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性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常见急症。无论急性期或恢复期的AMI病人.常因排便用力而诱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甚至有因此而发生猝死。本总结我院自1990年以来.住院期间发生的老年性AMI因便秘用力解大便而致猝死12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常见急症。无论急性期或恢复期的AMI病人,常因排便用力而诱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甚至有因此而发生猝死者。本文总结我院自1990年以来,住院期间发生的老年性AMI因便秘用力解大便而致猝死12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青年急性心肌梗塞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1980~1986年收治的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塞(AMI)30例(30/354,8.5%),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5.2岁。AMI的诊断按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确定。28例有明显冠心病易患因素,其中高血脂17例,高血压14例,吸烟24例,糖尿病6例,家族史3例;由病毒性心肌炎及风心伴房颤引起者各1例。梗塞部位为前间壁8例,下壁7例,广泛前壁6例,前壁4例,高侧壁3例,前壁+下壁2例。25例有明显诱因,主要为剧烈活动、劳累、大便用力、饮酒及情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国际上常将急性心肌梗死(AMI)分为5型:1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2型继发性AMI;3型猝死型AMI;4型冠状动脉介入相关AMI;5型冠状动脉搭桥术相关AMI。但迄今众多报道涉及的是1型AMI,对于2型AMI相关临床特点认知甚少,现就此进行大样本对照分析。受试对象为20 138例AMI住院患者,女性居少,年龄71~75岁。其中1型AMI占88.5%,2型AMI 7.1%,多存活出院。人均随访1年,在校正混杂影响因素及变量等后观察分析比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首次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死亡危险大于非糖尿病患者。有人认为AMI面积是存活最重要的指征。本文研究糖尿病患者AMI面积是否大于非糖尿病患者。 据报道,在前壁和下壁AMI时,QRS积分系统与尸检估价的AMI面积高度相关,并与动脉造影和闪烁摄影估价的左室射血分数高度相关。本研究回顾了1978—1980年间入院的192例诊断为糖尿病和AMI的患者。诊断AMI至少符合下列三项:①出院诊断为AMI;②心电图(ECG)示穿壁性AMI,且首次出现Q波;③肌酸激酶水平>130IU;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特点。方法:AMI患者年龄≥70岁的被确定为AMI高龄组,共134例;<70岁的为AMI对照组,共152例。通过对首发症状、心电图改变、主要并发症和病死率、病死原因分析,总结出高龄老人AMI的临床特点。结果:高龄AMI组和AMI对照组比较,典型心前区疼痛发生率(53.7%) 显著减少(P<0.01),无Q波梗塞和心肌再梗塞显著增加,而右室梗塞显著减少(P均<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多(P<0.01),特别心是律失常和心力衰竭(P<0.01),心源性休克亦明显增多(P<0.05);死亡率(31.3%) 较AMI对照组(10.5%)显著增加(P<0.01)。结论:高龄老人AMI心前区疼痛症状多不典型,无Q波梗塞和心肌再梗塞发生率高;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并为常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部分老年人有关急性心肌梗死(AMI)知识现状与心血管疾病知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后随机抽样调查2314例60岁以上老年人有关AMI的知识现状。结果68.34%的人知晓AMI的最常见症状;76.62%的人知晓至少一个次常见症状。32.62%的人知晓AMI的再灌注疗法;43.26%的人知晓硝酸甘油是AMI发作时的急救药物;42.17%的人知晓自己和80.6%的人知晓他人发作AMI时要呼叫120或999。高龄、经济收入高、有医疗保险、受教育水平高、独居和有心血管疾病经历的人具有较多有关AMI的知识。结论老年人缺乏AMI主要症状的有关知识,公共健康教育应提高老年人群有关AMI知识水平,尤其是弱势人群。  相似文献   

8.
