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等电点聚焦电泳方法对异盘、卫氏、扁囊3种并殖吸虫的MDH、EST、POD3种同工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卫氏和扁囊并殖吸虫3种同工酶的酶带数目及等电点分布完全一致,证明卫氏与扁囊并殖吸虫为同一虫种。异盘、卫氏和扁囊并殖吸虫EST同工酶酶带均为10条,其中等电点分布相同的5条,不同的5条。异盘与卫氏、扁囊并殖吸虫分别有10条和7条MDH同工酶酶带,这3种并殖吸虫共同的有3条酶带。异盘与卫氏、扁囊并殖吸虫分别有7条和16条POD同工酶酶带,其中仅1条酶带为3种并殖吸虫所共有。结果表明异盘并殖吸虫为一独立虫种。  相似文献   

2.
自1985年起作者发表了系列研究文章,详细观察了扁囊和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中的囊蚴、后尾蚴、成虫、虫卵等阶段的形态,上述两种囊蚴的结构相似,后尾蚴的脱囊率、成虫在犬体内的寄生部位、成熟时间等均相似。后尾蚴、成虫的形态及成虫各部位的大小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对这两种成虫相应的六个部位的体棘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未见明显差异。对扁囊、卫氏并殖吸虫的囊蚴和成虫的全虫蛋白分别进行了盘状电泳和等电点聚焦电泳分析,发现这两种虫盘状电泳和等电点聚焦电泳的蛋白质区带数目与模式均一致。并用等电点聚焦电泳的方法检测了这两种虫的苹果酸脱氢酶、酯酶、过氧化物酶等三种同工酶,结果显示这两种虫的三种同工酶的酶带数目及等电点分布完全一致。此外还对扇囊和卫氏并殖吸虫的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和PWB19片段探针的Southern印迹杂交进行了分析,结果基本相同。上述各项研究结果均显示扁囊和卫氏并殖吸虫之间无明显差异,鉴于此,我们认为扁囊并殖吸虫似应为卫氏并殖吸虫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3.
异盘并殖吸虫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盘并殖吸虫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张耀娟,章子豪,沈一平WillyF.Piessens2我国报告的并殖吸虫近30种之多,其中对人体危害的虫主要有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和异盘并殖吸虫(PargonimusheterotremusChen&Hsia,1...  相似文献   

4.
关于扁囊并殖吸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5年起作者发表了系列研究文章,详细观察了扁囊和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中的囊蚴,后尾蚴,成虫,虫卵等阶段的形态,上述两种囊蚴的结构相似,后尾蚴的脱囊率,成虫在犬体内的寄生部位,成熟时间等均相似。后尾蚴,成虫的形态及成虫各部位的大小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对这两种成虫相应的六个部位的体棘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见未明显差异。对扁囊卫氏并殖吸虫的囊蚴和成虫的全虫蛋白分别进行了盘状电泳和等电点聚焦电泳分析,  相似文献   

5.
五种吸虫抗原组分析及其免疫反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SDS-PAGE和ELIB技术分析了五种吸虫可溶性抗原的蛋白组分及其与病人血清、动物轿清的免疫印渍反应。根据Dorzok方法制备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和姜片虫的成虫可溶性抗原。上述抗原的蛋白区带数分别为16.13、14、27和26条。酶联免疫印渍法(ELIB)表明卫氏并殖吸虫抗原中有9条主要蛋白区带能与并殖吸虫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抗体结合。其中67kD和80kD成分  相似文献   

6.
McAb Dot—ELISA检测卫氏并殖吸虫循环免疫复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ot-ELISA法,以抗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单克隆抗体IF8A3检测了卫氏并及虫感染犬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动态,感染后1~2wk可以检测免疫复合物,3~4wk阳性滴度逐渐上升,5~6wk处于较高汪洋,第8wk达高峰,然后较快地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抗原特异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具有明显的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特异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可用于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活动性感  相似文献   

