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烯醇化酶是生物体内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文中就白念珠菌烯醇化酶的生物学活性、酶蛋白的一级和二级结构特征、基因组成、与白念珠菌过敏患者IgE结合的特点和位点以及其作为白念珠菌感染宿主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诊断深部念珠菌病中的价值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烯醇化酶的抗原特异性。方法和结果 (1)免疫印迹显示烯醇化酶是白念珠菌非糖基化蛋白中可以和感染兔血清发生反应的主要蛋白质。(2)以纯化的白念珠菌烯醇化酶免疫家兔获得最高效价为1:6400的多克隆抗体(ELISA法测定)。(3)与另外3种多克隆抗体相比,抗烯醇化酶抗体在检测白念珠菌菌体抗原时显示出较高的特异性。结论 白念珠菌烯醇化酶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3.
白念珠菌烯醇化酶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卫生部重点项目并得到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烯醇化酶 (enolase),又称 2-磷酸甘油水解酶,是糖酵解所必需的胞内酶,能催化磷酸甘油酸盐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同时也在糖异生过程中催化逆向反应。白念珠菌烯醇化酶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在白念珠菌系统感染时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的免疫反应,白念珠菌烯醇化酶的分离与纯化是研究它的前提和基础。 1:标准分子量 2:白念珠菌全菌蛋白 3:经硫酸铵沉淀后的菌体蛋白 4:经 DEAE- Sephadex A- 50凝胶柱 (pH7.8)层析后的菌体蛋白 5:经 DEAE- Sephadex A- 50…  相似文献   

4.
甘露聚糖和甘露糖蛋白、葡聚糖、烯醇化酶、磷脂酶和蛋白酶等是白念珠菌胞壁或细胞内的成分。文中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其作为在感染宿主过程中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诊断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方法、价值和意义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白念珠菌系统性感染中白念珠菌相关抗原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聚糖和甘露糖蛋白、葡聚糖、烯醇化酶、磷脂酶和蛋白酶等是白念珠菌胞壁或细胞内的成分。文中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其作为在感染宿主过程中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诊断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方法、价值和意义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念珠菌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中以白念珠菌感染最为多见,多发生于免疫缺陷、器官移植、介入治疗、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的患者中.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和致病性密切相关,其毒力因子主要包括表型转换、黏附素、侵袭性酶以及溶血因子等.表型转换可以帮助白念珠菌适应宿主的组织环境;黏附素可以辅助其识别组织和定植;侵袭性酶破坏黏膜组织的完整性,增强其毒力;溶血因子帮助其获得营养物质供其生存繁殖.进一步阐明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和致病性的关系有望为白念珠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阴道的常见致病性非白念珠菌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的鉴定。方法首先采用芽管试验、厚壁孢子试验、法国科玛嘉(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将分离自VVC患者阴道内的念珠菌菌株鉴定到种,然后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将4种常见非白念珠菌(包括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进行PCR扩增,并选用MspⅠ和HaeⅢ两种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析。结果在4种非白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15株(7.50%),近平滑念珠菌7株(3.50%),克柔念珠菌5株(2.50%),热带念珠菌2株(1.00%);PCR扩增后均产生稳定、清晰的条带,扩增产物经MspⅠ,HaeⅢ酶切后分别产生4种和2种特异性带型。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PCR-RFLP方法在鉴定常见致病性非白念珠菌中比较可靠、稳定、特异,但仍有方法繁琐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念珠菌是免疫功能低下宿主的条件致病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目前已肯定磷脂酶在其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对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从分子特性、编码基因及其表达以及在白 念珠菌致病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从而为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间接研究,趋向于肯定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白念珠菌病发病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中此酶在分子特征,基因及其表达、分泌机制和致病机理等方面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侵袭性念珠菌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但该病缺乏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方法。本文综述了一些早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非培养方法,包括:白念珠菌抗原测定、抗白念珠菌某些特殊抗原抗体的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中的念珠菌DNA以及白念珠菌代谢产物的测定。这些方法将为临床早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抗白念珠菌保护性抗体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在白念珠菌感染中,存在有保护性抗体免疫。现就抗体免疫在抗白念珠菌感染中的地位,抗体免疫的保护作用,抗白念珠菌保护性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抗体免疫的保护机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研究Fe3O4纳米酶对白念珠菌的抗菌作用。方法 改进水热合成法,制备Fe3O4纳米酶。以0.5 g/L Fe3O4纳米酶和0.1% H2O2与菌液共培养,分为纳米酶组、H2O2组、联合组(纳米酶 + H2O2共处理),以未做处理菌液为对照组。4组菌液以沙氏液体培养基培养,每隔2 h检测600 nm处吸光度(A值),观察白念珠菌生长情况。取4组菌液共处理2 h,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白念珠菌形态;涂板后,于36 ℃培养48 h,观察菌落形成情况并计数,计算抑菌率。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对照组白念珠菌具有相对稳定的生存曲线,而纳米酶组、H2O2组、联合组白念珠菌的生长均受到抑制。4组菌落计数分别为124 830 ± 45 170、86 330 ± 13 960、91 670 ± 31 370、30 330 ± 3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9.41,P < 0.05),联合组低于对照组(t = 4.63,P < 0.05)。H2O2组、纳米酶组、联合组抑菌率分别为30.84% ± 5.00%、26.57% ± 11.24%、75.70% ± 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9.413,P < 0.01),联合组高于H2O2组、纳米酶组(t = 8.08、4.27,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观察,经过处理后菌体形态发生皱缩、破裂甚至崩解等改变。结论 Fe3O4纳米酶联合H2O2对白念珠菌抑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致病真菌同时又能与人类共栖生存,有关其毒力因子的研究人们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包括黏附因子、利于侵入的酶、酵母相和菌丝相之间的转换及表型转换等。主要综述了对白念珠菌有关黏附和侵入方面的毒力因子方面的研究进行。  相似文献   

14.
