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都柏林念珠菌的国内首次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都柏林念珠菌是最近从白念珠菌菌种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具厚壁孢子和芽管试验阳性的独立菌种。45℃孵育是一种简便、可靠的区分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的方法。我们采用这一方法分析了都柏林念珠菌的临床分离率。结果口腔念珠菌病和健康人口中都柏林念菌的分离率分别为8.82%和4.76%,阴道念珠菌病和健康人阴道中都柏林念珠菌的分离率分别为10.34%和0。这提示都柏林念珠菌在临床有较高分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克隆天然抗体384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结合于白念珠菌的部位及成分。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方法将纯化的单克隆抗体3B4与白念珠菌共孵育,计数形成芽管的数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抗体384与白念珠菌结合的部位;将白念珠菌用蛋白酶K、氢氧化钠等分别处理后,观察3134对其的结合情况,初步确定其结合成分。结果相对于同型对照,抗体3134作用组白念珠菌芽管生成率显著下降并有统计学差异。流式细胞仪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均发现3134可以与白念珠菌的芽管相结合,而与酵母相的结合很弱;蛋白酶K、氢氧化钠等处理后,3134对芽管相和酵母相白念珠菌均不发生结合,提示抗体3134结合的成分是主要表达于菌丝相的一种糖蛋白。结论单克隆天然抗体3134可能通过与主要表达在芽管上的一种糖蛋白结合而抑制其芽管形成。  相似文献   

3.
都柏林念珠菌是近年来主要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口腔中分离出的一种新的念珠菌,因为其表型和基因型与白念珠菌等其它念珠菌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而成为一个独立菌种。现就其生物学性状,耐药性和流行状况等几方面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粘膜疾病,影响着许多育龄妇女的健康。本文主要从病原菌和宿主的角度,综述近年来在心理,遗传,代谢,免疫等方面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机制进行的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念珠菌感染菌种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检测包皮龟头炎、尿道炎、阴道炎和皮肤念珠菌病患者共2134名。结果:2134份标本培养阳性855例,共分离菌株874株,其中白念珠菌占76.89%,光滑念珠菌占9.84%,热带念珠菌占2.52%,克柔念珠菌占0.92%,其他念珠菌86株,占9.84%,两种念珠菌合并感染38例,占培养阳性数的4.44%。结论:本地区念珠菌病致病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光滑念珠菌排第二位。  相似文献   

6.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阴道念珠菌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断及菌种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外阴阴道念珠菌进行培养,根据菌落形态,进行了菌种鉴定。结果:白念珠菌仍然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检出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少数非白念珠菌的检出率有待商榷人: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阴道分泌物病原快速诊断、菌种鉴定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种快速鉴定光滑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检测光滑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的方法。方法:试验菌株经API 20、科玛嘉色原法、玉米吐温琼脂鉴定后,并以传统发酵法检测光滑念珠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发酵海藻糖情况。采用4%海藻糖液孵育各试验株3小时后用尿糖试纸检测。E-test法测试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光滑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皆可发酵海藻糖,尿糖试纸呈阳性反应,但后者菌落在科玛嘉色原培基为蓝色,在米粉吐温琼脂有假菌丝。结论:采用海藻糖法配合米粉吐温琼脂或科玛嘉色原培养基可以快速简便鉴定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内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建立一种较为快速、简便的检测和鉴定念珠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采用两对ITS通用引物ITS1、ITS4和ITS86、ITS4对7种(8株)念珠菌菌县液进行PCR扩增。结果:两对引物3.5h内对7种念珠菌的菌县液扩增出种特异的DNA多带,而第2对引物其种特异性更强。结论:采用ITS通用引物结合快速PCR检测法,可快速、简便、特异、敏感地检测出念珠菌,并能同时鉴定到种,这将在今后念珠菌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念珠菌病的保护性免疫是由体液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并交织有天然免疫的一种复杂反应,突主血流中白念珠菌抗原成分及多种细菌因子有免疫调节作用,免疫治疗已成为抗真菌药物治疗系统性念珠菌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常见病原念珠菌鉴定的数码分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种用于常见病原性念珠菌菌种鉴定的多种碳源同化试验及结果分析的数码分类方法。结果,对14种碳源固相同化试验结果的编码分析可形成5位数码,进而形成18种数码可明确区分8种受试的病原念珠菌。结果表明,多种碳源同化试验及编码分析方法可以快速、明确地鉴定8种临床最常见的念珠菌,也为今后建立临床酵母菌快速鉴定系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都柏林念珠菌是一种新近分离鉴定的条件致病念珠菌,以往曾被误认为是白念珠菌,但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菌种,由于该菌常引起免疫缺陷者的感染,所以近年来颇受关注。本文就近年对该菌在致病性方面的研究及与白念珠菌致病性的比较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致病性念珠菌菌种的变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形态学,芽管试验,血清学方法对88例临床致病菌珠进行了分类鉴定,对比随机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反应的带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白念珠菌仍然是最常见的致病念珠菌,但存在着一种菌种变迁趋势,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分离合计约与白念珠菌的分离率相等,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8种医学上重要的念珠菌酵母相胞壁碱溶性β-葡聚糖解生成的D-葡萄糖占菌体干重含量百分率的分类鉴定意义。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65株8种念珠菌及8种酿酒酵母的标准菌株上述含量值,并检测46株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且与标准株结果相比较。结果:实验结果经Tukey法统计处理,可将9种菌分为3个同质性亚群,亚群1:酿酒酵母、克柔、季也蒙、光滑、热带念珠菌(P=0.065),亚群2:克柔、季也蒙、光滑、热带、近平滑、伪热带、星形念珠菌(P=0.336),亚群3:白念珠菌(P=1.000)。此外,酿酒酵母与8种念珠菌经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临床分离株与标准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指标能在属水平区分念珠菌和酿酒酵母,可将8种念珠菌分为3个亚群,且重复性较好。因此似能作为一种念珠菌分类鉴定研究的化学分类法指标。  相似文献   

