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提高乳头内陷母亲的母乳喂养率。方法对120例乳头内陷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效果观察。实验组60例,产后第1天开始采用改良婴儿奶嘴协助母乳喂养的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的母乳喂养法。观察产后2~5d的母乳喂养效果。结果两组之间婴儿的含接姿势、婴儿的满足感、母亲的喂奶感受及母乳喂养信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乳头内陷剖宫产产妇采用改良婴儿奶嘴协助母乳喂养优于传统的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奶嘴在母乳喂养困难中的应用.方法 在母乳喂养困难时,将奶嘴内空气挤出罩在奶嘴上协助喂奶.结果 与结论用奶嘴协助母乳喂养困难的产妇喂奶,不仅婴儿能顺利含接,而且纠正了产妇的凹陷乳头和扁平乳头.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142-144
目的观察自制吸引器在乳头内陷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50例,对照组为50例,实验组采用自制吸引器吸出乳头后给婴儿哺乳,对照组直接将乳头给婴儿哺乳。观察并比较两组母亲哺乳的喂养成功率、满意度、婴儿哺乳中的哭闹反应。结果实验组母亲哺乳的喂养成功率与对照组满意度(40%,72%)存在显著差异,且实验组(10%)婴儿哭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86%)患者乳头内陷完全纠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制吸引器吸出乳头后给婴儿哺乳,不仅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母乳喂养成功率,也能降低婴儿哭闹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由于母乳喂养的产前宣教还不充分,尤其对乳头扁平或凹陷的产妇产前未能及时纠正,产后母乳喂养就变得很困难.再加上剖宫产后切口疼痛影响早开奶、早吸吮.上述因素很容易导致产后乳胀.临床上,针对扁平和凹陷乳头多采用护乳贴(俗称人工奶头)协助哺乳.这种护乳贴较短小,对乳房较大、皮肤较松的母亲效果较好,而对于乳房较小、皮肤张力较大的母亲,效果就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创建爱婴医院前后各100例产妇,母婴同室与分室对产妇乳腺炎,产后出血,母乳喂养及自娩与剖宫产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同室组于产后30min内(自娩或剖宫产)婴儿与母体裸体皮肤接触30min,并吸吮乳头,产后婴儿与母亲24h同室,按需哺乳.分室组采取传统的喂养方法,出生后3~6h奶瓶喂糖水,12h开始抱奶,每4h一次,定时哺乳制.剖宫产婴儿出生后3~6h喂糖水,12h后定时奶瓶喂配方奶,48~72h抱奶定时哺乳.结果母婴同室组母乳喂养率100%,显著高于分室组(纯母乳喂养率等于零,65%为部分性母乳喂养,35%为人工喂养).前者产妇乳腺炎、产后出血率亦明显低于后者;同时证明母婴同室组中自娩与剖宫产母乳喂养率无差别.结论母婴同室可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乳汁分泌,降低母体乳腺炎、产后出血发生率,有利于母体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与探析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进行母乳喂养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所起到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03月至2017年05月期间接收的54例进行剖宫产产妇,并根据抛硬币原则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26例对照组与28例实验组。将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将应用优质护理模式作为实验组。观察与比较两组婴儿含接姿势、纯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母亲喂奶感受。结果:实验组婴儿含接姿势、纯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母亲喂奶感受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后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产妇在术后进行母乳喂养的舒适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因此颇具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头内陷产妇母乳喂养中使用橡皮奶头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乳头内陷的产妇54例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常规哺乳,实验组将橡皮奶头套在内陷的乳头及乳晕上,使婴儿吸吮橡皮奶头达到母乳喂养的目的,观察并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结果对照组母乳喂养率(8.3%)显著低于实验组(8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头内陷产妇母乳喂养中使用橡皮奶头,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产妇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产前门诊母乳喂养知识宣教(特别注意乳头内陷产妇)以及产后细致母乳喂养知识指导(特别注意剖宫产术后产妇)。结果: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分段式、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后母乳喂养指导与护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母乳是婴儿生长发育的最佳食品,其营养成分最适于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但目前城市中许多母亲由于多种原因,如剖宫产后对疼痛的畏惧、产后早期工作、保持自身的身体形象及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等,使母乳喂养率明显降低。近几年,我们对剖宫产后母亲进行了母乳喂养的指导与护理使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下面就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早期的全面系统护理情况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住院剖宫产的产妇200例,均为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初中以上文化、新生儿体重在2 500 g~4 000 g,均无母乳喂养禁忌症,手术12 h后给予藕粉、…  相似文献   

10.
