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痰瘀同治法治疗中风20例临床体会云南省德宏州中医院(678400)郑蔚苍,苏贵强【关键词】中风,中医药治疗,痰瘀同治法中风为人类三大死因之一,以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为特点。历代医家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治疗经验.我们应用痰瘀同治法治疗中风...  相似文献   

2.
试论痰浊瘀血与缺血性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痰瘀同病的理论源流进行了概述,并深入揭示了痰瘀同因、痰瘀同源、痰瘀互生等痰瘀相关学说的内容及机制,认为:痰瘀互结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发病机理,痰瘀同治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证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化痰通瘀治疗恢复期中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痰通瘀治疗恢复期中风30例马骏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200032)中风,是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高的“三高”疾患。自1995-05以来,笔者以化痰通瘀法为主,从“痰、瘀”论治恢复期中风30例,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  相似文献   

4.
中风痴呆从痰瘀论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风痴呆从痰瘀论治河南省滑县中医院郑功泽,周莺歌(456463)关键词中风痴呆,痰瘀中风痴呆是继发于中风之后,以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神识呆滞,精神恍惚,或人格改变等为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性痴呆。从1990年以来,笔者以化痰活血...  相似文献   

5.
闫咏梅教授认为,痰瘀互结为中风发病之关键,贯穿疾病始终,痰邪雍盛则气机升降失职,瘀血阻滞则气血运行不畅,“痰、瘀”为中风发病过程中重要致病因素,痰可致瘀,瘀可夹痰,痰瘀胶着,相互为患,发为本病。因此在临证治疗时常从痰、从瘀辨治,一则注重祛风化痰,并擅用陈皮、半夏、茯苓、石菖蒲、远志、丹参等中药;二则注重行瘀通络,并擅用桃仁、红花、牛膝、地龙、水蛭、全蝎等中药。是以,则内风得熄,络瘀得化,风痰得消,方可事半功倍、中风告愈。  相似文献   

6.
论养阴法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重要法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召 《中医药研究》1998,14(6):28-29
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枢纽是血瘀,而导致血瘀的重要基础是阴虚。养阴法在防治缺血性中风中,通过滋补阴液:增水行血,濡润脉道,有利血行;养阴扶正,消除瘀结等作用,达到有效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目的。在养阴法基础上,注射辨证以及与它法配伍应用,从而提高临床对防治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热毒积瘀学说在中风先兆防治中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中医学对热、毒、瘀的认识着手,提出中风先兆的热毒积瘀学说,并进一步阐明其发病机制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作者认为,清热解毒、祛瘀通络是治疗中风先兆的首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痰瘀致病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世宏  朱红  马宇庆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34-2035
本文复习和总结前贤经验,探讨缺血性中风痰瘀致病的理论渊源,结合中风痰瘀致病的现代研究,认为痰瘀互结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缺血性中风的关键病机,痰瘀同治可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损伤,有效防治中风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光耀  张倩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65-1267,1280
根据中风病因病机理论多样化的趋势,我们认为中风病急性期是风、火、痰、瘀、气、虚六种因素同时作用于机体,相互影响,于分秒之间病机瞬息万变;虚为中风之本,气机逆乱为中风之基,风、火、痰、瘀为中风之邪,六种病机相兼为病,相互消长;提出“整体性、多元性、一方合多法”围攻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中医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涤痰祛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痰瘀同源理论出发,论述了痰瘀交结的病理机制,认为痰瘀在致病过程中往往交结为患,且痰瘀交结是缺血性中风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并通过前期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了痰瘀交结贯穿于缺血性中风发生发展的始终,故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时应痰瘀同治,双管齐下,方为正法,为涤痰祛瘀法在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学文教授清肝活血法治疗中风的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文教授在诊治中风病方面,认为瘀血是中风发病的关键,且贯穿病变的始终,依据其临床经验将中风分为肝热血瘀、气虚血瘀、痰瘀阻窍、瘀热腹实、颅脑水瘀、肾虚血瘀等六大证型,而肝热血瘀是其最常见证型,运用清肝活血法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2.
治疗中风应注重痰瘀同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疗中风应注重痰瘀同治河南中医学院琚玮(450003)郑州铁路中心医院董文灵笔者在临床实践及跟师学习过程中,发现对诸多中风患者采用痰瘀同治之法均可收到良好疗效,进而认识到痰浊瘀血既是中风病诸多危险因素作用下的病理产物,又是影响中风发生、发展、变化的重...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中风是常见的脑系疾病之一,中医药采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来治疗有着独到的优势。痰、瘀二毒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之关键所在,而逐瘀安脑方是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经验方,能够逐瘀解毒利水。通过从历代医家及导师对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逐瘀安脑方的组方原理及组方中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探索其机理,为逐瘀安脑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ET-1、NO在中风先兆期痰瘀阻络证发病进程中的作用和相关关系。方法:监测80例中风先兆期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0)的含量变化。结果:中风先兆痰瘀阻络证患者血浆ET和血清NO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中风先兆痰瘀阻络证患者血浆ET和血清NO异常表达和释放,可能参与了脑血管功能紊乱和缺血性神经组织损伤,并可能成为中风先兆期病情发生、发展及预后观察等方面的一个有意义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范小宇  刘康 《光明中医》2011,26(5):884-885
中风病因多而复杂,但在众多因素之间,因虚致瘀,瘀阻脑络为决定中风发生发展的主因,并贯穿于整个发病阶段及证候中。近年来的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都已公认瘀血与中风密切相关。现就"虚、瘀"与中风的关系,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16.
张璐是我国清代名医,他在治疗痰浊瘀闭型中风方面有独到见解。本文整理张璐治疗痰浊瘀闭型中风方剂18首,进行数据统计并加以整理,旨在分析张璐治疗痰浊瘀闭型中风的处方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痰瘀致毒探讨中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痰瘀致毒导致中风发生的机制,从痰浊和瘀血的相互关系,痰瘀互结成为中风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致毒是中风发病的关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降痰化浊是临床治疗中风的主要法则等方面加以系统论述.探讨了痰瘀致毒与中风发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刘清林 《光明中医》2008,23(5):666-666
脑属阳,五行同心属火。痰瘀渐生,积于脑中之脉,至使脉道阻塞,气血不通,也成中风之变。中风病机当为:痰瘀阻络,阳气不布,阴气不应。中风,脑之重疾,人之大患,证起须臾,变化多端,故名之以风。  相似文献   

19.
痰浊与瘀血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因病机,也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症候表现,从痰瘀诊治缺血性中风能有效发改善高脂血症、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和促进血管新生,治疗缺血性中风重在从痰瘀诊治。  相似文献   

20.
论益气化瘀法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轲 《山西中医》2003,19(6):1-3
中风气虚血瘀病机理论的形成,其学术渊源可上溯于《内经》有关论述,唐、宋、金、元、明历代医学文献中,继有补充发展,到清代王清任明确提出这一观点,标志着该理论的形成;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关键在于气病及血,因虚致瘀,瘀阻脑络,清窍不通;益气化瘵法标本兼顾,切合病机,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