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PPH术是现阶段国内治疗痔、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内脱垂的常用术式,其疗效肯定,但随着其应用的日渐增多,术后并发症的报道也相继增多,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我们通过回顾治疗1例因行PPH术后合并直肠口袋征患者,探讨PPH术后合并直肠口袋征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PH加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6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采用PPH加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治疗.结果:16例患者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近期疗效较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采用PPH术联合消痔灵直肠黏膜点状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方法:65例直肠黏膜内脱垂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PPH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术、对照组34例单用PPH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PPH术联合消痔灵直肠黏膜点状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PPH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近年来,在临床直肠黏膜内脱垂治疗中取得了明显疗效。经PPH治疗较传统的治疗有术后痛苦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和直肠狭窄的发生率低等优点。2004年2月-2007年6月,我院采用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5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直肠粘膜紧缩术加直肠黏膜环切术(PPH术)结合中医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0例单纯直肠前突患者采用直肠粘膜紧缩术加PPH术结合中医治疗经过及术后疗效,解决直肠黏膜松弛,使直肠前突消失。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经过随访,9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对于单纯直肠前突,采用直肠粘膜紧缩术加PPH手术结合中医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效果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吻合器直肠下端黏膜环切术(PPH)是治疗脱垂内痔的新方法,因疗效满意在国内外迅速得到了推广.我院2002年1月-2005年5月共行PPH合并手术87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术中的配合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PPH技术即吻合器直肠下段黏膜环切术,该术式2000年引入我国,因为其在环形痔的治疗中具有手术创伤少、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治疗周期短、并发症少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2008年我科开展了PPH技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通过对21例行PPH手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病人实施充分的术前、术后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促进恢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吻合器直肠下端黏膜环切术(PPH)是治疗脱垂内痔的新方法,因疗效满意在国内外迅速得到了推广。我院2002年1月-2005年5月共行PPH合并手术87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术中的配合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及直肠黏膜内脱垂4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8例中,男11例,女37例;年龄42-85岁,平均50.5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16.5个月;Ⅲ~Ⅳ度脱垂内痔18例,Ⅲ度痔伴直肠黏膜内脱垂20例,单纯Ⅰ度直肠黏膜内脱垂10例(其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PPH加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方法:选取63例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消痔灵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PH加消痔灵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82%,并发症发生率15.1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PH加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药熏洗联合生物反馈对直肠内脱垂(IRP)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对直肠黏膜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V1(TRPV1)、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A1(TRPA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103例行PPH术的IR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术前均使用生物反馈治疗,术后观察组予中药熏洗疗法,对照组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比较术前7d、术后7d两组直肠黏膜TRPV1、TRPA1表达水平;比较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7d、术后30d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7d两组直肠黏膜TRPV1、TRPA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0d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RP患者在行PPH术前予生物反馈治疗联合术后中药熏洗可降低直肠黏膜TRPV1、TRPA1表达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显著改善IRP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痔上黏膜环切(PPH)手术治疗Ⅲ期、Ⅳ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Ⅲ期、Ⅳ期内痔204例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鞍区麻醉,治疗组103例采用改良PPH手术方法,常规扩肛至4指,用4把组织钳分别于3、6、9、12点向外牵拉,直接插入缝扎器,在齿状线上3 cm进行第1圈直肠黏膜常规荷包缝合,在齿状线上2 cm处与齿状线平行进行第2圈黏膜荷包缝合,使用一次性肛肠吻合器完成切割、吻合。对照组101例采用常规PPH手术方法。观察并记录2组手术前后症状、体征,统计证候积分,12个月后随访。结果脱出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20%,对照组总有效率83.17%;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38%,对照组总有效率74.26%。2组脱出症状疗效、疾病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随访,治疗组未见复发,对照组复发率14.89%。结论改良PPH手术治疗Ⅲ期、Ⅳ期内痔疗效优于传统PPH手术。  相似文献   

13.
