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华静  吴建军  庞键 《四川医学》2005,26(8):856-858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UEVP)术后早期使用盆底肌电刺激对早期逼尿肌不稳定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于手术当日起,盆底肌治疗组(20例)使用盆腔生物反馈电刺激,药物治疗组(19例)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至拔除尿管后4d,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结果两治疗组膀陇痉挛每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液清亮时间、拔除尿管时间、每日排尿次数及急迫性尿失禁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而平均每次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两治疗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电刺激对于预防和治疗TUEVP术后早期膀胱痉挛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拔管早期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特拉唑嗪与托特罗定联合应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无严重梗阻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4例,随机分为特拉唑嗪组(单独使用特拉唑嗪,n=31)和联合用药组(特拉唑嗪+托特罗定,n=43),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储尿期刺激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24 h平均尿量、残余尿量、24 h排尿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和夜尿次数,并记录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用药12周后,特拉唑嗪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储尿期刺激症状评分、残余尿量、24 h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及夜尿均次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储尿期刺激症状评分、尿失禁次数和夜尿次数与特拉唑嗪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拉唑嗪与托特罗定联合应用于无严重梗阻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可以更全面地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针灸与口服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对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运动急迫性尿失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运动急迫性尿失禁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钟灸组)和对照组(服药组),每组20例,年龄、病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采用针灸和口服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治疗。收集治疗前后各例病人3d总排尿次数、平均每天排尿次数,平均每次尿量及3d尿失禁总次数、平均每天尿失禁次数并进行评估。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有效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运动急迫性尿失禁上,针灸与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有同等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应用参芪温阳膨胀栓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2家医院收治的124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临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试验组62例给予参芪温阳膨胀栓治疗,连续治疗60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漏尿量、24h漏尿频数、国际尿失禁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LF)、盆底肌肌电评分、不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两组患者漏尿次数、漏尿量、ICI-Q-LF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盆底肌肌电评估总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温阳膨胀栓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显著改善尿失禁情况及盆底肌功能,其有效性、治疗依从性均优于生物反馈电刺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术)与TVT-O术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 将 2012年1月至2013年 12月120例女性中至重度SUI 患者按随机分配表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单纯采用TVT-O术式,B组60 例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TVT-O术疗法(完成TVT-O手术后3个月,接受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2个疗程),对所有患者于TVT-O术后1年门诊随访,观察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主观疗效指标包括患者治疗前后72 h排尿日记(总排尿次数、总排尿量、总漏尿事件次数)尿失禁相关生活质量问卷(I-QOL)、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评分(ICI-Q-SF)。疗效客观指标包括尿流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残余尿量)、Valsalva漏尿点压(VLPP)和尿垫试验。结果 B组患者治愈率、显效率较A组升高(88.33% vs.75% 和16.67% vs. 10%,P均<0.05),而无效率较A组降低(1.67% vs. 8.33%,P<0.05)。B组患者治疗后在总排尿量、I-QOL、ICI-Q-SF、VLPP和尿垫试验方面均优于A组(P<0.05)。结论 TVT-O术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中至重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纯TVT-O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6)与对照组(n=22),治疗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2次/周,共10次,之后盆底肌锻炼20min/d。对照组行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漏尿量减少,症状改善。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轻中度suI安全有效。治疗后如能继续坚持盆底肌锻炼有助于预防尿失禁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安晓蕾  王淑秀 《现代医学》2014,(9):1047-1050
目的:探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法或间歇导尿法,治疗期间进行膀胱训练;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法。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1个月时单次尿量、72 h尿次、72 h总尿量、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BS、LUT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电刺激组单次尿量、72 h尿次、72 h总尿量、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电刺激组BS、LUT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电刺激组尿潴留总有效率、尿失禁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缩泉汤治疗中老年妇女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岁以上女性急迫性尿失禁患者36例,予益气缩泉汤口服治疗6周,通过填写生活质量评分表、排尿日记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FLUTS)的形式记录并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6周患者直肠坠胀感、尿痛、下腹疼痛感和性生活质量等主观症状以及24h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和尿失禁次数等排尿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和治疗6周后患者平均每次尿量增加,24h平均排尿次数减少,平均尿失禁次数减少,夜尿次数减少,24h饮水量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总ICIQ-FLUTS评分平均(72.20±14.23)分,治疗后平均(44.90±12.25)分,治疗后平均总ICIQ-FLU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益气缩泉汤可以改善中老年妇女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排尿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托特罗定配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所致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6例脊髓损伤致膀胱过度活动的患者予口服托特罗定及间歇导尿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24h尿失禁次数、尿失禁量和导尿量.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平均每次导尿量由(116.3±14.7) mL增加到(218.5±54.3) mL,24h平均尿失禁次数由(6.6±2.7)次减少到(3.7±2.1)次,24h平均尿失禁量由(598.6±265.7) mL减少到(402.5±214.3)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特罗定结合间歇导尿能有效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的膀胱过度活动症,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漏尿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在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10月于东莞三局医院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进行干预,对比2组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尿失禁程度及前列腺症状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下尿路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漏尿次数评分、漏尿量评分、I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漏尿次数评分、漏尿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在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下尿路症状康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减轻下尿路症状,改善尿失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骶四针”联合盆底磁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的68例PSU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盆底磁刺激治疗,治疗组给予“骶四针”联合盆底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平均24 h漏尿次数、盆底肌肉肌力分级测试(GRRUG)、盆底表面肌电、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平均24 h漏尿次数和ICI-Q-SF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RRUG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电Ⅱ及得分、肌电Ⅰ及得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肌电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电Ⅱ得分、肌电Ⅰ及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四针”联合盆底磁刺激可减少PSUI患者漏尿量和漏尿次数,提升患者的控尿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升Ⅱ类肌电信号最大值,增强快肌收缩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Kegel锻炼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漳州市第二医院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开展阴道哑铃+Kegel锻炼,观察组开展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Kegel锻炼。