静息心率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AMI患者110例进行RHR测定,以40例体检无异常发现者作为对照,分析RHR与AMI的梗死面积、并发症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AMI组RHR显著高于正常人(82.8±12.4次/分vs71.8±10.4次/分,P<0.001);不同梗死面积的患者间RHR差异显著(F=6.393,P<0.01),RHR随梗死面积的增加而增快;合并心力衰竭或休克的AMI患者RHR显著高于无合并症者(P<0.05或0.001);RHR增快(≥80次/分)的AMI患者射血分数低于RHR正常(<80次/分)者(P<0.01);住院期间死亡患者RHR亦显著高于病情好转及治愈者(t=3.995,P<0.001),其中RHR≥90次/分的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RHR<90次/分的AMI患者(χ2=25.521,P<0.005)。结论RHR与AMI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关系,可作为评估AMI病情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脑梗塞(CI)临床上并非罕见,AMI后CI的发生常促使AMI病情恶化,明显增加AMI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本文对8例AMI并发CI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防治对策.1 临床资料1994年3月至1997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186例中,并发CI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29—81岁,平均63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死率的关系,为AMI预后提供预测。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4年6月226例AMI患者进行随访(平均417d)以确定其转归,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总数,有关病史及治疗措施。结果白细胞总数与AMI病死率相关,随着白细胞数的增加,AMI病死率持续增加(P<0.01)。当白细胞数>1.10×1010/L时,AMI病死率是≤8.0×109/L时的2.5倍(P<0.01),0.81~1.10×1010/L时的1.8倍(P<0.05)。结论白细胞总数与AMI病死率有关。  相似文献   

11.
《内科》2017,(2)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AMI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首次排便时间、排便状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便秘、过度用力、大便硬结、焦虑抑郁的发生率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平均时间为(2.26±0.34)d,对照组为(2.63±0.4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能有效预防AMI患者发生便秘、改善便秘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脉压对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预测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脉压 (P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于 1991年 8月对山东省中老年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基线调查 ,对AMI事件的发病进行随访登记。到 1999年底 ,110 0 8例中老年人共发生AMI 117例 ,应用Cox回归分析PP对AMI的预测价值。结果 :AMI患者的PP均值[5 8.4 2mmHg(1mmHg =0 .133kPa) ]明显高于非AMI者的PP均值 [(5 0 .0 4mmHg) ,(P <0 .0 1) ]。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 ,老年人PP每增加 10mmHg ,AMI危险增加 2 9.8% ;在每一舒张压水平 ,PP每增加 10mmHg ,AMI危险增加 2 5 .7% ,但不独立于收缩压。中年人PP不是AMI的预测指标 ,而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则是。老年人PP≥ 5 0mmHg者患AMI危险为PP 4 0~ 4 9mmHg者的3.2~ 3.3倍 ,校正舒张压后依然如此 ;PP <4 0mmHg者AMI危险有增高的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PP为老年人AMI新的预测因子 ,但不独立于收缩压。中年人AMI危险主要与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相关。②老年人PP≥ 5 0mmHg应作为AMI危险的界值 ,且PP 4 0~ 4 9mmHg时AMI的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河北省深泽县气温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2018年9月就诊于深泽县医院的AMI病例,调取深泽县气象台研究期间每日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当日温差以及前2日的温差。比较AMI发病日、AMI频发日以及不同性别和年龄AMI发病日与无发病日的气温差异。建立多元回归分析的模型,分析气温变化与AMI发病的相关性。 结果: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深泽县医院累计收治AMI患者181例,其中男性139例,女性42例,≥65岁的患者98例。研究期间共计638 d,有AMI发病天数为147 d,无发病天数为491 d。AMI发病当日低温和平均温度低于无发病日(P<0.05)。AMI频发日当日高温、当日低温和当日平均气温低于非频发日(P<0.01)。男性AMI发病日前2日温差低于无男性AMI发病日(P=0.015)。女性AMI和老年AMI发病日与无女性AMI发病日当日温度、前1日温度和前2日温度均无明显差异(all P>0.05)。年轻AMI发病日当日高温、当日低温、当日平均气温和前2日温差明显低于无年轻AMI发病日(all P<0.05)。根据模型建立的多元线性方程为:y=0.196-0.003x2-0.022x4,b0=0.196,b2= -0.003,b5= -0.022,经检验,偏回归系数- 0.003,-0.022的P值分别为0.042和0.021,按α= 0.05水平判断显著性意义。 结论:AMI发病与气温因素相关,年轻AMI和男性AMI患者受气温因素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AMI组52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0例,对照组20例。取血测定M-CSF、单核细胞计数并比较各组之间水平的差异及2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在AMI组观察2个指标与AMI患者受累室壁病变程度及院内心脏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1.血清M-CSF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核细胞计数在AMI组与其余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CSF与单核细胞计数在AMI组呈明显正相关性(γ=0.446,P<0.01)。3.在AMI患者中未通组M-CSF与室壁运动记分有明显正相关性(n=24,γ=0.658,P<0.01)。