7.
McAbDot-ELISA检测卫氏并殖吸虫循环免疫复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ot-ELISA法,以抗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单克隆抗体IF8A3检测了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犬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动态。感染后1~2wk可以检测到免疫复合物,3~4wk阳性滴度逐渐上升,5~6wk处于较高水平,第8wk达高峰,然后较快地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抗原特异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具有明显的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特异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可用于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活动性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五种吸虫抗原组分分析及其免疫反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DS-PAGE和ELIB技术分析了五种吸虫可溶性抗原的蛋白组分及其与病人血清、动物血清的免疫印渍反应。根据Dorzok方法制备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和姜片虫的成虫可溶性抗原。上述抗原的蛋白区带数分别为16、13、14、27和26条。酶联免疫印渍法(ELIB)表明卫氏并殖吸虫抗原中有9条主要蛋白区带能与并殖吸虫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抗体结合,其中67kD和80kD成分具有诊断及考核并殖吸虫病防治效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福建崇安地区的卫氏并殖吸虫形态、同工酶和染色体观察和分析的结果。1。根据囊蚴、成虫和虫卵的大小和形态,该地区的卫氏并殖吸虫有大小两种品系,但以小品系为主;2.根据染色体检查结果表明,小品系卫氏并殖吸虫的染色体仅有二倍体型(2n=22)。大品系中不仅有二倍体型而且还有三倍体型(3n=33),除受精囊外,其成虫的大小和形态无差别(P>0.05)。然而,大小两种品系中的二倍体型的成虫虽均有充满精子的受精囊,但其大小有明显差别(P<0.01);3.大品系成虫的MDH酶同工酶检测结果显示有2条酶带、3条酶带和4条酶带三种酶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国大陆的福建、湖北、云南、四川4个自然隔离群的13个县钉螺进行酯酶同工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电泳酶谱比较,EST共出现10~14条酶带,MDH共出现3~4条酶带。比较它们的酶谱特征可见:(1)同一省内不同地区间钉螺的酶谱非常相似,具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2)四川、云南2省钉螺的酶谱特征差异较小,而与福建、湖北2省的酶谱比较,差异明显;(3)4个自然隔离群钉螺呈现为3个地理分布种群,分别分布于福建、湖北和滇川3个区域,各群体共有的EST酶带有3条,MDH酶带仅1条,其它酶带数目和电泳迁移率均呈现明显差异,提示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已出现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五省斯氏并殖吸虫群体DNA序列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主要研究我国五省(广东、福建、云南、湖北、四川)斯氏并殖吸虫各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以及四川并殖吸虫独立性问题,并探讨异盘、宫崎、泡囊并殖吸虫在并殖属中的分类地位。方法 以GNT-K法抽提基因组DNA后,用特异引物,PCR扩增ITS2和部分CO1基因,将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进行测序或克隆后测序,分析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种系发生树。结果 从DNA序列结果来看,5省斯氏并殖吸虫群体之间存在的遗传性差异较小,其中四川并殖吸虫与斯氏并殖吸虫之间存在的遗传性差异亦小。遗传关系均比较接近。泡囊并殖吸虫在种系发生树上位于斯氏并殖吸虫各地域株之间。在种系发生树上,日本的宫崎并殖吸虫亦位于斯氏并殖吸虫各地域株之间,并且与福建地域株最为接近。异盘并殖吸虫在种系发生树上虽与斯氏并殖吸虫各地域株之间距离较远,但相对卫氏并殖吸虫而言,仍与斯氏并殖吸虫遗传距离较近。结论 广东、福建、云南、湖北和四川5省斯氏并殖吸虫群体均属斯氏并殖吸虫同一虫种,由于受地理因素影响,种内存在着不同的地域株。四川并殖吸虫与斯氏并殖吸虫系同种异名。泡囊并殖吸虫与日本的宫崎并殖吸虫很可能是斯氏并殖吸虫的同种异名。异盘并殖吸虫在形态上与种系发生树上,与斯氏并殖吸虫亲缘关系近于卫氏并殖吸虫,分类地位处于两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和成虫可溶性抗原(PwM和PwA)SDS-PAGE后银染色及相应单克隆抗体(McAb)识别免疫酶染色的结果。银染色显示PwM有22条蛋白带,其中主带有10条,分子量分别为12~13、14、40、41、42、48、56、57、63和80kD。PwA有41条带,其中主带有21条,分子量分别为11~12、14、16~17、18、19、21~23、24~26、33、39、40、41、42、43~47、48、51、56、87、97和160~164kD,另外2条主带分子量在200kD以上。针对PwM的McAbG2B3与PwM反应出现3条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42、48、63kD。针对PwA的McAbA3D3与PwA反应出现12条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21~23、56、70、87、97、98、104、120、125、160~164kD,另外2条带分子量在200kD以上。  相似文献   

