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泪膜干扰对角膜表面像差与眼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泪膜干扰对角膜表面像差与眼像差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0例近视患者60只眼,0.5%盐酸丁卡因对散瞳状态眼泪膜进行干扰.ORBSCANIIz系统获取角膜表面高度计算角膜像差.Zywave系统获取眼像差。结果(1)角膜前表面像差增大(P=0.023);(2)眼像差,离焦增大(P=0.020),球差增大(P=0.000),叶形像差增大(P=0.000),散光增大(P=0.361),彗差减少(P=0.267)。结论泪膜干扰破坏泪膜的稳定性与均一性,导致角膜像差与眼像差增大,眼视觉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通过观察学龄期儿童低、中、高度近视患者的波前像差,特别是高阶像差的分布及变化,以进一步了解波前像差与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学龄期儿童近视患者180例360眼,年龄8~16岁,平均年龄为(11.8±2.5)岁.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进行散瞳验光,主客观验光测量屈光状态,根据等效球镜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和机械刀辅助的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术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病人11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S-LASIK的54例病人(54只眼)和行SBK术的58例病人(58只眼),其中每例病人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只眼。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利用眼前节全景仪(Pentacam HR)测量病人角膜前表面的高阶像差(主要包括总的高阶像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及球差),高阶像差的描述采用Zernike多项式表示。结果 FS-LASIK组和SBK组术前病人在年龄、等效球镜度数(SE)、角膜前表面各高阶像差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组术后3个月的角膜前表面总的高阶像差和球差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水平及垂直彗差较术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58和0.325)。SBK组术后3个月角膜前表面总的高阶像差、球差(P<0.001)及垂直彗差(P=0.001)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平彗差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FS-LASIK组和SBK组在术后3个月时的总的高阶像差、水平慧差及球差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87、0.373和0.063),然而两组之间的垂直彗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LASIK:(-0.03±0.48) μm,SBK:(-0.21±0.42) μm;P=0.030]。结论 FS-LASIK术组与SBK术组在角膜前表面的总高阶像差、水平慧差和球差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FS-LASIK术后3个月的角膜前表面垂直彗差显著低于SBK组,可能表明在对称性、偏中心、倾斜等方面,飞秒激光制瓣优于机械板层角膜刀制瓣。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角膜切口位置与术后手术源性角膜高阶像差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上海市邮电医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94例(94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A组患者在颞侧10点钟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在角膜上方12点钟位行手术切口。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行角膜波前像差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3个月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B两组患者Z(3,3)分别为(0.37±0.32)μm、(0.98±0.35)μm,Z(4,2)分别为(0.03±0.02)μm、(0.08±0.0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高阶像差(0.77±0.26)μm,B组(1.14±0.3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B两组患者Z(3,3)分别为(0.19±0.03)μm、(0.97±0.39)μm,Z(4,2)分别为(0.03±0.03)μm、(0.08±0.0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高阶像差(0.56±0.17)μm,B组(1.37±0.6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透明角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上方12点钟位切口,颞侧10点钟位切口的术后手术源性角膜波前像差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矫正近视对角膜像差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在笔者医院屈光门诊分别实施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患者各200例;接受SMILE手术者为观察组(A组);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为对照组(B组);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高阶... 相似文献
9.
自从1998年Trokel等成功地进行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以来,越来越多的近视患者通过准分子激光手术摘除了眼镜,获得了良好的视力,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视觉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技术、新方法也不断地应用于屈光手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作为当今的主流手术,由于角膜瓣的制作及术后愈合可能导致新的像差的产生而影响术后的视觉质量,使得患者的满意度下降。本文现将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与传统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对LASIK术后像差影响的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并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眼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就诊并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EK为治疗组,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为对照组,各25例50只眼,对术前、术后1、3、6个月进行视觉质量评价。结果 2组术后屈光度数及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的高阶像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EK和LASIK都会使眼高阶像差不同程度地增加,LASEK的增加幅度小于LASIK。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修正Kappa角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LASIK)治疗近视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12月解放军总医院激光近视治疗中心就诊的符合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308例538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修正Kappa角LASIK手术组(观察组)199例350眼,行未修正Kappa角LASIK手术组(对照组)109例188眼。观察2组视力恢复情况、手术前后像差变化及手术后像差增加值。