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科 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3月用凯时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为主要的下肢缺血性疾病12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5例。年龄 55岁~ 76岁 ,平均68.5岁。病程 1月~ 32月。左、右下肢各 6例。临床症状主要为患肢发冷、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其中肢端溃疡 2例。 12例病人均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4例病人伴动脉搏动消失。1.2 无损伤检查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作下肢动脉压测定和计踝 /肱指数 (A/BI)。全组病人治疗前同侧下肢相邻部位或双侧肢体对应部位动脉压力差均 >2 0mmH…  相似文献   

2.
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总结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人工血管搭桥术的治疗及护理经验,认为积极妥善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使病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人工血管搭桥术有充分的认识,从而积极认真地配合手术及术后抗凝治疗。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经验显示,人工血管搭桥术是重建患肢血液循环通道的有效方法,动脉造影是选择正确重建手术方式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及价值。方法用PHILIPS5500及IE33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L11~3MHz,对3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二维图像、患者下肢动脉的内径、是否有斑块形成、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及频谱特征。结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二维显示管腔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充盈缺损,管腔狭窄处彩色血流变细、血流加快,可见多彩镶嵌血流,完全阻塞时血流中断,信号消失不能显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无创伤,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硬化闭塞症、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按照个体化原则,采用单一的动脉旁路重建术、序列式动脉旁路重建术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动脉旁路重建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5例.结果 随访6个月至3年,25例患者肢体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原溃疡面愈合.4例足趾干性坏疽,截趾后创面2~4个月愈合,2例移植物在术后6个月内闭塞,但肢体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本组无重要脏器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移植物通畅率92%(23/25),治愈率100%.结论 按照个体化原则,选择单一动脉旁路重建术、序列式动脉旁路重建术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动脉旁路重建术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E—MRA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临床拟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进行CE—MRA检查.并使用MIP等后处理方法分析。结果:24例MRA检查成功,本组患者显示右侧髂外动脉闭塞2例.腹主动脉狭窄2例,闭塞2例;股动脉狭窄4例,闭塞2例;胴动脉狭窄5例,小腿动脉狭窄3例,闭塞4例。其中1例由于患者不配合导致检查失败。结论:利用CE—MRA可直观、全面的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一种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蓓  黄梅  于国涛 《职业与健康》2002,18(9):128-129
我院血管外科自1998~2001年应用巴曲酶(Batroxobin由日本东菱公司生产,以下称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35例,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7例,年龄在52~84岁之间,平均68岁。均经血管多普勒检查、血管造影及核磁共振检查,证实为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其中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2例,合并陈旧性脑梗塞4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9例,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35例,静息痛者13例,慢性缺血性溃疡6例,足趾坏死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足的血管介入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明确护理重点及最佳护理方式。方法对68例,81条下肢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足的血管介入术的患者从术前、术后到出院实施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护理指导。结果经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68例、81条下肢均未截肢,症状缓解,顺利康复出院。随访1年,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复发,4例因糖尿病足接受截肢手术,1例因其他原因死亡。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介入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总结1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测量踝肱指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的临床应用,可降低患者的检查费用,减少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的依据。结论通过必要的心理护理指导,减轻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做好健康宣教,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病程进展,减少患肢截肢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肿瘤标志物检测与肺癌诊断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 1- 1的检测对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 ,及对鉴别病理类型起到帮助作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6 2例肺癌患者 ,男 4 2例 ,女2 0例 ,年龄 32~ 79岁 ,平均 5 5 .4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细胞学检测确诊。病理类型 :鳞癌 2 2例 ,腺癌 2 8例 ,小细胞肺癌 12例。按TNM法分期 ,I、II期 18例 ,III期 2 0例 ,IV期 2 4例。对照组为经检查排除肺癌的肺良性病变患者 ,共 4 5例 ,男 2 8例 ,女 17例 ,年龄 18~ 72岁 ,平均 5 3.3岁。