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年来关于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多种造模方法和行为学、组织形态学及神经生化指标等观测指标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为今后实验临床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优势突出,但所选择的频率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2000年以来不同频率电针治疗VD的实验研究结果总结发现,不同频率电针治疗本病均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中医药治疗VD的实验研究越来越深入,在造模方法、实验指标选择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现将近年来有关进展综述如下。1常用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检测指标常用的拟VD模型有双侧颈总动脉(CCA)阻断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是中风后的常见症状,中风患者发生痴呆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反复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或其他原因的多发性梗死,导致脑室扩大,皮质萎缩,使相应传导破坏,逐渐出现皮质下痴呆。临床表现为多发于50岁以上,有过多次卒中病史,早期表现为近事记忆力减退,工作能力下降,逐渐出现分析综合能力和理解能力下降,有一定的自知力,严重时智能极度衰退,生活不能自理。笔者于2008年7月~2010年7月采用主要病灶侧头部穴位电针治疗本病5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皮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分为头皮电针治疗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采取头皮电针治疗,对照组仅采取西药奥拉西坦静滴治疗,比较治疗1个月后2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评分。结果治疗组MMSE、HDS评分提高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头皮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2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将45例VD患者按HD8评分不同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西药尼莫通组。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后HDS、主要症状、ADL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DS、主要症状、ADL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电针组效果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有助于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度体征。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以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理认识为基础,结合实验室检测手段,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中医药治疗VD的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日渐增多.笔者拟从相关生化指标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针刺、电针和血管性痴呆、多发梗塞性痴呆、痴呆等为主题词,检索Cochrane痴呆组、临床试验资料库、Cochrane补充医学资料库、Cochrane图书馆中心数据库、MEDLINE、EMBASE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20种中医杂志及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鉴定的相关文章、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检索.结果:5个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均为较高质量研究,纳入例数共308例,整体功能汇总OR 5.64(95%CI 2.87 to 11.09),HDS评分汇总OR 6.07(95%CI 3.76 to 8.38).结论:目前有限的纳入研究显示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对改善整体功能和认知功能较对照组有效,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使证据强度更高.对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其他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尚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刘洋 《河北中医》2003,25(11):868-872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on,VD)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 (WHO)已将VD列为 2 1世纪的重点研究项目。目前 ,国际上对VD尚缺乏治疗或控制疾病进展具有肯定效果的药物 ,探索非药物疗法治疗VD已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近年来 ,针灸的相关研究报道逐渐增多 ,现将近 1 0年针灸治疗VD的研究综述如下。1 体针治疗黄文川等[1 ] 开展针刺对 3 1例多发性脑梗死痴呆 (MI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 0 潜伏期的研究。方法 :选取百会、神庭、风池、神门、大钟作为针刺主穴 ,配以丰隆、太冲、…  相似文献   

10.
卢巧喜 《河北中医》2014,(3):473-476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一种由各种脑血管病(缺血、出血、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组获得性严重认知功能缺陷或衰退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除了神经系统定位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外,还有执行能力、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语言、视觉空间认知能力、人格的认知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1.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进行了临床观察。在对46例VD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年龄、病程、发病次数、病情程度与疗效的关系较为密切(P〈0.01),而性别等对疗效的影响则不显著;同时还发现电针对VD有确切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2.61%),其效果要优于西药莫地平组(52.17%),P〈0.05。  相似文献   

12.
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中医证候积分表(SDSV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根据MMSE、ADL、SDSVD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76.7%、30.0%、33.3%;对照组分别是30.0%、0.03%、10.0%,两组MMSE、ADL、SDSVD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随访,根据MMSE、ADL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60.9%、34.8%;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34.8%、21.7%。两组MMSE、ADL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是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中医证候积分表(SDSV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根据MMSE、ADL、SDSVD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76.7%、30.0%、33.3%;对照组分别是30.0%、0.03%、10.0%,两组MMSE、ADL、SDSVD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随访,根据MMSE、ADL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60.9%、34.8%;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34.8%、21.7%。两组MMSE、ADL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是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赖新生  江钢辉 《中医杂志》1997,38(6):340-343
将46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配对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针刺组)。观察治疗前后HDS、FAQ、CCSE的评分值,SOD、LPO、GSH—Px、血脂和NO等含量以及EEG、TCD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电针组有效率为52.2%,总有效率为8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0%和47.8%(P<0.01);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0.01),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提示电针治疗VD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对VD的近期智能康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玉英  陈兴华 《光明中医》2013,(11):2445-2447
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asular dementia,VD)的实验研究概况,中医药在调节神经递质代谢、清除自由基、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影响基因表达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指出当前中医药实验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中医药在今后防治VD方面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电针配合汤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 90例患者按病情轻重随机分为治疗组 (电针配合汤药 )和对照组 (口服西药 )治疗 2个月 ,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说明电针配合汤药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泰  陆晖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8):511-512
综述了近 10年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主要是在病因病机的理论探讨、临床研究重在辨证和专方专药的研究、以及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疗效并阐明疗愈机理几个层次取得了重大进展 ,最后提出今后应按循证医学的要求进行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使结论科学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医学问题。目前西医在治疗VD方面尚无特效药,中医药在治疗VD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中医药专法专方、中药提取物等方面论述近年VD的治疗与研究进展,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缺血或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全脑缺血、缺氧引起的认知障碍.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可伴有语言、运动、视空间技能及人格障碍等,属于中医学"呆病"、"文痴"、"健忘"等范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该病患者会进一步增加,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有关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树森  况时祥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78-1680
血管性痴呆(VD)主要是由于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出血、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脑部机能减退而致的一种认知功能缺损的综合征.多数发生于脑卒中后,主要与脑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是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