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孙亚楠 《中国针灸》2012,32(11):1035-1037
李志道教授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有着独特的方法,在手法上他重视采用飞经走气法;选穴上除使用传统的针灸取穴外,还独创了股前九针和股后九针这两组穴位,以及注重针灸对肌腱功能的改善;对于重症或久病患者还特别采用火针疗法.除此以外,李志道教授还特别重视运动方式方法对于本病的影响作用,提倡采用正确方法坚持进行膝关节的主、被动运动.  相似文献   

2.
李志道教授在治疗癔症性瘫痪上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到的见解,但本人从事针灸工作十数年,尚未遇到此类患者。今在非洲加蓬共和国弗朗斯维尔执行援外医疗任务期间,偶遇1例癔症性瘫痪患者,遂以李志道教授传授治疗该症的效穴——肩井穴,以及综合应用"互动式针刺法"进行治疗,疗效立竿见影。  相似文献   

3.
李志道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基于中医针灸传统理论、现代医学肌腹理论及多穴组合疗效扩增效应创立四肢组合穴,包括肱二头肌三针、肱三头肌三针、前臂内侧六针、前臂外侧六针、股前九针、股后九针、小腿外侧八针等,针灸临证应用疗效显著,为针灸临床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李志道,男,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会长,天津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为著名针灸专家李中和之子,集系统教育和家族经验传承于一身,精于理论且善于临床,研古而习今,喜方药而善针灸。从事教学和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失眠、抑郁症、前列腺疾病及脾胃病等各种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5.
夏黎明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呼吸系统重点学科肺癌组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夏师临证30余载,擅长使用中医药配合放化疗等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发挥中医药对放化疗增效减毒作用,在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方面见解独到。现将导师基于“阴阳平衡”理论辨治肺癌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总结赖新生教授应用通元针法为主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的经验。通元针法是以五脏背俞穴通督养神和腹部任脉及腹募穴为主以引气归元的治疗大法,同时依据病情可配合开四关或五输穴,参以针灸补泻手法。通过病案列举的方法,对赖新生教授运用通元针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男性不育、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归纳了通元针法的使用方法。提示通元针法值得在不孕不育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小儿脑瘫是指胎儿在出生前、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在2005年8月至2007年3月间郑魁山教授运用温通针法治疗小儿脑瘫20余例,临床疗效肯定,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郑魁山教授运用温通针法治疗小儿脑瘫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脑瘫是指胎儿在出生前、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在2005年8月至2007年3月间郑魁山教授运用温通针法治疗小儿脑瘫20余例,临床疗效肯定,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志道教授行医40余载,对于慢性湿疹的辨证论治颇具心得。认为慢性湿疹久病后多为阴证,强调慢性湿疹的治疗应注重温阳散寒化湿,临证采用阳和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收效甚捷。  相似文献   

10.
阴阳平衡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阴阳平衡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一般常规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阴阳平衡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下肢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1)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阴阳平衡法在缓解脑卒中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11.
肖红  黄银平  任双杰 《中国中医急症》2014,(6):1084-1084,1116
李炳茂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河北省第4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勤于《黄帝内经》阴阳理论的研究和运用,精于临床疑难病的诊治;领导主研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多项成果获得部省奖励;主编、参编学术著作23部,发表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12.
骶髂关节炎临床多以正虚邪陷、寒热错杂的证候出现,是一种肾气虚弱、寒湿内蕴、气血瘀痹于骨、骱之顽疾。根据本病的病机特征,李志道教授临床采用针灸与药物结合治疗,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张勇  张翠平  张喜芳 《中国针灸》2012,32(11):979-980
2011年4月至11月我院共收治560例手足口病(HFMD)患儿,其中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21例,笔者采用针刺治疗AFP患儿,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1例均为本院住院患儿,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在9个月至3岁6个月之间,其中9个月~1岁10例,1+~2岁5例,2+~3岁4例,3岁以上2例;其中单侧上肢瘫痪3例,单侧下肢瘫痪2例,单侧肢体瘫痪2例,双侧下肢瘫痪14例;合并语言障碍1例,小便失禁3例,口眼歪斜1例,竖头不稳2例,不能翻身及不能坐起8例;合并脑炎(包括共济失调)16例,心肌损伤4例,肺炎6例,支原体感染1例;其中肠道病毒71型( EV71 )-IgM阳性18例;EV71-IgG阳性8例,柯萨奇病毒(Cox)阳性4例,EV71-IgM、IgG阳性5例,EV71-IgM、IgG、Cox阳性3例.  相似文献   

14.
介绍刘丽芳教授从阴阳论治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经验。刘教授认为本病多属半阴半阳证,治宜寒温并用,拟消痈乳康汤内服,临证灵活加减,并配合中药外治,内外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分经理论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杂病诊治,文章首先介绍历代分经论治头痛理论渊源,并从经络循行理论分析指出针灸教材中头痛一章中针灸处方的选穴原则存在缺陷,进一步探讨分经理论论治头痛应用于针灸要与运用药物归经理论遣方用药相区别,既要考虑到特殊药物归经对于该病针灸按经选穴的应用价值,也要认识到头部不同部位经络系统的复杂性.同时介绍...  相似文献   

16.
介绍李志道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特色针法。包括"先中间后两边,浅病浅刺,深病深刺"的"正侧浅深刺"和针对面肌水肿、面肌痉挛、倒错的"三防刺"。并附病案2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平衡阴阳刺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采用平衡阴阳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5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肌力、肢体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平衡阴阳刺法能使患侧肢体的肌力和活动能力在短时间均有较大的改善。结论:平衡阴阳刺法能降低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缓解痉挛。  相似文献   

18.
孙氏针法包括孙氏无痛针刺法、孙氏补泻针刺法和孙氏行针法.孙氏无痛针喇法要点为一快两慢腹切压,补泻针刺法要点为一插二捻三刮针.孙氏行针法包括短促行针、持续行针和间歇行针.孙氏补泻针刺法特点有四:一是手法灵巧轻柔;二是强刺激手法和弱刺激手法配合应用;三是要求在全部操作过程中都处于有规律、节奏快慢一致的状态;四是依据针刺刺激量的大小分补泻.运用孙氏针刺法临床应用治疗各类急症,并举例介绍.  相似文献   

19.
卢荣  杜小正 《河南中医》2020,40(4):637-640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后弛缓性瘫痪的主要方法有:头针、体针、电针。就目前研究来看,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弛缓性瘫痪尚存在以下问题:①当前针刺治疗方法多样,无论从选穴、手法、介入时机、补泻、刺激量、留针时间和疗程等方面均有差异,暂无统一操作标准和疗效评定规范;②有效样本量少,尚无公开的循证康复医学指南可依;③目前对于中风后弛缓性瘫痪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恢复期,而对急性期的研究较少;④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忽视了中风病不同病理阶段的病因病机,而始终沿用同一治疗方案,这对病程某一阶段疗效或许较好,但远期疗效却并不尽如人意,从而影响针刺疗法在本病临床治疗中的推广运用。今后的研究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①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实施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科学严谨地观察针刺疗法治疗ACI后弛缓性瘫痪的确切疗效;②进一步研究不同针刺方法,制定规范统一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定标准,便于针刺疗法在本病中的推广和应用;③深入探索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在选择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时可参照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Brunnstrom分期理论,根据不同阶段的运动模式而选用最佳治疗方案,促使ACI弛缓性偏瘫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李志道,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师源针灸世家,业擅针砭,熔铸古今,笔耕不辍,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五十个春秋,学验颇丰,良著诸多。学生不才,得其教诲,积水成渊,以升量石,医门拾贝,点滴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