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情况.方法运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MASPCR)、DNA单链构态多项性(SSCP)、DNA测序等方法,对有北京正式户口、经筛查诊治的40例PKU家系的苯丙氨酸羟化酶突变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突变基因10种,其中165T、R241fsdelG为两种新发现突变;而发生率最高的为R243Q、后依次为Y204C、Y356X、R111X、R413P、R252Q、Y161S、14nt(-1) g->a.结论北京地区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存在多样性,外显子7是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最多的区域,其中R243Q突变点发生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南省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突变类型和频率。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对河南省48例经典型PKU患者的PAH基因外显子7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检出5种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R243Q、G247R、G247V、R261X、L255S,其频率分别为18.8%(18/96),4.2%(4/96),3.0%(3/96),1.0%(1/96)和1.0%(1/96)。48例PKU患者有15例携带R243Q突变,其中纯合突变3例,杂合突变12例。结论:R243Q、G247R和G247V为河南省PKU患者常见的突变类型,R243Q是PKU患者的基因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邯郸地区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的突变情况及突变特征,为该地区苯丙酮尿症的产前诊断、治疗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5例PKU患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利用Sanger测序技术,检测15例PKU患儿及其父母的PAH基因的突变,分析邯郸地区PKU患儿PAH基因突变特点。结果通过对15例PKU患儿全部外显子进行基因序列分析,15例患儿明确了30个突变基因,检出率高达100.0%。30个基因突变分为12种类型,其中包含有错义突变8种、剪接突变2种、无义突变1种、缺失突变1种。其中R243Q突变频率最高(23.3%),其次是V399V突变(13.3%)。结论邯郸地区PKU患者PAH基因突变具有明显的突变热点区域(外显子3、4、5、7、10、11、12)和热点突变(R243Q、V399V、IVS4),为深入研究邯郸地区苯丙酮尿症家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青海地区回族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的突变特征,为该地区苯丙酮尿症(PKU)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13例回族PKU患儿及其父母的PAH基因启动子、第1~13外显子及其旁侧内含子区域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在26个PAH等位基因中检测出15种不同的突变基因,总检测率为80.8%(21/26),包括10种错义突变(66.7%)、3种无义突变(20.0%)和2种剪切位点突变(13.3%),大部分突变集中在第3、6、7、11外显子及第4内含子区域,常见的4种突变是R243Q(15.4%)、IVS4-1 GA(7.7%)、I65T(7.7%)、P281L(7.7%)。R243Q是青海地区回族PAH基因最常见的突变种类,P281L突变在宁夏及新疆回族中均未检出,可能是青海回族特有的热点突变。R53H、I65S、R158Q、V230I、R252Q和P281L这6种突变在中国回族人群中为首次报道。结论青海与宁夏、新疆回族在PAH基因的突变构成上差异显著,R243Q、IVS4-1 GA、I65T、P281L可能属于青海回族PAH基因突变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江苏省苏州市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选择2008-2011年,于上海新华医院通过串联质朴技术、苯丙氨酸负荷试验及尿蝶呤检测确诊分型的江苏省苏州市内25例PKU患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通过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和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25例PKU患儿及其父母的PAH基因的突变。