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系统性念珠菌病的保护性免疫是由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共同参与并交织有天然免疫的一种复杂反应,宿主血流中白念珠菌抗原成分及多种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免疫治疗已成为抗真菌药物治疗系统性念珠菌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通过测定小鼠脾细胞在感染不同时间产生TNFα水平来探讨宿主在急性系统性念珠菌病中的保护机制。以致死量白念珠菌从尾静脉感染小鼠,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感染后3天和6天,小鼠脾细胞与刀豆蛋白A孵育上清液中TNFα含量,同时用平皿稀释法测定感染小鼠肾脏有力落形成单位,并计算感染小鼠平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免疫调节T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念珠菌感染的分子生物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最近几年增加的幅度大大超过了过去的 2 0年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念珠菌感染。在系统性念珠菌的易感患者中 ,如粒细胞缺乏患者、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器官移植受者以及近来增多的AIDS患者 ,他们的发病率高达 2 0 %以上 ,死亡率甚至超过70 % [1 ] 。死亡率如此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困难所造成的。更为有效的预防和诊断措施将降低这种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目前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涉及下面 4种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1)通过显微镜进行临床标本的直接镜检 ;(2 )微生物学菌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甲真菌病、口腔念珠菌病的情况及特点。方法观察176例SLE患者的甲真菌病及口腔念珠菌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致病真菌构成情况。结果 176例SLE患者中,104例合并真菌感染。甲真菌病61例(34.66%),口腔念珠菌病69例(39.20%),其中二者同时发生26例(14.77%)。甲真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为红色毛癣菌,临床类型主要为远端侧位甲下型(52.46%)。口腔念珠菌病主要病原体为白念珠菌。甲真菌病的患病率随着SLE病程延长而增加。口腔念珠菌病的患病率受泼尼松每日用量、接受甲强龙冲击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影响。使用免疫抑制剂及病情严重程度对二者的发生均有影响。结论 SLE易发生甲真菌病和口腔念珠菌病,要早期检查并关注存在危险因素患者的甲及口腔黏膜变化。  相似文献   

7.
阴道念珠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自念珠菌病宿主预后与不同类型器官内免疫反应类型的关系。方法:经小鼠尾静脉接种不同剂量白念珠菌以建立系统性白念珠菌病模型,观测小鼠的生存时间,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小鼠脾脏及肾脏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的表达,研究小鼠的预后与其脾脏、肾脏内免疫反应类型的关系。结果:无论接种致死量还是非致死量的白念珠菌,脾脏IFN-γ无明显改变,而IL-4表达明显升高,即呈现Ⅱ型免疫反应;而肾脏在接种非致死量时IFN-γ显著升高,而IL-4无明显改变,即呈现Ⅰ型免疫反应,接种致死量时IFN-γ无明显改变,而IL-4显著升高,即呈现Ⅱ型免疫反应。结论:本研究提示系统性白念珠菌病宿主的预后可能主要与肾脏内的免疫反应类型有关,而与脾脏内免疫反应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涎沫念珠菌引起股癣型念珠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葡萄牙念珠菌致头皮念珠菌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8岁,因头顶部红色丘疹4年余,出现红斑、结痂2个月于2007年7月1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顶部出现一绿豆大小红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未行任何诊治.  相似文献   

1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影响着大多数妇女的健康,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白念珠菌,多种因素与念珠菌病的发病及复发有关,反复发作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治疗比较困难,本文就其微生物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部念珠菌病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4例深部念珠菌病,均发生在下肢,其中3例为念珠菌性溃疡,1例为念珠菌性肉芽肿。4例患者均无系统性感染的迹象,无鹅口疮,皮肤损害均为局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3.
白念珠菌系统性感染中白念珠菌相关抗原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聚糖和甘露糖蛋白、葡聚糖、烯醇化酶、磷脂酶和蛋白酶等是白念珠菌胞壁或细胞内的成分。文中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其作为在感染宿主过程中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诊断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方法、价值和意义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致病菌角度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0例RVVC患者阴道和肛管的菌株,经白念珠菌特异性引物PCR鉴定有17例为白念珠菌并入选研究。三色荧光分别标记保守基因CDC3、EF3和HIS3微卫星序列引物,PCR扩增,产物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Gene Scan软件扫描获取片段精确长度,Genotype软件基因分型。结果分离自17例患者阴道和肛管的白念珠菌,采用微卫星基因分型法,基因型彼此相同。结论 RVVC患者阴道的菌株可能从肛管移行而来,这可能是该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影响着大多数妇女的健康,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白念珠菌,多种因素与念珠菌病的发病及复发有关。反复发作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治疗比较困难,本文就其微生物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白介素-10与念珠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 - 1 0作为一种Th2型细胞因子 ,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白介素 - 1 0在念珠菌感染中起负性调节作用 ,其作用机制为影响Th1 /Th2反应平衡 ;抑制中性粒细胞活性 ;抑制一氧化氮合成以及下调干扰素 -γ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CD40与CD40配体结合介导的信号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影响B细胞的分化增殖、克隆转化、免疫球蛋白分泌,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上调B7分子的表达,与Fas系统共同调控B细胞凋亡。实验证实CD40/CD40配体介导信号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过程,抗CD40配体抗体治疗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从念珠菌病病变的超微结构,念珠菌对皮肤附件-毛囊、毛发的感染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三个方面综述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白介素4(IL-4)在白念珠菌系统性感染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建立健康小鼠及地塞米松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脾内IL-4及mRNA水平,用平皿稀释法检测肾内菌落形成单位(CFU),并记录平均生存时间。结果健康鼠致死量感染后3d、7d脾中IL-4蛋白水平分别为(124.8±24.1)pg/g、(262.8±21.8)pg/g(P<0.01),肾内带菌量分别为(21.25±6.13)×102CFU、(57.52±10.41)×102CFU(P<0101);免疫抑制鼠组感染后3d、7d脾中IL-4蛋白水平分别为(85.3±18.8)pg/g、(140.7±37.2)pg/g(P<0.05),肾内带菌量分别为(12.00±2.80)×102CFU、(68.75±13.81)×102CFU(P<0.01)。上述两组感染后3d、7d脾中mRNA水平表达趋势与其IL-4蛋白水平个似。致死量组平均生存时间16d,免疫抑制鼠组平均生存时间12.4d。结论IL-4可能参与实验性小鼠白念珠菌系统性感染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