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目的:了解部队传染病漏报情况,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管理水平。方法:依据“全军医疗保健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调查方案”。结果:八五”期间传染病年漏报率从80.0%到8.0%,呈逐年下降,有显著性差异“九五”期间年漏报率从4.8%到13.9%呈上升趋势,亦有显著差异,“九五”期间年平均漏报率(8.5%)与“八五”期间(28.6%)比较有显著差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漏报率有差异,以团卫生队最高(“八五”“九五”期间分别为65.8%和44.0%),漏报率较高的病种“八五”期间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96.5%),感染性腹泻(66.7%),“九五”期间则为伤寒副伤寒(11.1%),麻疹(9.5%),结论:“八五”期间部队传染病漏报率逐年下降,疫情报告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九五”期间处于较低水平,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大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力度,全面提高部队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及时了解部队急性传染病发病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部队卫生防疫工作,1987年上半年对全区部队上报的急性传染病和体系医院收治的部队急性传染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漏报的现象比较严重,部队急性传染病漏报的单位占60%以上;几种需送体系医院收治的急性传染病漏报率均在60%以上。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部队传染病报告管理及综合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广州部队传染病报告管理及漏报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综合评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单位没有成立疫情报告管理小组及制定有关的制度;登统计表、册、方法及项目不统一。调查中查出法定传染病9种共256例,报告数为166例,漏报90例,总漏报率为35.16%。综合评价所调查的八个单位无一及格,这反映了部队医疗单位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薄弱性。  相似文献   

4.
2003~2004年忻州市各级医疗单位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忻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和漏报原因,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减少漏报发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忻州市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对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传染病报告与门诊日志及检验科传染病登记对照检查,调查漏报原因。[结果]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12.89%,市级医院漏报率为4.35%,县级医院漏报率为11.76%,乡镇卫生院的漏报率为9.30%,村卫生所漏报率高达59.02%。漏报较严重的病种是麻疹29.60%、病毒性肝炎15.20%、痢疾8.33%、肺结核6.33%。[结论]传染病疫情报告存在严重的漏报,应不断完善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抽查了1960~1993年南疆部队13个卫生单位的传染病统计报告情况。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基本控制在总部规定的指标之内,但漏报情况较为严重,平均年漏报率为22.65%,应当引起各级医疗部门及疾病监测机构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来宾市辖区内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情况,为规范和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和《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督导检查方案》(2009年版),对全市各市、县、乡级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结果5年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9.62%,其中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7.78%和11.89%。漏报率较高的前五名病种由高到低依次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病毒性肝炎和流行性腮腺炎。市级医疗机构漏报率高于县级,县级高于乡级;门诊漏报率高于住院部。报告及时率为99.70%,报告卡完整率、准确率、一致率分别为95.08%、96.27%和92.69%。其中市级医疗机构报告卡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分别为100.00%、99.36%和98.08%,县级为94.84%、98.38%和92.63%,乡级为91.17%、89.46%和88.03%。结论来宾市医疗机构漏报率较高,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掌握我县的传染病发病动态,了解从1997-1999年的传染病报告情况,我们从三年来收集到的传染病漏报资料中可知,三年的平均漏报率为17.67%,估计发病率为58.56/十万,三年的传染病漏报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居民漏报率高于医疗机构,乡镇医院漏报率高于县级医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了解乌兰察布市目前传染病的发病动态,掌握各级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推算出比较接近实际的发病水平。方法依据《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及《乌兰察布市法定传染病漏报及疫情网络考核方案》的要求,采取听、看、查、问等方式逐项检查。结果共诊治法定传染病802例,报告760例,报告率为94.76%,漏报率为5.24%,门诊的漏报率明显高于住院部。结论提高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传染病的报告率,准确率、及时率、降低漏报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宜昌监测点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随机抽样的原则,对各监测点居民法定报告传染病及医疗机构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居民法定报告传染病患者33例,漏报14例,漏报率为42.42%。其中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15%,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84.62%,丙类传染病漏报率明显高于乙类传染病,有统计学意义差异钎:15.63,P〈0.01)。共调查医疗机构登记传染病362例,报告342例,漏报20例,漏报率为5.52%。结论三峡库区宜昌监测点丙类传染病漏报率较高,村级医疗机构漏报严重,需加大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凌云县传染病报告质量现状,进一步提高和规范县、乡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水平,为制定防治对策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对凌云县2004—2013年县、乡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4~2013年凌云县法定传染病年均漏报率为37.56%,漏报率呈下降趋势,报告及时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完整准确率为88.10%;漏报病种居前3位为梅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结论凌云县法定传染病漏报率偏高,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定有效制度,增强医务人员报告意识和责任心,卫生主管部门加强督导与检查,是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温州市2001年各级医疗单位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及管理情况。[方法]抽查各医院门诊日记和住院登记,将应报告的各种法定传染病与医院疫情报告登记表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卡核对。[结果]抽查各级医疗单位共3727例,总漏报率11.56%,市级以上医疗单位漏报率最低,个体医最高,从病种来看,漏报率最高的是淋病,其次为病毒性肝炎和梅毒。[结论]加强私营医疗单位的管理,特别是个体医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刻不容缓。应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加强医院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督查和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全面掌握青海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情况,为提高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青海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累计调查533家医疗机构,3年全省医疗机构传染病平均漏报率为3.82%,总体呈下降趋势。乙、丙和其他类传染病的漏报率分别为3.14%、5.42%和8.74%;自然疫源性疾病漏报率达到28.4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需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检查督导和监督力度,重视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水平、责任意识及报告质量,降低传染病漏报率。  相似文献   

13.
