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是一个尚"和"的民族。儒家思想无疑是"和"这一民族气质在文化方面诠释的经典。儒家文化向来推崇"和为贵"的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倡导在均衡中化解矛盾,求得和谐与发展。谓"和",就是协调、和谐、平衡、融洽之意。"和"在天地万物运化之中,人体也需在诸多方面以"和"而延年益寿。首先是人与自然之和。古人早就提出:"人与天地相应","人与天地之气生",其中所讲的就是人类应积极适应于自然,而不是与自然相对抗。"适者生存"的说法,则是对  相似文献   

2.
1脏躁之"脏"究指何脏 脏躁之"脏",后世医家见仁见智,说法不同;如宋代赵以德认为"脏"主要指肝脏[1].清代沈目南认为"脏"指子宫[2],尤在泾支持此说,谓:"沈氏所谓子宫血虚,受风化热者是也"[3].清代陈修园认为脏躁之"脏"不必拘于何脏"[4];近亦有学者支持此说,谓"以陈说不拘何脏为是"[5].<医宗金鉴>认为"脏,心脏也"[6];先父丁浮艇谓:"盖心者,藏神,主神明者也,观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之心神惑乱象,<医宗金鉴>所说之脏指心.是也".近有资料亦持此见,谓:"<医宗金鉴>认为脏躁之脏主要应指心脏,这个解释比较合理"[7].  相似文献   

3.
<正> 在《温热经纬》"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下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条文下,王盂英认为用"甘露消毒丹最妙".并将该方收载于卷五"方论"之中,作为"治湿温时度之主方".谓时当"温湿蒸腾,更加烈日之暑,烁石流金,人在气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气,留而不去,乃成湿温疫疠之病.而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据此,方书咸谓甘露消毒丹来源于《温热经  相似文献   

4.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深得儒学养生心法,在"人过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有享年八十四岁的高龄。孟子的成就源于对儒学思想的正确理解和"威武不能曲,贫贱不能移"的坚定信念。本文对孟子的养生心法进行探讨。孟子认为,人身含藏宇宙之全息,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观点,他要求人们在内心上下工夫,向内穷究人心的本源,从而获得人的天赋本性,达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的目的。为什么说"知其性则知天矣"?因为人的身心之中具有宇宙的全息,人的天赋之性与宇宙的理性是相通的。天地间有着生生不息的造化之机,人的身心之中必有生生不息的造化之理,这种存于心中的理性就是人的天赋之性。《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把道比作月亮,人  相似文献   

5.
<正> 龙骨、牡蛎,前人有称之“治痰之神品”,“惊痫颠痉之圣药”。运用得当,对内伤、外感证均有效验,也是妇科病常用之药。《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女子漏下,症瘕坚结”,“赤白带下”。《本经逢原》谓其“治女子漏下……胎漏肠风,益肾镇心,为收敛精气要药”。古医籍记载龙骨、牡蛎可化痰破络,安五脏,疗阴阳乖离之病,敛正气而不餽邪气,收敛之中仍有开通之力,入肝敛气,入肾固脱,久病虚脱者不在所忌。由此可见,龙骨、牡蛎治疗妇科病,可  相似文献   

6.
##正##和法为中医八法之一,张景岳释义:"和方之制,和其不和也。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戴北山则具体解释为"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厉谓之和"。和法包括和解表里、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寒热等多个方面,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机体恢复动态平衡的"中和"状态。  相似文献   

7.
<正>在悠久的岁月长河中,中华文化素来要求以德服人,德,乃道德、品德之意。《说文解字》载:"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直,从心。"《段注》载:"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内得于己,谓身心所自得也"。在医道之中,更是重视德行修养,早在夏商时期,中医医德规范已经开始萌芽,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医德规范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可见,医德医风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在促进医患和谐和医学发展上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阴一阳之谓道",此句出自《易·系辞上》。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事物的一对范畴,阴阳哲学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如天与地,刚与柔,明与暗,雄与雌,强与弱,无不可分为阴阳,无不是在阴阳矛盾对立,互相转化的规律之中。人存于宇宙之中,男(阳)女(阴),自然符合这一规律。"天地之间,阴阳交融,生成万物;雌雄之间,相互交媾,使万物生成;人分男女,亦应如此,以合天道。"这就是中国古代房中术的基本观念,也是中华民族一直遵循的基本性观念。  相似文献   

9.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其重要的举措.众所周知,中医和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素有"国粹"之美誉.就拿中医来说,她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深深根植于华夏土地,备受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喜爱,并日益走向世界.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医案又是中医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国学大师章太炎对此有极高的评价,尝谓:"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清代医家周学海也曾说过:"宋以后医书,唯医案最好看,不似注释古书之多穿凿也.  相似文献   

