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36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相关因素,以期达到正确诊断及处理.方法:对3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经治疗后清醒,6例就诊前昏迷超过10 h,虽就诊后积极治疗,血糖正常但意识未恢复,其中4例经抢救无效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与不合理降糖治疗有关,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治疗监管,防止低血糖昏迷发生及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结果 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均好转出院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干预,可降低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率.结论 导致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较多,最主要的原因是降低糖物使用不规范,加强对糖尿病低血糖的认识及系统性护理,降低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确诊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特征、诱发因素和误诊原因。结果9例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人院前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入院后快速测血糖1.3-2.7mmol/L,立即静注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症状改善。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昏迷,临床表现往往与急性脑血管病症状相似,误诊考虑与对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认识不足、病史询问不详,对拟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未常规开展快速测血糖检测有关。应重视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临床特点,及时作快速血糖检测,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昏迷,约占10%左右。由于起病急骤,又往往与原发病的症状、体征混杂交织在一起,易造成误诊、误治。 发生原因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降糖药物使用不当是最常见的医源性原因。(1)临床医生过于强调将患者的血糖降  相似文献   

5.
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发生的一种急症,严重者会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低血糖昏迷发生之前,多数患者都有先兆表现: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头昏、眼花、冒冷汗、虚弱无力或是言语行为反常.此时,如果患者身边有血糖仪,应立即检测血糖,确定是低血糖后,立即进食甜食(或甜饮料).如果身边没有血糖仪,但患者具备上述诱因及先兆症状,也可先按低血糖处理.进食后,倘若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说明就是低血糖;反之,应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  相似文献   

6.
丁继侠 《中国校医》2013,27(7):538-538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低血糖发生,其中以突发昏迷、偏瘫、失语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常被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现将河南工业大学医院于2005-2012年接诊经治的老年低血糖昏迷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14例病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优降糖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治疗已有20多年,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可发生昏迷乃至死亡.本文报道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服优降糖致长时间昏迷多脏器损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优降糖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治疗已有20多年,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可发生昏迷乃至死亡.本文报道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服优降糖致长时间昏迷多脏器损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策略以及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9例发生夜间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方法.结果:经过及时有效的临床救治措施该9例患者均未出现生命危险,且经有效的护理措施未发生第二次夜间低血糖.结论: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对于发生夜间低血糖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0.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目前采用的是兼顾身心的结合疗法,要求病人及家属在医院医师的指导下,自己做自己的医师、营养师、护士、化验员,主动进行自我治疗、自我监护,和医务人员同心协力,共同战胜疾病。糖尿病老年患者在自我治疗过程中要特别警惕发生糖尿病昏迷。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若昏迷时间超过6小时,可造成难以恢复的大脑损伤,甚至死亡。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在哪些情况下发生昏迷呢?1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这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急症。昏迷发生前,患者常常表现出心慌、饥饿、手足颤抖、头昏、眼花、冒冷汗等低血糖症状。这…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昏迷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水平 《现代保健》2011,(27):143-144
目的探讨低血糖昏迷的病因、临床特点与防治要领,以提高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的急诊治愈率。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收治的37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治愈成功,2例引起并发症死亡。结论低血糖症要注意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控制使用,防止并发症,强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常武地区农村老年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并探讨有效应对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40例老年农村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18 例,女性 22 例;年龄60~97 岁,平均年龄(75.68±8.30)岁。统计并分类计数患者的发病原因,并根据常见病因制定对应的护理宣教策略。 结果引起农村老年人低血糖昏迷的主要原因有使用降糖药(包括口服降糖药和皮下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食或进食过少[13例(32.50%)]、能量摄入不足[5例(12.50%)]、误服降糖药[5例(12.50%)]、自行更换降糖药[5例(12.50%)]、降糖药物剂量过大[5例(12.50%)]、活动量增加[1例(2.50%)]以及其他不明原因[6例(15.00%)]。过度饮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血糖的发生。 结论尽管引起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有多种,但加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的宣教,尤其是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降糖药后要及时进食,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安全管理等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夏慧 《药物与人》2014,(7):19-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和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69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的糖尿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引发原因并总结预防对策。结果:低血糖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悸、头晕、乏力、出冷汗;躁动、精神异常;昏迷;无症状等。而诱发原因主要包括药物不合理、饮食不合理、运动不当、肝肾功能不全、其他。