1.2 方法1.2 .1 试剂来源及正常值 血清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动脉旁路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腔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患肢畅通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0.6)h、住院时间(9.3±2.5)d及术后ABI指数(0.54±0.1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3.2±0.7)h,(16.0±8.2)d,(0.47±0.1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腔内介入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术后患肢血运,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64排CT血管成像(CT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14年至2015年期间入院,分别给予患者64排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与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同时分析CTA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血管病变分布情况.结果:CTA狭窄或闭塞血管检出率与多普勒超声比较,明显较高,其轻度狭窄符合率、中度狭窄符合率、重度狭窄符合率以及闭塞符合率均明显较多普勒超声高,P<0.05;CTA诊断中腘动脉、股动脉、髂动脉、腹主动脉及小腿动脉占比分别为31.48%、27.78%、15.74%、12.04%及12.96%.结论:64排CT血管成像(CT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文章回顾性分析206例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相关护理经验,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措施.实施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但仍需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及护理水平,可减少死亡或残疾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观察治疗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45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置入治疗并进行护理以及术后定期复查,了解术后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本组45例老年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再通43例,再通率95.55%,再通患者术后0.5、1、2、3年血管开通率分别为95.02%、86.78%、78.35%、67.26%。结论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实施支架介入治疗有效。术后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睡眠明显好转。故术前加强患肢护理、术后加强并发症观察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促进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患者临床获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多发生于大、中动脉。哪些人群容易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通常发生于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患者明显比女性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下陂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戍像检查,重建分析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曲面重建(CPR)。结果:其中腹主动脉狭窄4例,髂动脉狭窄6例,股动脉狭窄狭窄8例,闭塞3例;小腿动脉狭窄7例,闭塞2例。全部患肢均存在股动脉以下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可以直观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一种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64-MSCTA)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2月期间在该院血管外科诊断为下肢ASO,并行64-MSCTA检查的60例住院患者病例资料和图像质量,依据下肢动脉及静脉显影分级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估,探讨64-MSCTA下肢动脉成像技术的扫描和重建技巧。结果 60例64-MSCTA均获得较满意的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能够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结论 64-MSCTA在观测下肢血管分级、狭窄部位及临床分型等方面,具有与下肢动脉DSA相同的检查效果,可作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的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属于下肢缺血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以往外科手术实施动脉重建是主要措施[1]。但总体效果不理想,往往最终难逃截肢厄运。干细胞移植技术,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2002年国际上首次报道应用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2]。我院2004年5月~2006年5月,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ASO患者11例,共14条患肢。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ASO患者11例,共14条患肢。男9例,12条患肢;女2例,2条患肢。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8±12)岁。病程5~30年,平均(…  相似文献   

18.
刘蒙  熊江 《大众医学》2009,(9):25-25
下肢动脉闭塞症(简称ASO)是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慢性动脉闭塞.是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胭动脉等大、中型动脉,可造成严重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行走时疼痛、患肢苍白发凉、动脉搏动消失.患肢远端若发生缺血性坏死,常不得不截肢。据统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截肢率为3%~5%,合并糖尿病时,截肢率可高达2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近期疗效,探讨其治疗经验.方法 42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其中行单纯球囊扩张术16例(髂动脉4例、股胭动脉3例、膝下动脉9例),行球囊扩张支架术26例(髂动脉17例、股胭动脉9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髂动脉21例介入治疗全部获得成功;股胭动脉9例介入治疗获得成功,另3例介入治疗失败行动脉旁路转流术;膝下动脉6例介入治疗获得成功,另3例介入治疗失败,其中1例患者行踝关节上截肢术,2例继续保守治疗.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6.1±2.1)个月,2例股浅动脉行单纯球囊扩张术患者6个月后再次出现狭窄,行内置支架术,症状消失.结论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近期疗效满意,其长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20.
CCR5 △ 32、CCR2b 6 4I和SDF1 3’A是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及复制相关的 3个主要抗性等位基因 ,它们与HIV感染、艾滋病病程进展有关。其中CCR5 △ 32突变是最重要的抗感染因素 ,其纯合子个体对HIV 1R5株感染有保护作用 ,CCR5 △ 32突变杂合体、CCR2b 6 4I及SDF1 3’A纯合体可显著延缓AIDS的发病进程。Wang等[1] 率先研究了中国 8个民族健康人群的CCR5△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基因突变率 ,发现中国人群的CCR5 △ 32等位基因的遗传突变频率极低 ,而CCR2 6 4I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