血降脂保肝汤(HJBD)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微粒体甘油三脂转运蛋白(MTP)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FL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HJBD低、中、高剂量组(6.48,13.68,27.36 g·kg-1)及强肝片组(0.067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饮食8周后,用低、中、高剂量HJBD及强肝片进行干预,连续ig 10周。采集空腹血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情况,取肝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MT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TP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HJBD各剂量组及强肝片组MTP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以高剂量组升高最明显;血脂紊乱及肝脂肪变性也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HJBD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推测MTP可能是HJBD抗NAFLD的有效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镇肝熄风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脂肪组织PPARγ2蛋白和PPARγ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4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雄性,50只,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复方罗布麻组,每组10只,同源雄性WKY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灌胃给药5周后,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脂肪组织PPARγ2蛋白表达,用Real-Time RT-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方法测定大鼠PPARγ2 mRNA基因表达。结果:各组与模型组比较,PPARγ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各组与模型组比较,PPARγ2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能减少脂肪组织PPARγ2蛋白表达和PPARγ2mRNA表达,从而减少成脂和保护心肌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模型,观察参苓健脾胃颗粒治疗后,小鼠血清肝功能、血脂、肝脂、炎性因子以及肝脏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和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的表达特点。方法 50只雄性SPF级昆明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苓健脾胃颗粒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它组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成功复制NAFLD模型,于治疗4周后处死取材,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测定肝指数、肝功能(ALT和AST)、血脂和肝脂(TC和TG)、血清TNF-α、IL-1和IL-6水平,此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肝组织中UCP-2和Cytb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HE染色可见正常组小鼠肝细胞大小均一,没有脂肪空泡和炎症浸润,模型组则出现大量脂肪空泡,细胞中脂滴空泡相互融合,细胞核受到极度挤压,相较于模型组,参苓健脾胃颗粒三个剂量组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指数、肝脏TC和TG、血清AST、ALT、TC、TG、IL-1、IL-6和TNF-α均明显升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参苓健脾胃颗粒三个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此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UCP-2和Cytb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参苓健脾胃颗粒三个剂量UCP-2和Cytb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参苓健脾胃颗粒治疗NAFLD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其可以降低UCP-2和Cytb表达,进而改善炎性反应,调节脂能量代谢以促进肝脂排出,最终改善肝功能,保护肝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金仁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60只,分别以标准大鼠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2周。造模结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和易善复组,分别以不同剂量的金仁方和易善复灌胃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8周。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脂肪变程度,酶法检测肝功能。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应用中药大、中、小剂量治疗后肝组织脂肪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大鼠肝肝功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应用中药大、中、小剂量治疗后大鼠肝组织中肝功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金仁方能明显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及肝脏的病理学组织变化,这可能是其治疗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金花菜对营养性肥胖大鼠体重及血脂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9周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将50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金花菜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大鼠10只为空白对照组。金花菜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金花菜混悬液2、1、0.5 g/(kg·d)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奥利司他胶囊35 m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15 ml/kg)的蒸馏水灌胃,连续6周。于给药前后测量大鼠体重计算总增重,给药后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肝脏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过氧化物增殖激活物受体α(PPARα)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给药后体重及总增重明显下降,金花菜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TC、TG和LDL-C明显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各组肝脏组织PPARα和CYP7A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金花菜高剂量组PPARα蛋白表达升高,而阳性对照组PPARα、LCAT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金花菜对营养性肥胖大鼠有较好的减肥降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TFHL)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法尼酯衍生物受体(FXR)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TFHL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及正常组共5组,每组8只,药物干预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组织病理学、血脂、血清转氨酶等,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组织中FXR、小异二聚体伴侣分子(SHP)、SREBP-1c、脂肪合成酶(FAS)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应用TFHL干预后,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善,肝组织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含量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FXR mRNA和蛋白、SHP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SREBP-1c mRNA和蛋白、FAS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FXR表达下调及其靶基因SREBP-1c、FAS表达上调可能是NAFLD肝脏脂质沉积的分子基础;TFHL可能通过调控FXR/SREBP-1c通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