对比两组盆底肌力、尿动力学指标、压力性尿失禁次数以及评分、性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力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盆底肌力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更高,残余尿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尿失禁次数、ICIQ-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失禁次数为(1.20±0.25)次、ICIQ-SF评分为(4.02±0.1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68±0.28)次、(6.69±1.08...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悬吊运动训练结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悬吊运动训练。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盆底肌功能、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I-QOL)等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1 h尿垫试验漏尿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盆底肌功能、I-QOL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低于对照组(P<0.01),盆底肌功能、I-QOL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悬吊运动训练结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显著改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肌功能,降低漏尿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优于单纯的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与电刺激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采用非手术治疗的SUI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单号纳入电刺激组、双号纳入生物反馈组,每组各30例。电刺激组患者采用电刺激方法治疗;生物反馈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效果明显,但生物反馈组患者的1 h尿量试验漏尿量明显低于电刺激组(P<0.05)。且SUI轻度、中度的比例明显高于电刺激组(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I-QOL(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评分均明显升高,但生物反馈组患者的I-QOL评分明显高于电刺激组(P<0.05);生物反馈组患者的改善率明显高于电刺激组(P<0.05)。结论:对女性SUI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或电刺激均能有效改善其SUI症状及生活质量,但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效果优于电刺激效果。  相似文献   

15.
阴道内电刺激治疗女性尿失禁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阴道内电刺激盆底肌群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 32例女性尿失禁患者分为压力性尿失禁组(n=12)和急迫性尿失禁组(n=20).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内功能电刺激,两组患者的治疗频率分别为10~15 Hz和50~100 Hz,治疗持续8周后进行临床随访.依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尿日记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8周后临床随访发现.压力性尿失禁组中,8例(66.7%)尿失禁症状消失,4例(33.3%)症状改善;急迫性尿失禁组中,2例(10.0%)尿失禁症状消失,15例(75.0%)症状改善,3例(15.0%)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除3 d总排尿量之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排尿日记和ICI-Q-SF评分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阴道内电刺激盆底肌群能显著改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郑世满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370-1371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盐酸米多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96例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的门诊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盐酸米多君)48例,对照组(盐酸米多君)48例,治疗30d,采用尿垫试验漏尿量、最大尿道闭合压及Cullen标准分度评定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尿垫试验漏尿量、最大尿道闭合压分别为(2.6±0.9)ml、(65.2±8.9)cmH2O(1cmU2O≈0.098kPa),对照组分别为(4.2±1.6)ml、(48.6±12.2)cmH:O;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ullen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0.01)。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盐酸米多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早期尿控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将5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25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盆底肌锻炼(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盆底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前列腺癌患者的平均漏尿量和重新恢复控尿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h的漏尿量对比差距较小(P0.05),观察组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2周、12周和24周时的漏尿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重新恢复控尿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采用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具有较好尿控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透明质酸钠联合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肿瘤术后由灌注化疗药物引起的膀胱炎, 观察其疗效。方法: 44例膀胱癌术后因行化疗药物灌注引起化学性膀胱炎患者,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各22例, 对照组单独给予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治疗组给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服用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治疗4周后, 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24 h内排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膀胱区疼痛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在改善平均24 h内排尿次数和膀胱区疼痛次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 2组在改善平均24 h内尿急次数和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24 h内平均每次排尿量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明质酸钠联合索利那新治疗由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引起的化学性膀胱炎, 能明显减轻膀胱刺激症状, 增加膀胱容量, 减轻患者痛苦, 其疗效优于单用索利那新。  相似文献   

19.
李耀宗  李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73-74,76
目的通过分组疗效对比为琥珀酸索利那新在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将60例良性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琥珀酸索利那新组)、对照组(安慰剂)各30例,观察术后膀胱OAB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膀胱痉挛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两组膀胱冲洗转淡、拔管、每日排尿次数、排尿量以及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为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理想药物,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合并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未经治疗且无严重BOO的BPH患者105例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随机分成Ⅰ、Ⅱ两组,Ⅰ组(n=50)单用坦索罗辛(0.2 mg,每晚),Ⅱ组(n=55)联合服用坦索罗辛(0.2 mg,每晚)和索利那新(5 mg,1次/d)。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s score,IPSS)、生活质量评估(quality of life,QOL)、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pmtom score,OABSS)、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 以及24 h排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和尿潴留次数为评估指标,观察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服药12周后,可评价病例97例;两组治疗前后IPSS、QOL、Qmax及24 h排尿次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Ⅱ组治疗后OABSS评分以及储尿期症状(尿急、尿频、急迫性尿失禁)明显优于Ⅰ组[(4.82±1.15 vs. 9.27±2.10)、(3.31±0.18 vs. 6.82±2.15)、(8.02±2.15 vs. 10.13±2.07)、(0.50±0.13 vs. 2.03±0.87),P<0.05],而Qmax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81±2.56 vs. 16.04±3.26,P >0.05);两组均未发生尿潴留,不良事件发生率Ⅰ组为4.3%、Ⅱ组为8.0%。结论: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能有效并安全地缓解BPH所合并的OAB症状,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