采用Sanger测序验证上述2种测序的结果,并分析苏州市PKU患儿PAH基因突变特点。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NGS技术检测本组受试者PAH基因突变结果与Sanger测序结果一致。25例PKU患儿中,运用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共检测出PAH基因的9种突变类型,分别为Exon7-R243Q、Exon6-Y204X、Exon7-R241C、Exon5-IVS4-1、Exon12-R413P、Exon3-R111X、Exon7-R261Q、Exon10-W326X及Exon11-Y356X,PAH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8.0%(29/50)。其中10例患儿可通过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检测到PAH基因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家系分析可提供100%的基因诊断信息。对另15例不能提供100%基因诊断信息的PKU患儿运用NGS技术进行检测,在其中12例患儿中检测到PAH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家系分析可提供100%的基因诊断信息;其余3例患儿仅检测到PAH基因单位点杂合突变。运用NGS技术发现了PAH基因的另外15种突变,包括突变频率为4%的A434D、V399V和Y325X 。上述2种方法对PAH基因总突变的检出率为94%(47/50)。 结论江苏省苏州市PKU患儿的PAH基因热点突变包括R243Q、Y204X、R241C、IVS4-1、R413P、R111X、A434D、V399V和Y325X。运用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检测PAH基因突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第6外显子的突变特征。方法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新疆南疆地区27例维吾尔族PKU患儿PAH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以确定其突变位点。结果在54条染色体中共检测到了3种,22个PAH基因突变位点,分别为:p.R176X(c526CT)无义突变;p.EX6-96AG(c.611AG)剪接突变;p.Q232Q(c.696AG)静默突变;其中p.Q232Q为此次检测的高检出突变位点。结论明确了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第6外显子的突变种类和特征,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回族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的突变特征,为该地区PKU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基因芯片捕获和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共对47例维吾尔族和回族PKU患儿及其父母的PAH基因启动子、第1~13外显子及其旁侧内含子等区域进行PAH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33例)、回族(14例)PKU患者PAH等位基因中分别检测出27种、19种不同的突变基因,总检测率分别为89.4%(59/66)、89.3%(25/28),均以错义突变(51.9%、68.4%)、剪接位点突变和无义突变为主,两民族PAH基因大部分致病突变主要分布在第6、7、12外显子。维吾尔族PKU患者PAH基因最常见的致病突变是R413P(12.1%)、R243Q(9.1%)、EX6-96AG(7.6%)、F161S(7.6%)、IVS10-11GA(6.1%)、P281L(4.5%)和IVS11-2AC(4.5%);而回族最常见的致病突变是R413P、R243Q、R155H、R176X、R241C和A300S(均为7.1%),新疆维吾尔族PKU患者最常见的PAH基因致病突变是R413P,不同于中国汉族和韩国最常见突变是R243Q,也不同于欧洲最常见突变是R408W。IVS11-2AC和R155H可能分别是新疆维吾尔族、回族独有的PAH突变类型,新疆维吾尔族、回族PAH基因突变与中国北方类似,但显著区别于欧洲、拉丁美洲及中亚等国家及地区。新疆地区回族PKU患者中检出的M1I(c.3GT)是国际上未见报道的新的PAH基因突变,而T81N(c.242CA)、V230A(c.689TC)和L348V(c.1042CG)突变为国内首次报道。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回族的PAH突变基因具有其自身独立保守的特性,而且还存在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特征,提示新疆多民族地区是研究基因突变多样性、PAH异质性以及人类起源、迁徙等的遗传资源宝库。  相似文献   

8.
