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FD与胃肠动力障碍,胃酸分泌异常以及精神、应激、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由于胃肠动力学理论研究和检测方法的发展,功能性消化不良已成为研讨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疏肝健脾法,自拟调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春生 《北京中医》2000,19(4):21-2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FD与胃肠动力障碍,胃酸分泌异常以及精神、应激、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由于胃肠动力学理论研究和检测方法的发展,功能性消化不良已成为研讨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疏肝健脾法,自拟调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刺疗法作为传统中医中最具特色的治疗手段之一,在治疗胃肠道疾病具有广泛优势,临床疗效明显。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epsia,FD)在现代人生活中发病具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机制探究不明确,药物滥用等原因,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针刺可以有效的改善胃动力,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胃肠,使胃肠功能得到恢复,改善患者因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多种症状,这为临床选取和运用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对近10年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机制进行整理,以期为针灸治疗疾病提供科学化的依据提供参考资料, 为临床制定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合理治疗方案做出参考。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患病率高达20%-40%,其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发病机制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障碍以及胃肠激素异常、内脏感觉过敏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西医对FD的治疗尚无特异的手段,多使用促胃动力药[1]对症处理,目的在于缓解或消除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针灸治疗FD近年来报道较多,且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就该病的发病机理及针灸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可见上腹部疼痛灼热、餐后腹胀、早期饱腹感、恶心呕吐等症状。该病无器质性病变,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胃排空缓慢、胃调节功能减退等胃肠动力的改变、十二指肠酸过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抑郁焦虑等社会心理疾病相关。现代医学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胃肠促动力剂治疗和抗抑郁药治疗。传统医学基于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在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等证型方面疗效显著。本文将近几年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FD治疗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统计分析2016—2020年期间发表的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总结归纳针灸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主要研究方向与进展。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并对结果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以肠易激综合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主,器质性胃肠病则是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主。电针和灸法是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方法,功能性胃肠病以电针干预为主,器质性胃肠病以灸法为主。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中脘是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侧重于胃肠动力、内脏高敏感、情绪相关机制,器质性胃肠疾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侧重于炎症与免疫相关机制。结论:近5年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实验以电针干预为主,侧重于胃肠动力、内脏高敏感、情绪相关机制研究;器质性胃肠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以灸法为主,侧重于炎症与免疫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单一的抗消化不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但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抗焦虑抗抑郁药、中药及针灸、心理疗法用于FD的治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疗效。通过对最近几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的学术期刊及文献进行整理总结,综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8.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具有餐后饱胀、早饱、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不适、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是经检查无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综合征。2016年正式发布的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提出该疾病属肠-脑互动障碍[1-2]。有研究表明,FD与情绪障碍关系密切,临床上多联合抗焦虑抑郁药和心理干预治疗[3]。针灸治疗FD已被列入I级针灸病谱。近年研究表明针灸不仅可缓解FD患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752-1754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研究发现其与"肝郁"密切相关。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归纳古代医书中的记载,表明针刺对本病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尤其在临床治疗中效果突出。文章依据"肝郁证"特点针对该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总结针刺治疗的规律,有助于提升针灸临床水平;从现代医学研究角度,阐明肝郁型FD与代谢组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持续性和反复发作性的特点。关于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胃肠动力障碍是FD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Cajal间质细胞(ICC)是胃肠道起搏细胞,也具有信号传导功能,对胃肠动力的发生和调控起重要作用,深入了解ICC与FD之间的关系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F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痞满”“胃痞”范畴。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国内报道FD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的50%。目前,中西医对F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促胃肠动力药和抗酸治疗等方面。为探讨中药对FD的治疗作用,2003年12月-2006年6月间,笔者以消痞益胃汤治疗FD患者30例,并与用吗丁啉治疗30例FD患者作对照观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生机制与胃动力障碍有直接关系,临床上以腹胀满、餐后腹胀、早饱、暖气、恶心和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群为主要表现[1].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促胃肠动力西药效果欠佳的FD患者41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是其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因素.FD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但经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仅部分患者症状改善;部分FD患者与精神状态或心理因素有关,伴有较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笔者采用多潘立酮联合黛力新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调中饮是否具有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胃动力障碍的作用。方法: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调中饮口服治疗,对照组予吗丁啉糖浆口服。以临床主要症状,胃电图,血胃泌素、生长抑素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多存在胃电节律紊乱。调中饮能改善大部分FD患儿的胃电节律紊乱,改善临床症状,干预胃肠激素的分泌。结论:胃动力异常在儿童FD的发病机制中起有重要作用。调中饮具有改善儿童胃动力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1]。现代医学治疗以胃肠动力药、抑酸剂为主,但疗效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症状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上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采用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抗抑郁/焦虑药物和心理治疗等对症治疗,且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问题,而中医药在治疗FD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发现,目前有关中医治疗FD的作用机制与多种信号通路转导有关,对相关信号通路以及分子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重点。其中主要以SCF/c-Kit信号通路、5-HT信号通路、CRF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TRPV1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RhoA/ROCK2/MYPT1信号通路等为主,此系列信号通路能够促进胃肠动力、减轻焦虑、加速胃排空、降低内脏高敏感及改善十二指肠微炎症治疗FD。该文对中医药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治疗FD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对中医药靶向治疗FD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陈媛  杨玥  郑华斌  侯天舒  封敏 《陕西中医》2012,33(2):252-253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简称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痞证"、"嘈杂"、"纳呆"等范畴。笔者检索数据库获取2005年至2009年相关文献:在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关键词输入"功能性消化不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然后在结果中继续检索"针刺"、"灸"、"针灸"、"穴位"字段。检索获得文献53篇,均为中文文献,进行手工筛选后得到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献36篇。现对针灸治疗FD的穴位选择和机理研究分析,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症候群,发病率高,患者占消化科门诊患者的三分之一以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约半数的患者有胃肠动力障碍。除了胃肠动力障碍以外,近年国外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因素与FD发病密切相关。黛立新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和兴奋特性。为了探讨在FD黛立新中的治疗价值,笔者作了随机对照研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一组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FD,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连英  李继霞 《河南中医》2009,29(6):617-620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评价与展望四个方面综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现状。认为:中医中药对胃动力调节和改善有极其丰富的经验及相应理论基础,采用中医药治疗FD临床疗效显著,促胃肠动力中药开发已见可喜苗头。深入探讨FD中医学发病的病因、病理及中医药治疗FD的机理,总结治疗FD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方药,开发研制临床应用简便高效速效的新剂型已成为目前中医药治疗FD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