13.
湖北地区肋壳钉螺与光壳钉螺群种间亲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长江水系的湖北钟祥、蒲圻光壳钉螺和江陵、潜江、阳新肋壳钉螺进行酯酶同工酶(EST)和苹果酸脱氯酶(MDH)电泳比较,结果显示:3地肋壳钉螺EST同工酶带数目、活性及Rf值完全一致;2地光壳钉螺与肋壳钉螺相比,酶谱特征也基本一致,EST同工酶仅1-3条弱带稍有差异;MDH同工酶仅蒲圻光壳钉螺与其它各地肋壳与光壳钉螺稍有差异,提示上述各地钉螺在各种系进化上具有比较密切的  相似文献   

14.
该文综述了异盘并殖吸虫(Paragonimas heterotremus)自1964年发现并定名以来国内外对其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我国的研究着重在病原学方面,迄今,国内发现地为云南和广西.研究结果主要涉及形态学、发育过程、中间宿主、同工酶、电镜观察、转续寄生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国外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分别在泰国、老挝发现多例人体感染异盘并殖吸虫的报道.进入21世纪,泰国、老挝、越南和印度相继在异盘并殖吸虫的地区分布、中间宿主和人畜感染等方面做了较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明确了中南半岛的北部与我国接壤的广大地区为异盘并殖吸虫为主要病原的流行区.因此,异盘并殖吸虫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怡乐村并殖吸虫和卫氏并殖吸虫同工酶等电聚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等电聚焦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我国东北地区怡乐村并殖吸虫和卫氏并殖吸虫6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同工酶表现出各自的种特征性酶谱,其中以单虫样品分析的苹果酸脱氢酶在两者均存在种群内多态现象,依据酶谱可以对两虫种作出区分。结果提示它们的遗传结构存在明显不同。因而认为怡乐村并殖吸虫是不同于卫氏并殖吸虫的独立虫种。  相似文献   

16.
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和成虫抗原的分析及单克隆抗体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和成虫可溶性抗原(PwM和PwA)SDS-PAGE后银染色及丁应单克隆抗体识别免疫酶染色的结果,银染色显示PwM有22条蛋白带,其中主带有10条,分子量分别为12-13、14、40、41、42、48、56、57、63和80kD。PwA有41条带,其中主要有21条,分子量分别为11-12、14、16-17、18、19、21-23、24-26、33、39、40、42、43-47  相似文献   

17.
对辽宁、吉林及浙江省两种染色体类型卫氏并殖吸虫的5个地理群的基因组DNA进行了重复顺序的比较。3个2n型地理群成虫DNA的PstI消化物皆有6.6kb片段,未见人体差异。未知染色体类型的永嘉的卫氏并殖吸虫也见到此特异片段,经生殖细胞染色体验证,n=22。用双酶切消化两型成虫DNA,经分子杂交技术强化,使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差异(RFLDs)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用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大白鼠,检获两种滞育虫体,早期滞育虫体和晚期滞育虫体,用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技术对两种滞育虫体的苹果酸脱氢酶(MDH)的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并与犬体童虫和成虫的酶谱相比较,结果发现在鼠体内从早期滞育虫体到晚期滞育虫体MDH同工酶区带增多,符合“卫氏并殖吸虫的MDH同工酶区带随发育呈增多及复杂的趋势”的研究结果。鼠体的晚期滞育虫体与犬体童虫和成虫的MDH酶谱基本相似,提示卫氏并殖吸虫在转续宿主体内滞育虫体的MDH同工酶的基因表达及修饰过程与适宜宿主体内的虫体可能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数、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白细胞介素2活性,对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进行观察。结果显示:CD3、CD4、CD4/CD8值降低,淋巴细胞转化受抑;白细胞介素2活性降低;吡喹酮治疗后1个月,检测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提示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可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20.
以EcoRI酶切安徽地区卫氏并殖吸虫基因组DNA,电泳分离回收0.4~4kb的DNA片段。与EcoRI酶切并经牛肠碱性磷酸脂酶处理的大肠杆菌质粒pUR222载体,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重组连接,构建卫氏并殖吸虫基因组DNA文库,获得1.08×106个重组克隆。经重组克隆质粒的快速鉴定和卫氏并殖吸虫基因组DNA探针菌落原位杂交证实,重组克隆中含有与卫氏并殖吸虫基因组DNA同源的DNA插入片段,并初筛到19个阳性重组克隆。表明卫氏并殖吸虫基因组DNA文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