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素—链抗生物素蛋白系统的固相技术,对PCR扩增后DNA片段进行直接顺序分析,检测了东北地区13例经典型PKU患者PAH基因点突变.结果表明;13例PKU患者中检出7种点突变,发现7种PAH基因突变组合类型,其中突变R243Q、R413P、Y204C和R111X是分别位于PAH基因第7、12、6和3外显子处的4种常见突变.本研究准确可靠地确定了PAH基因分子缺陷的遗传机理,为该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青海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的突变特点,为苯丙酮尿症(PKU)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在青海地区确诊的41例经典型PKU患儿进行PAH基因启动子区和13个外显子及其旁侧内含子区域的全序列分析。结果:采用PCR技术分别扩增41例PKU患者PAH基因序列,然后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发现H64fsX9基因突变1例、N93fsX5基因突变2例,这2种PAH基因突变经逆向测序予以确认,证实其分别在第190位核苷酸发生了C缺失和第279-282核苷酸之间发生了CATC缺失突变。经查询PAH专业网站和国际PAH数据库,确证这2种基因突变为PAH基因新突变。此外,携带这2种基因突变的3例患儿年龄在1~4岁,其Phe浓度在942~1360μmol/L之间,且均表现出智力低下、头发发黄、全身鼠臭味等典型的PKU临床症状。结论:H64fsX9和N93fsX5为典型PKU患儿中的2种PAH基因新突变,这两种基因突变改变了PAH酶蛋白的一级结构,是导致PKU疾患的直接原因。新突变基因的发现,将为该地区PKU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也是对我国民族和地区资料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家系提供产前基因诊断。方法选取2008-2015年新生儿筛查中心确诊,并随访的经典型PKU家系中的4例,采用Sanger测序法对经典型PKU家系先证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突变分析,寻找致病突变位点,并在其父母中进行验证。联合PAH基因测序及PAH基因内部及附近的STR连锁分析,对其中3个家系的3例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4例经典型PKU家系经测序明确了8个突变等位基因,突变检出率达100%(8/8),鉴定了8个突变位点,分别是EX6-96 AG、E280K、D282G、R413P、R241C、R243Q、R252W、IVS6-1 GA。综合测序和连锁分析结果显示,3例胎儿均获得产前诊断,其中家系3和家系4胎儿为PKU患儿,家系2胎儿为杂合携带者。结论联合基因测序及多态性连锁分析降低了经典型PKU产前诊断风险,提高了诊断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PKU筛查、诊疗及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北京地区筛查确诊PKU患儿进行追踪诊疗和基因检测 ,了解该地区人群PKU患者基因突变种类和分布。 【方法】 对 1993~ 2 0 0 2年在京出生的新生儿进行PKU筛查 ,采用Guthrie细菌抑制法和毛细管电泳测定血苯丙氨酸浓度 ;对确诊的PKU患儿给予无苯丙氨酸奶粉追踪治疗 ;并应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MASPCR)等方法对 40例PKU家系进行了基因突变的检测。 【结果】  1993~ 2 0 0 2年经过新生儿筛查共确诊PKU 64例、HPA 14例、BH4缺乏症 4例 ,经随访治疗 86%患儿的智能发育达正常同龄儿水平。DQ >85的PKU患儿开始治疗平均年龄为生后 47d ,且配合治疗者占 79.1%;而DQ <85的患儿开始治疗平均年龄为生后 12 0d ,不配合治疗 86%。对 40例PKU家系进行基因检测 ,发现 8种突变占 5 1.2 5 %,其中Arg2 43Gln发生率最高、依次为Tyr2 0 4Cys、Tyr3 5 6Ter、Arg111Ter、Arg413Pro、Arg2 5 2Gln、Tyr161Ser、IVS4nt( 1) g >a。  【结论】 协调统一的组织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是开展新生儿筛查的保证 ;PKU患儿需早期正规治疗 ,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患儿基因检测分析对开展产前基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筛查和检测,了解甘肃地区高苯丙氨酸的发病情况和类型.方法 采集13 920例新生儿足跟末梢血,用荧光定量法检测干滤纸血片中的Phe浓度,并用尿蝶呤谱分析、四氢生物蝶呤负荷试验和PAH基因测序确诊和鉴别诊断可疑患者.结果 在13 920例新生儿中检出高苯丙氨酸血症6例,均诊断为苯丙酮尿症(PKU),未确诊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症,仅1例诊断为BH4反应性PKU.6例PKU患儿PAH基因部分外显子测序,检出6种基因突变.其中R243Q突变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V399V、EX6-96A.结论 甘肃地区高苯氨酸血症发病率1/2 320,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可以指导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宁夏汉族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的突变构成及特点。方法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12例汉族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PAH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启动子区域序列。结果 在24个PAH等位基因中共检出18个突变基因,突变检出率为75%(18/24),这些突变包含11种类型,其中错义突变9种、无义突变1种、剪切位点突变1种。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宁夏地区汉族PAH基因突变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呈现明显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1例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及其父母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分析其基因型、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患者和父母外周血样本和临床资料,提取DNA,同时选取120人为正常对照组,扩增PAH基因编码区,并以直接测序法进行突变分析。