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胰腺多期增强扫描并病理证实的胰腺癌38例,分析其CT征象并运用VR、MIP、MPR、CPR技术行胰腺及胰周血管三维重建,判断胰腺癌周围浸润及血管侵犯情况,评估其手术可行性。结果多期扫描中动脉期肿瘤一胰腺密度差最大,为73±18HU,肿瘤检出率达100%。38例胰腺癌中,10例显示胰周一支或多支血管受肿瘤侵犯包绕。利用VR、MIP、MPR、CPR技术对病变及其周围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结合薄层横断图像,对肿瘤手术可切除判断准确率可达82.1%。结论多排螺旋CT多期、薄层扫描,能获得高质量的CTA、MPR、CPR图像,清晰显示病灶各种征象、与胰腺及胰周解剖结构的关系;有利于病灶定位、定性及局部侵犯的评价,对肿瘤可切除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笔者收集了近年来完整的50例胰腺癌分期增强扫描资料进行分析,并在分期扫描方法的选择、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技术在判断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中价值。方法:回顾27例手术证实的胰腺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沿着胰周大血管进行曲面重组,根据横断面图像和横断面图像结合CPR图像分别对胰周血管是否受侵进行分析。结果:27例8段共216支血管中,术中发现72支有侵犯,144支无侵犯。其中用横断面图像术前诊断64支受侵(误诊6支),152支无侵犯(漏诊14支);用横断面图像结合CPR图像术前诊断69支受侵(误诊3支),147支无侵犯(漏诊6支)。横断面图像和横断面图像结合CPR图像对判断胰周血管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0.6%,95.8%,90.6%,90.8%,90.7%;91.7%,97.9%,95.7%,95.9%,95.8%。结论:CPR图像易于显示胰周血管的全貌和与肿瘤的关系,横断面图像结合CPR图像,有助于提高判断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3例患者,按纳入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48例)、胰腺癌组(31例)和急性胰腺炎组(14例),分别行胰腺MSCT灌注成像,随后将灌注原始数据传输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设腹主动脉为输入动脉,门静脉或脾静脉为输出静脉,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及灌注伪彩图。多点选取胰腺组织感兴趣区(ROI),需避开肉眼可见血管及胰腺边缘,ROI大小约2030 mm2,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读出各ROI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分别计算三组BF、BV、PS、MTT和PS/BF。结果正常对照组BF、BV、PS、MTT、PS/BF分别为(120.196±27.686)ml·(100 g)-1·min-1、(25.324±5.012)ml/100 g、(18.314±22.227)ml·(100 g)-1·min-1、(13.655±2.780)s、0.150±0.770;胰腺癌组为(52.674±19.823)ml·(100 g)-1·min-1、(10.369±5.439)ml/100 g、(42.612±17.040)ml·(100 g)-1·min-1、(13.559±5.514)s、0.844±0.312;急性胰腺炎组为(89.689±26.788)ml·(100 g)-1·min-1、(18.221±7.600)ml/100 g、(41.342±21.581)ml·(100 g)-1·min-1、(15.018±6.600)s、0.498±0.287。胰腺癌BF、BV、PS/BF与正常胰腺和急性胰腺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胰腺癌PS与正常胰腺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急性胰腺炎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MT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灌注参数BF、PS/BF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对比剂在64排螺旋CT胰周血管MSCTA检查中的成像效果。材料与方法:40例患者分为300组和370组,分别注射300mgI/ml优维显90ml、370mgI/ml优维显70ml加生理盐水20ml。注射速率均为3ml/s。延迟时间为25s、50s、85s。分别测量腹主动脉入口、腹腔干开口、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处及门静脉的CT强化值。结果:370组腹主动脉各节段的CT强化均值均明显高于300组(P<0.05);两组门静脉强化均值差异很小(P>0.05)。结论:370组注射的对比剂总量和碘受量少于300组,但动脉显示效果优于300组,而门静脉的显影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检测胰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能性。方法:对21例胰腺癌患者和11例健康志愿者行CT灌注成像检查,分别测量灌注参数BF和BV,并对21例胰腺癌及胰腺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卵白素法)染色,显微镜下计数VEGF表达阳性细胞和MVD。结果:胰腺癌组的灌注参数BF、BV低于正常胰腺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胰腺癌组织的MVD、VEGF表达均高于胰腺正常组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灌注成像无法真实反映胰腺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平扫和增强及MR平扫和增强分别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影像诊断方法进行优选。方法收集14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胰腺疾病,分别以CT平扫、CT增强、CT综合(CT平扫+增强)、MR平扫、MR增强、MR综合(MR平扫+增强)进行定性诊断,以病理为金标准,使用ROC曲线分析,比较各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1)CT及MR扫描方法内和方法之间的诊断价值比较:CT平扫的诊断准确性低于CT增强和CT综合,MR平扫的诊断准确性低于MR增强和MR综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增强与CT综合及MR增强与MR综合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方法之间的诊断价值比较:CT平扫的诊断准确性低于MR增强和MR综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余各扫描方法之间两两比较,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取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诊断点为诊断界值时,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CT平扫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采用PHILIPS MX8000 CT机扫描后选取冠状面进行曲面重建。结果所有病例的曲面重建图像均能显示扩张的肾盂、输尿管及输尿管梗阻末端管腔内的高密度结石影。42例患者共获得43幅曲面重建图像,其中图像清晰细腻,无运动伪影及阶梯伪影35幅(81.4%)。