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成纤维细胞是瘢痕形成的效应细胞,瘢痕疙瘩和肥厚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存在着广泛的异质性。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增加、降解减少导致病理性瘢痕中胶原过度积聚。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异常是病理性瘢痕过度增生和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成纤维细胞对细胞因子等因素反应性有明显异常。肥厚性瘢痕的收缩性和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摘要】 病理性瘢痕一般是各种皮肤创伤后机体异常修复的结果,特征性表现为异常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沉积。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自体脂肪注射物含有多种可能与治疗瘢痕相关的物质,如基质血管片段、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等,这些物质可通过相关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生和胶原沉积,从而改善病理性瘢痕的进展及预后。临床研究显示,脂肪注射物可以改善病理性瘢痕的厚度、颜色、柔软度和局部症状。更加深入地了解脂肪组织抗纤维化的机制,将有助于病理性瘢痕治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可能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大部分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可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发生:而某些细胞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介素-1α、前列腺素-E2等则可抑制病理性瘢痕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药对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组织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抗瘢痕有效的中药及其作用浓度。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法,比较单味中药醇提物对肥厚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和人正常皮肤Fb的体外生长活力和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 ①五倍子可明显抑制Fb的体外增殖率,并且对肥厚性瘢痕Fb的作用较正常皮肤Fb强。②五倍子生药醇提取物浓度在0-400μg/mL时,对肥厚性瘢痕Fb增殖率的抑制作用与药物剂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其对肥厚性瘢痕Fb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00μg/mL(生药);在<400μg/mL浓度时,与秋水仙碱比较,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③50μg/mL的五倍子可延迟并缩短正常皮肤Fb和肥厚性瘢痕Fb的对数生长期,延长Fb倍增时间。对肥厚性瘢痕Fb和正常皮肤Fb的生长抑制率与药物的作用时间相依赖。结论 中药五倍子对肥厚性瘢痕Fb体外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地与时间和剂量相依赖,为外用该药治疗瘢痕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瘢痕疙瘩是一种难治性的病理性瘢痕,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特征。其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后容易复发,临床医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该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瘢痕疙瘩的传统注射药物治疗作一简要综述,并介绍了治疗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病理性瘢痕是创伤后皮肤结缔组织异常修复愈合的结果,其组织病理学特点为成纤维细胞大量异常增生、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等)过度沉积及各类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病理性瘢痕不仅影响美观,严重者会引起畸形及功能障碍。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大多数难以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浅层X线放疗和瘢痕防治动态方案的实施为瘢痕治疗带来了新曙光,国内外对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基因缺陷研究也取得大量成果,使其从基因水平突破性治疗有了理论支持。该文将从生物学特征、形成机制以及临床治疗3方面对病理性瘢痕的研究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病理性瘢痕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促进瘢痕的形成,而另一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则抑制瘢痕的形成。基因技术与细胞因子结合干预瘢痕的形成,有望成为未来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PI3K、Akt、mTOR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检测PI3K、Akt、mTOR在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经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处理后,分别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PI3K、Akt、mTOR在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强,且主要表达于细胞核,而在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中未见明显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经不同浓度的Res干预后,Akt和mTOR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I3K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抑制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其下调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Akt、mTO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皮肤创面各成分过度沉积的结果。目前病理性瘢痕的治疗仍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本文对近年来病理性瘢痕的药物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年来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对组织标本及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生长、胶原代谢的分析研究,充分说明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异常性,通过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并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在创面愈合领域的不断深入,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揭开瘢痕疙瘩形成之谜。  相似文献   

11.
凹陷性皮肤瘢痕严重损害患者的外观,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目前对于防治凹陷性瘢痕还没有特效方法。根据现有的理论基础,瘢痕的防治主要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合成、分泌及过度沉积。本文就凹陷性皮肤瘢痕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肥厚性瘢痕损害主要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纤维化,以胶原的过度增生为特征。在皮肤和其它结缔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是维持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通过合成和降解来保持基质的平衡。此平衡在正常组织修复过程中可以发生短暂的改变,如伤口的愈合;但在肥厚性瘢痕中则发生紊乱。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肥厚性瘢痕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内α_1(Ⅰ)、α_1(Ⅲ)胶原和胶原酶mRNA表达,解释肥厚性瘢痕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F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和病理学的影响及其对瘢痕的作用机制[1],为临床整形美容外科预防和治疗瘢痕提供分子及病理学水平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MTT测定、流式细胞术进行观察、分析,以研究细胞因子bF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2].结果 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术以及MTT测定结果显示,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加入细胞因子bFGF后,显示均对细胞起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 细胞因子bFGF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与增殖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刺激了胶原纤维的合成、增生和沉积[3],这在创伤愈合的早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过量的应用bFGF可导致病理性瘢痕的形成[4].  相似文献   

14.
miRNA是一类在动植物及病毒中广泛存在的单链非编码的内生型高度保守的小分子RNA.病理性瘢痕是人体皮肤组织损伤后的一种纤维过度增生性疾病,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目前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仍然是临床难治疾病之一.许多治疗方法如单纯外科手术切除、皮损内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注射、冷冻或激光治疗等无效甚至加重病情.mi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人们开始注意到miRNA参与病理性瘢痕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形态学、生长动力学及生物学的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在血清饥饿状态下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种成纤维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形态与生长动力学上基本相似,血清饥饿对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没有显著的差别.CTGF、TP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均呈强阳性表达,而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却很微弱,且有显著差别.结论: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3类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状态下,其形态、生长特性以及对血清饥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3类成纤维细胞对细胞因子具有不同的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6.
瘢痕疙瘩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瘢痕疙瘩(keloid)是一种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为特征的真皮纤维化疾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皮损一般为高出周围正常皮肤、范围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生长性斑块,触之较硬,伴不同程度的瘙痒和疼痛早期表面呈粉红或暗红色,晚期多为苍白色,可伴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17.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理性瘢痕是由创伤等引起.以胶原等大量结缔组织基质的过度产生和沉积为特征的人类真皮区特有的纤维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治疗是皮肤外科临床医师常常面临的难题.我们应用计算机检索近10年来Medline相关病理性瘢痕治疗的中外文献计89篇.概述了病理性瘢痕的病理生理研究.重点对不同治疗方法 的疗效、副作用、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治疗方法 有手术治疗、压力治疗、放射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抗肿瘤药治疗、抗组胺药、细胞因子相关治疗及基因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不同类型的病理性瘢痕需要采用多种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促纤维化细胞因子与瘢痕疙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是具有独特遗传素质的成纤维细胞亚群,对β-转化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等具有与正常成纤维细胞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的差异极可能源自相关细胞因子受体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中胶原过度聚集的原因.方法 从正常皮肤与活跃增生瘢痕疙瘩标本分别培养真皮成纤维细胞,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分别检测单层培养及胶原凝胶三维培养体系中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量.用斑点杂交法检测单层培养细胞的人前.α1(Ⅰ)型胶原mRNA水平.结果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mRNA水平升高,其胶原合成量也显著高于正常真皮成纤维细胞(P<0.01).结论 在增生活跃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功能处于活化状态,胶原合成增加是导致胶原过度积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探讨细胞因子E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研究EGF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瘢痕提供分子学水平及病理学水平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倒置显微镜、MTT测定、流式细胞术,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分析细胞因子E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术以及MTT对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测定结果显示,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加入细胞因子EGF后,体外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均明显增殖,且凋亡水平降低,显示EGF对成纤维细胞起着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 细胞因子EGF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与增殖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刺激了胶原纤维的合成、增生和沉积.因此,EGF可促进创伤的早期修复,但EGF的过量应用有可能导致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