微孔板双探针杂交法快速鉴别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微孔板双探针杂交法,快速鉴别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并应用于临床分离株的快速鉴定。方法 利用真菌保守区核糖体基因和可变区内转录间隔区基因为靶序列,应用生物素标记的通用引物进行念珠菌DNA的PCR扩增,并将该PCR产物分别与固定在微孔板上的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特异性探针杂交,经酶联显色反应测其A值。结果 能特异地鉴别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标准菌株。对108株常规培养方法从临床标本分离的白念珠菌检测,结果显示106株菌株仅白念珠菌探针检测阳性,另2株菌株仅都柏林念珠菌探针阳性。结论 微孔板双探针杂交法能快速、特异地鉴别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15.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阴道念珠菌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断及菌种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外阴阴道念珠菌进行培养,根据菌落形态,进行了菌种鉴定。结果:白念珠菌仍然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检出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少数非白念珠菌的检出率有待商榷人: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阴道分泌物病原快速诊断、菌种鉴定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DNA含量在真菌分类和菌种鉴定中的作用,我们用粘附式细胞仪测定了对数生长期的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细胞内DNA荧光强度。结果显示;综合荧光值种间比较,无种间特异性。平均荧光值具有种间特异性,同种不同株的白念珠菌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致病真菌,其毒力因素主要包括黏附因子、利于侵入酶的因子、白念珠菌的形态发生及表型转换等。白念珠菌毒力因子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脲裂解方法,分裂基因法,用系统化处理方法来分析基因功能以及通过差异显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寻找可能的与毒力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8.
常见条件致病性真菌的凝集素结合形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种属的真菌其细胞壁糖组成各不相同。我们以生物素-亲和素过氧化物酶标法观察14种凝集素对14种常见条件致病性真菌的结合形式,了解不同真菌细胞壁结合糖残基的组成及异同,并探讨对真菌鉴别的意义。一、资料和方法材料:1.真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伪热带念珠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氮掺杂碳纳米酶(N-Carbon nanozyme)联合近红外光对白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体外抗菌的效果。方法:将白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标准菌株常规接种培养,分别分为四组:(1)空白对照组:真菌不作任何处理;(2)光照组:真菌予以2.5 W/cm2近红外光照射8 min;(3)材料组:真菌予以250 μg/mL的N-Carbon nanozyme处理30 min;(4)实验组:真菌予以250 μg/mL的N-Carbon nanozyme及2.5 W/cm2近红外光照射8 min。SYTO 9/PI染色判断白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的菌体活性;扫描电镜观察和平板计数法判定白念珠菌抗菌形态和菌落形成单位(CFU)的数量。结果:实验组中SYTO9/PI染色示红色荧光染色信号显著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光照组、材料组间菌落数均未见明显差异,而实验组可见菌落明显减少。生物扫描电镜显示白念珠菌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氮掺杂碳纳米酶联合近红外光对白念珠菌及红色毛癣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葡萄糖对白念珠菌芽管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体外葡萄糖含量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制定合适的浓度。对经18h碳、氮饥饿试验的白念珠菌在含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培养基中的芽管形成百分率、糖及氧的代谢状况、pH变化作了详细观察。结果显示最适宜白念珠菌产生芽管的葡萄糖浓度为1g/L,此时氧及糖的消耗代谢率最大,同时反映白念珠菌的芽管产生严格依赖于葡萄糖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