图像质量一般,有轻度运动伪影及阶梯伪影8幅(18.6%)。结论曲面重建技术可以使扩张的肾盂、输尿管及输尿管梗阻末端管腔内的高密度结石影全程显示在一幅图像上,图像效果直观明了,对轴扫及多平面重建图像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同时对于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下咽癌和喉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下咽癌及喉癌病例,术前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行矢、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CTVE)、表面遮盖显示(SSD)及透明重建(Raysum)等后处理技术,综合对喉癌术前分期进行评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6层螺旋CT术前对下咽癌及喉癌TNM分期与临床最终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其中T1期符合率为81.2%,T2期为88.9%,T3期为84.6%,T4期为75.0%。总体分期符合率为84.4%。结论下咽癌及喉癌术前MSCT各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明确肿瘤的范围、周围组织受侵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在下咽癌及喉癌术前评估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肖骏  王岩  周勇刚  林峰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4):94-96,i0005
目的:探讨用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复杂的全髋置换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1-02/2003-06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髋关节疾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5例。髋臼发育不良55例,外伤后畸形愈合18例,其他12例。其中66例既往有患髋手术史,所有患者均进行患髋X射线及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术前均采用Hispeed NX/I双层螺旋CT机(GE)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相应数据指导制定手术方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包括疼痛(0~44分,分值高表示疼痛减轻)、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畸形4方面,得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以F为差]。结果:纳入患者85例,平均随访15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髋关节三维CT重建图像:85例检查均取得清晰立体图像,且可消除某一骨性结构,单独观察髋臼、股骨头及其周围毗邻情况,还可消除扫描图像的置人物的金属放射状伪影。②患者髋关节手术前后关节功能:85例患者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为46.3分,术后平均为90.4分,术后优良率达95.3%(81/85)。疼痛分数从术前平均17.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42.5分。⑧患者髋关节手术并发症:随访病例中有1例术后出现足下垂,术后2个月完全恢复。3例在打入扩髓锉时出现股骨颈或股骨距部分裂隙骨折,骨折线均未到达小转子以下,属于Vancouver A型骨折,未给予特殊处理,术后3个月允许完全负重,均愈合,随访时无疼痛。2例患者术后有大腿疼痛,但是在四五个月后疼痛消失。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为复杂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提供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减少了术中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使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前随着多排螺旋CT的出现,CT在泌尿系统疾患的诊断价值越来越大.笔者搜集我院90例尿路梗阻的病例,目的进一步评价多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在尿路梗阻中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患者90例,男49例,女41例,年龄34~84岁,平均52岁.全部因尿路梗阻就诊.1.2诊断方法 采用GE 16排螺旋CT,层厚7.5 mm,螺距0.938,重建层厚0.625~1.25 mm.嘱所有病例在检查前1d服流食,当天禁食,喝水.常规平扫,扫描范围从肾上极至耻骨联合.CT尿路成像(CTU)一般注射对比剂前3~5 min常规静脉注射10 mg呋塞米.对比剂选用碘海醇90~100ml,注射速度2.5~3.5 ml/s,动脉期时间在30~35 s,实质期为90~100 s,延时扫描为10~15 min.扫描后数据传输到AW4.3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以及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全身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64排螺旋CT 血管成像310例,其中颅内血管36例,颈部血管70例,胸腹部血管175例,肾动脉28例,下肢血管1例。造影剂用量按0.8~1.5ml/kg,一般用量为60~80ml,速率4.0~5ml/s,扫描延迟时间按两种方法进行:①SURE START实时跟踪技术;②根据动脉循环时间确定,数据重建为vitrea 2图像处理工作站容积重建。结果: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310例,图像及解剖结构显示清晰,病灶显示准确。结论:64排螺旋CT机技术上改进了两方面:高空间分辨力(亚毫米)和高时间分辨率,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各向同性扫描, 血管成像迅速快捷,在全身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较以往MSCT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做出准确评价.方法对40例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结合利用其Inspace及MPR多方位成像技术对胰周血管侵犯的程度做出评价.结果利用多层螺旋CT技术准确的显示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并对肿瘤的可切除性做出判断,其结果与手术及临床相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准确的评价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对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胰腺癌胰周血管受侵的价值.方法 对49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三维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对胰周主要血管进行成像.结果 49例患者中胰头、胰颈部癌33例,钩突癌8例,胰体癌5例,胰尾癌2例,全胰腺癌1例.