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CO2激光镫骨足板造孔术后内耳超微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以CO2激光行镫骨足板手术对内耳感受器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9只白色红目豚鼠分3组,每组3只,分别以功率2、4、6W的CO2激光对左耳进行内耳镫骨足板造孔,以右耳为对照。术后动物断头处死,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激光照射对内耳感受器毛细胞的影响。结果 以功率2W的CO2激光行内耳镫骨足板造孔术时,豚鼠内耳毛细胞未见损伤;功率4W时,外毛细胞之间出现云雾状渗出物,并有散在外毛细胞倒伏,内毛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d∶YAP激光豚鼠鼓膜造孔的安全性。方法豚鼠54只,以激光照射时间分为0.5s组、1.0s组和1.5s组,每组16只,另设对照组6只;每个实验组以激光功率分为8个亚组。在耳内镜引导下将Nd∶YAP激光光纤(直径0.5mm)对准鼓膜前下象限非接触照射造孔,在光镜下观察激光对中耳及内耳的影响。结果照射时间0.5、1.0、1.5s,功率4.2-4.6、3.9-4.3和3.2-3.6W的Nd∶YAP激光行豚鼠鼓膜造孔,孔径0.5-1.2mm,中耳及内耳均无明显损伤。结论以适当的照射时间和功率行Nd∶YAP激光鼓膜造孔安全有效,可避免中耳及内耳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d:YAP激光豚鼠鼓膜造孔的安全性.方法 豚鼠54只,以激光照射时间分为0.5 s组、1.0 s组和1.5 8组,每组16只,另设对照组6只;每个实验组以激光功率分为8个亚组.在耳内镜引导下将Nd:YAP激光光纤(直径0.5mm)对准鼓膜前下象限非接触照射造孔,在光镜下观察激光对中耳及内耳的影响.结果 照射时间0.5、1.0、1.5 s,功率4.2~4.6、3.9~4.3和3.2~3.6 W的Nd:YAP激光行豚鼠鼓膜造孔,孔径0.5~1.2 mm,中耳及内耳均无明显损伤.结论 以适当的照射时间和功率行Nd:YAP激光鼓膜造孔安全有效,可避免中耳及内耳损伤.  相似文献   

4.
<正>目的:探讨超脉冲CO2激光激光对豚鼠耳蜗的损伤作用及丹参对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第一阶段将24只豚鼠随机分为激光功率2W组、激光功率4W组及正常组,前2组分别采用功率为2、4WCO2激光行活体豚鼠耳蜗底周骨消融开窗。第二阶段将16只豚鼠随机分为5W激光组和丹参干预组,两组均采用5W激光行耳蜗底周骨消融开窗,丹参干预组腹腔注射丹参冻干粉稀释液  相似文献   

5.
强次声波对豚鼠前庭终器超微结构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强次声波对豚鼠前庭终器超微结构的损伤情况.方法将豚鼠置于频率8Hz、强度为135dB(声压级)的次声声场中连续暴露90min.应用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强次声波所致的前庭终器损伤进行定量研究,分别观测强次声波暴露后即刻(2h内)、2d和7d时动物外半规管壶腹嵴嵴顶受损区平均毛细胞静纤毛束密度(AHBD)、各半规管壶腹嵴、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的受损率.结果强次声波暴露后各存活期动物外半规管壶腹嵴嵴顶区AHBD分别为(6.90±4.95)、(6.70±5.27)和(5.60±4.65)束/900μm2,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6.25±0.71)束/900μm2(P<0.01).外、上、后三个半规管壶腹嵴受损率为40%~90%,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受损率分别为10%~30%和30%~50%.损伤早期的病理变化可见前庭终器感觉毛细胞动、静纤毛缺失、倒伏、散乱,散在性毛细胞(HC)表皮板破裂,在较长存活期,还可见到纤毛融合,部分细胞的表皮板破裂,与支持细胞分离,细胞溶解,形成空洞.前庭终器受损的特点是壶腹嵴重于球囊斑和椭圆囊斑.结论强次声波可对豚鼠各前庭终器超微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d:YAG激光照射对内耳前庭功能和听觉功能的影响.方法:22只豚鼠左耳打开听泡,移开镫骨,以Nd:YAG激光照射耳石器处,尽量靠近而不接触前庭,功率2 W,照射时间1 s,共照射3次.右耳作同样手术但不行激光照射作为自身对照.照射前及照射后2个月分别检测双耳前庭和听觉功能.结果:豚鼠耳石器激光照射后2个月与照射前比较,眼震电图(ENG)诱发眼震时间由44.2 s±5.9 s缩短为6.9 s±4.1 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听神经动作电位(AP)阈值无明显变化(P>0.05);自身对照组镫骨移开手术前后ENG眼震时间和AP阈值无明显差异.