结果 患者为PAH基因L367R/F392I复合杂合突变,父母分别为PAH基因F392I和L367R杂合突变。错义突变L367R属未见报道的新突变。结论 PAH基因突变L367R/F392I复合杂合突变引起患者高苯丙氨酸血症,其父母均为杂合突变的携带者。基因检查的结果为临床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并且可为进一步生育指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中国汉族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HIV 1)感染相关的CCR5△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的特点。方法 以 12 5 1例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 ,应用PCR、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和DNA直接测序等方法进行检测 ,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CCR5△ 32等位基因突变 (均为杂合子基因型 ) ,突变频率为 0 .0 0 119,和西欧及美国白人相比 ,中国人群中CCR5△ 32基因突变频率极低 ,而CCR2 6 4I和SDF1 3’A基因突变频率相对较高 ,分别为 0 .2 0 0 2 3和 0 .2 872 3。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的CCR5△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的突变和多态性特点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CCR5△ 32突变率低 ,中国汉族人群对性接触传播的HIV 1病毒 (R5 )株可能有较大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苯丙酮尿症(PKU)患血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方法 设计7对引物,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PCR-SSCP)银染技术和DNA序列分析了3个PKU家族共13个成员的PAH基因。结果 PCR-SSCP分析发现,其中2个家族的子女及其父母有电泳条带异常。测序结果示两多态性位点均在内含子10上。结论 2种突变类型可能为单核苷酸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最常见的氨基酸代谢障碍性疾病之一,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我国发病率为1/(1~1.5)万。患儿因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突变致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泰安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突变特点,为该地区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的产前诊断、预防、治疗及人群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GS)对34例泰安地区PKU患儿及其父母的PAH基因的13个外显子及与外显子连接的上下游200 bp内含子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34例患儿的68个PAH等位基因中共检出63个突变等位基因,突变检出率为92.65%(63/68),共检出28种突变类型。34例患儿均检测到突变位点,且均为杂合突变,其中1例患儿检测出3个突变位点,25例患儿检测到2个突变,8例患儿检测到1个突变。第7外显子为高频突变区,共检测到8种22个基因突变,相对突变频率为34.92%(22/63);第12外显子检测到4种10个基因突变,占总突变的15.87%(10/62)。共发现4种PAH基因新突变,p.H271L、p.D415N和p.M276K被确定为国内首次报道,p.E56D为国际上目前尚未报道过的PAH基因新突变。结论泰安地区PAH基因突变谱广,突变均为杂合突变,第7、12外显子为高频突变区。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新疆南疆地区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第7,11,12外显子突变特征。 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新疆南疆地区,经各级医疗机构确诊的42例PKU患儿(均于新生儿PKU筛查时即被确诊)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足跟血或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PAH基因第7,11,12外显子的基因突变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各级医疗机构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或其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在42例患儿的42对PAH等位基因中,检测出7种PAH基因突变类型,共计46个PAH基因突变位点,其分别为:23个第7外显子c.735G>A(p.Val245Val)静默突变位点;8个第7外显子c.728G>A(p.Arg243Gln)错义突变位点;2个第7外显子c.781C>T(p.Arg261X)无义突变位点;1个第7外显子c.782G>A(p.Arg261Gln)错义突变位点;6个第11外显子c.1155G>C(p.Leu385Leu)静默突变位点;5个第12外显子c.1238G>C(p.Arg413Pro)错义突变位点及1个第12外显子c.1252A>C(p.Thr418Pro)错义突变位点。其中,第7外显子c.735G>A(p.Val245Val)突变位点占此次检出突变位点比例最高,为50.00%(23/46),其突变频率为27.38%(23/84)。PAH基因的等位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4.76%(46/84)。 结论新疆南疆地区PKU患儿PAH基因第7,11,12外显子的突变特征为:静默突变和错义突变为主要突变,第7外显子出现的突变类型和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