脱肛病是指直肠全层、部分乙状结肠、直肠黏膜和肛管向下位移,脱出或不脱出肛门的疾病,即现代医学所说的“直肠脱垂”。该病发病率约为0.4%~2.1%,常见于儿童或体弱便秘、腹泻的青壮年人,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西医治疗脱肛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如经会阴手术、经腹手术等,虽然手术疗效尚可,但只能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大医院进行,且并发症较多,存在一定风险。中药制剂消痔灵对脱肛也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注射固脱治疗脱肛,痛苦较小,效果较好,且经济安全。本文就中医治疗直肠脱垂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灸百会穴结合加味四逆汤治疗老年性脱肛的临床疗效。方法:147例老年脱肛患者,艾条温和灸百会穴,每次30min,每日2次;口服加味四逆汤(熟附子30g,干姜15g,炙甘草30g,升麻15g,黄芪20g,生姜10g),每日1付,水煎500ml分3次服,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47例老年性脱肛患者,治愈109例,好转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28%。结论:艾灸百会穴结合加味四逆汤治疗老年性脱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Ⅲ、Ⅳ期内痔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在治疗Ⅲ、Ⅳ期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Ⅲ、Ⅳ期内痔患者随机分为痔环形切除术组、常规PPH组和改良PPH手术组,每组各30例,比较观察3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改良PPH组与常规PPH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改良PPH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P均0.05)。痔环形切除术组与其他2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改良PPH在Ⅲ、Ⅳ期内痔治疗中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改良PPH是治疗重度脱垂性内痔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探讨骶尾部畸胎瘤经肛脱出伴直肠脱垂治疗效果,术后给予广谱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联合治疗。术后两周逐渐拆线,伤口一期愈合,随访半年,患儿无不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使用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内脱垂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2010年间收治148例直肠内脱垂型便秘患者,将这1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74名患者,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时给予中药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行消痔灵直肠黏膜下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论:治疗组患者有62例患者被治愈(83.7%);9例患者有效(12.2%);3例患者无效(4.1%)。总有效率达到95.9%。而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有51例被治愈(68.9%),11例有效(14.9%),12例无效(16.2%)总有效率为83.8%。经过统计学处理后两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直肠内脱垂型便秘时,使用消痔灵注射疗法疗法疗程短、无创面、无痛苦、且疗效较好,操作简单,患者也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扎挂线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对21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直肠前突41例,直肠内脱垂62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35例,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脱垂33例,三者均存在39例)采用结扎挂线法治疗。结果:治愈155例,好转37例,无效18例,有效率91.4%,全部患者无肛门失禁或肛管畸形。结论:结扎挂线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具有操作简便、效果好、痛苦小等特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排粪造影在诊断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女性81例,男性5例,年龄23岁- 80岁,平均年龄42岁,病史3个月到30年.结果:对86例患者排粪造影检查,发现会阴下降71例,直肠前突75例,直肠粘膜脱垂5例,盆底疝6例(乙状结肠疝4例,小肠疝2例),内脏下垂6例,直肠内套叠1例.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消失69例,症状改善10例,症状改善不明显7例,治愈率为92%.结论:动态排粪造影对诊断功能性出口梗阻及手术术式的选择及判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蛛网膜下腔阻滞方法对痔上黏膜环切除术(PPH)术中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PPH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等分为3组,Ⅰ组用0.75%布比卡因0.6mL;Ⅱ和Ⅲ组均用0.1%布比卡因4.5 mL,Ⅲ组PPH前10 min静注阿托品0.5 mg。结果①Ⅱ组与Ⅲ组的阻滞起效和持效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Ⅱ组和Ⅲ组分别与Ⅰ组比较,阻滞起效快及持效短,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②PPH前后的HR及BP改变情况:Ⅰ组HRP<0.01,BPP<0.05;Ⅱ组HR和BP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Ⅲ组PPH前后的HR及BP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③从阻滞效果来看,Ⅲ组最好,而Ⅰ组最差。结论在剂量相同时,轻体积质量布比卡因脊麻加预注阿托品PPH术,阻滞效果好、直肠牵拉反应和并发症少,有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