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邬亚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21):2057-2057
笔者自 1989年以来在临床中以中药治疗胃柿石症9例 ,获得满意疗效 ,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9例患者中女 3例 ,男 6例 ;年龄 2 6~5 4岁 ;病史最短 3天 ,最长 6月 ;食柿最少 2个 ,最多10个以上。 9例均有上腹痛、食欲减退 ,伴恶心 3例 ,呕吐 2例 ,便秘 2例 ,黑便 1例。 9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 ,结石最小者 3cm× 3cm,最大者 6 cm× 7cm;伴慢性胃炎 7例 ,消化性溃疡 2例。1.2 治疗方法。中药保和丸加减治疗 :陈皮 9g、鸡内金 15 g、山楂 15 g、神曲 15 g、莱菔子 15 g、连翘 12 g、金钱草 30 g、丹参 12 g、醋炙鳖甲 15 g… 相似文献
4.
5.
6.
7.
<正> 胃柿石症是出于食入多量生柿子后,柿子中的涩酚与胃酸作用形成一种甚为粘稠的胶状物,将胃内食物残渣凝结成柿结块所致。柿结块滞留于胃内引起胃排空障碍,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及上腹包块等征象。西医对本病多主张手术取出柿结块,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1例,获得成功。粟某,男,10岁,1986年10月20就诊。10天前一次连续吃下10余个生柿子后,次日出现腹痛、腹胀、反酸、呕吐等症,经卫生所对症治疗无效。检查发现上腹饱满,胃区可触及数个类圆形包块,均如鸭蛋大小,可推动,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Ⅹ线胃肠钡餐检查显示:胃腔内有4个流动性的充盈缺损,诊断为胃柿石症。中医诊为积聚。证属饮食停滞,脾胃运化失常。治宜消滞散积,和胃健脾。药用“攻坚消滞汤”:三棱9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王某,男,64岁,1997年12月26日初诊.自诉约3个月前食未熟透柿子4枚后腹痛至今,反复发作,痛时服阿托品片可稍缓解,先后服用吗丁啉、吡哌酸片、复方胃友及香砂养胃汤、附子理中汤等,无明显疗效.自感上腹坠痛,触摸有块状物,病后食欲减退,疲乏无力,进行性消瘦,大便3~5天1次,排便不畅.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痛苦面容,舌淡,苔白厚,脉沉迟.腹胀,上腹部可扪及数个鸡蛋至鹅蛋大小包块,质硬,表面欠光滑,活动可,有压痛,肠鸣音活跃,上消化道钡透见胃内多个不规则充盈缺损,呈团块状,可移动.提示胃内异物.初步诊断为胃柿石.请外科会诊,同意胃柿石诊断,建议手术治疗.家属因患者年龄偏大,身体虚弱拒绝手术,要求中医治疗.考虑到柿石日久,比较坚硬,且体积较大,整体排出困难,联想到农村人常用酥梨烘柿子,可迅速催熟变软,患者因食未熟透的柿子与食物形成柿石,若食用酥梨后能将柿子催熟,柿石就会碎裂排出. 相似文献
18.
薛某,女,10岁,学生。1992年1月3日初诊,患者曾于1月前空腹食柿子4个,食后初无自觉症状,以后逐渐觉得上腹不适,时有胀满沉重感,尤其饭后加剧,由饮食减少到几乎不能吃饭。身体日见消瘦。先后到乡医院、县医院检查,诊断为胃内异物,建议手术治疗。因条件所限,来我院要求用中药治疗。患者发育一般,营养欠佳,形体消瘦,疲乏无力,懒于动作,纳食很少,复部平软,肝脏剑下1cm,上腹部膨胀,压痛明显,并可触及如中等馒头大小包块一个,质地较硬,凹凸不平,推之可移动。吞钡透视,可见约6cm×6cm大小胃中异物。脉象沉而无力,根据症状和病史确诊为“胃柿石”症。因病程较长,症情较重,患者家属求治心情迫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