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而有效判断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出现,并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而给予对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Although starv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in-hospital mortality, its related cardiac complications are not sufficiently understoo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course and pathogenesis of cardiac complications in malnourished patients.MethodsWe reviewed three cases of hypoglycemia and hypotriglyceridemia with cardiac complications in starvation.ResultsThis report concerns three patients, respectively suffering from anorexia nervosa, esophageal carcinoma, and Parkinson's disease. Their ages ranged from 18 to 70 y, body mass index was 11.5 ± 1.5 kg/m2 (mean ± SD), and the main symptom was coma. The average blood glucose level was 15.7 ± 7.8 mg/dL without any history of insulin use or diabetes mellitus. In all cases, hypoglycemia was refractory and repetitive so that continuous glucose administration was required to maintain euglycemia. Serum triglyceride and non-esterified fatty acid levels were also very low (7 ± 4 mg/dL and 10 ± 9.1 μEq/L, respectively). Levels of serum potassium, phosphate, and magnesium were almost normal at admission. The main cardiac complications included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and cardiac arrest. All patients survived as a result of intensive treatment.ConclusionsRepetitive severe hypoglycemia without known background causes should be viewed as an important sign. Once this occurs, the administration of a much higher caloric input than usual accompanied by intensive monitoring will be required to maintain appropriate glucose levels. The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such patients seems to be essential to reduce the high risk for cardiac complications during starvation and refeeding.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34例重症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强化胰岛素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血糖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ICU病死率、28 d生存率以及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ICU病死率(28.6%与45.6%)、需要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10.4%与24.6%)、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发生率(20.8%与40.4%),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而治疗组28 d生存率较对照组改善(74.0%与56.1%);同时低血糖(57.1%与24.6%)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是严重低血糖反应(19.5%与8.8%)和低血糖昏迷(7.8%与3.5%)、低血钾(15.6%与5.3%)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合并高血糖的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28 d生存率,同时降低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以及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强化胰岛素治疗虽然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增加,但是严重低血糖反应和低血糖昏迷、低血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冠状动脉自发再灌注(SR)的影响因素。方法 77例首次发作AMI且未经静脉溶栓及其它再灌注治疗的老年患者,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分成自发再灌注组(TIMI≥2级)与无自发再灌注组(TIMI 0~1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对SR影响有意义的因素。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自发再灌注率为41.6%。②梗死前心绞痛(OR=7.077,95%CI:1.810,27.669)、起病至开始治疗时间的长短(OR=0.124,95%CI:0.048,0.326)与SR的发生有关。结论未经静脉溶栓及其它再灌注治疗的老年AMI患者存在一定的自发再灌注率,梗死前心绞痛的发生,使SR的发生可能性增大;起病至开始治疗时间延长,使SR发生可能性减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血糖症首要的临床表现与血糖值和低血糖持续时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严格筛选入选病例,对临床表现以交感神经兴奋为首发症状和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的血糖值、低血糖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占81.82%,以交感神经兴奋为首发症状的占18.18%,低血糖症发生神志变化与否血糖值均为0.9~2.8 mmol/L,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病例低血糖持续时间大于60 min,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首发症状的病例低血糖持续时间小于60 min.结论 目前低血糖症多首先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神志变化与血糖值无关,与低血糖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1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7例,四部分骨折4例。结果:通过术后(13.5±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牢靠,局部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长春地区148例宫颈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  岳瑛  朱继红  张春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74-4876
目的:探讨近年来长春地区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0年1月~2005年8月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长春地区148例宫颈癌病例。结果:发病高峰在35~39岁,平均45岁。≤35岁组接触性出血的发生率为68%,≥46岁组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的发生率为37%。ⅡA期所占比例最大为43%。82%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宫颈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其年轻化的主要原因。年轻患者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表现,老年患者以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应做到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赵芳全 《现代保健》2012,(28):31-32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与帕罗西汀组,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度洛西汀组与帕罗西汀组总体疗效相当,度洛西汀起效较快,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都是治疗老年期抑郁症较理想的药物,与帕罗西汀相比,度洛西汀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