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温病条辨》银翘散及类方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辨证论治原则为指导,就《温病条辨》中银翘散及其类方的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作了逐一分析,指出银翘散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较强的解热、抗炎和抗过敏作用,故治疗范围较广,凡是外感风热邪毒,邪在卫分,或卫气同病均可用之,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异病同治之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2.
3.
<正>银翘散出自于清.吴塘(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一书中。该书载方204首,自创新方16首。临床上常用的银翘散就是自创的新方之一。该方在现在刊行的大中专院校教材及其它文献书中,大都认为是治 相似文献
4.
以《温病条辨》为基础,从全书角度,联系前后文全面理解银翘散及对元参的加减。银翘散究竟有无元参存有争议,现行《温病学》教材、《方剂学》所论银翘散中无元参。针对争议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元参的性味功效、银翘散的组方原则与功用,元参加减所针对的病机,结合吴鞠通对温病病机的解释,笔者认为银翘散中应有元参,书中所载银翘散中无元参可能为漏刻引起。 相似文献
5.
《温病条辨》银翘散及其变方的应用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是清代吴瑭编著的一部论述外感温热病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的医书,其对外感病的认识在《伤寒论》论治外感的基础上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吴瑭所创制的银翘散及其变方,制方严密,辨证精妙,仍是当今临床常用的方剂。现对《温病条辨》中银翘散及其变方的用法综述如下。银翘散治上焦病1·银翘散本方应用银翘散由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生甘草组成,作散以鲜苇根汤煎,具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温病初起。在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中,银翘散与桂枝汤相对,“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 相似文献
6.
7.
8.
1外因《温病条辨·上焦》中指出“温疫者,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若是,若役使然也。温毒者,诸温夹毒,秽浊尤甚也。“《温病条辨·原病》中“更有非其时而有其气,如又可所云戾气”,都指出戾气是温病的外在致病因素。戾气是指存在于自然界或生物体内的具有生命力和致病作用的致病 相似文献
9.
《温病条辨》中焦篇与下焦篇共有治痢方 2 8首 ,其所用之法基本是继承了历代医家的经验 ,如解表、清里、温中、利湿、固涩、调气、和血等 ,也提出了一些独特的治法。其所用之方的直接来源主要源于《临证指南医案》的病案方 ,也有直接运用仲景等其他医家之方及自创方。正如叶天±所言“治痢大法 ,不过通塞二义”。该 2 8首治痢方可分为祛邪与补益固涩两大类 ,下面分别论述之。1 祛邪为主之方 1 3首 有四苓合芩芍汤、活人败毒散、加减芩芍汤、泻心汤、滑石藿香汤、五苓散加寒水石方、加减小柴胡汤、加味白头翁汤、茵陈白芷汤、断下渗湿汤、… 相似文献
11.
柴中元 《杏苑中医文献杂志》1994,(1):20-23
“寻源评断”是“圣经评断学”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所谓“评断”,是指不带丝毫成见.对文献典籍进行非常客观的研究与分析,把这种研究方法(即评断方法,亦称批判方法)用于《圣经》内容,成书过程等历史背景的考证,称为“寻源评断”;如用于《圣经》各种抄本, 相似文献
12.
13.
试论《温病条辨》中银翘散的配伍运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温病条辨》中银翘散法的分析,探讨了吴鞠通在温病治疗中对银翘散法的创新与发展,形成了全方入药、化裁入药等多种配伍运用方法。贯穿其中的灵活机变,随证施治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温病条辨》为清代温病大师吴瑭在师承叶桂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历实践经验所编著,着重论述了三焦辨证及其治法,是中医温病学的一部重要专著,一直为近代医家所推崇。笔者就其有关下法的应用择要归纳如次。1 苦寒攻下 吴氏取仲景三承气汤,对温邪已入阳明、热结胃腑、腑气不通之阳明温病腑实证,以泻热通便、荡涤肠胃,意在釜底抽薪,使邪去正安。三方虽均以苦寒、泻下之大黄为君,但在立法、组方、应用上各有侧重。大承气汤以苦辛通降、咸寒泻热立法,重在荡涤热结、故方中用大黄、芒硝荡涤热结、软坚润燥,配枳实、 相似文献
15.
《温病条辨》方源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著名医学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是温病学派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部代表佳作,后世医家对此无不推崇备至。笔者仅从其方源探索《条辨》理法方药的来龙去脉,以澄清《条辨》的方剂理论渊源、承袭化裁及学术价值的重要意义。1 立方理论,导源于《内经》 温病之名,始于《内经》。吴氏在深入研讨《内经》有关温热病的理论基础上,将《内经》有关论述温病的病因病机、证状及治疗大法录其部分原文冠以首篇,名为《原病篇》,以述温病之起源,作提纲掣领之用,诚如凡例所言“引经文为纲,分注为目,原温病之 相似文献
16.
吴瑭《温病条辨》是一部全面、系统、集大成、有创新、切实用的温病学专著。其学术成就与创新体现在:(1)为温病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卷首.原病篇》精选并诠释了《内经》有关温热病的论述;(2)把温病的范畴扩大为包括"九种温病"的"广义温病";(3)创建和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述体系——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温热、湿热分类,结合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证治体系;(4)创制、整理了久用不衰的名方;(5)《温病条辨》是中医学术继承与创新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7.
一、肺疟王某某,男,42岁,农民。1950年9月13日就诊。患者20天前发热(低热),咳嗽、咯痰、量多稀白。在当地治疗,用青霉素肌注,2次/日,内服中药二陈汤、小半夏汤等方加减无明显效果。诊见:低热(37.8℃),渴饮,咳嗽频作。咯痰稀白,自觉背部畏冷,舌苔薄白腻,脉弦滑。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900/立方毫米。胸透见肺纹理增粗,余无异常。此为肺疟。治宜轻宣肺 相似文献
18.
《温病条辨》系清代吴瑭(鞠通)所著。吴瑭师承叶桂,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结合个人经验,著成此书。《温病条辨》中焦篇与下焦篇共有治痢方29首,其所用之法,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为祛邪与补益固涩两大类,正如叶天士所言:“治痢之法,不过通塞二义。”若再进一步分析,这29首方除治疗八法中吐法未涉及外,其余诸法均有涉及。现分别详论之。1诸法解析1.1汗法活人败毒散。中焦篇88条:“暑湿风寒杂感,寒热迭作,表证正盛,里证复急,腹不和而滞下者,活人败毒散主之”。(羌活独活茯苓川芎枳壳柴胡人参前胡桔梗以上各一两甘草五钱)此方用于内伤水谷之酿湿,外受时… 相似文献
19.
江苏名医吴鞠通是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他编著的《温病条辨》被称为是“治温之津梁”,长期以来一直是医生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温病条辨》中的方剂有许多来自张仲景《伤寒论》和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也有不少是吴氏的自创。这些方剂体现了张仲景、叶天士、吴鞠通等医家的学术思想,也是历代医家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不仅广泛用于外感温热病的治疗,也大量用于内科杂病和其他临床各科的疾病,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编者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