结论:Nd∶YAG激光照射耳石器可选择性地破坏前庭功能而对听觉功能无明显影响,有望在临床作为部分迷路切除术的一种手术工具,用于眩晕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激光鼓膜造孔对听力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功率密度的CO2激光或Nd∶YAG激光照射豚鼠鼓膜不同时间后,观察中耳和耳蜗结构的变化。结果 以功率密度153Wmm2的CO2激光照射豚鼠鼓膜2s,或以相同功率密度的Nd∶YAG激光照射豚鼠鼓膜10s,可引起鼓膜穿孔,听骨链和耳蜗凝固或点状炭化,凝固和炭化处柯蒂氏器官均明显破坏或变化。激光输出功率密度愈大,损伤听骨和耳蜗所需的照射时间愈短。中耳腔内注水可避免或明显减轻CO2激光对听骨和耳蜗的损伤,但对Nd∶YAG激光无效。结论 激光鼓膜造孔应严格控制激光功率密度和照射时间,以免损伤听力。用CO2激光造孔时,中耳腔内注水可避免或减轻激光对听骨和耳蜗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功率Nd∶YAG激光照射豚鼠鼓膜对内耳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纤末端功率为 8、6、4W的Nd∶YAG激光针对豚鼠作鼓膜照射 2s。采用听性脑干反应 ,耳蜗基底膜铺片及扫描电镜技术 ,观察激光照射前、照射后即刻及 2周ABR阈值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激光功率与内耳损伤程度成正相关。照射后即刻与 2周三组ABR阈值均升高 ,且 8、6W组较 4W组升高明显 ;照射后 2周ABR阈值较照射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4W组照射后 2周ABR阈值与照射前无显著性差异。照射后即刻 ,8、6W组耳蜗外毛细胞肿胀 ,硝…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d∶YAG激光照射对内耳前庭功能和听觉功能的影响。方法22只豚鼠左耳打开听泡,移开镫骨,以Nd∶YAG激光照射耳石器处,尽量靠近而不接触前庭,功率2W,照射时间1s,共照射3次。右耳作同样手术但不行激光照射作为自身对照。照射前及照射后2个月分别检测双耳前庭和听觉功能。结果豚鼠耳石器激光照射后2个月与照射前比较,眼震电图(ENG)诱发眼震时间由44.2s±5.9s缩短为6.9s±4.1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听神经动作电位(AP)阈值无明显变化(P>0.05);自身对照组镫骨移开手术前后ENG眼震时间和AP阈值无明显差异。结论Nd∶YAG激光照射耳石器可选择性地破坏前庭功能而对听觉功能无明显影响,有望在临床作为部分迷路切除术的一种手术工具,用于眩晕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模拟潜水对豚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内耳肌动蛋白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耳廓反射正常杂色豚鼠12只,潜水深度为60米(0.6MPa表压),于潜水前、后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耳蜗及前庭的肌动蛋白的改变。结果:豚鼠模拟潜水后DPOAE幅值与潜水前比均有显著下降。耳蜗内及前庭壶腹嵴肌动蛋白免疫组化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无变化。结论:豚鼠在潜水过程中,DPOAE幅值下降是由于加压使中耳受气压损伤所致,而耳蜗及前庭肌动蛋白的免疫组化反应结果潜水前后无改变,说明本模拟潜水加-减压方案对内耳无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圆窗膜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对放射性内耳损害的保护作用,为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内耳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30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1)地塞米松组(45只):对豚鼠右耳进行70 Gy60Coγ线照射后,经圆窗膜给地塞米松1次;(2)单纯照射组(45只):对豚鼠右耳进行70 Gy60Coγ线照射;(3)盐水对照组(30只):对豚鼠右耳进行70 Gy60Coγ线照射后,经圆窗膜给生理盐水1次;(4)健康对照组(10只):不做任何处理。