结果观察组术后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球差(Z40)、慧差(Z3-4)和对照组术后RMSh、Z40、Z3-1、Z3-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Z40、Z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近视程度RMSh、Z40术后像差增加值和观察组Z3-1术后像差增加值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度近视三叶草(Z3-1)、Z3-1中度近视Z3-1、Z3-1和高度近视Z3-1术后像差增加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修正Kappa角的LASIK术可以降低近视患者术后水平彗差,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波前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波前像差引导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在中低度近视眼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中低度近视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62例接受波前相差引导Lasik手术的患者,B组为64例接受波前像差引导Epi-lasik手术治疗的患者,对2组患者术后2周、1、3、6个月复查裸眼视力、屈光状态、高阶相差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术后各时期高阶相差均高于术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高阶相差值逐渐减低,但各时期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术后各时期高阶相差均高于术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高阶相差值明显增高,术后1、3、6个月高阶相差值逐渐减低,各时期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患者比较术后2周A组裸眼视力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不同时期屈光度(等效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6个月不同时期高阶相差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波前相差引导Epi-lasik较Lasik提高视力慢,但手术引入的高阶相差增幅低,术后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MC)对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对100例(100眼,均选左眼)患者进行PRK手术,等效球镜约在-1.00 D~-6.00 D。其中MMC组50例50眼行PRK,术后将浸有0.02%丝裂霉素C棉片,浸润角膜中央切削区,持续时间约10~15s,后用10~20ml复方氯化钠液冲洗;对照组,50例50眼行PRK,术后仅用复方氯化钠液水冲洗。两组患者术后均戴同一型号强生牌隐形眼镜,用同一组PRK术后常规眼药滴眼,并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由同一医生在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情况及Haze评分。结果不同时间MMC+PRK组和PRK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3~6个月,MMCA组Haze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0.02%丝裂霉素C溶液使PRK术后切削区增生的角膜基质细胞减少,减轻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有效的抑制Haze的形成,维持和促进PRK术后角膜的光学透明性,增强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LASEK术后角膜上皮瓣活性雾状角膜混浊(haze)发生的影响,前瞻性选取50例(100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患者术前等效球镜值(spherical equivalent,SE)为-1.37D~-6.00D,平均-4.09±2.12D;术眼按度数分为A、B两个组,轻度近视(<-3.00D)40眼为A组,中度近视60眼(-3.00D~-6.00D)为B组。按照乙醇作用时间不同,将A组再分为A_1(15s)、A_2(25s)组各20眼;将B组再分为B_1(15s)、B_2(25s)组各30眼。随访12个月,观察并分别比较不同乙醇作用时间组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 acuity,UCVA)、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及haze程度。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UCVA,A_1组明显高于A_2组,B_1组明显高于B_2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角膜荧光素染色比较,A_2组评分高于A_1组,B_2组评分高于B_1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较,A_1组比A_2组恢复快,B_1组比B_2组恢复快,差异有显著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像差的变化,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44例(44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22眼)实施巩膜隧道切口(5.5mm)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22例(22眼)实施巩膜隧道切口(3.0mm)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设同龄正常晶状体眼22例(22眼)为对照组。分别采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对照组波前像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实验组间、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间高阶像差的差异。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A组和B组之间高阶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阶像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像差较正常晶状体眼增大,白内障超声乳化和小切口囊外摘除两种手术方式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修复中的作用。方法行LASEK手术的患者80例(156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77眼,对照组40例79眼。治疗组LASEK术中在角膜面滴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然后佩戴角膜接触镜,手术后每天滴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4次,7 d;对照组每天使用0.3%右旋糖酐羟丙甲基纤维素滴眼液4次,共7 d。两组均同样使用艾氟龙眼液及抗菌药物。比较手术后1,3,5,7 d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角膜刺激症状并评分。1,3,6个月角膜Haze程度。结果治疗组手术后1,3 d角膜刺激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后1 d角膜上皮愈合分别为23,11眼(P<0.05),手术3 d后分别为32,18眼(P<0.01);角膜Haze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可以明显促进LASEK手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缩短手术后上皮愈合时间,减轻角膜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Photore-frective Keratectomy)是目前国际上矫治屈光不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治疗近视有安全、有效、预测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传统LASIK矫正近视术后6个月时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将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69例(138眼)作为试验组,行传统LASIK的近视患者69例(138眼)作为对照组,按屈光度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3组,各23例(46眼).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视力和波前像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组、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视力在1.5~2.0者分别为55眼(39.86%)、22眼(1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6个月,试验组高阶像差的RMS值(RMSh)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个月,试验组低度近视Z6和Z12较对照组低,中度近视Z6、Z7和Z12较对照组低,高度近视Z6和Z12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后较传统LASIK有更好的裸眼视力.波前像筹引导的LASIK在矫正高阶像差尤其是三阶和四阶像差方面较传统LASIK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0,(12)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变化。方法对虹膜定位成功后行CustomvueTM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患者154眼,按等效球镜分为低度(0.00~-3.00D,43眼)、中度(-3.25~-6.00D,75眼)、高度(-6.25~-9.00D,36眼)近视三组,采用眼前节全景仪分别测手术前、术后1、3、6个月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在低、中度近视组中,术后各时间段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值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在高度近视组中,术后1、3个月时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6个月时这两项指标较术后1个月时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不影响低、中度近视患者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而在-6.25~-9.00D的近视患者中这两项指标可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