14.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流行广泛的常见疾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全球广大的妇女,对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念珠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宿主对念珠菌的识别和免疫应答是其免疫系统与念珠菌相互作用的结果,其防御机制仍然不明,现在多数学者认为阴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先天性抗念珠菌活性及局部免疫在抗念珠菌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保护作用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5.
白念珠菌的细胞壁结构非常复杂,其主要成分为葡聚糖、甘露聚糖、几丁质、细胞壁蛋白和脂质等。白念珠菌的细胞壁蛋白参与白念珠菌的黏附和侵入。白念珠菌细胞壁的葡聚糖、甘露糖等可以通过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如Toll样受体、Dectin-1等诱导机体的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还可以通过诱导白介素-10和调节性T细胞逃逸机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6.
基因芯片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白念珠菌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研究其致病机制及毒力因素对于念珠菌病的临床治疗及防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兴的基因芯片技术将为白念珠菌致病机制研究带来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影响着大多数妇女的健康,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白念珠菌,多种因素与念珠菌病的发病及复发有关,反复发作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治疗比较困难,本文就其微生物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侵袭性念珠菌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但该病缺乏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方法。本文综述了一些早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非培养方法,包括:白念珠菌抗原测定、抗白念珠菌某些特殊抗原抗体的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中的念珠菌DNA以及白念珠菌代谢产物的测定。这些方法将为临床早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的致病菌种类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皮肤念珠菌病患儿病例,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进行常规菌种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药基法)对临床分离的念珠菌进行6种药物(氟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敏感性试验,选取9株白念珠菌临床菌株和1株白念珠菌标准菌株,参考NCCLS M27-A推荐的微量液体稀释法界定琼脂稀释法的药敏分界点,分析耐药性。结果 共收集75例皮肤念珠菌病病例,分离到的88株念珠菌均为白念珠菌,用琼脂稀释法所测的MIC范围是:氟康唑1 ~ 256 mg/L,咪康唑0.25 ~ 64 mg/L,联苯苄唑0.5 ~ 64 mg/L,益康唑0.25 ~ 32 mg/L,克霉唑1 ~ 64 mg/L,制霉菌素0.5 ~ 32 mg/L。临床株对唑类药物均有耐药株出现,氟康唑1株,克霉唑4株,益康唑3株,咪康唑5株,联苯苄唑9株。结论 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主要由白念珠菌引起;白念珠菌对5种唑类药物均有耐药株出现,且有交叉耐药现象,对制霉菌素敏感。  相似文献   

20.
白念珠菌孢子相、菌丝相胞壁提取物SDS-PAGE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双相性条件致病性真菌。在念珠菌感染的组织中,目前认为,相变是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之一。Ashman等认为,白念珠菌孢子相向菌丝相转变,表达于细胞表面的抗原有质和量的变化。我们采用梯度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临床分离的6株白念珠菌孢子相和菌丝相(带芽管的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