胰周主要血管受侵包括腹腔干3 例,肝总动脉7例,肠系膜上动脉6例,脾动脉8例,门静脉16例,肠系膜上静脉24例, 脾静脉11例, 下腔静脉2例.MSCTA判断血管受侵准确率为87.75%,敏感度为88.57%,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93.94%,阴性预测值为75.00%.结论 MSCTA能直观准确地显示胰腺癌对胰周血管的侵犯,术前MSCT多期增强扫描判断胰腺癌的胰周血管是否受侵对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克罗恩病(CD)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内镜或病理证实的CD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征象,评价多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CD患者临床诊治中的价值。结果 46例CD患者中活动期42例,缓解期4例。在42例活动期患者中结肠型6例,回结肠型18例,小肠型18例。所有活动性患者中多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显示均有肠壁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强化方式主要为环形分层强化,病变呈节段性33例,肠系膜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模糊32例,肠系膜血管增粗、增多、扭曲28例,肠系膜周围淋巴结肿大30例,腹腔脓肿2例,腰大肌脓肿1例,不全性肠梗阻6例,未发现肠瘘。4例临床缓解期患者的中仅1例发现有不全性肠梗阻,4例患者均无其他异常。结论多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CD的定位、分型、分期、并发症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肾癌的多排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癌即肾细胞癌,起源于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肾恶性肿瘤的75%,小肾癌是指肿瘤直径≤3.0cmr 单发病灶,小肾癌约占肾癌发病率的8.7%-25.4%.由于肿瘤较小,患者很少有明确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方法是最重要的检出手段.目前治疗肾癌惟一有效的方法手术切除,因此,小肾癌的早期诊断能改善预期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颅面外伤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对2001年5月以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7例颅面外伤病人,全部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明确诊断。结果:全部病人重建图像逼真,诊断明确,很好地配合了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颅面外伤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应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复杂的全髋置换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1-02/2003-06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髋关节疾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5例。髋臼发育不良55例,外伤后畸形愈合18例,其他12例。其中66例既往有患髋手术史。所有患者均进行患髋X射线及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术前均采用HispeedNX/I双层螺旋CT机(GE)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相应数据指导制定手术方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包括疼痛(0~44分,分值高表示疼痛减轻)、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畸形4方面,得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以下为差]。结果:纳入患者85例,平均随访15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髋关节三维CT重建图像:85例检查均取得清晰立体图像,且可消除某一骨性结构,单独观察髋臼、股骨头及其周围毗邻情况,还可消除扫描图像的置入物的金属放射状伪影。②患者髋关节手术前后关节功能:85例患者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为46.3分,术后平均为90.4分,术后优良率达95.3%(81/85)。疼痛分数从术前平均17.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42.5分。③患者髋关节手术并发症:随访病例中有1例术后出现足下垂,术后2个月完全恢复。3例在打入扩髓锉时出现股骨颈或股骨距部分裂隙骨折,骨折线均未到达小转子以下,属于VancouverA型骨折,未给予特殊处理,术后3个月允许完全负重,均愈合,随访时无疼痛。2例患者术后有大腿疼痛,但是在四五个月后疼痛消失。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为复杂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提供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减少了术中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使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实质性腹腔脏器钝性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急诊病例,严重的威胁着病人的生命。CT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正确、迅速地估计腹腔内所有脏器及附近骨骼的情况,为外科医师决定手术还是保守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在恶性肿瘤侵犯颈部血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2年10月至2012年3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1例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多层螺旋CT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图像资料,总结受侵血管与未受侵血管的图像情况.结果 横断面扫描图像显示,肿瘤包绕颈部血管的角度在90°~180°以及>180°对颈部血管受侵判断的准确度均明显高于< 9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敏感度、特异度考虑以90°~ 180°组对颈部血管受侵诊断价值最高;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肿瘤与颈部血管交界面角度≥90°时受侵血管率(10/18)明显多于角度< 90°时(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对颈部恶性肿瘤侵犯颈部血管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横断面扫描图像肿瘤包绕颈部血管的角度在90°~ 180°、多平而重建图像肿瘤与颈部血管交界面角度≥90°有助于作出颈部血管受侵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