靳宏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435-343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把1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成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干预组实施产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产后实施早接触、早吸吮,指导家属帮助产妇喂哺婴儿,使产妇和家属建立母乳喂养的依从性。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的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母乳喂养成功率达98%,产妇满意度达100%;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达66%,产妇满意度74%,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母乳喂养成功与否与护理干预有关。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母亲树立起正确的哺乳观,掌握正确的喂哺和婴儿含接姿势,建立良好的喂哺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头血性溢液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 1994~ 1996年经我院手术治疗以乳头血性溢液为首发症状的 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的病因均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4 6 6 % )、乳腺癌(2 5 % )、导管扩张症 (2 1 9% )及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 (12 5 )。 8例乳腺癌患者年龄均超过 45岁。用平针头插入溢血乳管并注入美蓝 ,可确保溢液部位的切除。结论 乳头血性溢液的主要原因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导管扩张症和纤维囊性增生症 ,45岁以上患者乳癌可能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头溢液与乳腺癌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96例乳头溢液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理检验。结果:96例乳头溢液中27例为乳腺癌,其中20例为中老年患者。结论:乳头溢液与乳腺癌在临床上关系密切,其中老年血性溢液者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溢液性乳腺疾病的乳导管造影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乳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病变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造影资料,病例均经临床、乳导管造影检查及病理证实。结果肿瘤性疾病占61.5%(48例),以导管内乳头状瘤最多见,占57.7%(45例);非肿瘤性疾病占38.5%(30例),以导管扩张伴慢性炎症最多见占26.9%(21例)。结论乳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便于推广应用的乳头溢液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7例乳头溢液的临床资料。结果127例乳头溢液中血性溢液39例(30.7%),浆液血性溢液42例(33%),浆液性溢液46例(36.3%)。经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者103例(81.1%),乳腺癌21例(16.5%),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3例(2.4%)。血性溢液中乳腺癌发生率23.5%(19/81),非血性溢液中乳腺癌发生率4.3%(2/46)。127例患者中行单纯乳腺腺叶区段切除术106例,单纯乳房切除+前哨淋巴结清扫术1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7例,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现乳头溢液复发、良性病变癌变及癌转移。结论病理学检查是乳头溢液定性诊断的唯一方法。手术治疗乳头溢液原发病是防治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纤维乳管镜( FDS)术中辅助定位下行病变乳管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258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乳管镜检查资料,对乳管镜下发现肿瘤者均要求患者行手术治疗,并比较术中乳管镜辅助定位下的病变乳管切除术和传统的乳头溢液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定位组在手术用时、切口长度、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02)。 FDS定位组的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24), FDS定位组的术后乳房外形恢复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01)。结论术中乳管镜辅助定位下行病变乳管切除术可以精确地找到病变位置,明确发病原因,且手术切除范围小,病理检出率高,疤痕小,术后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乳腺肿块合并同侧乳头溢液6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合并同侧乳头溢液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4例手术的乳腺肿块合并同侧乳头溢液的病人,取术前的溢液涂片结果和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年龄及溢液性质两个因素与良恶性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找到癌细胞及可疑癌细胞8例;瘤细胞10例;上皮细胞18例;白细胞19例,无细胞成分者9例。(2)术中及术后病理结果:乳腺癌14例,乳管内乳头状瘤2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22例,淤乳症7例。(3)乳腺肿块合并血性乳头溢液者患乳腺癌高于非血性乳头溢液者(P<0.05);年龄≥45岁的乳腺肿块合并同侧乳头溢液的患乳腺癌高于≤45岁者(P<0.01)。结论对于45岁以上的妇女乳腺肿块合并同侧血性乳头溢液的病人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尽快手术取得病理诊断,根据病理诊断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管内视镜下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应用德国雪力超细乳管内视镜对112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诊治。结果:本组112例患者,共115个溢液乳孔。进镜Ⅲ-Ⅵ级乳管。正常管腔18例,占16.1%;导管扩张伴慢性炎症26例,占23.2%;发现乳管内占位病变68例,占60.7%。给予手术治疗68例,均行乳腺导管区段切除术,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5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3例,导管扩张伴慢性炎症6例,导管内癌1例。结论:乳管内视镜操作简便,创伤小,无痛苦,较以往乳管造影、溢液涂片等检查方法对该疾病的诊治,有直观、准确的特点,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方庆全  付莉  黄红浪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97-4398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病因及其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病理性乳头溢液病例;探讨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结果:本组142例病理性乳头溢液病例中,乳腺癌占7.0%,导管内乳头状瘤55.6%,乳腺增生症16.2%,导管扩张症12.7%,乳腺炎8.5%;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1.7%(116/142)。结论: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防止和早期诊断乳腺癌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霞  赵海  窦宏圆 《黑龙江医学》2012,36(4):279-28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方法及其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乳头溢液患者,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乳腺导管造影后行钼靶摄像,经2名放射医师诊断,行外科手术治疗,且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对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收集病例中,血性乳头溢液19例;浆液性乳头溢液13例;浆液性血性乳头溢液3例;黏液性乳头溢液1例。36例乳头溢液中,病理符合33例,诊断符合率为91.67%。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非哺乳期乳头溢液是较好的选择,且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全数字化乳腺导管造影与其常规钼靶X线片的影像学特征,结合病理学,对照诊断。结果全数字化乳腺导管造影影像学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3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3例,乳腺囊性增生病12例,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9例,导管原位癌15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病理结果:乳腺导管扩张症3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5例,乳腺囊性增生病10例,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9例,导管原位癌14例,其中1例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浸润性导管癌6例。与病理诊断对照,全数字化乳腺导管造影的诊断正确率为96.7%。结论全数字化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性疾病的诊断,对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外科手术提供依据和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