10.
探讨拔罐疗法的补泻。通过追本溯源、考究补泻的本质,发现《难经·七十八难》"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是针刺、拔罐等中医体表物理疗法补泻操作的本质。拔罐疗法与针刺疗法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和作用原理,同是作用于腧穴的中医外部治疗术式,针刺具有补泻,拔罐亦存在补泻,提出"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是拔罐补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通过摘录《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及《阿维森纳医典》3本汉译维医药专著中有关维医药"毒"涵义的相关论述,并进行整理与分析,阐明维医对"毒"涵义的认知。维医药"毒"涵义可归纳为4大类,分别是致病因素、脏器腐败、病症名与药物之毒。其中致病因素可分为中毒性病因、外热、异常体液3类;病症名可分为脓毒与丹毒2类;药物之毒可分为广义之毒与狭义之毒2类。  相似文献   

12.
论葱白的通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葱,"生辛散,熟甘温,外实中空,肺之菜也[1]."它不仅是大众食材,也是食药同源之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葱的诸多功效,如"除风湿身痛麻痹,虫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通乳汁,散乳痈,利耳鸣[2]"等.而葱的药性功用也因不同的用药部位而各有所发挥,如张寿颐云"去青用白,取其轻清;或连须用,欲其兼通百脉;若单用青葱茎,则以疏通肝络之郁窒."其中,葱的药用部位又以葱白入药较多.<本草从新>谓葱白"通上下阳气[2]";张仲景谓其能"通阴中之阳[3]";成无己云"葱白辛温以通阳气[1]".由此可见,葱白的通阳作用早已受到历代医家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正>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素问·五常政大论》谓:"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后世医家根据这一思想提出了"异病同证""异病同治"的理论。陈士铎《石室秘录》谓:"同经者,同是一方,而同治数病也。"清代程文囿《医述》亦谓:"人有强弱之异,病有新旧之分,时有四季之差,地有五  相似文献   

14.
翁士勋 《气功》1999,20(12):531-533
我国传统养生学讲究养生要心身俱获健康,在以和为贵的大框架下,认为养生必先养心。在心性方面,儒佛道有不少相似之处。《性命圭旨·大道说》曾就此作了比较:“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释曰明心见性。心性者本体也。儒之执中者,执此本体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释之空中者,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道之得一者,得此本体之一也,释之归一者,归为此本体之一也,儒之一贯者,以此本体之一而贯之也”。儒家经典《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  相似文献   

15.
<正> 在疮疡的治疗中,清热解毒是大法,若用清热解毒而未能奏效时,毋忘疏其血气。《灵枢》癰篇谓:“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癰肿”。《素问》至真要大论谓:“……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通过临  相似文献   

16.
<正>清代医家陈修园于《医学三字经》中言:"景岳出,著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并自注曰:"明·宁波,赵献可,号养葵,著《医贯》,大旨重于命门,与张石顽,张景岳之法相同。"对于陈氏之说,方药中《医学三字经浅说》、北京中医学院中药教研组《医学三字经白话解》,皆顺文解释,未有异议。姜春华在《历代中医学家评析》中,独具慧眼,则质疑之。其言:"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说:‘献可论,合二张’二张谓张石顽,张景岳,石顽即张璐,清初人。谓张合赵则可,谓  相似文献   

17.
混浊者,并非浓厚之谓。同一汤也,望去非黑非白,如缸中搅浑之水;同一卤也,食之不清不腻,如染缸倒出之浆。此种色味令人难耐。救之之法,总在洗净本身,善加作料,伺察水火,体验酸咸,不使食者舌上有隔皮隔膜之嫌。庾子山论文云:"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是即混浊之谓也。  相似文献   

18.
<正>阴冷表现为阴中及少腹寒冷、性欲淡漠,主要因肾阳虚衰、不能温煦下焦,复感受风冷所致。《妇人良方》谓:"妇人阴冷,因劳伤子脏,风冷客之也。"薛立斋谓:"阴冷属肝有湿热,外乘风冷所致。"笔者用暖肝煎加紫石英治疗阴冷2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张某,女,51岁,2011年2月26日诊。2年前因坐卧潮湿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中,失眠、焦虑、见。人们刚开始可能并不在意因为症状端倪似乎并不怎么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然而随着症状的加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时,想要进行调理,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中国人自古就对精神健康十分重视,《中庸》指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古人讲究"修身养性",并将其作为养生的一条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处方:葛根、黄芪各5g,丹参3g,杞子、玉米须各10g.方中剂量可酌情增减.每日用开水泡饮,多次服用. 方解:葛根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柯琴谓其"起阴气而生津液,滋筋脉而舒其牵引";杞子具有生津止渴润肺,补益肝肾之效,<本草纲目>中注其"滋肾、润肺、明目",<汤液本草>中谓其:"主渴而引饮,肾病消中";黄芪具有益气生血(津)之功,<千金方>言其"治消渴也";丹参有活血化淤之效,<常用中药八百味精要>中说"丹参有降糖之功";玉米须<现代实用中药>中说其"有明显降血糖作用,对糖尿病有效".全方具有生津止渴、益气养阴活血之功,用于治疗消渴气阴两伤,对兼见淤血、肝肾阴虚者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