M-CSF水平在发生心脏事件组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SF在广泛前壁AMI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M-CSF、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与AMI关系密切,且M-CSF水平可以间接反映AMI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感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指标中炎症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有明确感染症状或检查证据的AMI患者79例,设为感染AMI组;将明确无感染证据的AMI患者80例,设为非感染AMI组;将有明确感染证据而未发生AMI的患者80例,设为感染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CD41/CD61(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 GP Ⅱb/Ⅲa受体)的表达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51例AMI患者外周血CD41/CD61,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AMI患者血清CRP的系列变化值,取其峰值.AMI患者入院时按心功能分为AMI 1组(Killip Ⅰ、Ⅱ级,27例)和AMI 2组(KillipⅢ、Ⅳ级,24例).对AMI患者进行随访.结果AMI患者的CD41/CD61表达及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 2组的CD41/CD61表达及CRP峰值水平显著高于AMI 1组(P<0.05或P<0.01);血小板的变化在上述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患者外周血CRP峰值与CD41/ CD61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r=0.754,P<0.01).AMI组中心脏事件者(15例,包括随访1年内的再发AMI、再住院行心肌血管重建术、住院期间及随访期内的心源性死亡者)与随访1年内无心脏事件者(36例)相比, CD41/CD6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血小板被激活,且其活化程度与患者心功能状态有一定关系,CD41/CD61激活与炎症因子CRP有相关性,血小板激活及炎症因子可能都是影响AMI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7年至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25岁以上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病死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的北京市出院病人信息系统。AMI住院病死率指住院期间因AMI死亡的患者占所有AMI住院患者的比例。结果:2007年至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25岁以上人群因AMI住院者共35 335例,其中男性占68.2%。3年中AMI患者平均住院病死率为10.0%,女性为14.3%,高于男性的7.9%(P<0.001)。在二级医院住院的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高于三级医院者(11.4%比9.0%,P<0.001),中医医院高于西医医院者(17.5%比9.5%,P<0.001)。ST段抬高AMI患者住院病死率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9.4%比8.4%,P<0.001)。住院期间未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的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接受该治疗者(14.4%比1.9%,P<0.001)。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北京市AMI年龄标化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0.7%、9.8%和9.4%,3年间下降了12.1%,男女两性分别下降了11.1%和10.7%。结论:目前北京市AMI住院病死率仍然较高,但近3年来逐年下降,提示北京市AMI住院期间救治水平总体提高。不同特征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AMI的住院治疗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血清第10号染色体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2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依据预后状况将AM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84)和预后不良组(n=40),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24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所有受试者血清PTEN、GSK-3β水平进行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对AMI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查;比较各组血清PTEN、GSK-3β水平及心功能;Pearson相关性分析AMI患者血清PTEN、GSK-3β水平与心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TEN、GSK-3β对AM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组患者PTEN水平显著降低(P<0.05),GSK-3β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随着Killip分级的增加,AMI患者血清PTEN水平逐渐降低(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AMI)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6月—2011年7月我院治疗的80例AMI合并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对AMI合并MODS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AMI合并MODS患者衰竭器官对患者预后影响的顺序为中枢神经系统>肺>胃肠>肾脏>心脏;且发生3个器官衰竭最为多见,病死率为71.43%。结论临床在治疗AMI合并MODS患者时尽早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77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77例为对照组。对AMI患者出院后随访,记录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时间为24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YKL-40、sTNFR1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AMI患者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YKL-40、sTNFR1水平和LVEDD、LVPWT显著升高,LVEF显著降低(P<0.05)。随着AMI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清YKL-40、sTNFR1水平逐渐升高(P<0.05)。AMI患者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LVPWT呈正相关(P<0.05)。AMI患者YKL-40高水平组、sTNFR1高水平组的预后不良发生率均高于低水平组(P<0.05)。多因素COX分析表明,心肌梗死类型、梗死部位与血清YKL-40、sTNFR1水平是影响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心功能和预后不良的发生相关,可能是评估AMI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