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具体病例,对烦躁状态的失眠患者进行辨证分析,运用体质辨证分析病因病机,处以方药,得出失眠症患者烦躁状态的中医辨证施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失眠症中医辨证施治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施毅 《陕西中医》2005,26(11):1194-1195
目的探析失眠症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分析失眠症病因包括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等;归纳失眠症的分类,按病程分为一过性失眠、短期失眠、长期失眠,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失眠症的治疗,根据以上不同类型而制定相对应的原则。结论失眠患者选用中医中药进行辨证治疗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辨治失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失眠的描述有不得眠、不得睡、不能卧、起卧不安、卧起不安、不得卧寐等。书中涉及失眠的条文29条,其中18条备有治疗方药,对失眠症的辨证施治、理法方药较为完备,可见张仲景对失眠症的重视。究其法则,经分析梳理可归纳为以下八法,现简述之,冀对当今临床诊治失眠症有所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中医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认识,对失眠症的辨证论治、自拟方药、中成药、针灸疗法、循证医学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总结,阐述了近年来中医治疗失眠症的进展。方法通过中国知网,运用文献查找的方法引用了2003—2015年的文献30篇进行论述。结果脏腑的功能失调是失眠的主要病机,失眠的证候主要包括阴虚火旺、心脾两虚、痰热扰心,中医临床通过辨证论治、自拟方药、中成药、针灸等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增加睡眠时间。结论中医药对失眠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减轻临床症状,增加睡眠时间和深度。但严谨的循证医学研究和规范的实验研究仍然缺乏,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价标准也不统一,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医方药治疗失眠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微 《西部中医药》2011,24(1):68-70
通过大量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面阐述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现状,综述了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独特优势及研究进展,并指出中医治疗的优势和不足,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探讨治疗失眠的中医中药新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失眠症的中医诊断、辨证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失眠症,古籍记载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其含义与现代医学“失眠”概念基本一致,但对失眠症的理论认识和诊治方药却有所不同,各有特色。近十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失眠症的发病率急剧上升。为了适应临床需求,充分发挥中医药诊治失眠症的特色和优势,我们采用中医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对中医诊治失眠症的有关辨证标准和理法方药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探讨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经过对2009~2010年70例失眠症患者的中医推拿治疗包括推、拿、点、按、揉、擦手法。结果:笔者采用推拿点穴治疗失眠70例,疗效显著。结论:通过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效果明显。适合各类失眠症患者。  相似文献   

8.
应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精神病人的常见失眠症状,或长期应用镇静安眠药而已经产生药物依赖出现戒断性失眠者,取得显著疗效,显效率82.48%。主要失眠辨有心脾两虚,中气虚弱,阴血不足,肝火上炎,胆虚不眠,痰湿阻滞等。在精神科辨证施治失眠症,可避免使用镇静安眠药而产生的药物依赖,已经产生药物安眠药依赖,则出现戒断性失眠症状者,也可辨证施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探讨。  相似文献   

9.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据国内研究调查,失眠症的发生率逐日上增。治疗失眠的西药虽可缓解症状,但因药物毒副作用,大多患者拒服此类药物。失眠在中医中又称为不寐,导师据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生活背景加以辨证论治,认为痰火上扰型失眠多见,运用自拟方药柴陈半夏汤,从心、肝、脾论治,疏肝泻热、宁心健脾,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在神经内科失眠症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按就诊前后顺序,将94例神经内科失眠患者均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前者予以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中医辨证施治。对患者的治疗情况加以观察。结果:试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3.6%、74.5%,两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对神经内科失眠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疗效甚佳,值得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11.
从肝论治方药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情志因素诱发失眠者所占比例最多,其临床表现除失眠外伴有心烦、易怒等精神情志改变的症状。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过去失眠症多从心论治,但对情志不遂所致失眠疗效欠佳。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具有普遍性,是中医的诊疗特色之一[1]。根据肝主疏泄、调情志、喜条达而恶抑郁,肝郁可化火内扰神魂,则烦躁易怒不得眠。故治疗精神、情志改变导致的失眠症应从肝论治[2],有报道失眠症从肝论治疗效确切[3]。本文应用从肝论治的经典方药疏肝理气方———柴胡疏肝散、疏肝健脾方———逍遥丸和清肝泄热方———龙胆泻肝丸,观察其对正常和肝郁证动物…  相似文献   

12.
<正> 失眠为临床常见之症,中医治疗历来积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不少学者在继承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治法日益增多,疗效不断提高,本文兹将近几年来应用中医治疗失眠症的方法进行综述如下。一、辨证分型论治根据失眠症的临床表现不同,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分型和用药虽不一致,但各有特点。吴氏等分六型:1.心火妄动型,治宜泻火镇心神,佐以滋阴,药用黄连、龙胆草、黄芩、知母、生地、珍珠母、代赭石、琥珀等。2.肝郁  相似文献   

13.
失眠症是临床多发病,临床表现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中医治疗失眠有其独特的优势,且疗效显著。本文主要探讨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笔者就近年来中医治疗失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张凯 《光明中医》2016,(7):1010-1012
目的学习、分析和运用三位老中医采用交通阴阳法治疗失眠。方法本研究收集三位老中医治疗失眠医案,通过学习体会,失眠症总的病机是阴阳不交,阳不入阴而不寐,治疗原则为交通阴阳,阳入于阴而获得正常睡眠,采用化痰利湿,活血滋阴,温阳固阴法使阴阳交通,失眠得治。结果理法方药清晰可法,获得满意疗效。结论采用交通阴阳法,辨证分析,合理选择方药治疗失眠,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症越来越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现代医学采用睡眠诱导剂或镇静催眠剂,虽然起效快,但疗效不稳定,而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潜在的成瘾性。中医的单一疗法也往往收效欠佳,因此,近几年我们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并结合贴压耳穴及精神调节的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症73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夏氏睡眠1号治疗虚证型失眠症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中药夏氏睡眠1号治疗虚证型失眠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为虚证型的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夏氏睡眠1号,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1mg,共治疗6周。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及病情严重程度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略高于对照组(70%),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长期失眠的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77.8%,对照组为5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少而轻。结论夏氏睡眠1号方药对于属中医虚证型的失眠症患者有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失眠症是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的以失眠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手段多样,大致包括内治法、外治法和综合治疗。相比西医而言,中医治疗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中医优势和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合并失眠症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近年来已引起关注,但其深入研究较少。本文就高血压与失眠的相关性、高血压并发失眠的机制、高血压并失眠症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为高血压合并失眠症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失眠症的中医病名是"不寐",气血、阴阳、津液、精神虚损皆可引起失眠。邓德强主任医师善于准确辨证辨病,灵活应用经方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失眠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临床中对失眠的诊治多只关注病因、病机、辨证以及方药间的关系,然而失眠与时相也密切联系,治疗上要有时间医学的概念,择时施治。古今临床以及文献中对择时用药、子午流注择时施治、择时运动等论证充足,择时论治失眠可靠且值得临床运用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