福田区1997~2000年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和漏报原因,为制订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医疗机构漏报率为0.98%,甲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0.64%,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2.10%,漏报较严重的病种是流行性腮腺炎,漏报率为4.86%;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85.00%,报告及时率为88.97%。结论 传染病疫情报告存在漏报、迟报情况,应不断完善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海军部分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管理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加强海军医疗单位对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全面了解海军法定传染病的疫情状况,为及时做好卫生防疫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01年海军部分医疗单位疫情管理报告,按《中国人民解放军传染病防治条例》将传染病分类,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海军部分医疗单位填写报告卡的及时性不够好,完整率仅为78.16%;传染病的总漏报率为61.98%,其中,以痢疾、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报告较好,漏报率低于20.00%,而丙类及其它传染病漏报率较高。结论 各级卫生防疫部门要做好所属医院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的督导,提高疫情报告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罗湖区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为制订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进行,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漏报率为0.31%,其中门诊漏报率为0.89%。传染病报告卡完整率为96.62%,准确率为99.58%,及时报告率为97.89%。结论:应不断完善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以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金华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为提高金华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6—2018年金华市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从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导出病例资料,并随机抽取各级医疗机构填写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分析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和法定传染病报告卡质量,计算漏报率、完整率、准确率、报告一致率和报告及时率。结果 2016—2018年金华市共调查法定传染病22 440例,漏报64例,漏报率为0.29%。公立医疗机构漏报61例,漏报率为0.28%;社会医疗机构漏报3例,漏报率为0.37%。不同医疗机构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类传染病漏报41例,漏报率为0.54%;丙类传染病漏报23例,漏报率为0.16%,乙类传染病漏报率高于丙类传染病(P0.05)。抽查法定传染病报告卡11 980张,完整率为98.67%,准确率为98.32%,报告一致率为98.52%,报告及时率为99.91%。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完整率、准确率和报告一致率均以市级医疗机构最高,分别为99.88%、99.64%和99.81%;乡镇级医疗机构最低,分别为98.06%、97.60%和97.49%,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告及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华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较好,但乡镇级医疗机构相对薄弱,建议加强对相关医疗机构的培训、督导和考核,全面提升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监测点内15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调查2005年1-3季度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和报告及时性。结果共查出乙、丙类传染病488例,漏报76例,漏报率15.57%,其中县级医院漏报率6.77%,乡镇卫生院35.33%,市级医院无漏报;丙类传染病漏报率35.92%(36/102),乙类传染病漏报率10.36%(40/386);报告及时率为75.00%。结论县、乡级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漏报率较高,需加大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院传染病漏报情况。[方法]2003年11~12月对临朐县22所医院进行调查。[结果]2003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155例,漏报率为18.06%,其中乡镇级医院漏报率为38.18,县级医院漏报率为7.00%;实验室检验报告登记漏报率为22.64%;漏报率病毒性肝炎为34.21%,细菌性痢疾为31.82%,肾综合征出血热为7.40%,斑疹伤寒为14.29%。[结论]临朐县各级医院传染病疫情漏报率较高,乡镇医院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六安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情况,为制定传染病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62家医疗机构开展调查,对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共调查传染病17种692例,报告595例,漏报97例,漏报率为14.02%,其中乙类、丙类和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漏报率依次为10.87%、14.74%和27.59%。不同病种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及报告准确率、完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安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较高,均存在门诊日志登记不规范、院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应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和漏报原因,为制订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每年2次对辖区69所医疗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医疗机构漏报率16.86%,甲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15.54%,丙类传染病漏报率21.03%,漏报较严重的病种是出血性结膜炎,占漏报病例的36.56%.其次是肺结核和伤寒、副伤寒,分别占漏报病例的25.65%和22.71%。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85.00%,报告及时率为88.97%。结论 传染病疫情报告存在漏报情况,主要原因是个别临床医生对法定传染病模糊不清和不能准确诊断.以及疫情报告人员不稳定,责任心不强,疫情报告制度末落实。应不断完善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