前3组动物在实验前、照射(给药)后第3天、第2周、第2个月后,分别检测听觉脑干反应(ABR),各组动物均观察中耳黏膜,铺片及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ABR阈值正常值为(8.2±2.8)dB,经照射后的3组实验动物ABR阈值均较正常值升高并呈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的趋势。ABR阈值在第3天、第2周和第2个月的时间段,地塞米松组分别是:(24.0±14.1)、(27.1±9.9)和 (38.0±15.1)dB;单纯照射组分别是:(24.5±13.5)、(39.5±15.4)和(57.2±18.4 )dB;盐水对照组分别是:(27.0±14.6)、(42.8±13.5) dB(本组仅观察第3天和第2周)。其中,地塞米松组在术后第2周和第2月ABR阈值较其他两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基底膜铺片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中,健康对照组外毛细胞缺失为(8.0±2.7)个,内毛细胞缺失为(3.7±1.2)个。照射后的3组动物的内、外毛细胞的缺失数量均有明显增加,且外毛细胞多于内毛细胞。各组均表现为随时间推移缺失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术后第2周和第2个月,地塞米松组比单纯照射组的外毛细胞缺失个数减少,分别为(30.7±7.6)与(60.3±14.5)和(67.3±7.0)与(100.0±5.3),两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照射后耳蜗毛细胞表现为纤毛倒伏,融合或缺失其中以第3排外毛细胞为重,并随时间推移而加重。地塞米松组的毛细胞损害在第3天和第2周较其他组轻,但在第2个月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经圆窗膜给地塞米松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大剂量放射所造成的豚鼠的内耳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豚鼠内耳半导体激光照射后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为内耳激光手术作为可行性研究。方法 将不同能量的激光照射豚鼠内耳的不同部位,采用耳蜗连续切片,观察半导体激光的穿透能力及内耳损伤情况。结果 半导体激光穿透力强,作用部位无出血,对照射部位以外的组织器官(Corti器、椭圆囊和球囊)损伤小。  相似文献   

13.
60Coγ射线照射对豚鼠耳蜗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采用模拟临床放射治疗常规分割照射方法,对豚鼠内耳进行60Coγ射线外照射,研究电离辐射对耳蜗功能和结构的影响,以探讨临床上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听力减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研究发现,照射后10周,豚鼠听觉脑干反应(ABR)听阈随着照射剂量的提高而相应上升,70Gy组平均上升10dB,90Gy组平均上升28dB;耳蜗基底膜铺片检查发现,照射剂量与外毛细胞、内毛细胞和柱状细胞缺失数量呈正相关;损伤严重程度:外毛细胞>内毛细胞>柱状细胞;统计分析组间P<0.05.本研究提示,γ射线对耳蜗毛细胞的破坏损伤,是听觉下降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He-Ne激光照射对豚鼠表皮Langerhans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He-Ne激光照射对Langerhans细胞产生的影响。方法 56只Dunkin-Hartley雄性白色豚鼠分7组,每组8只。6组为激光照射组,分别给予1.16、2.32、4.65J/cm^2的He-Ne激光照射(各2组),每日1次;另1组为对照组。连续照射7天后,第1、3天麻醉下活体取豚鼠照射区皮肤,采用ATP酶染色法测定ATP酶阳性细胞(Langerhans细胞)密度。结果 2.32J/cm^2的He-Ne激光照射后第1、3天组和4.65J/cm^2的He-Ne激光照射后第1天组的豚鼠,其表皮ATP酶阳性细胞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一定剂量的He-Ne激光照射可增加豚鼠表皮Langerhans细胞的数量,其数量的增加可能影响Langerhans细胞的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测定导致豚鼠眩光致盲的激光能量密度阈值.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豚鼠27只,均在颅骨前囟前6mm、后10mm分别钻孔,植入长5mm、直径1.2mm的不锈钢螺钉,分别作为测量PVEP的参考电极和记录电极.