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是发挥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优势的基础和前提,对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在"十五"、"十一五"期间运用文献学、流行病学、系统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对艾滋病中医证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艾滋病中医证候数据库,初步掌握了HIV/AIDS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拟定了艾滋病中医常见基本证候辨证标准,搭建了艾滋病中医证候系统生物学研究平台,并对"十二五"艾滋病中医证候科研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探讨艾滋病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进展.在文献学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近年来结合临床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艾滋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拟定了7个艾滋病基本证候辨证标准量表.证候诊断量表的制定对艾滋病中医理论的构建、中医证候诊断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靠性及临床评价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HIV/AIDS中医证候调查表的初步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研制出能够客观反映HIV/AIDS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能够建立其证候诊断标准的调查表。方法: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明确研究对象及目的,确定调查表的基本结构,选择条目池,对条目进行初步的筛选与量化。结果:初步研制了艾滋病中医证候调查表。结论:该调查表的研制,能够揭示出艾滋病中医证候特征、分布规律,为建立起艾滋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内艾滋病中医文献的证候研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目前国内已发表的艾滋病中医文献的证候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了解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参考循证医学系统综述的研究方法,于2007年10月份对CNKI、VIP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并手工检索艾滋病中医专著,尽可能地搜集国内已发表的艾滋病中医文献全文,对艾滋病的常见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31篇论文、5本专著纳入研究。由于文献中的证候名称多而乱,部分证候名称很不规范,并且很多文献未提及各种证候出现的频率,难以进行统计。因此只能对文献提及的证候名称出现次数进行统计,有18种证候名称出现频率较高。结论:近20年来的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水平偏低,辨证标准不统一,部分证候名称很不规范,研究方法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是新发疾病,故中医学对艾滋病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的基本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学者采用多种方法对艾滋病的中医证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初步发现了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布规律,但仍然存在问题。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整合医学是目前比较有名的医学模式,可用来开展中医证候的研究。文章归纳总结了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更好地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艾滋病相关性痒疹的证候规律,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346例艾滋病相关性痒疹患者,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感染途径、CD4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艾滋病相关性痒疹的证候规律。结果各中医证型患者性别、年龄、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途径在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感染的患者多见脾虚湿蕴证,性接触感染者多见血热生风证,静脉吸毒感染者多见血虚风燥证。结论艾滋病中医证型有血热生风证、血虚风燥证、脾虚湿蕴证,不同感染途径在各证型的分布方面有差异。目的研究艾滋病相关性痒疹的证候规律,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346例艾滋病相关性痒疹患者,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感染途径、CD4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艾滋病相关性痒疹的证候规律。结果各中医证型患者性别、年龄、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途径在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感染的患者多见脾虚湿蕴证,性接触感染者多见血热生风证,静脉吸毒感染者多见血虚风燥证。结论艾滋病中医证型有血热生风证、血虚风燥证、脾虚湿蕴证,不同感染途径在各证型的分布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的中医证候和演变规律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中医古代文献及近年文献阐述了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艾滋病中医证候及演变规律的研究.艾滋病是新型致死型传染病,可累及多脏腑、多系统,变化无常,病情复杂而深重,病程缠绵难愈,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同时期、不同病程的病、证、症不同,中医古代文献无此病记载.应根据传播途径及临床表现,开展艾滋病中医证候特点和证候演变规律的深入研究,以形成完整的中医辨证体系,建立科学严谨的中医证候标准,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艾滋病证候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了解艾滋病常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 从知网、维普文献数据库筛选收集1999年1月-2018年12月有关艾滋病证候的文献、期刊,采用excel建立艾滋病的证候、症状文献数据库,并对证候、症状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67篇,艾滋病证候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气阴两虚、肝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艾滋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为该病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制定的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共纳入符合艾滋病合并血脂异常诊断标准的病例278例,采用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特点研究。结果 从278例艾滋病合并血脂异常病例的中医症状体征中共得到11个公因子,其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5.255%,证候要素有气虚、阴虚、气郁、内热、湿郁、胆火,病位靶点有脾、肺、胃、心、肾、肝胆。结论 艾滋病合并血脂异常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为肺脾气虚伴肝郁,久则痰浊血瘀为病,其证候要素主要为气虚、阴虚、气郁,主要病位靶点为脾、肝、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艾滋病带状疱疹的中医证候规律,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119例艾滋病带状疱疹患者,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感染途径、不同CD4水平与证候类型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艾滋病带状疱疹的中医证候规律。结果:艾滋病带状疱疹发病在不同年龄、性别、感染途径、CD4水平、证候类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带状疱疹可以发生在HIV感染的任何阶段,主要证型有肝经郁热证和脾虚湿蕴证。其发病主要由疫毒引起,CD4越低发病率越高,症状越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技术运用到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的思路。方法:搜索近年来关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的相关文献,查找有关艾滋病的中医传统证候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不断成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等多个领域。结论: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为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平台,为阐明艾滋病中医证候实质,构建艾滋病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311例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中医临床表现特点和证候要素,并探讨证候的特点.方法 多中心、前瞻性收集311例确诊为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患者,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中医证候的规律和特点.结果 常见的中医临床表现有:疲乏(229例,73.63%)、肠鸣(229例,68.81%)、便溏(194例,62.3...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思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方法。方法:采用人机结合的模式,分析艾滋病证候特点及研究现状。结果:艾滋病证候学复杂,考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艾滋病证候学研究对艾滋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隐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为中医客观辨证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利用全国范围内收集的6 950例确诊为艾滋病患者的信息,首先进行隐结构分析,然后通过多维聚类得到客观的辨证标准,在考虑证候诠释时,需要同时从多角度对症状变量进行综合聚类分析。结果在隐结构分析基础上,利用综合聚类法进一步对艾滋病患者的数据深入分析,得到了更加明确的证候划分。艾滋病患者中有气血两虚证,且很常见,约占3/4;对于在艾滋病患者中鉴别气血两虚证而言,最重要的症状是脉弱,其次为舌淡、舌淡红、舌红和脉沉情况,其它症状无明显作用。结论隐结构模型分析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可为艾滋病中医证候辨证提供相对客观辨证标准;综合聚类分析能够为中医证候的解释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董继鹏  刘水清  王健  刘颖  邹雯  沙莎 《河南中医》2011,31(5):489-491
目的:调研贵阳地区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出现的常见中医症状和证候.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被调查者按照统一标准填写"艾滋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了解不同症状出现的频率、轻重,采用"艾滋病中医辨证系统"软件进行证素辨证,统计各证素发生频率、轻重,并对结论进行分析.结果:病位证素以肾73.1%、脾68.9%、肝68...  相似文献   

16.
陶怡  赵莺  陶铮 《陕西中医》2011,32(11):1495-1497
目的:探讨艾滋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研究近20年文献报道的3217例艾滋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结果:3217例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均以虚证(80.55%)为主,并以气血两虚(35.02%)及气阴两虚(30.41%)为主。多表现寒热错杂,脏腑辨证方面以脏腑兼病为主,其中居前三位的依次为肺肾阴虚(22.12%)、脾肾阳虚(18.89%)、脾气虚(16.29%)。结论:艾滋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是"以气血、气阴两虚为主,寒热错杂,脏腑兼病多见,证候复杂多变",采用中医方法治疗艾滋病时应注意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医证候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在整个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是连接临床和基础理论的桥梁。文章主要从证候规范化研究和证候基础性研究两大方面入手,回顾分析了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今后证候研究的发展思路及趋势。提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应以证素的提取为前提,从病证结合入手,逐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体系;中医证候基础性研究应建立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运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从生物学层面探讨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中医临床表现特点和证候要素,并探讨证候的特点。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311例确诊为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患者,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中医证候的规律和特点。结果常见的中医临床表现有:疲乏(229例,73.63%)、肠鸣(229例,68.81%)、便溏(194例,62.38%)、薄苔(201例,64.63%)、淡红舌(166例,53.38%)、腻苔、细脉(126例,40.51%)、沉脉(64例,20.58%)、滑脉。提取了17个公因子,常见的病位证候要素为脾、胃、肝、胆及大肠,病性证候要素有气虚、阳虚、气滞、湿浊和热邪。结论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证候表现涉及多个脏腑,病性属于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19.
刘红亮  张琳琪 《河南中医》2020,40(5):807-810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内容较多,除了对中医证候概念标准化分类外,在临床实验室指标、临床证候分型、证候分布规律以及系统生物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有效的研究工作,并且使用数学、蛋白组学、统计学、流行病学、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开展了全面详实的研究工作,对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分类学研究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为了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尝试将中医证候分类研究的内涵和外延,赋予创新、发展、科学、规范的思维方法。使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分类研究更加详尽、真实、可信,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中医西医相结合,优势互补,融会贯通,充分发挥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环境、习俗、民风等差异较大,艾滋病在各地的流行情况亦有不同。为了较好地开展对该病的中医药防治工作,众医家运用中医学、流行病学及统计学方法,在各地进行了中医证候学研究分析,取得不同结果,现就对艾滋病中医证候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1河南地区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河南地区出现了因有偿献血而感染的艾滋病病例,医疗工作者在救治过程中初步探索了艾滋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如刘婷婷等[1]将国家重大专项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项目数据库——河南中心数据进行初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