根据实验选择的激光器波长不同(分别为635、660、690nm)将豚鼠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9只(18眼),分别在照射前、照射后即刻记录PVEP,如激光照射引发眩光致盲,则在照射后2d和4d继续记录PVEP.将照射前测量PVEP的P波潜伏期和振幅作为正常对照值.激光照射后立即记录PVEP,记录不到PVEP波形时则将此时对应的电流作为该波长激光引起眩光致盲的阈值电流,计算对应功率(P)值,绘制电流-能量(p-I)曲线,计算各波长激光引起眩光致盲所需的能量密度阈值.将照射后2d和4d记录的PVEP的P波潜伏期和振幅与正常对照值比较,检验豚鼠视觉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波长为635、660、690nm的激光器眩光致盲能量密度阈值分别为356.36×10-9、349.58×10-9、343.93×10-9J/cm2.三组中发生眩光致盲的豚鼠在2d后PVEP中P波潜伏期与其正常对照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356,P=0.729; t=0.492,P=0.633; t=- 0.445,P=0.666),振幅与正常对照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1.01,P=0.000;t=5.223,P=0.000; t=5.702,P=0.000),4d后再次测量PVEP,三组P波潜伏期和振幅与其正常对照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潜伏期:t=1.329,P=0.213; t=2.040,P=0.069; t=-0.894,P=0.392;振幅:t=-3.030,P=0.768; t=0.194,P=0.850; t=-0.948,P=0.365).结论 635、660、690nm波长激光的眩光致盲能量密度阈值约350×10-9J/cm2.在测定激光造成眩光致盲的能量密度阈值时,PVEP可作为较好的检测指标且不会造成眼底器质性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对耳蜗毛细胞的损伤情况,探讨山莨菪碱对耳蜗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健康豚鼠50只随机分成3组,健康对照组10只,单纯照射组和药物防护组各20只,每组观察20耳。各组豚鼠行听觉脑干反应(ABR)阈值测定后,对药物防护组和单纯照射组豚鼠的耳颞部用直线加速器所产生的6 MeV电子线予以分次放射(2 Gy/d),每次照射前30 min于药物防护组豚鼠的股部肌肉注射山莨菪碱,单纯照射组在同一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总剂量达到60 Gy后,各组豚鼠行ABR检测听功能。并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放射后单纯照射组的平均ABR阈值为(52.27±2.42)dB peSPL,较药物防护组(37.65±1.92)dB peSPL明显提高 ( t =2.01, P<0.05);耳蜗基底膜铺片外毛细胞计数,单纯照射组为(54.75±7.71)个/视野,较药物防护组(144.50±7.30)个/视野明显减少( F =135.362, P<0.05)。透射电镜观察见单纯照射耳蜗外毛细胞边界不清,细胞肿胀变形,细胞器和细胞核明显异常;防护组耳蜗外毛细胞病变明显减轻;健康对照组外毛细胞完好。扫描电镜观察见单纯照射组耳蜗外毛细胞的纤毛明显倒伏、缺失、排列紊乱;药物防护组耳蜗外毛细胞的纤毛排列基本整齐,偶见倒伏现象;健康对照组耳蜗外毛细胞的纤毛排列整齐无倒伏、缺失。 结论 分割剂量60 Gy对豚鼠耳颞部放射可造成耳蜗毛细胞损害,山莨菪碱对耳蜗辐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CO2激光融合皮肤切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激光在修复皮肤切口方面的应用,以10只大白兔背部皮肤切口自身对照。左侧用手枪式CO2激光器,以功率1.2W、光斑直径0.5mm、导光口与皮肤距离1cm扫描切口,使其融合。右侧切口常规丝线缝合。结果显示,激光融合皮肤切口具有异物反应轻、愈合快、无瘢痕等优点,表明低能量激光融合皮肤切口是减少术后瘢痕较理想的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低压舱致豚鼠耳气压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验证高压氧舱法和低压舱法检测咽鼓管通气功能时,引起实验豚鼠的中耳、内耳病理改变的一致性。方法 健康的杂色豚鼠38只随机分为3个高压氧舱组和3个低压舱组,分别在相应条件下进行模拟上升和下降实验,出舱电耳镜观察豚鼠鼓膜后处死,进行中耳及内耳组织学观察。结果 鼓膜反应及中耳、内耳组织学改变组间无差异。结论 本实验从病理形态学角度证实高压氧舱可以检测咽鼓管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